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

时间:2019-05-12 12:4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

第一篇: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

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

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

我县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总量的增加,总体上保持了全县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全县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拓宽就业渠道。结合我县特点,重点开辟了三条就业渠道,一是利用大用、东风工业园等驻修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的优势安置就业;二是利用我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宾馆、饭店多的优势安置就业;三是利用劳动部门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扩大就业渠道。通过这些途径,我县的劳动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劳动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

二、组织技能培训。从提升劳动者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角度出发,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举办了计算机操作、服装裁剪、家电维修、厨师、电焊、纺织等专业技能培训班,截止2010年12月30日已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362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69人,培训自主创业人员270人。

三、落实扶持政策。严格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截止2010年12月30日已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各类就业困难人群发放小额贷款2081万元,补贴450余万元。通过这些政策扶持,全县新增就业人员589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8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6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7086人。从指标数据上看,不仅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而且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从中受益。

我县劳动就业工作措施得力、规范有序,工作业绩突出,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视察组指出,我县的劳动就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扩大就业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新的就业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动员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2、劳务输出只是刚刚起步,还处于自发原始阶段,缺乏强力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3、劳动者的培训还存在培训层次低,涉及面较窄等方面的问题。

4、部分劳动者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亟待提高和改善。如:绿化工人、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县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劳动就业工作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要坚持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在优先保障我县企业用工基础上,搞好劳务输出。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宣传、组织和领导,努力改变传统的择业观念,切实增强劳务输出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劳动中介机构的优势和作用,有计划地进行劳务输出,想方设法扩大劳务输出的就业比重。

二要搞好就业培训。要把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整合全县劳动力培训资源,真正建立起能为劳务输出提供有效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培训基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就有针对性地培训什么样的人才,要全面提升培训的内容和层次,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三要开展就业援助。要更加关注双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及时登记,及时救助,努力增加政府公益性岗位,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要予以优先安置。

四要提高就业待遇。建议政府加大财力投入,提高“4050”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进一

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他们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

第二篇: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强化劳务开发促进人才转变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XX职中2004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先定单,再培训,后就业,长短结合精技能”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学校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劳动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示范专业教学点”、“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子装配、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车工、钳工、保安、电动缝纫、饭店服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强化技能培训,还为的“三大产业”培训了“南江黄羊饲养员”、“乡村兽医”、“银花、核桃、银杏的栽培及加工技术”等人才。几年来共培训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2004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2004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2004年培训两期308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2004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2004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C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2005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

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br>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5、实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厂。工资不低于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踪调查指导两年。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跑“订单”;二是按“订单”需要设置专业,增置设备;三是按订单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配备教师队伍;四是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学员动手能力;五是搞好就业安置,确保培训人员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跟踪指导。

第三篇: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

置情况汇报

强化劳务开发促进人才转变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XX职中XX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先定单,再培训,后就业,长短结合精技能”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学校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劳动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示范专业教学点”、“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子装配、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车工、钳工、保安、电动缝纫、饭店服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强化技能培训,还为的“三大产业”培训了“南江黄羊饲养员”、“乡村兽医”、“银花、核桃、银杏的栽培及加工技术”等人才。几年来共培训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XX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XX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XX年培训两期308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XX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XX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c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XX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5、实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厂。工资不低于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踪调查指导两年。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跑“订单”;二是按“订单”需要设置专业,增置设备;三是按订单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配备教师队伍;四是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学员动手能力;五是搞好就业安置,确保培训人员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跟踪指导。

第四篇: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公文

强化劳务开发

促进人才转变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XX职中2004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先定单,再培训,后就业,长短结合精技能”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学校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劳动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示范专业教学点”、“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子装配、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车工、钳工、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保安、电动缝纫、饭店服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强化技能培训,还为的“三大产业”培训了“南江黄羊饲养员”、“乡村兽医”、“银花、核桃、银杏的栽培及加工技术”等人才。几年来共培训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2004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2004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2004年培训两期308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2004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2004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

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

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2005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

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5、实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厂。工资不低于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踪调查指导两年。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跑“订单”;二是按“订单”需要设置专业,增置设备;三是按订单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配备教师队伍;四是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学员动手能力;五是搞好就业安置,确保培训人员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跟踪指导。公文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五篇: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xx职中XX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先定单,再培训,后就业,长短结合精技能”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学校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劳动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示范专业教学点”、“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子装配、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车工、钳工、保安、电动缝纫、饭店服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强化技能培训,还为的“三大产业”培训了“南江黄羊饲养员”、“乡村兽医”、“银花、核桃、银杏的栽培及加工技术”等人才。几年来共培训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XX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wmxz.cn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XX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XX年培训两期308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XX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XX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 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c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 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XX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

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下载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XX职中2004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

    就业困难群体总结

    “4050”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定位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情况反映

    望海渔业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 培训情况反映 望海渔业村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认 识到位、领导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特别是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深入调查摸底,详实......

    XX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困难和建议

    xx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困难和建议xx市下辖23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约63万,其中农业总人口36.9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24.9万人,占总人口的55.39%,其中富余劳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编制全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工作调研的通知》(XXX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县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正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移和有序流动,推进大板桥街道小康建设。通过普及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扶持,完善就业服务,结合昆......

    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 为做好我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一......

    2011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2011年**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总结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继续以培训农村劳动力掌握劳动就业技能为抓手,以促进转移就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