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产业化发言材料(绝对值得参考)(范文模版)
我因侗歌而自豪,侗歌因我更响亮!怀化盛源油脂有限公司
管理规范、经营稳健、持续发展
打造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怀化盛源油脂有限公司
怀化盛源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公司位于怀化市鹤城区与芷江侗族自治县交界处的新家庄村,由7名自然人股东投资组建,是一家从事山区特色食用油脂加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之初,战略目标比较模糊,经营思路不太清晰,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大,虽然赚了点钱,但小富即安、夜郎自大、不思进取,少有投入再生产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和大政策不相吻合,所以发展缓慢,与周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较落后了很多。2007年开始,我们在鹤城区党委政府及市区农业产业化局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市农业发展银行及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全体股东积极学习,并走出去或者引进来参加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讲座,积极学习党的政策和兄弟企业的先进经验,切实转变观念,通过几个月的讨论和酝酿,我们确定了“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团结和谐、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十年战略规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扎实工作,我公司现在产权清晰,设备厂房已经全部更新,已拥有日产油脂原料160吨的压榨,120吨浸出,50吨全连续物理精炼和50吨全自动食用油灌装生产线,成为湘桂黔边境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油加工企业之一。公司现有注册资金1080万元,总资产5419万元、固定资产2374万元、年产值9300万元、年销售收入9300万元、利润总额240万元、上交税金260万元、企业员工110人、直接带动农户9100户,2001年11月,荣获湖南省第三届农博会暨交易洽谈组委会最畅销产品奖;
2004年11月,中国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金奖;2005年元月,被评为怀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怀化市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怀化市9大农业产业规划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2008年9月,怀化名牌产品(茶籽油);2009年3月,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2009年8月,公司通过了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12月,公司的“侗歌”牌食用油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2010年4月,被评为影响怀化市民生活的杰出品牌;2010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2011年3月,被评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企业(户)2011年1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8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2012年4月,荣获怀化市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富民政策及配套措施影响、改变、提升了公司的管理和营销水平,也壮大了我们的实力。
一、建立“企业管理体系”把“规范管理和有效管理”作为 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
因公司由自然人组建,股东多从单打独拼的个体户走过来,没有经营公司的经验和意识,首先我们把规范管理和有效管理作为前期工作的重点,组织股东共同学习和讨论《公司法》,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公司章程,不走形式,不照搬照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三人董事会,实行由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那些没有进入董事会的股东没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力求避免一言堂和群龙无首带来的决策失误,形成高效、快捷、规范的决策机
制。
为了达到管理,从无效到有效的转变,公司制定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劳动纪律管理”“财务管理”“营销业务管理”“企业培训管理”等制度,我们不光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把它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上。
食品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企业诚信和声誉的保证。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和全体从业人员的生命,从无到有我们加强了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建了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通行的认证体系,并以“环环控制、至始至终、滴滴纯正、桶桶优良、客户满意、社会放心”,作为公司质量方针。从食用油的原料、源头到进入千家万户的“侗歌”品牌食用油,我们不但要每一个环节让自己放心更要让老百姓放心。
生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是公司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行“防火、防爆、防事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全员有责”的方针。我公司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并设立专职安全员主管负责全厂生产安全。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进行,建厂以来,我公司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和一般性安全性事故,安全意识和安
全责任深入人心。
企业的生产安全、产品质量、成本效益,都是通过生产现场管理来实现的。生产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要素进行监控管理,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企业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现场完成的,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覆盖了每一个车间,每一台设备和每一个关键控制点。
二、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把“经营稳健和正确决策”作
为公司持续发展的保证。
2004年初公司成立,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投资额我们建厂的土地是租用的,厂房是临时的,设备是二手的,人员是流动的,且实现了三个当年,即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从原始的风险意识到“经营稳健”的经营思路和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我们一路走来。企业从开始的几百万到现在的近亿元的生产值,公司董事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每一次投资,不论大小我们都要认真考察,进行可行性认证,坚决不头脑发热,坚决不搞拍脑袋工程,除以上租地建厂,借船出海等防患风险的措施外,我们认为还有以下两点措施可以与大家分享。
第一:先有品牌,再建工厂,节省时间、抢占市场。2000年我们承包经营新晃县油脂化工总厂,利用原成熟的乡镇企业平台,不用投资固定资产,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作流动资金,创立“侗歌”品牌食用油,并在2001年湖南省第三届农博会上获得
“金奖”和最畅销产品奖,在怀化当地市场侗歌品牌食用油也是最早进入超市销售的食用油本土品牌。所以从2004年怀化建厂伊始我们就已经拥有了广大消费群体认可的名优品牌和市场。
第二:先建生产线,再创新品牌,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公司成立后“侗歌”牌食用油通过低廉的价格,适合本土消费习惯的品质迅速打开市场,小包装食用油销售额从当初的每年几百万到现在的上千万元连翻几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绿色、高端商务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侗歌”大众、平价的形象很难适应消费者的高端需求,销售瓶颈显现出来。公司决策层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决定在继续做好低端市场的同时向高端食用油市场进军,我们已成功注册“雪峰红花”商标并把茶籽油生产线与菜油生产线分开,新建了茶籽油木榨,冷榨和精品灌装生产车间,着力打造专业的销售团队,采用一流的设计风格和包装抢占高端食用油市场,现我们已开始在长沙、福州、西安设立销售处,并呈现良好的销售局面。
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竞争策略,在抢抓机遇迅速发展的同时,通过风险防控机制,保证了公司持续、有序、高效稳步发展。
三.建立“团结努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把“积极向上快乐工作”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老板到员工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长期、稳
健发展的动力。我们每年举行一次的“侗歌杯”运动会,宗旨在于增强各个部门的凝聚力,展示出怀化盛源油脂有限公司全体职工的朝气蓬勃和竞技热情。弘扬同事之间的团结团队精神,增加团队凝聚力。运动会丰富了职员的业余生活,给每一位职员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工作之余好好锻炼身体,注意各种才能的挖掘、培养与展示,同时增加同事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的交流、并促进友谊,为美好的人生留下灿烂财富,逐步形成企业“团结努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公司还通过把国内知名的企业咨询培训机构请进厂和派股东骨干到北京清华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决策层与员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增加了员工信心,给生产、营销管理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创造能力。
怀化盛源油脂有限公司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把“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团结和谐”作为公司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动力,其最终目的是在服务农业农民并在产业化道路上走得更隐更远,我们将乘着十八大精神的春风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指引下,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努力奋斗,再创辉煌。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产业经营搭平台
搞活农村促增收
——在中共xx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xx镇党委
xx镇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镇农业产业化作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xx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畜牧强镇,也是全县第一债务大镇。近年来,xx镇立足自身特点,坚持“粮食调优、畜牧调强、林果调精”的原则,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以工业的理论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全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余亩,优质西瓜基地800余亩,琯溪蜜柚、清见柚基地850亩,无公害葡萄基地35亩;建成了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养殖场1个,1000头以上7个,100头以上的26个;年出栏肉鸭15万只的养鸭场1个,存栏蛋鸡2万余只的养鸡场1个。2008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5542万元,其中牧业产值达383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9.2%,农民人均纯收入4246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1 -
一、集约经营,在规模上做文章。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只有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农业产业化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是企业领头。利用龙头企业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几个规模养殖场每年为周边群众平价提供优质仔猪5000多头,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二是协会牵头。利用协会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特点,紧密跟踪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用现代营销理念拓宽农产品贸易。仅xx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为菜农提供上百吨的蔬菜订单。三是大户带头。利用大户懂技术、善管理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规模,形成“联合舰队”。返乡民工xx在xx村租用土地70余亩发展西瓜,周边群众不仅有土地租金,还多了一份务工收入,一些群众利用务工学来的技术在附近也种植了西瓜,收入大大增加。
二、突出特色,在品质上做文章。优质才能优价。在品质上,我们坚持土洋结合、传统与科技结合。一方面,瞄准市场引进优良品种。辖区内养殖的长白、约克、杜洛克是目前国际领先的外三元杂交全瘦肉型生猪,种植的宜香优、川香优系列水稻达到国家标准,夏黑、藤稔是从欧洲引进的最新优质葡萄品牌,庆发12号、大明509是目前市场最畅销的无仔西瓜。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乡土特色。我们瞄准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的特点,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群众发展本地冬瓜250亩,南瓜360亩,辣椒180亩,总产- 2 - 达到2500吨。xx水产养殖也实现了新突破,xx利用养殖船年养殖青鳙等优质鱼类达到4000斤。
三、强化保障,在投入上做文章。农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一是争取项目投入。通过“金土地”、水土保持、人畜饮水及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全镇山水林田路得到了综合治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不断提高。二是引进外资注入。充分发挥xx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打开山门水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xx万头生猪养殖场又新租用土地80余亩,计划投资200万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三是激活民间资金进入。通过对种植、养殖大户给予一定的项目投入和资金支持,激发和引导民间闲散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转变职能,在服务上做文章。政府就是服务。在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我们坚持了三个“转向”:一是信息提供从局部转向区域。政府开通了农经网,免费为不同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和远程技术服务,从更宽领域帮助群众寻求最低成本、最大效益。二是服务手段从指导转向引导。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不同群体积极开展各种农业科技和生产技能培训,每年培训果农、菜农、养殖户上万余人次,并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状元”。三是竞争方式从产后推销转向产前订单。加强对蔬菜协会、畜牧协会、农技协会、林业产业协会的领导,选派素质高、业务精、肯吃苦的人员负责协会工作,更大地发挥协会的作用。
- 3 - 在xx历届党政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存在如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的目标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县 “四个第一”:一是以生猪养殖大户为龙头,狠抓畜牧小区建设,力争在年出栏生猪5万头,把xx镇建成全县畜牧第一镇;二是以xx西瓜种植基地为依托,狠抓科技创新和投入,力争年产西瓜3500吨,把xx村建成全县西瓜第一村;三是以xx葡萄园为中心,狠抓提质扩面和精深加工,力争种植面积达到200亩,把xx葡萄园建成全县葡萄第一园;四是以xxxx品牌为引领,狠抓xx水产养殖,力争年产优质鱼虾10000公斤,把xxxx段建成全县水产第一黄金水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百日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千人大会的 动员犹在耳畔,作为乡镇人,头悬安全生产的利剑,肩扛社会稳定的重担,背负经济发展的使命,手握环境治理的大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克难攻坚,负重自强踏征程,乘风破浪创辉煌!谢谢!
- 4 -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发言材料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发言材料
邢台沃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胜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做为企业代表,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邢台沃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地点位于任县任城镇南西村北,是在原邢台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是一家集蔬菜种植、采购、检测、物流配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蔬菜公司。注册了“沃隆”牌商标。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位于永福庄乡杨固村,现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蔬菜标准示范园(创建)”生产基地、省商务厅首批“农超对接”项目基地、邢台家乐园物流配送基地,任县“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园区核心示范区占地358亩,其中拱棚252亩,露地56亩,日光温室50亩。园区内种植的品种以特菜、硬质番茄、辣椒、无公害网棚韭菜为主,占设施蔬菜总数的80%。
在经营管理上:公司以任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依照国家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以每亩每年700-1000元长期承租农户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以“调整种植结构,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实行特色种植”做为主线,彻底转 1
变了农民的种植观念和意识,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同时,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集中管理”的模式。农户无需投资,在公司技术人员统一指导下生产,收入分基本工资加效益提成,月平均收益女工达800元、男工可达1300元左右。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周边发展设施蔬菜面积达1500余亩,农户人均收益每年提高了300元左右,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为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公司也在原发展基础上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一座有害残留检测试验室、两条净菜加工流水线及包装车间、一座500吨位气调式恒温库在内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区,可对基地及周边的蔬菜产品全部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蔬菜的附加值,扩大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并能新增产值1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公司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基地生产、冷藏加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公司直营店直营的产业链模式。
公司和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农业、蔬菜、开发、商业、农工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全县农业产业化调研座谈会发言材料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调研庆城县
座谈会上的发言
达纳康乡人民政府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
达纳康乡是传统的农业乡。近年来,我乡积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以种植、林果、草畜、养殖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涌现出了一些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达纳康乡位于庆城县西北部山区,地理条件差,境内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是全市十四个特困乡之一。全乡辖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1644户7076人。人均纯收入2103元,贫困人口945户4914人,贫困面70%。总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9056.2亩,人均占有耕地4.1亩。
近年来,我乡立足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一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草畜、种植、林果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种植业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结合我乡实际,狠抓全乡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目前,全乡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种植农户达到了800户。
2、以绒山羊为主的草畜产业不断壮大。抢抓国务院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试点项目,结合全乡实际,大力发展以绒山羊为主的草畜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大家畜2020头,牛存栏1786头,羊存栏9451只(其中绒山羊4843只),猪存栏1204口,规模养殖户35户,全乡种草面积累计达到19860亩。
3、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悄然兴起。在抓好传统农业的同时,全乡利用山地多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全乡在先试点后推广的基础上,推广种植核桃树450亩,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乡的林果业发展道路。
二、制约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的情况是,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名声不响,调整的面积不少,但档次不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全乡现有产业实际上看,存在“三个无”即:无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无龙头企业、无工业企业,总的来说就是没有企业,这是阻碍全乡农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二)从农民自身层面上看,存在“三个难”。广大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普遍存在着“三难”。一是项目难确定。农民在调整中到底调什么,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左右顾虑,存在着等待观望现象。二是新品难找。农民搞调整都是以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要寻找一些投入较少,产出较高,风险较小,见效较快的品种很难。三是农民难调。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需要成片开发时,土地协调难,需要技术时,找不到专业的技术人员,影响到部分专业大户的调整积极性。
(三)从发展后劲上看,存在“三个低”。一是市场化水平低。全乡至今仍无集镇,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城镇化水平低导致了聚集辐射能力弱,从而难以形成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城镇经济难以繁荣,制约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由于集镇的发展缓慢,集镇吸纳人口和就业容量受到限制,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集镇转移,严重影响了集镇化的进程。二是扶贫减贫能力低。全乡贫困人口的构成有多种多样,除了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自然资源匮乏,以及无劳动能力、因病因灾等客观因素致贫外,很重要的一个主观因素就是思想贫困、观念贫困、素质贫困。绝大部分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之乡财力的薄弱,村级无收入,争取的项目有效,加之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基础差,底子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农民自我积累少,一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又重返贫困。三是劳动者素质低。据初步统计,全乡有劳动力4356人,但是有一半以上是小学文化以下,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很低,加之我乡地处偏僻,广大群众文化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广大群众甘于现状,固守田园,不愿意去闯市场、冒风险,这给我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经济发展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的资源状况、人员素质、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生产一线,摸实情、听实话、得实招、求实效,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出符合实际、有操作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推动全乡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迈向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能人带动、布局调整、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的新路子。
(二)破除封闭、因循守旧等落后意识,进一步扩大开放。要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更广泛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大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主动地为客商铺路搭桥,做好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三)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抓好经济建设。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思考达纳康乡未来几年的发展。一是要调整结构,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发挥本地区域优势。二是大力发挥扶持农民合作组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树标立典。
(四)做大产业结构,狠抓品牌认证工作。要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建设规模化”的要求全面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种、养殖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丰产增收。二是调整农产品的品质结构,积极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计划。另外要抓好“企业+基地+农户”的组成形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小区域品牌发展,延长产业链,达到产销两旺的目的。三是要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升级,结构优化和新产品开发进程。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意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当前,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既面临严竣的挑战,又存在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正确引导农民加快结构调整,是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来规划农业。用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标准来审视农业,用大农业、大环境、大市场的观念来发展农业。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突出资源优势
深化结构改革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观摩现场会交流发言材料
**县是传统农业县,精耕细作,生态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东方亮小米”、“五香瓜子”、“五香豆腐干”、黄花菜、**食用菌、苦荞系列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全县扶持壮大了东方物华、荞宝生物科技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了北野食用菌业、凯龙农业科技等28家新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513”龙头企业10家。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40家,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食用菌协会,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500多人,带动了当地特色种植规模发展。
一、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龙头
“东方亮”小米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誉度的地方特产,以营养价值和口感享誉省内外,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县以加工“东方亮”小米为龙头的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原“**县青年小米精加工厂”的基础上重组而成的,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为主业,集科研、制造、营销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
业十佳优秀园区、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优秀企业。
苦荞种植耐旱耐瘠,在**县也有多年的历史。山西**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县第一家以加工黑苦荞为主的企业,主要生产苦荞米、苦荞茶和苦荞家纺用品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公司占地110亩,建有年加工10000 吨荞麦原料生产线,属国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产能达6000 吨。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免费提供优良籽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实行保护价收购,培育优质苦荞种植基地6.5万亩,带动农户5万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山西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曾荣获“山西转型跨越新锐企业”、“山西最具社会责任中小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荞宝”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五香瓜子、杏仁是**县的特色休闲食品,口感香脆,回味悠长,因独特的炒作工艺创造了**杏仁、杏核等一系列干果美味食品,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仁用杏种植、加工产业的发展。山西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以葵花籽和仁用杏核为原料,生产、销售炒货食品为主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500万元,坐落于**县桥东新区,公司总资产10139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年生产、加工仁用杏核能力5000吨,员工206名。公司现有5500亩仁用杏示范种植基地,并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种植、加工模式,消化当地仁用杏核5000吨,直接带动全县3000多葵花、仁用杏种植户,户均增收1.2万元。2016年白老大公司投资500万元自发研制杏仁酥生产线已经投产运行。白
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优势农业资源转换的重要手段。**县作为**市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先后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5个,并扶持壮大了东方物华、禾卓伟业、荞宝生物科技、北野菌业、养丽合作社、恒广北芪、白老大食品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家。
(二)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第一车间”。以宜兴乡南房、三间房、直峪等村为核心区优质杂粮产业基地,发展“东方亮”谷子及其他无公害小杂粮14万亩;以望狐乡为核心区,建设马铃薯基地5万亩。以宜兴、南村、壶泉、作疃、加斗等5乡镇为核心区的食用菌蔬菜产业基地,建设蔬菜基地4万亩,发展食用菌园区10个;以壶泉、南村、作疃、蕉山、加斗等5个乡镇为核心区的畜牧产业基地,发展标准化养殖园区160个;以斗泉、蕉山、壶泉、南村等4乡镇为核心区的林果业基地,发展仁用杏和文冠果面积20万亩。
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5个地方技术标准;建成4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发展科技示范户80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90人,较为健全的技术信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月子米”,禾桌伟业公司开发“富硒小米”,白老大公司生产上市了“杏仁酥”系列产品。
三、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化做大做强。
1、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整村土地流转,为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特色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做精食用菌、中药材、黄花菜、马铃薯等特色产品。加强蔬菜、食用菌强县建设,突出香菇、双孢菇、平菇等优势品种,以北野菌业、金圃菌业、凯龙公司、养丽合作社为产业龙头,创新“园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上万栋规模以上的连片食用菌产业园区,打造产加销产业集群。加强恒山地区大宗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药材大县。建设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发展马铃薯种植、贮藏、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经济。二是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在斗泉、望狐、梁庄、南村山地旱作区扩大特色杂粮种植和仁用杏栽植面积,减少玉米产能。紧盯京津市场,做强
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建立健全物流体系,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以壶泉镇为中心,打造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流通园区2个,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贸易市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大型超市与基地、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积极发展现代交易方式,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水平,促进农产品有序流通。
5、坚持科技兴农,着力提升产业水平。一是强化技术合作。加强与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技术攻关合作,加强成套生产技术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推动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品质提升高产创建、食用菌系列加工产品研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组织培训农民。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在北野菌业、养丽合作社等公司设置食用菌实操技术培训基地;三是持续推进甸顶山林牧公司食用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试验站创新食用菌栽培技术模式,提升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