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法制渗透教案

时间:2019-05-12 01:4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法制渗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法制渗透教案》。

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法制渗透教案

R 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欢庆》

法制渗透教学设计

淳泽志

这首诗写的是给 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全诗大部分采用象征性的语言,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用拟人化的景物描写烘托气氛。从田野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一种浓浓的爱国之情洋溢在诗句的字里行间。教学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能借助画现,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

4、感受语言美,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读,背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录音带。

2、课前预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制作成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入:

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庆“十一”的。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板书课题《欢庆》认识“庆”字。(创设情竞,激发情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国庆的热烈场面)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人们会怎么做?(启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等形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图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

二、初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小组同学互助学习,识记生字,读通句子。(教师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再一次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感受诗的韵律)

三、识字

1、指名一句一句读课文,教师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师生相机纠正字单音。强调:“庆是”后鼻音;“帜”是翘知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

2、种形式巩固识字。如:我读你猜,扩词读句子等。

四、写字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说出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教师范写其中的“旗”字,其他字让学生独立完成,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得不好写的字,教师再范写。

五、品读理解课文

读好前四句诗句

1、学生个别读,说一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词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欢乐的乐曲,学生读词语。

2、看图再读诗句,展开想像,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教师范读。

3、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师生评议)

读好后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像;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国庆的?

2、演示少年儿童欢度国庆的场面。体会他们欢乐的心情。

3、学生齐读,教师示范,学生再读。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5、配乐良读,学生欣赏,评议。

背诵

1、把课文内容去掉一部分你还能读吗?

()献上()果实,()举起()。()飞着()。()奏起()。十三亿孩子欢庆这(),十月一日——()。

2、看画面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感受诗的语言美,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扩展

1、给 课文内容配一幅图片一幅插图。

2、把诗句配上曲子唱一唱。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小编推荐)

欢庆

教学目标:

1、认识“献、奏”等7个生字,会写“亿、欢”8个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加深地祖国的热爱之情。

3、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识“献、奏”等7个生字,会写“亿、欢”8个字,并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带。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入

1、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庆“十一”的。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板书课题《欢庆》认识“庆”字。

2、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人们会怎么做?(启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等形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3、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图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小组同学互助学习,识记生字,读通句子。

三、识字

1、指名一句一句读课文,教师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师生相机纠正字单音。强调:“庆”是后鼻音;“帜”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

2、多种形式巩固识字。如:我读你猜,扩词读句子等。

四、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其中的“旗”字,其他字让学生独立完成,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得不好写的字,教师再范写。

五、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5页)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清澈的湖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和第三十七条规定,增强环保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蔼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教育学生要有保护环境的爱心,污染环境要受到处罚。

《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4.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释题: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理解、质疑。围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出示:大海里鱼儿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看到大海里这么的小鱼,你们喜欢小鱼吗?如果有一条小鱼不小心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百条、几百条或更多的,你又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8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在怎样做的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挖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3、同桌相互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词比赛,评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同学之间合作读书,全体学生参与读书。

2、师生共同评议读书的情况。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挖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知体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久”“乎”“至”“被”。

3、学生练习写字。

4、师生评议,并让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一个基础所在。采用灵活的写字形式,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小鱼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生字词。

二、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是在那个海滩上,见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做?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白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挖掘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为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更是为下文中与小男孩的感情产生工共鸣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演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安排小组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工,一人读“我”,一人读“小男孩”的话,其他读“旁白”。

(2)检查小组演读情况。

(3)全班挑选三名学生进行演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个性化的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感受小男孩纯真、执着、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的召唤。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表现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5、思维训练,提问: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6、“我”听了小男孩的话,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你在乎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经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真切的心情,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贴近生活,自然真实,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心灵的沟通。)

7、引导学生完成“想想说说”:出示文字,小组合作完成,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讨论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体验到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

三、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四、拓展练习。

走近自己身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看看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如何保护它们呢?

五、板书设计: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

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

扔(小鱼在乎)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28课法制渗透教案(模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28、浅水洼里的小鱼法制渗透教案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设计理念:

课文讲叙面对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映可能各不相同。本文设计核心即以“演读”的手段。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合作、自主、表演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生命是多么的可贵,要珍惜生命,保护各种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遵纪守法的责任。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释题: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理解、质疑。围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出示课件:大海里鱼儿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看到大海里这么的小鱼,你们喜欢小鱼吗?如果有一条小鱼不小心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百条、几百条或更多的,你又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8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在怎样做的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挖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3、同桌相互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词比赛,评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同学之间合作读书,全体学生参与读书。

2、师生共同评议读书的情况。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挖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知体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久”“乎”“至”“被”。

3、学生练习写字,4、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一个基础所在。采用灵活的写字形式,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小鱼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生字词。

二、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是在那个海滩上,见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做?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白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挖掘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为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更是为下文中与小男孩的感情产生工共鸣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演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安排小组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工,一人读“我”,一人读“小男孩”的话,其他读“旁白”。

(2)检查小组演读情况。

(3)全班挑选三名学生进行演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个性化的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感受小男孩纯真、执着、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的召唤。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表现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5、思维训练,提问: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6、“我”听了小男孩的话,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你在乎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经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真切的心情,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贴近生活,自然真实,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心灵的沟通。)

7、引导学生完成“想想说说”:出示文字幻灯片,小组合作完成,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讨论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 野生植物保护第九条 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体验到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三、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四、拓展练习。

走近自己身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看看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如何保护它们呢?

板书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

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

扔(小鱼在乎)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第3课《特别的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怪,代,表,院,评”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采取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写“作、业、昨、今、玉、兰、护、让”8个生字,练习揣摩字形,写好最后一笔横,区分并指导书写“作、昨”两个字。

3、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渗透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

2、能用普通话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怪,代,表,院,评”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采取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写“作、业、昨、今、玉、兰、护、让”8个生字,练习揣摩字形,写好最后一笔横,区分并指导书写“作、昨”两个字。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项和以前不一样的作业。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手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特别的作业》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3)不加字或减字。

2、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1)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2)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三、自学生字

1、回忆我们学过那些记忆生字的方法。

2、出示词语

(1)生字读词语。

(2)指名学生读词语,确认正确后再领读。(3)齐读词语。

(4)检查词语识记情况:教师随意指词语,学生认读。

四、指导书写

1、玉,兰注意两个字的三横距离相等。

让:注意指导“言字旁”书写“横着提”的横“起笔是在横中线上。

2、辨析形近字:作 昨

(1)课件出示生字:作 昨

(2)学生认读生字:说出读音;选择“作”或“昨”填空,完成句子。

五、熟读感知 出示熟读要求。(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读课文,或同桌互读。

2、检查熟读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2)回答问题: 提示:

这篇课文讲老师留下一项()的作业:()第二天,大家纷纷交来了(),小丽带来的是(),受到大家的称赞。

4、教师小结。

六、作业

认真规范的书写本节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要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我们应当做它们的朋友。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

2、听写词语。

二、导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读文要求,生自读思考。

思考:大家是怎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

2、图片展示小朋友带来的作业。积累AAB形词语。

3、分组讨论:

(1)小丽交来的作业到底是什么?

(2)小丽和同学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3)为什么小丽的作业最好?

4、小组内分读课文,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6、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欣赏美丽的春天图片。(带着问题欣赏)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对小花小草说些什么?

1)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沿海农田、林场施用化学农药,必须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读读后讨论违法要受到什么惩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写以“爱护”为主题的宣传语。

3、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

4、检查完成情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进自己的感悟。

1、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自己完成老师前一天布置的作业,并说出自己学完课文后,对自己完成的作业的想法,以及以后的行动。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特别的作业

小朋友: 红红的桃花 嫩嫩的桑叶 细细的柳枝 小 丽: 一 幅 画

(爱护花草树木)

第5课《泉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幸福感。

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自悟为主,抓住文中对泉水的四次语言描写重点品读,体会泉水的特点和奉献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泉水的一路奉献中受到熏陶感染,乐于奉献。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泉水吗?你见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呀!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吗?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

一股 清泉 石缝 瓦罐 水塔 杜鹃 清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5、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出示骨、鹃、股、脆: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泉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以自读自悟为主,抓住文中对泉水的四次语言描写总点品读,体会泉水的特点和风险精神。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几个生字。

2、看得出咱们同学对生字词掌握的很好。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你们想怎么读呢?谁当一回小老师?来分配一下吧。

二、读议课文感悟

1、快速读第一自然段。

①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得出: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②先自己练习一下吧。

③指名读,谁能说一说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④老师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2、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轻声读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画在书上。

学生边读边画。

① 你读懂了什么?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② 谁有不明白的问题?

③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但是,得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

④ 想象: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3、自由读六、七自然段,练习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

①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再一次体会泉水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泉水“多、清、甜、美”多好啊,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出示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③学了本法,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让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④拓展延伸:请你为保护泉水写一句宣传语。

三、总结:

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泉水

山腰

姐姐

多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9课/欢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师生互动。示例或说明

1、观看国庆阅兵式的录像,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师生互动:

(1)教师: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人们会怎样?(激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2)观看录像时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图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时间充裕时,还可以介绍国旗、国徽产生的故事,增强教学趣味性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27课/清澈的湖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船靠岸了,小洁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围绕“你见过、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怎样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等问题,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结题点睛。示例或说明

1、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该课的重点,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提出疑问:小鱼在乎什么?为什么小男孩要这么做?

学生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二(下)/课文 第5课/泉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出山间泉水的声音,欣赏泉水的清澈,体会泉水给人们带来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一次体会泉水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么美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从而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4、拓展延伸:请你为保护泉水写一句宣传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白:保护镜从实际行动中开始。)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二(下)/选读课文 第3课/特别的作业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说这是“特别的作业”?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2、结合“爱护花木”的牌子等课文核心内容,强调我们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等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守法的好习惯。

下载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法制渗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法制渗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大全)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第9课/欢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师生互......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

    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 阴底中学教师:邓孟南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

    法制渗透教案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平坝县乐平中学:王应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第11课《美丽的小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渗透法制教案

    《探索动物的本领》教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动物,你们都特别感兴趣。在上两次活动中,大家都收集了许多与动物的本领相关的资料,这节课,老师将......

    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3(精选5篇)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

    法制渗透教案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重点) 、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

    体育渗透法制教案

    渗透法制教案 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五队中学蔡艳珍 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