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2 11: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第一篇: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补码:

计算机处理带符号数的编码,正数的补码就是其本身,负数的补码是原二进制码取反后加一。

BCD码:

用4位二进制表示1位十进制数的编码;分组合BCD码和非组合BCD码两种形式。

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逻辑地址由两个16位的地址分量构成,其中一个为段基址的高16位,另一个为偏移量。

段寄存器:

用于保存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和附加段的段基值(即段基址的高16位)的专用寄存器,分别是CS、DS、SS和ES。

IP寄存器:

即指令指针寄存器,用于保存下一条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量。

偏移量:

逻辑地址的一部分,又称为有效地址,为某存储单元距离段基址的字节数。

寻址方式:

指令获取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寻址方式包括“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存储器寻址”、“I/O接口寻址”等。

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

立即数:以数值形式直接给出的操作数称为立即数,立即数不能作为目的操作数。

位移量:直接以数字形式出现的偏移量的分量之一。

伪指令:用于指示编译(汇编)程序如何进行编译的指令。

位操作指令:

能精准到位对其进行读写的计算机指令,包括逻辑运算和移位及循环移位指令。

PF标志位:

用于标志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后,运算结果的低8位中包含“1”数据位的奇偶结果。如果运算结果包含偶数个“1”,PF置1,否则被清0。

中断过程: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第二篇:秘书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复习

秘书:广义,指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包括公务/私人秘书)。狭义(不包括私人秘书),指一种职务名称,社会职业,处于领导身边,直接为领导从事事务性、信息性等辅助服务工作的助手。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和秘书人员任职要求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科学。通俗地说,秘书学就是研究 秘书人员如何做好秘书工作的科学。它是一门写作学与管理科学的知识圈交叉重叠的产物。

三省制:在魏晋开始形成,唐代确定。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同负责朝廷的秘书工作,“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既相互分工、配合,又互相监督、牵制。

一文一事制:宋朝规定:朝廷百官和地方的奏章必须一文一事,非一宗事者不得同为一文,以便行文归口和由主管部门及时批复、处理。

文书立卷制:元朝规定:处理完毕的文书经监察官“照刷”(检查)之后予以编号立卷。同一类事立为一卷,年终交案,归档保管。(公文立卷: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将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按照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

贴黄引黄制:魏晋以后,公文多用黄纸书写。唐代规定:公文如有个别文字更改,可另写小块纸补贴,称为“贴黄”。此后,又将文书内容要点另写于黄纸,贴于封面或正文之前,称为“引黄”,也就是“公文摘要”的由来。

条旨制:明朝规定:百官奏章先由内阁大学士用小纸条写上初步处理意见,贴在文书上供皇帝参考,又称“票拟”。

综理制:是指所有秘书工作由办公厅或办公室统一或分派人员办理,下面不再分设部门。这适合于秘书工作量不太大的机关或单位。如市、县政协和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采用综理制。

秘书部门和秘书管理人员的要求:

1、机构与部门职责

2、岗位责任制

3、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先后排列次序、操作步骤。环节不能随意地增加或减少,次序也不能任意地颠倒或随便排列。工作方法:工作的技能和操作要求。它既需要秘书人员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能力为基础,又要善于综合运用,善于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4、信息系统

5、办公自动化:简称OA,是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应用于数据信息和非数据信息的办公活动。

一、督查:指秘书协助领导,把已经布置却拖延不办或办理不力的工作自上而下地督促、检查,使之落实、妥善。督查工作的作用:(1)对领导的作用。监督工作是贯彻落实领导决策、指示的后续步骤和保证手段;监督是促进领导决策正确、科学的必要环节;监督是改变各级领导和干部作风、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手段。(2)对秘书的作用。是秘书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秘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事物重要方面。是秘书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的有效手段。

二、印信工作:是指机关、单位公务印章和介绍信的管理、使用工作,属于秘书工作范围。公章是机关、单位职责权力的象征,介绍信则是证明本机关、单位员工的身份,介绍联系公务之用。如果管理使用不当,会给本机关、本单位乃至社会造成危害,秘书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三、政策法规信息:这主要是领导人的有关方针、政策的重要讲话,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条例等等,通常以文件形式下达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刊登。这些宏观的指导性、规范性的信息是每个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循、遵守的,是每一个主管都必须理解、掌握的秘书应认真的加以收集。

调查是指采用种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取得客观世界材料的过程。研究则是指对调查的来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一系列过程。调查是前提,是手段,研究是后续,是目的。

四、访问法;无结构式访问(就是调查者将问题做些隐蔽,或采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或以聊家常的形式交谈。可以使被访者少些顾及,适用于比较生疏的被访者或者是比较敏感的问题);结构式访问(就是调查者根据事先拟就的提纲或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一般适用于比较熟悉或有了一定基础的被访问者,适用于与被访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问题。被访者可以无顾忌地直接、明确回答);半结构式访问。

案卷,也称卷宗,指有关某一问题或某一工作活动的系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的组合体。归档:文书部门立好的案卷,必须逐年移交给机关档案室集中保管。平时归卷工作:指机关的公文立卷人员依据已经编好的立卷类目,将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随时按类目上的有关条款归入卷内。

会议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会前的充分的准备,会中会后各种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工作,这些统称为会议组织。简称办会。

记者招待会:是指组织为实现一定宣传目的,邀请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单位记者召开的会议,也可称为“新闻发布会”。

十三、沟通:原意是指两处水域中间阻隔,互不相通,在其间挖掘一渠,使之流通。现代意义上的沟通,又泛指政治、外交、文化和一切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情况互通、意见交流。从行政管理学和秘书学的角度来看,沟通主要是指政务和业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协调,就是通过协商、沟通、调和、调解、调节,使产生隔阂、失调、差异以及矛盾的各方消除隔阂、彼此理解、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统一政令、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团结一致,从而产生改造社会、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力量。

第三篇: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一、名词解释

卡雷“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卡雷在基亚《比较文学》一书的序言中,阐释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这一定义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超越了以往文学研究只限于民族(国家)文学的范围,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和价值。歌德“世界文学”:洞悉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歌德于《歌德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歌德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倡导宽容地对待、平静接受或忽略这些观点,强调研究需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

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大会。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学派”以此为标志成立。论文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判,指出比较文学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研究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探讨文学的文学性特征。《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套话: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绘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注视者对他者定义的载体,是陈述一个集体想象的他者形象的最小单位。套话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蕴以及历史根源,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问答题

1、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观点的差异。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归属:“国际文学关系”,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④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⑤局限性:1)研究视阈小: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2)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

二、美国学派——影响研究

归属: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研究对象与范围: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研究方法: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优点: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 文学、文化现象之间的研究,它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突出了文学的文体意识和对审美价值的关注。

⑤局限性:1)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2、形象学中乌托邦化的他者形象和意识形态化的他者形象。乌托邦化的他者形象

所谓“乌托邦的他者形象”就是巴柔所说的“狂热”态度的产物,将他者、异域描述为理想之邦,用以批判、否定本土社会文化现实,对社会现实具有“颠覆功能”。举例:如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中描述的苏联就是乌托邦化的异国形象,跨“中”“俄”文化关系的社会想象,具有质疑颠覆旧中国社会现实的功能。美国作家赛珍珠作品中的亚洲形象也是乌托邦化的。他们都希望在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中找到一种理想的文明,借助于它来遏止西方现代文明中的物质主义崇拜。意识形态化的他者形象

所谓“意识形态化的他者形象”则是巴柔所说的“憎恶”态度的产物,将异国贬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蛮荒之地,反衬出自我文明的优越,对自我社会群体具有“整合功能”。

举例:巴柔认为,18世纪法国人“所看到的”西班牙多为意识形态化的异国形象,法国人用自己倡导的启蒙思想去观照西班牙社会现实,西班牙遂被看成一个停滞、落后的民族。

3、结合实际例子谈谈主题研究包括哪些内容。代表一定主题的人物

西方文学中的主题人物所表现的主题经常是多变的,甚至截然相反。如《圣经》中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该隐在拜伦笔下却成了一个值得歌颂的英雄。类似的例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就比较少见。

在中国文学中,人物一旦成为某个主题的代表,以后的作品往往顺着该主题人物原有的性格方向发展,增添新的情节,使他的个性显得更加丰富,较少作重新评价。譬如包公这个人物,无论在哪一部作品里,他所反映的主题都大同小异。对已经取得一定主题含义的植物、动物和地理题材的再处理

有些动植物,如松竹梅(岁寒三友)、豺狼虎豹(四凶兽),以及有些地理现象,如高山、大海等,经过几千年来诗人的吟诵、作家的描写,已经上升为某种象征(或称意象),获得某种特定的主题含义,因而也成了主题学研究的对象。

譬如日本学者曾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杜鹃花和杜鹃鸟这两个动植物主题进行了相当深刻的考察。

对已存在的故事、情节或前人作品的再加工或重新处理 举例:法国伏尔泰对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

三、论述题

1、比较文学学者论文文本分析及特点分析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朱光潜 第一段:(第1节)

总说中国诗和西方诗在情趣上有许多同点和异点,这集中体现在题材的:人伦、自然、宗教和哲学三个方面和层次。第二段:人伦(第2—6节)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恋爱在以前的中国不是很重要,而在西方,哪怕以交谊著称的诗人,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也很少。这原因是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的不同。

具体分析了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西方诗重要的原因有三。

一、西方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而中国人侧重兼善主义;

二、中西女子地位高低有差;

三、东西方恋爱观相差甚远。

总结得出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的特点。第三段 :自然(第7—10节)

中西方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的重要性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这种题材的诗涉及的自然美和艺术美都有刚柔之分,即使中国诗自己有刚柔的分别,但是相较之下,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各有本色特长。

对自然的爱好分三种。从“感官主义”到“情趣的默契”再到“泛神主义”。举陶潜为例,即使中诗富于宗教情感,但未能得澈悟和看见自然神秘的巨大的力量。第四段 :宗教和哲学(第11—22节)

中国诗人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澈悟,原因就在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民族性而言,儒家思想保障了稳定但使社会难以前进。而老庄思想虽较儒家更玄邃,但任重人事而穷究思想的本质和宇宙的来源。游仙派诗人对现世的苦看得极清除,但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却很模糊。所以他们从儒家的淑世主义到老庄的虚静主义,最终只得徘徊,而不能如西方诗人得到安顿。

佛学对中国诗的影响也很深。但是其实中国只重“禅趣”而无“佛理”。陶潜以后的谢灵运、王维、苏轼等,他们羡慕的也只是“佛教徒”而非“佛教”,他们得趣语于“方外交”只有意参禅而无心证佛。综上,中国诗因此只达到幽美的境界而没有达到伟大的境界。特点分析:

宏观上发展路径的比较,注意到中国和西方诗歌传统和历史发展的不同: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是短小的抒情诗,西方各民族则为长篇叙事诗。中国的抒情诗一直比较兴盛,而西方各民族叙事诗则相当繁荣。

微观上精细分析相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方式:从人伦、自然、宗教和哲学等方面发掘中西诗歌情趣的异同点。

对中西诗歌表现自然方面的异同特点,作了富有开拓意义的比较研究:中西对自然的爱好和描绘都比较晚起,而且都是拿自然作人物的背景。并别具慧眼地提出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要早一千三百年的光景。

2、结合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理论评析赛珍珠的《大地》

19世纪中期,中国形象开始出现在美国文学中,由于当时进入美国的中国人多为社会底层,美国人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有着歧视和偏见。赛珍珠的《大地》为美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认识和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乃桥认为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研究分为文本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里,从内部研究角度对《大地》作简要分析。

赛珍珠在王龙第一次看到阿兰的时候,对阿兰的外貌、尤其是面部,有着细致的描绘。她笔下没有再看到“耷拉着眉毛,圆睁着双目或者是细长的双眼”这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男人总是穿着大褂,女人三寸金莲的形象,赛珍珠也基 于此作了更改,有了比较客观的描述。她笔下中国人的外貌形象不是悖于常理的,而是可以理解的。

《大地》中的王龙被描绘成一个辛勤劳动、聪明诚实的农民,拥有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赛珍珠笔下的他也是无知、落后、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人。赛珍珠不是站在异邦人的角度来描述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客观叙述的。

赛珍珠《大地》中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以此来构建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但是,这个异国形象并不完全是客观的“再现”,也是融注了作者和注视者所在国的“社会集体想象”。《大地》里的中国形象虽然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固定看法,但是这种改变是有限的。现今,它所塑造的“中国”又成为当代美国人接受中国的“套话”。

当然,王龙依靠土地致富的故事充满浪漫色彩,白手起家的传奇像是美国梦的翻版。王龙和阿兰表现出来的坚韧、吃苦耐劳、为梦想奋斗的精神也是美国精神的精髓。电影改编了赛珍珠的原作,西方的科技帮助王龙家战胜了蝗灾,折射出西方文化的心理。

第四篇:地域文化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1.上宅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上宅文化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上宅遗址位于平谷盆地东部韩庄乡上宅村西北的一块台地上,北靠燕山,南临泃河。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器、陶器共三千多件,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艺术品三大类。据测定,上宅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6000年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在此之前,北京地区缺少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分期序列,上宅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并为研究北京地区新时代中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从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制作方法上看,上宅文化与东北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以及中原的磁山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差别。它的发现,表明在距今七千年左右,北京小平原就已显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开始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2.雪山二期文化: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军都山旁的雪山村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雪山文化”。雪山二期文化距今约四千多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主要的文化遗存包括半地穴式房址三座以及数量较多的陶器和石器。陶器中第一次出现了泥质黑陶,采用较先进的办制法制作,器壁很薄。石器以磨制为主,数量最多的是石斧,也有镞、刮削器一类的细石器。从出土陶器的制作、纹饰、器形以及石器种类分析,雪山二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有一定关系,因为黑陶和磨制石器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这表明这一期北京地区的原始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原原始文化的影响。

3.古燕国:古燕国在历史上专指夏商王朝时北京地区部族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和后来西周分封的燕国不是同一政权,它是一个在本地自然发展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因此史学界通常称之为“古燕国”。关于古燕国的历史情况,甲骨文和文献资料都有所记载。商代甲骨文中“燕”字写作“妟”,并有“妟来”和“妇妟”等卜辞。文献资料中出现这个古燕国始于西周初年,《史记·周本纪》云:“封召公奭于燕”,这说明召公受封之地,原来就叫“燕”,这里应该就是古燕国的所在地。

4.子之之乱:公元前320年,燕王哙继位。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他幻想通过非常手段达到使燕国迅速强大的目的。公元前318年他任用一个叫子之的人为相国。子之利用燕王哙希望改革的时机,诱使燕王哙“禅让”,最终取得了燕国的王位,还劝说燕王哙把朝中俸禄在三百石以上官吏的玺印收回,交给子之调遣,使子之完全掌握了燕国大权。这一举动在燕国造成人心混乱,特别是遭到太子平和大将军被等人的反对。公元前314年,在齐国的支持下,太子平和市被发动兵变,率军围攻王宫,但一时未能攻克。正当燕国内乱之时,齐国举兵进攻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攻占燕都,占据燕国大半疆域,燕国差不多已名存实亡了。

5.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的叛乱。755年阴历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756年正月,安禄山建国大燕,同年六月攻陷长安,唐玄宗出奔入蜀,七月唐肃宗继位。不久,安禄山集团发生内讧。757年正月安庆绪杀安禄山,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761年史朝义杀史思明,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安史之乱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安史之乱使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形成。

6.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汉族,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南宋民族英雄。宋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官至右丞相。1278年抗元失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十月押至大都。忽必烈多次使人劝降,均遭文天祥严词拒绝。文天祥被关押在大都北兵马司土牢内,渡过了4年狱囚生活。他在狱中书写了大量诗词,并与旧作编辑成册,取名《指南录》,表明自己如磁针一样心向南宋。他写的《正气歌》,抒发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一直广为后人传诵。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元世祖忽必烈在皇宫亲自劝降文天祥,并许以宰相的高位。文天祥不为所动,宁死不屈,第二天从容赴义,其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

7.两都之战: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死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接连不断,直至发展到公开的内战。文宗在位时就发生了“两都之战”。1328年(泰定五年)七月,泰定帝避暑时死于上都开平。消息传来,留守大都的权臣燕铁木儿发动兵变,遣使迎接前帝武宗(1311年已死)的次子图帖睦尔入京即帝位,是为元文宗。而上都的随驾诸臣,则拥立泰定帝9岁的幼子阿速吉八继位。于是为争皇位,大都、上都之间展开激战。上都兵分四路进攻大都,燕帖木儿分兵抗击,战场就在大都周边地区。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文宗与燕帖木儿虽最终取得胜利,但双方混战也使大都周围遭到严重破坏,京东一带甚至出现“野无居民”的惨象。

8.辛酉政变: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英、法公使以《北京条约》为据,率先进驻北京。接着,俄、美等国也纷纷在东交民巷建造公使馆。外国公使驻京以后,对北京政局第一个重大的影响是支持那拉氏和奕訢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抑郁而亡,临终前诏立其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委任肃顺等人辅佐政务。在最高权力转移过程中,慈禧(西太后)为了实现垂帘听政的野心,与慈安(东太后)和在京留守的奕訢结成同盟,在10月底回京途中发动宫廷政变,—举除掉了咸丰帝遗诏所封的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肃顺、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穆荫等八个赞襄政务顾命大臣,废除原定的“祺祥”年号,改年号为“同治”,史称“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干支纪年为“辛酉”)。

9.张勋复辟:1917年初,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在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上发生激烈矛盾,形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为名,借机带兵入京,拥溥仪复帝位。1917年6月14日,张勋率三千余名辫子军入京。7月1日,与康有为带领三百余名遗老遗少进入紫金城,拥立12岁的溥仪恢复帝位。宣布即日起改中华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勋、康有为的复辟丑剧根本不得民心。消息传出后立即遇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辫子军战败,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张勋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大法统(孙中山和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此次复辟之后,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复辟后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的兵戎相见,使得自民国成立以来的“总统府”“国务院”之间的争执最终付诸武力。

10.紫禁城:北京明清故宫又叫紫禁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自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后,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过了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统治和居住。直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才结束了作为帝王禁城的历史,并于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建筑布局继承了古代帝王宫殿前朝后寝的传统格局,分作“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分列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日常朝会召见群臣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两旁分列东西六宫,其后又有御花园,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乐、礼敬神佛之处。在中轴线的两侧,慈宁宫、寿安宫、皇极殿、养心殿等是专为皇太后、太上皇等养老的宫殿。整个禁城的建筑,金碧辉煌,灿烂绚丽。明清北京故宫是三千年王城帝京规划理论完整保存的孑存实例,同时也是北京帝都规划的中心,全国最高权力的集中点。

11.颐和园:颐和园在北京的西郊,是我国现在保存规模宏大而又完整的一处古代封建帝王的宫苑。颐和园所处地点被封建帝王占作宫苑,是从800年前的金代开始的。金章宗曾经在这里建立行宫,是西山八院之一的“金水院”,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到了公元1750年,清代乾隆帝在圆静寺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个大报恩延寿寺为他的母亲祝寿,才把瓮山改名万寿山。并且把金海大加疏浚,改名昆明湖,整个园林名叫清漪园。经过公元1860年侵略军的破坏,清漪园的木构建筑己荡然无存。公元1888年慈禧太后为了满足她的奢侈享乐生活,不顾国家的垂危和列强的侵略,挪用海军建设费和其他款项3000多万两,在清漪园的旧有基础上进行修复,改名颐和园。现存园林就是这次修复的。颐和园的布局,大体可以分做东宫门和东山、前山、后山、昆明湖几个部分。颐和园的园林建筑,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传统特点和造园手法,并且有所发展,其园林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12.午门:午门是北京城门中等级最高、文化含量最厚重的城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平面呈倒“凹”形,这是中国帝王宫城城门的典型特征。午门下面建有高大的城台,城台上是城楼,正中为重檐庑殿顶,九开间,红墙身黄琉璃瓦,门前左设嘉量,右设日晷,为古代建筑最高等级规制。午门还被称为“五凤楼”或“朱雀门”,这也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宫城正门,它是朱鸟的象征,也是南方神的象征。此外,午门还是“天子五门”形制中最核心的一座城门,对应《周礼》“天子五门”中的“应门”,它是皇权的象征,是颁朔、宣旨的地方,有治理天下的意境。13.垂花门: 四合院内外宅之间的沟通是靠二门实现的,二门也叫垂花门。垂花门起着沟通内外院的作用,一般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垂花门的两侧则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内宅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垂花门的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北方四合院中多为一殿一卷式,所谓一殿一卷是指垂花门的屋顶是由一个尖型顶与一个卷棚顶组合而成,外形很像英文字母M。垂花门外边像一座华丽的门楼。从院内看却似一座亭榭建筑的方形小屋。四扇绿色的木屏门因为经常关着,恰似一面墙,成为外宅、内宅之间的又一道影壁,除红白喜事、贵客光临这样的大事,这道屏门平日是不开的,人们过往出入都走侧面。

14.三里河:三里河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重要排水通道。自从金代开凿了东西方向的闸河与金口河以后,河道以南的“三海大河”故道就被切断了水源,给今天的崇文区留下了众多曲曲弯弯的干河道。明代正统年间修浚护城濠的时候,为了雨季泄洪,利用这些古河道,在正阳门东护城河的低洼处向南开通了一道泄水渠,叫做三里河。这条三里河的主干,自今天的西打磨厂、北晓顺胡同斜向东南,经过今天的南北桥湾胡同,然后注入金鱼池,再入龙须沟。乾隆年间,这些水道中还都通水。到了清末,除了金鱼池以外,其他地方只能从街巷的名称看出旧日水道的走向了。

15.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精通练兵,治械等。1550年秋,蒙古俺答儿,戚继光被任命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直接参与守卫京师的军事行动。明中期海防松弛,日本商人、武士等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抵抗倭寇。他从地方招募农民、矿工严格训练,其部作战英勇、纪律严明,被称“戚家军”,扫平浙江倭寇后,戚与俞大猷配合继续给倭寇沉重打击,是我国民族英雄。1567年,为了挽救明王朝统治危机,加强北方防御力量,戚继光被调北上守边。戚继光担任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总管,他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着手整顿军纪,进行战术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加修边墙,从1569年起,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在东自山海关西至居庸关一段长城线上加修敌台1017座。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北京游牧民族不敢犯塞,对于保障塞内人民生产、生活,对于保卫京师安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6.南洪北孔:指清代昆曲创作的两个高峰,即洪昇的代表作《长生殿》和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作为我国历史剧的双璧,它们对后世戏剧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长生殿》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揭露了安史之乱的原因乃是统治者内部的争斗及统治者的奢侈糜烂生活。不仅包含着深刻的意蕴,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桃花扇》“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表现了善恶、正邪、清浊、美丑之间的殊死搏斗,全面评价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内容宏阔,结构庞大,脉络清晰,浑然一体,“通体布局,无懈可击”。

17.徽班:所谓徽班,就是指兴起于安徽一带,开始主要演唱吹腔、拨子及由这两种腔调衍变出来的二黄腔调的戏班。徽班艺人除主唱吹腔、拨子、二簧外,也唱昆曲、柳枝腔、罗罗腔、梆子腔,从而使徽班成为演唱众多声腔的综合戏班。徽班大多由徽商组建,特别是与盐商的关系尤为密切,在进入北京之前,便出类拔萃于南方舞台,成为南方戏曲中心扬州的劲旅和冠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诞,颇负盛名的徽班在清廷驻守南方的封疆大吏和盐务官员的征聘之下,纷纷进京参加为弘历祝寿的盛大庆典活动。率先进入北京的是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等班,谓之“四大徽班”。徽班从南方戏剧中心扬州流播到北方戏剧中心北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站稳了脚跟,争取了广大观众,并取得了迅速发展,从而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成为京剧的摇篮。18.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是宫廷菜的代表,全称又叫“满汉燕翅烧烤全席”,在康熙五年(1666年)逐渐形成了“满汉全席”的格局,并风行了三个多世纪。是一种民族特色浓郁的巨型宴席,它既带有宫廷菜肴的特色,又展示了地方风味之精华,是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堪称北京饮食文化乃至中国饮食文化之最。满汉全席以北京、山东、江浙菜为主。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目前,北京仿膳饭庄、颐和园听鹂馆饭店、大三元酒家等饭店制作满汉全席,但已经作了一些的简化和改进。19.盂兰盆节:又称“盂兰盆会”、“自咨日”、“佛的欢喜日”。盂兰盆意为“解倒悬”。七月十五日,是僧众结夏安居结束的日子。安居结夏为期三个月,在此期间僧众不外出,都在寺庙里修行。在七月十五结夏安居结束日,僧众要对自己的修行进行总结,并且彼此之间互相切磋修行的心得,寺庙内都要举行隆重的法会,所以这天也称“自咨日”或“佛的欢喜日”。据《盂兰盆经》记载: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即诵念《盂兰盆经》并举行相应的仪式,可以解除亲人倒悬之苦厄。救济的方法就是在七月十五日,将百味饭食安放在盂兰盆中,供养十方僧众,以此功德不但可以解救历代宗亲的苦难,还可以使在世的父母平安长寿。盂兰盆节,是佛教的重大节日之一,寺庙中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法会。

20.北京庙会文化:庙会活动起源于宗教祭祀,历史悠久,各大城市都有。北京“京城寺庙民众性的宗教祭祀活动,大约自元代起,形成定期集会规模,经明代的繁衍发展,到清中叶形成鼎盛局面”。北京的庙会活动与其他城市相比不但多,而且规模大。从历史上看,北京的庙会不仅是宗教祭祀的场所,而且是京城百姓的贸易场所。当寺庙开庙时,许多商贩就来摆摊售货,久而久而久之庙会就成为购物的集市。不同的庙会有不同的集市。在北京的庙会上可以买到吃穿用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北京的庙会文化丰富多彩,它不仅为京城百姓提供了购物的方便,而且也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在庙会上可以看到民间艺人耍狮舞龙和跑旱船等表演。

21.上书李鸿章 :李鸿章是香港书院名誉赞助人,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人,在清政府里面,他也属于改革派人物。当时人们幻想李鸿章能够依仗他在清廷的地位,用渐进的方式实行新政,推行改良。出于这种思考,孙中山决定先上书李鸿章。1894年1月底,孙中山回到家乡翠亨村,埋头十多天,写出了《上李鸿章书》,2月份便和陆皓东一同北上。6月到达天津,见到了罗丰禄,罗丰禄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向李鸿章报告,并将“上书”一同呈上。当时正是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李鸿章正在芦台督师练兵,顾不上这类接见,更不会去考虑改革政治了。孙中山没有办法见到李鸿章知道和平改革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下决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其主要思想后来成为概括了孙中山的思想体系的“三民主义”和“实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作物育种学 期末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总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孢子体自交不亲和: 雌雄二倍体细胞之间相互抑制作用,使是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如十字花科的自交不亲和性 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测交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测验种:测交所得的后代 二环系: 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作用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核心种质:采用一定方法,选择部分种质,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的代表种质多样性 核质杂种:不同种属间的细胞核、细胞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不同质核间存在着不同的互作效应,异核、质结合可产生一定的杂种优势,即核质杂种优势,通过回交置换法可获得核质杂种I 基因资源:指含有不同种质的所有作物类型,它可以小到具有植物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以至于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大到植物个体甚至种内许多个体的总和 经济产量:指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理想株型: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物类型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配子体不亲和花粉能正常发芽,并能进入柱头,但划分进入柱头组织或胚囊后遇到卵细胞产生的某些物质,表现出相互抑制而无法受精,如禾本科植物 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 生物产量:生物产量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的总干物质重量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特殊配合力:(SCA)是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遗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异置换系: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形成的新类型个体。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形成的类型。一环系:从自交系或品种间杂种品种选育出的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GCA)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自交系)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 杂种优势:杂种品种即F1杂种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系)的现象。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为胞

质不育(CMS)

下载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2.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

    c语言期末复习

    谁能出线 电视台举办“超级学生”才艺大赛,由于报名人数狂多,所以要先进行分组预赛。按规定,每10名学生为一个预赛小组,评委打出分数(0~100分),各小组第一名可以进入下一轮;如果有多......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锅炉容量……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以每小时所能供应的蒸汽的吨数表示 2、燃料的发热量……1、水动力特性:指强制流动的受热面管屏中,当热负荷一定时,工质流量与压......

    c语言期末复习试题

    下面程序运行时,如果从键盘上输入3,5,程序输出的结果是(C)。 void main(void) { int a,b,*pa,*pb; pa=&a; pb=&b; scanf("%d,%d",pa,pb); *pa=a+b; *pb=a+b; printf("a=%......

    期末复习-语言各章总结

    汇编语言学习笔记 《汇编语言》--王爽 前言 学习汇编目的:充分获得底层编程体验;深刻理解机器运行程序的机理。 原则:没有通过监测点不要向下学习;没有完成当前实验不要向下学习......

    土木工程桥梁工程-名词解释-简答-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低水位:枯水季节河流中的最低水位。 2. 设计洪水位: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3. 标准跨径:(1)梁式:两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

    《公司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归纳

    《公司概论》 名词解释 ⒈康枚达组织:它是一种契约,契约的一方把金钱或商品委托给另一方,后者以委托的财务从事海上贸易,经营所得利润由双方按契约分享。委托人的责任仅以所出的......

    合同法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