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范文)

时间:2019-05-12 06: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般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般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范文)》。

第一篇:一般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范文)

一般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和改革初探

戴传云,陈笈

重庆科技学院生物系,重庆 401331

摘要:生物技术专业中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野外实习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针对我校野外实习实践面对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必要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问题;改革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 Exploration of Outdoor Practice of Biotechology Major

DAI Chuanyun, CHEN Ji

(Department of Bi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Abstract: Biology in biology technology major is a strong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subject.Therefore, outdoor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to raise teaching quality.This paper, some problem is brought forward in our college,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reform will be carried out for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Bio-Technology Major;Outdoor Practice;problem;Reform

0 引言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技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践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1,2]。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生物技术专业中的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是该专业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基础课程。而野外实习是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通过野外实习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生物学野外实习在原来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更好地将动物学和植物学理论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环境结合起来。但多年来野外实习教学一直被固定的旧模式所束缚,学生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为适应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行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2]。目前的现状和问题 作者简介:戴传云(1976-),男,江西人,重庆科技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科研与教学工作。Tel:023-65022212;E-mail: cydai@126.com。

目前,大多数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野外实习教学多采用定点、定时式的集中教学方法。一般只停留在生物分类学的水平上,仅对实习地的种类进行基本认识,“老师领、学生走,学生问、老师答”成了一个固定模式。但定点、定时式的集中教学实习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表现在:根据大自然环境条件选定的实习点,植被复杂、物种多样、景色迷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采集较多的生物标本,也有助于教师积累资料,针对实习点的具体情况,编写相应的实习指导等。我校自2002年开办生物技术专业以来,一直以集中实习为主,但根据的野外实习情况来看,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实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

1.1 实习经费困难

实习经费的逐年减少,直接影响野外实习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搞活,多数单位招待所、食堂等实行承包制,加之有接待能力的单位多数经营旅游业,在人均野外实习经费没有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联系合适的实习地点越来越困难,使得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以往采用学校出大头,学生再集资一点的方法,去环境较好,但路途相对较远的实习点(如永川野生动物园、四川九寨沟等地)实习。虽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采集本地没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标本,弥补了实验室标本空缺。但随着学校实习经费的压缩和学生经济负担的增加,实习经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

1.2 实习指导教师匮乏或队伍结构不合理

有丰富分类学功底的老教师大多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年龄,受各种因素影响,年轻教师多数不从事分类和区系方面的科研工作,虽然能够掌握和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手段,但由于认识物种(昆虫甚至不能到科)有限而使指导工作受到限制。同时,实习点远离城镇,交通食宿极为不利,指导教师还要安排管理100多学生的吃、住、行等活动。从而使教师精疲力竭,极大地影响了野外实习效果。

1.3 集中实习时间较短

高校学校动植物和微生物课程的野外实习一般分别只有两周(包括实习往返时间),学生要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验证动植物和微生物教材内容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实习一般安排在放暑假前,即每年的7月初,此时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活方式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学生仅一次野外学习是不可能把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1.4 实习地点不理想

多数高校没有相对固定的实习地点或多年固定在一个狭小地方,野外工作设备落后,没有野外工作站(室),实习内容单调,而且随着实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指导任务加大,老一套的实习方式对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后续学生选题和完成实习报告。野外实习的改革和实践[3-5]

2.1 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针对具体实验,要求学生在上该实验课之前的前一周,让他们亲自去观察、去采集,进而对动物进行培养,并按教师的要求做好记录,写出总结,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通过这两年的试行之后.教学效果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对动物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学生将来从事生物教学和生态环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或完成实习报告而实习,造成片面发展,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方法,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两方面: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实习报告水平。平时成绩(60%)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40%),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2.3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经过总结,我们于2004和2005年进行了改革,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和单位,与地方合作建立相对稳定(对学生来讲仍为流动)的实习基地,结合以往积累的实习经验和协作关系,项目执行过程中,在重庆和四川境内选定了包括多种景观在内的实习地点,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更多类型的生态环境、掌握不同生境内动植物组成特点和代表性种类。实践证明,共建基地方式较为可行,既解决了建设专用实习基地经费困难问题,又避免了基地管理和维持方面的许多麻烦,同时也丰富了地方文化生活。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重视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配备、水平和能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坚持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任课教师、实验员、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的班主任、主管教学的领导参与每年的野外教学实习工作。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机制既为任课教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将理论课讲活、讲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利于培养年轻教师,达到传、帮、带的目的,使后备力量逐年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也便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我们已拥有老中青相结合、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教师与学生比保持在1:10左右。

参考文献

[1] 张迎梅, 陈强.“流动式”生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 2003, 5: 50-54.[2] 赵连泽, 蔡元峰.野外实习与学生能力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 19(2): 140-141

[3] 谢宗平, 倪永清.高师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21(4): 42-46.[4] 程霞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究.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36-37.[5] 许建国.高师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习基地建设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5: 115-118

第二篇: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实习意义;(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5月29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30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31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1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2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3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4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5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总结体会: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以及大海的广阔与浩瀚也品尝了正宗的山东煎饼,感受到了山东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切身体会了山区人民和沿海人民别有一番风味的生活格调,山东的确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青岛,气候适宜,景色怡人,08奥运会时,帆船,游泳等4项就是在这里举行。

最难忘的还是爬崂顶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出发,虽说只走了几段山路,但由于天气炎热以及一路上坡,到达崂顶时我们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但当我们站在索桥上看到眼下的壮丽山河时,还是激动的大喊大叫。我们绕崂顶走了一圈,参观了各个景点后,便开始准备下山,我们本打算走到虔女峰时抄小路下山,却不想走错了方向,三四个小时后,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条干涸了的大河,河里都是锋利的大石块,大家都傻眼了,这时我们已有几名队员受了轻伤,幸好这时我们遇到了四名野外登山队员,他们对当地地形比较熟悉,我们才得知我们离营地已经很远了,若原路返回太阳下山后山路难行,于是我们决定跟随登山队继续前行,赶往大河东,经过几个小时崎岖的山路后,我们终于到了大河东,这时我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我和另外三名同学分吃最后一个石头饼,石头饼第一次没有弄疼我的牙,我们四处打听,坐公交到了恒星学院,这时天已下起大雨,打通电话后,我们终于等到我们的车把我们接回营地。通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在特殊时刻,我们才能将它们发挥出来。

这八天,我们不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认识了各种动植物,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受益匪浅,同学们得关系也更加密切。更重要的是,这次野外实习,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生物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它才能和大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

伊旎

2011年6月

第三篇: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设计为核心,以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科研训练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补充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介绍了实践取得的成效,以为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030-02

ExploxationandPracticeof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ofBiotechnologySpecialty

CAI MinJIN Guo-wangOU YANG Su-zhen *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goals and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of biotechnology specialty,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as proposed which with the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the basis,regarded the design as the core,relied on the graduation practice,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training,used social practice as the supplement,and had other major aspects,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was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speciality.Key wordsbiotechnology;practice teaching;training objectives;teaching system

生物技术专业是理、工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兴复合型专业。安阳工学院开设此专业已有8年时间,逐渐积累了办学经验,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建立了通识教育和个性化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培养“理工结合”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首先,明确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是能力的培养。为此,把对学生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以促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从而确定4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目标。第一,加强学生基本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具备操作各种基础实验仪器及专业仪器的技能;第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不同课程知识及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对所选问题从专业方面进行分析、解决。通过前2个目标,可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并具备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后2个目标的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实践创新能力[1]。2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遵循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自身规律性和确定性,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的整体功能,建立符合安阳工学院的实际、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基础(课程教学实验、专业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依托(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实践教学核心(各种设计性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设计)、实践教学补充(社会实践),四部分贯穿整个学程,构成学生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平台[2]。

2.1以基础实验课程为基础,提供基本能力训练平台

中国粮油仪器网

以实践教学为基础,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基础实验。如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等,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根据课程特点和开设先后,制订系列大纲,确定完成的训练任务,各课程围绕训练任务,精选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形成基础性、实用性的科学实验基本能力训练平台。

2.2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为核心,构建综合能力训练平台

2.2.1开设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一是通过基础课程实验完成基本技能训练。此外,开设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既满足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又强化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如微生物实验课开设的“水中微生物的生物学检查”综合实验中,包括实验取材、培养基制作、接种、制片染色、油镜观察计数、绘图等综合技术训练。二是通过开设设计性的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如动物生理学是研究探讨正常动物体与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教学中易于启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和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做实验,使学生改变墨守成规、“照方抓药”式的学习方法,易于从中发现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独立设置综合性实验课程。如普通生物学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新,使学生在充分分析专业相关课程构成和在课程教学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研究工作,按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要求构建新的实验项目,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2.2改革教学实习环节。教学实习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途径。生物技术专业主要是课程教学综合实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3个方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加强了课程教学综合实习,其目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实习主要是参观校内研究室及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如小麦研究所、棉花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九州制药厂等,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该专业科技动态及技术发展前沿状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寻求答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得以提高。社会实践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教育活动,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学习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独立工作技能的训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3以科学研究为依托,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2.3.1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之一,是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阶段。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将科研方法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研究计划的实施。通过科研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科研思路和方法,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生产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就业的起步训练,同时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补充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毕业实习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成效

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实现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依据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健全教学管理机构、规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及保障体系顺利实施的目标。

3.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决定培养学生能力强弱的关键。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博士或硕士研究人员,并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学位、到高校进修,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

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3]。

3.2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要求,在培养计划中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按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逐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要求,保障实践体系的顺利实施。

3.3为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创造基本条件

科学管理是提高一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障,是保障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为此,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合并调整、资源共享,实行实验室责任制,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使用,指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全方位实现实验室科学的组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并制订毕业设计(论文)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条件[4]3.4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近年来,通过购置新仪器,实践教学的硬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建立了兼具教学实验和科研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基本条件,先后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如九州制药、益康制药、漫天雪蛋白有限公司等。

3.5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是单列的课程,对实验教学也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各实验课程的要求及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实验考核办法。实验考核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应对挑战和考验的能力。实验考核的效果可反映学生对待平时实验课的态度,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5-6]。

3.6以社会实践为补充,充实第2课堂内容

第2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如组织科技兴趣小组,参与并完成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化工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中多次获奖等,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等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为当地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

[1] 丁春邦,杨婉身,马恒东.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11):65-67.[2] 夏兴有,潘信吉.优化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J].实验室科学,2004(1):90-91.[3] 周亚平,金卫根,陈传红,等.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87-90.[4] 闫冰,刘影.加强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71-72.[5] 白玲,廖锦锋,马春涛,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3-14.[6] 阎晓菲,对山·白肯,刘文,等.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17(5):68-70.

第四篇: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创立于 1997 年,2001 年专业申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2002 年 3 月被批复(教高司〔 2002 〕 71 号)。通过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在方案设计制定上,注重与国内外高职教育、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等实际的结合,注重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统一。在方案实施中,遵循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的理念,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方案评价上,采取学生就业率、社会认可度与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取得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充分肯定,社会声誉有较大提升;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力明显增强,专业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显著提高等可喜成果。

专业以主动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农业高等生物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业人才规格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体系;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促进二个融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坚持四个结合,保证五个不断线”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创立了以专业协会式二级培养模式为主的“三式一线”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集“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的育人理念于一体 的 特色 素质教育体系 ;专业教改方案被编入高等职业教育专著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专业建设获院级各项成果奖 11 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6 篇; 2002-2003 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 100%,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上农业性、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途径上产学研性及校企合作上开放性的专业特色教育理念。

一、基本内容

1.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理念。专业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坚持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服务农业区域经济建设为前提,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放眼全球、胸装全国、以农为本、立足高职、扎根农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 32 字”办学理念,坚持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能力观、校企结合的开放办学观、学生全面可持续人才观、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教育观等于一体的专业改革建设思想。

2.建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及课程体系。以国家的高职教育方针政策和 专业教育理念 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为途径,以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和先进实用的实验实训条件为保障,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从 专业面向上,确立了从事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无土栽培等农业实用生物技术 的推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从岗位类型上,定位为生产技术型、经营管理型、技术咨询服务型和独立创业型;从培养规格上,充分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的农业性、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特性;从课程体系构建上,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农业高职特色。

3.专业改革思路明确。提出并完善了“贯穿一条主线,促进二个融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坚持四个结合,保证五个不断线”的教学改革思路。即以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理论融合到实践中、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专业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个体系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循环;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课上实训与课下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外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等三年全学程不断线。

4.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三式一线”培养模式,即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采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式、实践与理论的反复式和以专业协会为依托的二级培养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协会内部二级人才培养模式,即选拔上一届协会优秀学生作为一级小先生指导下一届协会活动)。其中,二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构建 了行之有效的 专业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依据素质教育的全时空性和重在养成的可塑性教育思想,采用了理论引导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实施了 专业 素质教育。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 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围绕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的育人理念,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就业。2002-2004 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100%、100%、94%(为 2004 年 9 月就业率),连续两年获院级就业工作奖励。

6.师资力量有了明显加强。按照“三高一强”与“双师型”标准要求 , 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进程,教师队伍具备了数量上满足、质量上保证、结构上合理。专任教师总数达 14 人,副教授 5 人,占 35.7%,;硕士研究生 10 人,占 78.6%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 65% ;先后聘请社会兼职顾问、客座教授达 30 人。

7.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提高。建有 校内专业实训室 2 个(组织培养实训室获院级基地建设管理奖)、专业实验室 2 个、专业基地 日光温室 3 个、专业实训车间 1 个,配备的仪器设备先进;与 22 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专业校外顶岗就业实训基地,多家企业设立了奖助学基金。8.构建了科学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 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理论课程体系 ;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旨,按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顺序循序渐进设置实践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 1 : 1,构建 实践课程体系。

9.全面加强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计划获院创新奖;调整、合并、增设和开发 10 门课程,2 门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公开课获院级三等奖,食用菌课程多媒体公开教学获院级优秀奖;教学内容更新每年在 20% 左右;实行了组织培养“五步一体化”学导式教学(获院级三等奖)、食用菌现场教学、无土栽培仿真模拟和龙芽楤木项目教学(获院级优秀奖)等综合教学法改革;专业课程 100%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了“ 3 + 1 ”考核模式、加大平时考核次数及调整平时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为 6 : 4、实行“双证制”等系列考试考核模式改革;健全了以“三评”教学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创新点

1.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理念。专业体现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与“ 32 字”的办学理念,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上农业性,体现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及培养途径上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特性,准确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2.提出了“三式一线”培养模式。新模式中以学生专业协会为载体的二级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形式上创新,更是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上水平。专业五个协会组织,有 320 名学生结业,完成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共 41 篇,开展活动 1000 多次。获得结业学生具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质,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

3.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特色明显。专业 素质教育 集“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于一体的育人理念和机制,实现了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业务及身心等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三、应用情况

1.2003 年、2004 年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分别被编入都本伟主编的《高职教育创新与实践》及黄春麟主编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围绕专业改革建设发表教育教学学术论文 6 篇,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宝贵有益经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2.2003 年我院被国家教育部从全国 1374 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遴选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8 所优秀校之一,专业是作为代表学院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剖析的两个专业之一,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专业所在的生物技术系被学院授予争创国家优秀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3.专业改革实践取得系列成果,诸如专业教学计划获院级创新奖、专业就业工作获院一等奖、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获院级创新奖、组织培养实训室获院级基地建设管理奖、食用菌项目获院级科研奖、争创国家优秀校先进集体等 11 项院级成果奖,为学院整体专业建设起了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吸引省内外高校前来参观学习。

4.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学生就业率高,已向社会输送了 336 名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充分认可,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第五篇: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实习目的:

(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

(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二、实习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

(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主要内容:

5月xx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xx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xx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x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x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x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x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x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四、总结体会:

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以及大海的广阔与浩瀚也品尝了正宗的山东煎饼,感受到了山东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切身体会了山区人民和沿海人民别有一番风味的生活格调,山东的确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青岛,气候适宜,景色怡人,08奥运会时,帆船,游泳等4项就是在这里举行。

最难忘的还是爬崂顶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出发,虽说只走了几段山路,但由于天气炎热以及一路上坡,到达崂顶时我们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但当我们站在索桥上看到眼下的壮丽山河时,还是激动的大喊大叫。我们绕崂顶走了一圈,参观了各个景点后,便开始准备下山,我们本打算走到虔女峰时抄小路下山,却不想走错了方向,三四个小时后,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条干涸了的大河,河里都是锋利的大石块,大家都傻眼了,这时我们已有几名队员受了轻伤,幸好这时我们遇到了四名野外登山队员,他们对当地地形比较熟悉,我们才得知我们离营地已经很远了,若原路返回太阳下山后山路难行,于是我们决定跟随登山队继续前行,赶往大河东,经过几个小时崎岖的山路后,我们终于到了大河东,这时我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我和另外三名同学分吃最后一个石头饼,石头饼第一次没有弄疼我的牙,我们四处打听,坐公交到了恒星学院,这时天已下起大雨,打通电话后,我们终于等到我们的车把我们接回营地。通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在特殊时刻,我们才能将它们发挥出来。

这八天,我们不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认识了各种动植物,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受益匪浅,同学们得关系也更加密切。更重要的是,这次野外实习,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生物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它才能和大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下载一般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般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5篇范文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摘要:文章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传统生产实习方式和驻地实习这一新的实习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驻地实习方式是工科学......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1.论述畜牧兽医专业性质与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戴余军,李长春,仇小艳,李国元,田春元,王端好,李安明 (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淮海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总思路以及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思路,并提出本专业......

    菌物分类学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范文大全)

    菌物分类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马荣 朱银飞 王晓炜 齐曼·尤努斯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组通过总......

    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摘要:针对现行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之弊端,提高新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环节改革模式。关键词:法学教学;实践环节;教育理念;模式设计法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就决定......

    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改革探索

    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改革探索 摘 要:基于北方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研究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国际经贸发展形势,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建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