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方某风景区入口处设计说明
南方某风景区入口处设计说明
风景区中以人为本将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口号,也不仅仅在规划设计中体现,而应该是在实实在在每一个设计的细部之中,同时也需要在之后的服务与管理之中。崇尚生态是对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和利用。任何一个设计中都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才能使环境融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南方风景区的入口处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入口区、停车区、服务中心建筑区、交通区、休闲区及绿化隔离带。(1)入口区设置的大门具有对称性,两旁边是以黄色花为主的花镜,并且在大门的一侧设置了值班室和接待室;(2)停车区紧靠着大门,其入口在风景区外面,是一种小型停车场周围种植了具有遮阴效果的乔木;(3)服务中心建筑区里包括茶室、商店、餐厅、办公室等,其中这些建筑小品都是坐落于草坪上,建筑外形是各种不同的几何外形,丰富多彩;(4)交通区,里面的道路有弧度的弯路,看起来很柔和,笔直的路很少,这样可以减少转弯处草坪的践踏,草坪上也布置了大量的汀步,先接触是石子铺成的园路;(5)休闲区设置在建筑区对面以及入口处的广场,一进大门最先看到的是喷泉广场,给人一种很轻凉舒适的感觉,视野范围很广,穿过喷泉广场看到的是荷花池。在喷泉广场的旁边是休闲小广场;(6)绿化隔离带分布在建筑中心的周围,此处的植物配置较少。丰富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逸的环境。
第二篇:风景区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石林长湖风景区现状
(一)自然条件
(二)人文历史
二、石林长湖风景区规划
(一)总体规划
1.风景区分区规划、景点规划、及主要设施分布 2.风景区道路系统规划
(二)风景区分级保护规划
(三)局部景点规划
一、石林长湖风景区现状
(一)自然条件
石林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世界最典型的科斯特地貌景观,范围达350平方公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石林位于距昆明市78公里的路南县境内。
长湖,位于石林景区26公里处的长湖镇维则村,座落在海拔1907米的群山环抱之中。湖平面形状如身材修长的少女,是民间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因湖体掩藏在青山翠岗之中,以往游人足迹罕至,故又被人们称为“藏湖”。
景点主要有独石山、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磨盘山、蓬莱岛、圆湖等。面积3.94平方公里,是野营、度假、疗养、水上活动、射箭射弩、欣赏并参加民族舞蹈表演的娱乐、休闲胜地。
长湖是溶岩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给,周长5千米,宽300米,平均深度24米,水质清澈,无污染。四面青山环抱,植物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洁净,透明度好。湖中有小岛,湖岸是以云南松为主的森林,地势平缓,分由众多小湖,环境清净幽美。
(二)人文历史
世代居住于石林的撒尼族(彝族的一个支系)、那深厚的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与石林奇特 秀美的自然奇观相辉映,更为这神奇的景观倍添丰采。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一民族的人们能歌善舞。
主张恋爱自主,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是撒尼人民的传统美德。撒尼青年男女找对象谈恋爱,主要是节假喜庆的文体活动中,用跳舞和对歌的方式来进行。
跳大三弦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三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对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起粗犷、优美的《大三弦舞》。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默默含笑的迈着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而又叫“跳乐”。它舞姿优美,感情丰富,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在舞场里订终身。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唱歌,如“叫天子”飞入云端。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备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约会时,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调;小姑娘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撒尼小伙子为了寻求良缘,在晚间常常裹着窝波(披单)在路边等待。一见姑娘,就以闪电般的动作抖开身上的披单,将姑娘与自己紧紧地裹起来,边走边谈,谈得合心,便找个僻静的地方互叙衷情,谈不在一起就分手。
相传长湖是阿诗玛洗脸捣衣的地方。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撒尼人在长湖欢度隆重的火把节,这里就成了歌、花、人的海洋,摔跤、斗牛、大三弦舞蹈精彩纷呈。
圆湖在长湖南2公里处。有大车路相通,湖小,水质好,群山环抱,山青水绿。
独石山在维则村,陡峻奇险。清咸丰年间,彝族义军领袖赵发在此安营扎寨数年之久。现存有房屋遗址,石水井、石监狱、石城墙等物,营盘石垒拱门至今巍然挺立。1938年,吴晗来这里考察,题诗刊刻于山顶石壁之上。
长湖一年四季皆可游览,各具韵味。
二、石林长湖风景区规划
(一)总体规划
1.风景区分区规划、景点规划、及主要设施分布
结合长湖风景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我将风景区分为十个区,分别是:入口接待区、竹筏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定向越野区、露营区、彝族文化活动区、原生态林保护区、色叶植物观赏区、观鸟亲鸟区、旅游服务区。根据地形起伏不同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我将入口接待区、竹筏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定向越野区、露营区、放在了北边,而且这些地方接近车行道,最大程度的满足游人游览,东边地势平坦,在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我在此设置了一个彝族文化活动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美味的彝族风味我独特的篝火晚会。在南边地势相对较陡一些,游人难进人,所以我在该区设置了色叶植物观赏区、原生态林保护区,能最大可能的保护原有景观,在西边,也就是入口附近,地势相对来说还是较好的,我在此处设置了一个旅游服务区和一个观鸟亲鸟区,在满足游人休息的同时,还能让游人尽情的游玩。
由于长湖风景区原有植被茂密,植物种类较多,为了不破换原有植物景观,所以在规划时要尽可能保护原有植物景观。
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要在分区内放置不同功能的建筑和设施以及相应的景观节点,以满足游客的需要,这些不同功能性的建筑、设施、景观节点已在图中做详细标注,请参考总平面图。
2.风景区道路系统规划
在长湖风景区中,根据道路的使用性质和功能的不同,我将其中的道路规划为四级道路:一级道路是满足车行的,有6米宽,沿湖设计二级道路,满足游人游览整个长湖,人流量相对较多一点,有4米宽,然后再在外围设置一条环状的游步道,便于游人游览其他的景观,宽3米,其次是贯穿前面三级道路的四级道路,有2米宽。在布置道路是尽可能沿等高线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费用,也会让游人游览起来更加的方便,各级道路我已在总平图中用不同深色的线条表示出来。(二)风景区分级保护规划
风景区保护的分级应包括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湖区等四级保护区,而且应该满足一下要求:
1.特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及其他不应进入游人的区域应划为特级保护区;特级保护区应以自然地形地物为分界线,其外围应有较好的缓冲条件,在区内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
2.一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没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游客住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
3.二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在景区范围内,以及景区范围之外的非一般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分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游客住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
4.三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应划为三级保护区;在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在长湖风景区不做特级保护区的划分,所以经风景区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详细划分区域可见分级保护图。
(三)局部景点规划 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观鸟飞这个景点来做详细规划,在这一景点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卖部、一个喂鸟区、一个鸟巢、还有一个观鸟亭,这样在满足游人喂鸟的同时还可以观鸟,坐下来休息,慢慢的欣赏鸟儿的表演技能。让游人真正地体验到游玩的乐趣。
石林长湖风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姓名:童海峰
学号:20090555120
班级:09园林4班
指导老师:许耘红
日期:2012、6
第三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说明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3.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学习本节课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给学生提供中国地形空白图,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标出秦岭淮河,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联系回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相关地图及图片,通过对比,学生总结出南方与北方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差异。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在区域划分图中标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秦岭-淮河并能回顾总结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两个区域在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及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
(3)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民居、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上的差异。(4)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对教材 学情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 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定读图分析能力,同时对南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地图,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引导,以教师讲解为补充完成本节课学习。
三、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设计
首先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四大地理区域,追问威海属于哪个地区,在回顾复习中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入这节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设计
首先出示反应南北方自然环境和人环境差异显著的图片,学生根据了解判断每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南北方的差异。第二、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位置范围,根据导学案活动二,让学生在中国地形空白图中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分界线—秦岭淮河,联系回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通过画图让学生更好的明确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区域划分图、季风与非季风区划分图、三大阶梯分布图,学生对比分析,得出北方与南方地区同属季风区,都跨越了第二 三阶梯,锻炼了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三、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根据导学案活动三,让学生在中国地形空白图中标出两区域中主要地形区,总结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特点。学生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水热组合图,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地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即将水季节分配差异。学生读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河流的流量变化曲线,总结出北方与南方地区河流在径流量、有无结冰期、汛期、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差异?思考造成南北方河流量差异的原因。根据图片思考回答南北方的植被类型差异,进一步思考区域内部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原因。这一环节学生根据相关地图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四、学习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我设计了一个游玩日记《广州的同学王凯假坐火车来威海游玩所见》 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北方与南方在气候、农作物类型、民居特点存在较大差异。随后播放《南北方农业地区差异》视频让学生由视觉感官感知南北方在耕地类型、熟制、农作物种类上差异。播放《自然环境的生动反映-南北方的民居》视频,让学生了解南北方民居特点。随后完成导学案表格填写。最后欣赏南北放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房屋风格、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的图片,。
第五、学生完成学案巩固练习,巩固知识点并进行及时反馈。
第四篇:风景区归纳
Review
注:题型有单选题5个,判断题5个,问答题3个,简述题2个 请认真复习,答题卷子写满,本复习材料不要带入考场
Part 1:(单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1、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空间格局
“两带、六核、五区、五线”的全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空间格局。“两带”即北起福鼎南至诏安的沿途风景名胜区重点发展带;以武夷山、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连城冠豸山为核心的“山、湖、洞景”风景名胜区重点发展带。“六核”指以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福鼎、连城六大旅游名城为核心,组织串连周边旅游景点,积极发展周边的风景名胜区,通过旅游中心城市的集聚及辐射功能带动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形成地域性的风景名胜富集圈。“五区”指闽南、闽中(福州市,莆田市,三明市,永安市等市县)、闽东(宁德市,福鼎市)、闽西(龙岩市,漳州市(南靖),三明市(宁化,清流,明溪)等市县)、闽北(南平市,三明市(建宁,泰宁,将乐))风景名胜发展区。“五线”有福鼎-霞浦-周宁-武夷山风景名胜山海连接线,有福州-闽江-南平-武夷山风景名胜山海连接线,有泉州-三明-将乐-泰宁风景名胜山海连接线,有厦门-漳州-龙岩-连城-长汀风景名胜山海连接线,有东山-漳浦-永定风景名胜山海连接线。
2、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区域划分
(1)东北林海雪原,火山特色景观区
(2)华北古都古迹,名山特色景观区
(3)东南名山胜水,园林特色景观区域
(4)华山名山峡谷,古迹特色景观区域
(5)华南海湾海岛,热带特色景观区域
(6)西南喀斯特,民情特色景观区域
(7)横断山高山峡谷,民情特色景观区域
(8)内蒙古草原,民情特色景观区域
(9)西北荒漠绿洲、古迹特色景观
(10)青藏高原雪山,宗教特色景观区域
3、哪些称为“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任务
以国家实行的原则为基点,不断协调风景区游赏主体系,旅游设施辅系统,居民社会管理辅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达到各子系统协调统一。
5、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答: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有青芝山、茫荡山、瑞云山、十八重溪、湄州岛、凤凰山、清水岩、九龙际、支提山、归宗岩、七仙洞、天鹅洞、龙硿洞、云洞岩、风洞石、风洞石、石竹山、湛庐山、东狮山、九鲤湖、浮盖山、青云山、九侯山、北辰山、仙公山、翠屏湖、洞宫山、前亭——古雷海湾、七仙洞——淘金山风景名胜区。
6、福建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答:第一批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第二批有清源山、鼓浪屿——万石山、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第三批有桃源洞——石林、金湖、鸳鴦溪、海坛、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第四批有鼓山风景、玉华洞风景名胜区。
7、风景资源评价标准
(1)分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
(3)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和世界遗产价值与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8、风景资源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的作单独评价
9、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分类
一、自然景源
答:1)山体,从自然地理宏观地来划分地形的类型,大体有山地、丘陵与平原三类,如嵩山、峨眉山、五台山等等。
2)水体,高山流水一向被视为人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而更增添风景区的灵气。水体可分为泉、涧、溪河、瀑布、池潭五类,如济南的趵突泉、杭州的虎跑泉、无锡的惠山泉、北京玉泉山的玉泉等。
3)生物,作为风景资源的生物,主要指覆盖山体的树木花草、植物群落—植被,以及棲息其间的动物而言,如黄山的迎客松、黑虎松,武夷山的红豆杉等等。
4)天象,天象即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见到的种种奇妙的天侯自然现象,如云景、雾景、雪景、雨景、日景、月景、佛光等,构成早晨景观与夜色景观,以及一天中瞬息万变的自然奇妙景观。
二、人文景源
建筑,佛寺、道观、塔、民居、集镇、书院、洞窟、造像、摩崖、石刻、经幢等等
10、等级划分,风景名胜区分为哪2个级别
(1)国家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2)省级: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11、哪些称为“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12、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
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四个部分。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的行文方式,直接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要求;规划图纸应清
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并强调图纸需在标准地形图上进行制图,以满足清晰辨识现状地形信息的目的;规划说明书应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目标,解释和说明规划内容;基础资料汇编应包括自然景源、人文景源、景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旅游发展现状等基础性原始资料,资料索引需标识清晰,以备引用与核实。
13、风景名胜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风景名胜资源是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属性:人化的自然与自然化的人
(3)政治属性:整个国家和整个人类的财富,受立法保护
(4)经济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赋予的经济属性,可以创造价值。
14、福建省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答: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有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长汀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有莆田市、邵武市、建瓯市、武夷山市。
15、风景区规划的本质
提炼风景特色,把合理的社会需求融入自然之中,优化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景域。
16、国家对风景区实行的原则
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Part 2:(简述题)
1、简述风景名胜区之风景游赏专项规划内容(请详细些叙述)
(1)有人容量的测量与规划
(2)景区规划
(3)游赏项目规划
(4)游线组织规划
(5)游赏解说系统
2、简述保护培育规划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是对保育的对象与因素,实施系统控制和具体安排,使保育对象能够更好地体现其价值,需要进行专项规划。基本内容有:(1)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与因素;(2)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育范围及原则;(3)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并建立保育体系。
分类保护是保育规划常见的管理方法。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
分级保护也是常见的规划和管理方法,是以保护对象的价值和级别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利用方式而划分出相应级别的保护区。
三方面基本内容:
(1)首先,是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其中,各类景源是首要对象,其他一些重要而又需要保育的资源也可被列入,还有若干相关的环境因素、旅游开发、建设条件也有可能成为被保护因素。
(2)其次,在此基础哈桑,要依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育原则。例如,生物的再生性就需要保护其对象本体及其生存条件,水体的流动性和循环性就需要保护其汇水区和流域因素,溶洞的水溶性特征就需要保护其水湿演替条件和规律。
(3)再次,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并建立保育体系。保育措施的制定要因时因地因境制宜,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形成保护培育体系。
在保育培育规划中,应针对风景区的具体情况、保护对象的级别、风景区所在地域的条件,择优选择分类和分级保护,或者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的两者并用方法,形成分类之中有分级或分级之中有分类的综合分区,使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三者各得其旨,并有机结合起来。
3、简述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请详细些叙述)
(1)过境道路和对外交通改善措施
(2)车行游览道规划
(3)内部游览专用车行道规划
(4)主要不行游览道规划
4、简述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请详细些叙述)
(1)住宿接待系统规划
(2)商品购物系统规划
(3)景区解说系统规划
(4)旅游指示系统规划
(5)游客中心规划
5、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那些
参考答案:1)系统理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的并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要
素)的总体(集合)。风景区包括3个子系统:风景子系统、旅游子系统、居民子系统。
2)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人类需求和环境限度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如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生态学理论:现代生态学研究对象既不是生物,也不是环境,而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生态系统。
第五篇:现场施工大门入口处标识牌
现场施工大门入口处标识牌
(一)工程概况牌
(二)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牌
(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牌
(四)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牌
(五)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
(六)卫生防疫管理制度牌
(七)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牌
(八)安全管理目标牌
(九)门卫管理制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