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瓶吞水球----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2
瓶吞水球-----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南海实验中学陈海锋
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这一章书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是一个很
重要的内容,通常我们会做几个演示实验,如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同时我发现瓶“吞”鸡蛋实验的教学效果最好。因为这个实验做起来很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实验准备时间长,不方便。二是实验的重复性很差,几乎不能重复实验。鸡蛋被瓶“吞”进去以后,要把鸡蛋完整的取出来比较困难。这样,如果有的学生没有看清楚,想再做一次,就必须用另外一瓶子和鸡蛋。三是实验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由于所准备的鸡蛋不规则或是气室在侧边或是过大,都有可能异致实验的失败,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我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即用充水的气球代替鸡蛋。经过
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以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取材容易,推广性强。气球很容易取得,在经济上也比鸡蛋合算多了,实验准备也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气球并给它充满水就可以了,比用鸡蛋方便,教学效果更明显,推广性很强。二是气球的重复实验性很强,可以反复实验,不管教几个班,也不管做几次,只要操作方法正确,一个气球就可完成。三气球是可以五颜六色的,这样的水“鸡蛋”比一般的鸡蛋的颜色更鲜明,区分度很高,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鸡蛋被大气压强压进瓶子的过程。
因为这个实验做起来很简单,同时具有取材容易,重复实验性很
强,实验的成功率百分之分的特点,实验现象也很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很好.一、器材开发的主要材料:气球、水
二、制作过程:给气球充入适量的水,调整到跟广口瓶适当的大小
三、仪器操作方法:
1、用热开水把广口瓶汤二分钟,然后把水倒掉。
2、然后迅速把水球放在瓶口处
3、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到大气压强把水球压进广口瓶内。
第二篇: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
1.覆杯实验
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2.瓶吸鸡蛋
如图2所示,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3.小试管爬升实验
如图3所示,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4.用注射器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4所示,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5.用挂衣钩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5所示,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6.用橡皮吸盘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6所示,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用气球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7所示,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8.用钢笔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分析可知,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人
第三篇:大气压强实验
大气压强小实验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张勤昌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
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 细长颈玻璃瓶1个 水
实验步骤:
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
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
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 熟鸡蛋1个 热水
实验步骤:
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如图2(1)所示)
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如图2(2)~(6)所示)
5.换用一个大一点的鸡蛋做一做,观察一下鸡蛋哪一端在下面时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现象:鸡蛋被瓶口吸住后,然后慢慢的挤入瓶中,落到瓶底。
现象解释:玻璃瓶中加入热水后,过一段时间,瓶子的温度会升高。把热水从瓶中倒出后,瓶子里的水蒸气会把瓶子里的空气排除去;鸡蛋放在瓶口上后,鸡蛋表面会与瓶口边缘紧密的接触在一起,阻挡了瓶子内外气体的交换;当瓶子冷却后,瓶子里的水蒸气凝结成了水,瓶内的气压会降低,鸡蛋就会被瓶外的大气压力压进瓶子里。
友情提示:
1.可以用毛巾垫着倒玻璃杯中的热水,以免让热水烫伤。
2.选用个头较小的鸡蛋实验时,鸡蛋进入瓶中用时较少,鸡蛋损伤也小。
3.剥鸡蛋硬壳皮时,要小心一些,不要使鸡蛋清破裂或脱落下来。
三、压住筷子的报纸
实验器材:卫生筷1双 报纸1张
实验步骤:
1.把卫生筷放置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使筷子粗端在桌面上,细端约三分之一的长度露在桌外。(如图3(a)所示)
2.把报纸折叠成两层后平铺在桌面上,用手压报纸,把报纸与桌面间的空气尽量压出,使报纸与筷子接触处的缝隙越小越好,最后报纸展平并压实在桌面上。
3.用手掌或其它较硬的杆状物迅速击打卫生筷露在桌面的部分,卫生筷就会被折断。(如图3(b)所示)
现象解释:报纸被压实在桌面上时,报纸上面整个面都与空气接触,而报纸下面只有一部分与空气接触。当击打筷子时,筷子对报纸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会使筷子处的报纸突然向上移动,报纸向上移动的越快,进入报纸下面的空气速度就会越大,而这时报纸上面的空气几乎是不动的,这样报纸下面的气体压强就会比报纸上面的气体压强小,再加上报纸的面积又比较大,所以报纸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很大的气体压力,这个压力会把筷子在桌面上的部分牢牢的压在桌面上,当有外力击打筷子露在桌面外的部分时,筷子就会断裂。友情提示:
1.击打筷子时一定要快。
2.注意不要让筷子上的毛刺扎伤手。
第四篇:趣味实验探究-----大气压强
趣味实验探究
——大气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也受到重力,也象液体那样具有流动性,那么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有压强吗?
2.实验注意事项
①管子倾斜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②管子直径加粗,管中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
③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1.气压增加,沸点升高;气压减 小,沸点降低
2.高压锅可以提高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在液体和气体中。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
动手做一做
观看杜老师的两个演示实验,思考其中物理道理?
六、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里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例1】
连通器原理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证明。现在请你顺着下面的思路来试一试:如图所示的连通器是一个U形的玻璃管,里面注入水。设想(想像)在最低处取:一个小液片AB,左支管中水柱高为h左,右支管中水柱高为h右,则:左支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p左=______,对液片的压力方向向_______;右支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p右=_______,对液片的压力方向向_______。讨论:如果h左>h右,则p左=_______p右,液体会向_______移动;如果 h右>h左,则p左_______p右,液片会向_______移动;如果液片不移动,则说明p左____p右,从而有h左=_______h右。
课堂练习【例2】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是()A.奥托•格里克
B.马德堡
C.托里拆利
D.伽利略
【例3】
由于空气也受_____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
【例4】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
【例5】
著名的_______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例6】
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实验,大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帕。
【例7】
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______,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 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_____,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
【例8】
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大气压可支持约_________米高的水柱。
【例9】
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A.外界大气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玻璃管的粗细 C.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例10】
把装满水的量筒倒置浸入水面以下,用手抓住筒底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之前,量筒露出水 面部分()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第五篇:《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教案
学校:仓房镇初中 教师:高雷 年级:八年级
《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案
仓房镇初中
高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2)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水,玻璃杯、带活塞玻璃瓶。
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各种装水的容器、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做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活动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1
取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上倒置。在实验1中当水不流出来时,再用针在塑料瓶上孔,会看到纸片脱落,水从瓶口流出。
①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思考:纸片为什么先没有脱落,瓶上扎孔后却脱落?
②师引导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这厚厚的大气层也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和液体一样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 物体产生压强。
3、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2
用真空针灸罐吸住手掌,让学生拔取针灸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3 让学生分别吸取敞口瓶和盖有密闭塞瓶中的饮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4:学生自由实验,利用课前准备的器材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初步感受大气压强的威力。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科书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和亲自动手切身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既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