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我家综合实践课计划
“我爱我家”综合实践计划
教学目的:
1、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3、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活动准备:
1、欣赏老照片,叙述老照片的故事。(自己的、全家合影、与父母的合影、与朋友的合影等。)
2、聆听父母成长的故事,感受两代人的不同生活背景,从而珍爱现有的幸福美满的生活。记述父母的故事。
3、倾听妈妈的唠叨,感受唠叨后面的亲情与关爱。回忆妈妈的唠叨,并写下来。
4、搜集家庭口头禅十个;感受家的温暖,用十个比喻句描写家。
5、家庭一定有你或家人所最为珍爱的东西,那一件珍品饱含着怎样的故事或者情丝,请你问一问父母,把那个故事写下来,把那份情意描绘出来。
6、搜集歌咏母爱、以及有关亲情的歌词或诗句。
一、导入《回家》曲子
这首《回家》的曲子曾在我们学校的餐厅响起,在幽雅温馨的茶座奏响,在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奏响,此刻又在我们的教室中响起,它表达了远离家乡的人的共同心声——对家的思念、期盼。带着这份思念和期盼来走进今天的话题(我爱我家)。
二、感知我家
1、欣赏有关家的餐厅、卧室、客厅的画面,并思考:在何种情况下,你对家的思念特别强烈?(生思考回答)
2、欣赏《音乐之声》,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家?(生讨论回答)
3、那么你的家有(是,像)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我爱我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述我家
1、出示“我”家的照片,引出“我”家的故事。
我的家温暖、和睦。家中有我可爱的女儿,还有我心灵相通的他,家中时刻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珍藏在我心底永存感激的是那已远离我们的爷爷,他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平时生活节俭,酷爱书本。正因如此,在他得知自己得了肝癌之后,依然用他那双历经沧桑的手为我们装订一本本已破损的书;有时因长时间的专注工作,在眼角溢出了泪水,但他却乐在其中。
2、我说我家:说家中的开心事、烦恼事、伤心事„„
3、我家我家:(用一句话写出对家的感激!)
敬爱的爷爷,我感激你为我们的生活指引方向,你为我们的精神注入坚韧的力量。
四、回味我家,在《回家真好》的曲子里回味对家的爱。
五、作业:
心灵,只有经历颠簸与震憾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真情和实感才能 获得生命,请同学们用心用情把自己家的故事表述出来,制作一份手抄报。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我爱我家》教案
综合实践课教案
我 爱 我 家
教案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人们的孝敬意识逐渐淡漠,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不断升级,造就了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大多都认为父母的关爱是应该的,作父母的理当为他们服务。从来就不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甚至把父母的关爱当作一种负担。表现在学校,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不尊重老师和长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因此特开展“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主题文章的阅读感悟,对相关链接的了解和对拓展内容的实践操作来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课题 我爱我家 教材分析
根据“我爱我家”活动的主题设想,我将此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为“自我阅读”、“主题教学”、“主题活动”三个内容。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教学中感悟家的温暖,体验亲情;在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感。从而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都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在情感体验上有一种力度的升华,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个实践技能的加强;达到社会、生活、情感的三维统一。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自 我 阅 读
从互联网上搜索与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我家”主题相配套的四篇小故事《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我的油布伞》、《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点亮一盏灯》提供给学生,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个课时),进行详细阅读。
阅读要求:
1、准备好工具书,对文章中的不认识生字进行正音,将文章读通顺,读正确。
2、简单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3、试着将自己读出的感受写下来。
活动二 主 题 教 学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感受家的温暖,知道亲人为自己的付出,同时学会爱自己的家,给家人更多的关爱。
教学准备: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所以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歌曲“家”)(来自互联网搜索)
过渡:是呀,家是温馨的港湾,当你受伤时,会想到它;家是心灵的驿站,当你郁闷时,会记起它;家中有唠叨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疼爱你的爷爷奶奶,当然还有一个调皮懂事的你。在家里每天都发生着普通而又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用心聆听家的故事!
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板书后齐读活动主题——我爱我家)
二、新授:
1、感知
①上节课,我们通过字典的帮助,和同学们的交流,读通顺了4篇关于家的故事,还记得是哪4篇吗?(齐读文章的题目)
②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四篇文章,看看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并说说为什么?(板书:浏览)
学生交流
2、感动
看来同学们很会读书,想必让你印象深刻的文章中,肯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地方。现在就请你拿起笔,画出这些句子,然后多读几遍,细细品位一下,看看你自己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并读出你的体会。(板书:品读)
学生交流,分享朗读的感受。
3、感悟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家中那份浓浓的爱,那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曾感受到你家中那份暖暖的爱了吗?现在静下心来想想看!(板书:思考)
交流自己的发现
4、感想 过渡:是呀,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有香味把你紧紧拥抱;家就是你晚归时的灯,瞬间消散你的寂寞与疲劳;家也许就是父亲下巴那硬匝匝的胡子,扎得你的脸发疼,可心里却乐开了花。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① 读课文后面的“居家格言”(课件显示)(来自互联网搜索)② 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一两句对家的感受。
三、小结
同学们写得真好,家是什么,家就是一首动人的歌啊!齐唱《让爱住我家》。
活动三 “我也懂事了” ——主题活动“让爱变成行动”
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的工作与生活,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生活自理,帮助家庭做家务。
2、关爱父母,主动和父母聊天,创造和谐家庭氛围。
3、懂得行动比什么都重要。课前准备
1、搜集古近中外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故事并进行整理。
2、用照相机或者DV拍下父母从起床到你上学所做的事情,拍下父母下班回家所做的事情,一直到你睡觉;双休日,我和父母所做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我的父母
师: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会的时候,他们的头上就出现了银丝。
1、大屏幕出示学生事先拍的照片,由学生来介绍、解释自己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相关的小插曲)
2、播放由学生拍摄的一段DV影像(父母忙碌,辛苦)
3、通过影像给你的启迪,谈谈自己对生活中父母的感觉。
(二)悠悠古情
师:自古百善孝为先,伟人、名人、普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一个原则。我们都像他们一样爱自己的父母。
1、四个小组汇报搜集的孝敬父母的故事(4个),课前教师进行选择好。
2、由教师把每个学生搜集的故事装订成册,课后阅读。
(三)我们的行动在哪里
师:父母很辛苦,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洗碗、扫地等是你应该做的家务,今天,为他们做一件你从来没有做过,又能使他们感到舒服的事情。并且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条件下,一直都做下去。
1、把自己准备做的事情写在行动卡上。我想为爸爸(妈妈)做„„
2、“今天你做家务了吗“,为自己选择一样固定的家务劳动,坚持每天去做。
和父母一起评比:小小家庭责任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总结:责任更是一种习惯。爱我们的亲人,关心他们,正如他们对我们默默付出爱一般。一个人,只有会爱身边的亲人,懂得尊重,才会走进社会,和所有的人融洽相处。让你心中的“责任”两个字付诸于行动吧!
(四)课堂延伸
一个月后,由家长给已经达到每天做家务的学生,颁发“小小行动星”。
教学反思
在实践完“我爱我家”这一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后,我真诚地感受到学生们在情感的体验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原来感觉家人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现在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课堂上阅读的深化,让孩子们感觉到家中的温暖,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回报的责任!有的孩子课后深情地写下了“家是一艘大船,爸爸是桨,妈妈是帆,我是舵手,让船驶进温馨的港湾”、以及“家是冬天的棉被,家是夏天的凉伞”这样动人的诗句!让我特别的感动。
但是课后我也发现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习惯性地把家庭泛指到狭义的三口之家,这种定义过于简单,在实际的调查中,我发现在学生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学生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甚至是比较复杂的,为了尊重差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妈妈爸爸怎样怎样,而是要宽泛一些。在学生的家庭里可能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如果统称为家人,可能会更好,我们要尊重学生,呵护他们的情感。本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不仅不是幸福温暖的,而且是不幸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主题的课程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从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实践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第三篇:我爱我家综合实践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选题背景: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影响是无庸质疑的,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在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与亲人相处的温馨和幸福,能感受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包容,也能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却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也不同,加上每个人又存在独特的个体差异,当然最终得到的体会和对人的影响不同,所以,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庭中来回到家庭中去,在活动中认识所有幸福的家庭中的不同特色,感受幸福的源泉,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学会从家庭生活事件中提出问题,并能从问题中提炼主题:了解家庭的结构,分析家庭成员的关系,明确自我对家庭的责任,从家庭生活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访、说、写、评”,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活动方案:
1、研究准备:
“我的家庭真可爱,整洁美满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气,父亲母亲都慈祥······”每当唱起这熟悉的歌谣,爷爷奶奶慈祥的脸庞就会浮现在眼前;爸爸妈妈叮咛的话语回响在耳边;叔叔阿姨关爱的眼神,更让我们像吃了蜜一样······是啊,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费劲了心思,操碎了心。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家庭了解多少呢?对他们的辛劳和关爱能体会多少呢?
同学们,我们的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但是在研究之前,我们要事先了解一些家庭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发现。
2、研究方案:
通过以上准备,也为了明确调查调查研究内容,首先组织学生交流探讨:我们各自的家庭有什么迥异,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你对那些事最感兴趣?对这个家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学生纷纷讨论,各抒己见,有的想了解家庭的历史,有的说想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等等。最后,学生表决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家庭精彩故事; 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的变化;
和爸爸妈妈互换角色,当一回家庭小主人;
3、成立活动小组
四个子课题提出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自行找合作伙伴,组成研究小组。小组内民主选举出信任的领导组长,给小组冠名,设定小组口号,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成立活动小组,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并填好表格。这四个活动小组分别是:
一组 采访组 通过问卷、采访形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辈分关系,学习制作简单的家谱树。
二组 调查组 通过调查家庭精彩故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知道父母的辛劳以及为了子女付出的爱,收集家长们的意见。
三组 行动组:通过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爸爸妈妈换角色,当一天家庭小主人,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出一版墙报,手抄报。
四组 资料组: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以画图,送小贺卡等形式回报父母的爱。
4、师生共同制定实践活动计划
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并填写各小组实践活动计划表。
四、活动实施:
通过统计调查、参观访问、观察、动手实践、劳动体验、设计制作、资料搜集等学习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片断
一、小组调查,访问,搜集
1、让爸爸妈妈讲述家庭中的故事。
2、调查家庭生活特点。
3、搜集家庭活动的照片、影像资料,向同学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4、写活动日记。片断
三、行动组的同学除了帮父母做家务之外,还在双休日进行了“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活动,他们还进行了录像、摄像及照相等工作,带到汇报表演课上。小学生做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老师的督促,他们能自觉地完成。
片断
四、资料组的成员带着好奇心,上网查阅资料。由于地区原因,本校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已经很高,平时就上网, 收集整理资料,学生一边搜集一边整理,但是资料多得要分类,随时都有要从新组合的,所以有时不得不提高效率,还要小组分工,分门别类地放置、整理,同时小组间也资源共享,同时还设计、制作手抄报。
五、成果汇报总结:
1、学生以小组展示汇报各组主题研究成果。
有的是家庭故事会,有的展示家谱树,有的讲今天我当家的经历体验有的展示手抄报等等,各具形态,丰富多彩。
这时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拍摄或录制展示会的情节场面,这个资料很珍贵哦!
第四篇:三年级 综合实践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让孩子们学习二十四孝以及关于亲情、爱家的故事。2.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课堂中所学不到的东西。3.懂得自己的血缘关系,以及家族的历史。能力目标:
1.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会表达与人沟通的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班级生活中去。情感目标:
1.使学生爱自己、爱生活、爱家庭,生活中充满阳光。2.懂得家的含义,小家与大家是密不可分的。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制作的亲情树以及搜集到的故事。2.教师准备的调查表、爱心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吉祥三宝》看完之后,把你看到的以及结合着你的理解告诉老师。
二、展示交流:
1、展示家庭亲情树
说一说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你最敬佩谁?以及家里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师:非常美满、幸福的一家。人丁兴旺、充满欢笑的一家。师:在你的制作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
师相继出示自己的照片,讲解(老师在自己的家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家里有严厉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和调皮懂事的弟弟和一个爱说爱闹的我。家虽然不大但充满了幸福,家虽然不富丽堂皇但充满了温馨。)老师想知道你的家是怎样的?
2、小调查,课前教师准备的调查表。
1.你父母在意你的感受吗?A.在意B.不在意
2.你会关心父母小时候发生的一些故事吗?A.会B.不会
3.你现在的性格多半由于什么因素形成的? A.自身自然形成B.社会外部原因C.家庭原因 4.当你的成绩不理想时,你父母对你怎样? A.安慰B.打骂C.不管
5.在家里,你觉得谁最疼你?
A.爸爸B.妈妈C.爷爷奶奶D.姥姥姥爷E.其他人 调查之后你们小组都有哪些收获? 组长汇报小组的调查情况。
师感受到同学们生活在一个通情达理、互相关心的一个大家庭。
3、课前你搜集到哪些以爱为旋律以家为主体的资料。
请同桌先交流,再汇报展示。
(关于家的名言,描写家的古诗句,描写家的成语,描写家的好句子以及有哪些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
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查资料、问同学、查电脑)老师这里也搜集到关于亲情的故事,大屏幕出示《挨仗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倾听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听后并说一说你的感受或者你觉得韩伯愈是一位怎样的人?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三、理解应用:
古人给我们做了良好的榜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怎样表达心中对父母的爱呢?我们的行动在哪里?
师:我们以什么方式来抒发自己的爱,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呢? 才艺展示(分为音乐组、书法组、美术组、舞蹈组)
可以画一幅画,唱一支歌,写一张毛笔字或钢笔字,朗诵诗歌,以某件物品如:小制作、一张照片等讲一讲家里的故事。
2、畅所欲言: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的爱,看得出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的多才多艺,老师想听一听你们对家有哪些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所以,我们班的同学可以当主持人去采访你想采访的同学,注意小记者问题要说明白,被采访者要回答清楚。如果不方便可以下位走动。
例:在你家里发生过什么矛盾,简单的叙述当时的情况。你是怎么解决的? 你认为怎样的家才是理想的? 在你的家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你与家里人发生过矛盾吗?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化解的? 你觉得家是什么?等等。
小记者汇报采访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3、爱的告白:
我们在互相采访中,也体现出了合作意识,更表现出了对家人的关爱。可能由于平时比较忙,或者羞于开口,想对父母或家人说的话没有说出来。今天,老师留给你们时间。
假如我们的亲人就坐在我们旁边。你想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成为懂事的孩子了。
家是什么?家是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游乐场,是我们的物质来源,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累了,我们想回家;饿了,我们想到家;爸爸说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
4、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我的家》,我们试着领会作者对家的感觉,以及你的感受。把你对家的爱,融入到读书声中。
读《我的家》(齐)爸爸+妈妈+我=我的家。(男)我的家,(女)我的家,(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女)爸爸是青枝,妈妈是绿叶,我就是红花;(男)爸爸是高山,妈妈是流水,我就是浪花;(齐)爸爸+妈妈+我=我的家,(齐)祖国有数不清这样的家,我爱我家,更爱我的国家。师:除了我们的小家,还有什么被称为家? 生:国家、班集体。
师:家是什么?是难舍的真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天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意。
出示图片:
师:家中的爱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家中的爱就是不放弃不抛弃、家伙总的爱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家中的爱就是走到群众中去、关注民生,嘘寒问暖。
师:对啊,一个班集体,一个学校,一个民族,整个世界都被称为一个大家庭。世界因为有了家才变得这么美好。
四、回顾反思:
1、谈感受、体会: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爱自己、爱家人、爱班集体、爱国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我们小家幸福美满了,国家才能够和谐、安定,富国安康。
2、心灵驿站:(播放音乐国家)
把你的思绪凝聚笔端,把你的爱融入到字里行间中,写出你的祝福。
五、总结: 倦鸟归巢,游子思家,这都是缘起一份浓浓的亲情和对家的依恋。家就是我们的城堡,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们的财宝,双手能为家人而粗糙,那是多么荣耀多么骄傲的事。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家中的一枝一叶,一点一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爱家的幸福的人。
老师通过和你们的交流、学习感受到我们是一群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好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里,老师就似我们的父母,同学就似我们的兄弟姐妹。一副对联送给你们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这衷心祝愿你们和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阖家幸福、在充满爱的阳光下幸福生活!
第五篇: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案例
《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我爱我家
二、活动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是各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们也都心疼孩子,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很多孩子心中没有爱和亲情。本次活动旨在让小皇帝或小公主们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爱家长,爱同学,乃至我们美丽的大家庭,唤回那失去的童真。
三、活动内容: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小公主、小少爷自居者甚多,他们认为父母的关爱是应该的,作父母的理当为他们服务。从来就不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甚至于把父母的关爱当作一种负担,厌烦、不在意者甚多。借此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家、爱父母,珍爱父母的叮咛、父母的关爱等教育是十分有意的。
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下产生的研究专题有“家庭成员小档案”、“我家的变化”、“我为父母做件事”、“我对爸爸妈妈有多少了解”、“我来当一回爸爸妈妈”。
活动专题确立后分四个步骤进行活动的开展(1)由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专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并在小组或全班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里包括具体内容、设计活动、开展形式、安排实施进程,选择活动的方式等。(2)开展活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3)在家体验做父母,为父母做一件事(4)总结评价,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意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开展讨论与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并存,重在评价研究活动展开得如何?是否能清楚地表达感受与体会?指导教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四个月
五、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亲情的感悟力;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2.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3.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使学生会用真情实感作文
六、活动准备:
1、明确要求:
2、分工合作:
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展版。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根据需要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分工:搜集资料、美工美化、信息技术、统筹校对。
3、资料搜集:
每个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日记片段,对家的设计思路,家中的老照片及对家长的采访记录等。请家长帮助筛选,指点,经过自己的修改润色后交给资料搜集的同学。
七、活动过程:
1、各小组制定法活动计划
2、活动实施,分阶段根据活动计划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3、成果展示(一份家庭简介,一份家务劳动心得体会,一份给父母的慰问信,一份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反映家庭生活的手抄报)
八、活动评价:
由小组长带领,各组完成评议表。
九、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