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与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与反思
七年级备课组
七年级上学期结束了,通过期末测试,现将七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一、总体情况
本次期末试卷是全县统一命题,难易适中,及格率、优秀率达到预期效果,七个班级各项指标差距不大。
二、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21个小题,共100分。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1)丰富的图形世界考察了第6题,选择俯视图。准确率很高。
(2)有理数的基本知识:
①有理数的意义:第1、2、9、题;其中第9题.写出一个大于-2小于等于4的正有理数.很多同学写出多个答案。第2.计算:-︱-2︱=()A.-2 B.2C.±2 D.0很多同学误选了A。②乘方运算中对字母指数理解不够。
10.当n为正整数时,(-1)2n =.很多同学不会答。
③科学记数法:主要是第3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
1370000000人,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1.37×108B.1.37×109
C.13.7×108D.1.37×1010
准确率很高。
(3)统计知识:第5、8题。少部分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4)去括号、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考察。体现在第4、14题。其中第14题理解不到位,错误率较高。
(5)多项式的次数。第12题多项式2a2b-ab2+1的次数是.
理解不到位,错误率较高。
2、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这里主要体现在解答题部分。①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如计算题第15、16、17、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解答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错误。
其中
15、(1)108(2)(
错。(2)(2)23
误。
16.解方程:(1)4x3(5x)612)少数同学因为没有遵守运算顺序,导致出(3)223少数同学在乘方运算中出现了错误,导致结果错 中少数同学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第二项符号
5x1
61错误,导致结果错误。(2)2x1
3少数同学去分母时没有乘不含分母的项,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使用括号,导致错误。
17、计算:2x23x+1与3x+5x7的和2,并求当x =时的值.学生能正确列21
示并化简,在带值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出错。但总体来讲,计算部分得分较高。
②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稍欠。如第19小题,学生因对“有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不透,从而得分率不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但学生根据要求举生活实例能力稍欠。
③数学思维能力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11题,解答题第20
题.对应用题不会分析。审题在答题中比较关键,如果对题目审得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题过程。
三、考生答题错误分析
1、对基础知识(主要是计算)的运用不够熟练。
2、学生审题不清导致出错。
3、某些思考和推理过程,过程过于简单,书写不够严谨。
4、对于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
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
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
识。
2、加强同学科间的团结协作,备课要多商量,编好教案、练习和作业;对后进学生多想办法。
3、做好培优转差工作,重视尖子辅导和差生辅导,八年级已经到提高能力的阶段了,做好强化训练,并坚持做好章节测试,使尖子生和差生在下一阶段取得进步。
4、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5、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6、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7、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六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基本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填空题有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计算题有6个题,每题4分,共24分;解答题有2个小题,其中24题8分,25题6分,共14分;基本应用题2个题,其中26题4分,27题分,共12分;综合应用题1个题,共10分;全卷合计2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内容与范围
从考查内容看,几乎覆盖了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试题偏重于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节,如代数式的初步知识、一元一次方程、有理数加减及整式的加减运算。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隶属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纵观全卷,所有试题所涉知识点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选择题:1题主要考察相反数的内容。2题帖近生活实际,考察绝对值小的作为比较。3题利用数轴信息解决问,涉及相反数、有理数加法和比较大小等内容。4题和9题考察的是空间的图形内容,较为简单。5题考察绝对值问题。6题考察代数式的加减。7题考察多边形问题。8题考察单项式的概念辨析。10题考察整数的代数式写法。
对于填空题:11题考察代数式的表示,有些学生易丢括号;12题考察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内容,学生易答;13题考察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14题较为简单,考察空间图形;15题考察一元一次方程,较为简单;16题考察正方体平面展开的棱数问题;17题考察整式的加减,对于不含xy项,有的学生不理解; 18题考察日历中的方程问题,帖近生活实际;19题考察代数式的计算,只要列出式子,代入及可;20题考察的是规律探索,在以前有这方面的训练。计算题:21题的(1)主要考察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较为简单;(2)考察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题考察乘方的易错点和绝对值及其加减的运算顺序。22题考察化简求值,要先化简后求值,注意不能先代入运算。23题有2个小题,第(1)小题考察去括号然后 解方程;第(2)考察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注意不能漏乘。
解答题:24题考察有理数的加减,利用有理数加减及其绝对值进行计算;25题考察线段的和差及其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线段长。
基本应用题:26题涉及到角倍分关系,角的平分线及角的和差,有的学生不会书写。27题是统计问题,涉及统计图的画法及其计算,较为综合。
综合应用题:28题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教育学生避灾减灾,涉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和比较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有些学生对最后一题感觉难,容易放弃。
3、试卷特点等方面: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其具体特点如下:(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
本次试题注意了生活意识的浸润,如在第18和24、28小题。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基本功比较扎实。
综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尤其是本套试题提升了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学生在测试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学习状况,中上水平的学生成绩比较理想。如解方程的测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发现、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数学课标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本次试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尤其是在第23题和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突出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此次测试,虽然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以便于将来改进。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一个学生知识不懂,老师可以再讲,可如果养成了做题不认真的习惯,那可是谁也帮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光要注意知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好习惯的培养。(2)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掌握的不够牢固,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从本次的考试看出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技能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还应该看到,本次考试的试卷,区分度不大。部分题目一有变化,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思维就显得混乱、没有条理。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灌输的较多,程式化的知识强调过多,建议课堂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学会走向学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认真指导学生读应用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计算题正确率高的能力。
4、提优补差,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从这次的考试中可以看出,两极分化的严重性。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突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2012——2013学期末
数学测试质量分析
朝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树山
2013年1月12日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题目难易适中,考查了学生的基础题目,比如解方程、化简、计算,学生普遍做的比较好,选择、填空学生得分率也比较高。错的比较多的是选择的8、9,填空16题,23题几何题目虽然学生基本都会,但是步骤写的不好,会扣掉一分,24,25做过原题,属于考查呢能力的题,有大约一半的同学做对,总体来说学生考到一百分以上比较容易。
我带的五班这次考得一般,主要是好几个学生正好是特优线,还有这个班学生数学上拔尖的少,学习好的女生居多,成绩不稳定,但总体来说五班纪律好,学习氛围浓厚,班主任管理班级特别有法,我相信下一次一定有很大的进步。六班一直比较活跃,数学课上经常出现很多精彩的思想碰撞,还有班主任的鼎力支持,所以这次六班成绩比较理想。
总结这次期末考试的情况,下个学期要重点把 五班的尖子培养起来,那几个每次考试都在特优线边上的学生注意一下,还有要培养个别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还有几个数学不入门的学生要注意分层教学。六班,我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我希望每次都在进步,我好好备课,让学生喜欢数学,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
我相信我们两个班下次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doc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1、“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2、“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3、“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5、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复习方法 按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 归类复习/ 综合复习
四、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安排
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6、16----172、第6章:实数。
6、18-----193、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20---22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23---24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25---26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277、综合测试:
6、30----
7、4
五、辅导名单
三班:吕云杰、周成龙、郑诺、周心如、张锐、刘欣雨、付秋静
四班:陈首丞、赵剑锋、赵林海、涂莹莹、艾厚生、岂子坤、周永微、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得更清楚。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成绩,我将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做到“底数清、方向明、引导准、透而精”。并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做到“节节清、段段清”。复习中着重体现分层教学,使各层学生都有所收获。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学知识:代数: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几何: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角。
优生学习兴趣较高,学习积极主动,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学习方法。部分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提高数学成绩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督促。对这些学生,我将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树立信心,并做好考前辅导工作。
二、预定目标:为了更好的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进入前十名。
三、具体措施:
1、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效率。
2、增加“同头备课”,制定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安排复习内容,改进复习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提高。对优秀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增加习题量,开阔视野,进行拔高指导,多练习综合题。对基础薄弱生,首先理顺思想、树立信心,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适当降低要求,基础知识必须人人过关,老师对他们要倾注足够的爱心,不急不燥,有了进步多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课前增加双基训练,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5、课下多鼓励优生做拔高题,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6、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抓紧一切时间找后进生,实行单元过关制,真正做到“节节清、段段清”,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7、组织“一帮一”学习小组,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互相讲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优等生来带动学困生的学习。
8、将目标检测和课外练习中的各种题型进行总结,分题型进行复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意理论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相联系,(3)注重开放性试题的研究。
四、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12月30——31日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
1月2——3日整式的加减
1月6——7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解法及应用
1月8——9日几何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
1月10日错题再练
1月13——17日期末综合试卷练习、点评、错题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