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实务计算公式记忆法
会计实务计算公式记忆法
一、发出商品有多种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个别计价、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这四种方法,如果都记公式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议从理解的角度来记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记了,做题会觉得很容易。
在发出商品的计价方法中一共有四种方法,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以下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率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记忆方法:
二、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除总的问题,分子是差异额的总差异,分母是总的计划成本。在材料差异核算这一部分对于差异率的计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计划的核算,很多学员学着学着就绕进去了,因为学员没有明白这个计划成本的根本所在。计划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多少钱购进的,账上都以计划成本来核算,原材料账户记载的是计划成本,另一个账户叫材料差异账户来记载这笔材料相应的差异,这两个几户相加或相减得到实际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记载的是超支差异就相加,记载的是节约差异就相减。在计划成本基础上加上超支差异,就得到实际成本,或者是在计划成本基础之上减去节约差异也得到实际成本。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是通过两个账户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成本差异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期初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本期购入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异额加上本期购入的差异额得到总的差异额,期初的计划成本加上本期购入的计划成本就得到总的计划成本,总的差异额有了总的计划成本也有了,用总的差异额除以总的计划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异率。
三、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难一点的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反复做两遍这两种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双倍余额递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掌握折旧的计算公式,双倍指的是折旧率,例如:一项资产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摊1/5,那折旧率就是1/5,双倍折旧率每年负担就是2/5,余额递减是指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我们总是用一个基数乘一个折旧率,这个基数是递减的。在最后两年的时候把没有摊的折旧额扣除净残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重庆仁和会计
第二篇: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我们教材当中涉及的公式内容很多,如果只是死背公式或是死记公式,那么记一记就混淆了,对于这些公式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含义,你再看见公式你会觉得公式很容易,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就去看公式会觉得很难。建议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先看例题再来看这种定性的内容。以下是针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存货的计价方法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列举的巧记法,供广大考生朋友参考:
★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
1、先进先出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个别计价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如果都记公式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议从理解的角度来记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记了,做题会觉得很容易。
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例·先进先出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400元;4月4日和5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 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350元和420元;4月10日和5月27日分别发出200吨A材料。则A材料5月末账面余额为()元。
A.30 000
B.25 601
C.178 000
D.168 0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4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为100×400+100×350=75 000(元);5月27日发出材料成本为200×350=70 000(元);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400×420=168 000(元),因此答案应该选D.【例·加权平均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100件,每件为8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150件,每件75元,另一次250件,每件85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81
B.72.5
C.75
D.8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加权平均单价=(100×80+150×75+250×85)/(100+150+250)=81(元/件)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除总的问题,分子是差异额的总差异,分母是总的计划成本。在材料差异核算这一部分对于差异率的计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计划的核算,很多学员学着学着就绕进去了,因为学员没有明白这个计划成本的根本所在。计划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多少钱购进的,账上都以计划成本来核算,原材料账户记载的是计划成本,另一个账户叫材料差异账户来记载这笔材料相应的差异,这两个几户相加或相减得到实际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记载的是超支差异就相加,记载的是节约差异就相减。在计划成本基础上加上超支差异,就得到实际成本,或者是在计划成本基础之上减去节约差异也得到实际成本。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是通过两个账户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成本差异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期初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本期购入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异额加上本期购入的差异额得到总的差异额,期初的计划成本加上本期购入的计划成本就得到总的计划成本,总的差异额有了总的计划成本也有了,用总的差异额除以总的计划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异率。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难一点的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反复做两遍这两种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双倍余额递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掌握折旧的计算公式,双倍指的是折旧率,例如:一项资产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摊1/5,那折旧率就是1/5,双倍折旧率每年负担就是2/5,余额递减是指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我们总是用一个基数乘一个折旧率,这个基数是递减的。在最后两年的时候把没有摊的折旧额扣除净残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例·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超支)
◎企业2008年3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原值8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企业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237.43
B.238
C.224
D.167.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本题中固定资产应该从2008年4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和会计出现不一致,固定资产的第一年折旧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个折旧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第一个折旧的后三个月和第二个折旧的前9个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计算时要扣除净残值。
【例·多项选择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正确的是()。
A.第1年的折旧额是400 000
B.第2年的折旧额是240 000
C.第3年的折旧额是144 000
D.第4、5年的折旧额是106 000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第三篇: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当中涉及的公式内容很多,如果只是死背公式或是死记公式,那么记一记就混淆了,对于这些公式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含义,你再看见公式你会觉得公式很容易,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就去看公式会觉得很难。建议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先看例题再来看这种定性的内容。以下是针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存货的计价方法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列举的巧记法,供广大考生朋友参考:
★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
1、先进先出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个别计价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如果都记公式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议从理解的角度来记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记了,做题会觉得很容易。
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例·先进先出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2009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元;3月31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如按先进先出法计算3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其金额应为()元。
A.4 000 B.8 000 C.8 500 D.10 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先进先出法下,计算出来的本期发出甲材料的成本=300×20+100×25=8 500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400元;4月4日和5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350元和420元;4月10日和5月27日分别发出200吨A材料。则A材料5月末账面余额为()元。
A.30 000 B.25 601 C.178 000 D.168 0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4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为100×400+100×350=75 000(元);5月27日发出材料成本为200×350=70 000(元);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400×420=168 000(元),因此答案应该选D.【例·加权平均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100件,每件为8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150件,每件75元,另一次250件,每件85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81
B.72.5 C.75
D.8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加权平均单价=(100×80+150×75+250×85)/(100+150+250)=81(/件)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除总的问题,分子是差异额的总差异,分母是总的计划成本。在材料差异核算这一部分对于差异率的计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计划的核算,很多学员学着学着就绕进去了,因为学员没有明白这个计划成本的根本所在。计划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多少钱购进的,账上都以计划成本来核算,原材料账户记载的是计划成本,另一个账户叫材料差异账户来记载这笔材料相应的差异,这两个几户相加或相减得到实际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记载的是超支差异就相加,记载的是节约差异就相减。在计划成本基础上加上超支差异,就得到实际成本,或者是在计划成本基础之上减去节约差异也得到实际成本。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是通过两个账户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成本差异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期初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本期购入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异额加上本期购入的差异额得到总的差异额,期初的计划成本加上本期购入的计划成本就得到总的计划成本,总的差异额有了总的计划成本也有了,用总的差异额除以总的计划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异率。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难一点的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反复做两遍这两种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双倍余额递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掌握折旧的计算公式,双倍指的是折旧率,例如:一项资产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摊1/5,那折旧率就是1/5,双倍折旧率每年负担就是2/5,余额递减是指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我们总是用一个基数乘一个折旧率,这个基数是递减的。在最后两年的时候把没有摊的折旧额扣除净残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例·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超支)
◎企业2008年3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原值8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企业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237.43
B.238 C.224 D.167.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本题中固定资产应该从2008年4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和会计出现不一致,固定资产的第一年折旧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个折旧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第一个折旧的后三个月和第二个折旧的前9个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计算时要扣除净残值。
◎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200 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则在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额为()元。
A.39 600
B.49 500 C.50 000
D.59 4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率=(4-1)/(4+3+2+1)=3/10,折旧额=(200 000-2 000)×3/10=59 400(元)。
◎某公司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三年应提折旧额为()万元。
A.24
B.14.4
C.20
D.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先确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的年折旧率,并乘以2作为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的折旧率;然后,根据每年该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折旧率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本题中,该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为40%(2÷5×100%);第三年年初的折余价值为36万元(100-100×40%-100×60%×40%);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4.4万元(36×40%)。
【例·多项选择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正确的是()。
A.第1年的折旧额是400 000 B.第2年的折旧额是240 000
C.第3年的折旧额是144 000 D.第4、5年的折旧额是106 000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第四篇:会计计算公式总结1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1 会计基础: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
(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附加: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与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表示增加 贷方表示减少 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2)权益类账户:(包括负债类账户与所有者账户)(与收入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表示减少 贷方表示增加 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注:收入类一般期末没有余额)3)由公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得知:资产、费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汇总:
借方登记:资产增加、费用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收入减少
贷方登记: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增加、资产减少、费用减少。
第五篇:机电实务“纪录证书”版记忆法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机电实务“纪录证书”版记忆法
2014年一建(机电实务“纪录、证书”版记忆法)
1.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及时排尽内部积水并吹干。除需要脱脂的阀门外,密封面上应涂防锈油,关闭阀门,封闭出入口,作出明显的标记,并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阀门试验记录”。
2.安全阀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开启压力进行调试。调压时压力应稳定,每个安全阀启闭试验不得少于3次,调试后应按规定填写“安全阀最初调试记录”。
3.凡属危险化学品应设置危险标识,表示方法是在管道基本标识色的标识上或附近涂150mm宽黄色,在黄色两侧各涂25mm宽黑色的色环或色带。工业消防专用管道应遵守GB13495规定,在管道上标识“消防专用”识别符号。
4.工业管道安装技术要求,管道安装要填写“管道施工检查记录”。5.管道复位时,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共同检查,并应按规范规定的格式填写“管道系统吹扫及清洗记录”及“隐蔽工程(封闭)记录”。
6.管道压力试验前试压方案已经过批准并已进行了技术交底。试验检查合格后,应填写“管道试压记录”,作为交工文件。
7.检验批质量应在作业班组自检、工段长组织自检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并签字后报验。8.分项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分项工程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量验收记录”,交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验。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和施工三个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9.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交项目经理签字后报验。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和施工三个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
10.单位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填写“单位(子单位)工程履量竣工验收记录”报验,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核,验收结论由监理(建设)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商定,建设单位填写。
11.施工组织总设计、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坚持“谁负责项目的实施,谁组织编制”的原则。
12.从事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合格证书”的焊工担任。
13.逐步达到本级别“四懂三会”(四懂:懂性能、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的要求。
14.根据月度统计报表编制“工程进度款结算单”或“中期付款单”,于规定日期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结算。
15.因为吊车在施工现场组装完毕后即开始吊装作业违背了“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应安装进行验收,保持性能和状态完好,做到资料齐全、准确”的规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6.资金管理中“促进生产、节省投入、量人为出”的原则。17.项目成本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目标成本控制成本支出;用工期一成本同步的方法控制成本。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者“量人为出”,18.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领导承诺,风险化减,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19.台空气压缩机不能共用一台自动空气开关,应遵循“一机一闸一保护”的原则,分别进行保护。
20执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桕关要求;
“三检制”是三级质量检查制度简称,一般情况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以专职检验人员为主,生产过程的各项作业的检验则以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为主,专职检验人员巡回抽检为辅。21.在联动试运行后,参加试运行的有关单位、部门对联动试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并评定合格后填写“联动试运行合格证书”。
22.“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祸项、未完工程、工程质量隐患;四定:对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的问题整改消缺完毕,遗留尾项已处理完。
21.单体试运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要求.“试运行范围内的工程已按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有关规范的质量标准全部完成”,包括其出口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合格。
22.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和技能低、对工艺流程和岗位工作不熟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操作、分析、维修等技能操作人员至少应在负荷试运行半年前到位。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针对装置工艺技术特点,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要领,做到“三懂六会”(懂原理、懂结构、懂方案规程l会识图、会操作,会维修、会计算、会联系、会排除故障);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23.装置生产出合格产品或机组满负荷试运行结束后,应召开启动试运委会会议,听取并审议整套启动试运行和交接验收工作情况的汇报,以及施工尾工、调试未完成项目和遗留缺陷的工作安排,作出启动试运委会决议,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及相关单位办理工程移交生产的签字手续,签署“工程交工证书”或“机组移交生产交接书”。24.消防检测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出消防验收申请,送达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填写“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请表”,并组织消防验收,取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签发的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25.建设单位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劳动安全卫生验收申请。
26.试生产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取得“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7.环境保护监测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报请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批准手续。
28.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并报请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批准手续。29.设计内的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等“三同时”设施完成情况。
30.竣工验收步骤竣工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进场,主持竣工验收。签署并颁发“竣工验收证书”。
31.工程保修体现了工程项目承包方对工程项目负责到底的精神,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
32.验收在发生问题的部位或项目修理完毕后,要在保修证书的“保修记录”栏内作好记录,工程开工前,项目都应根据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对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和生产需要,编制“计量检测设备配备计划书”。33.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建立与管理,其中的“电工维修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并于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