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最终定稿)

时间:2020-11-26 16:4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第一篇: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神仙生日的时候去祈求,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节日。所以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生日,就成了下元节。一起来看看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欢迎查阅!

下元节的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下元节传统介绍

1、修斋设醮

下元日同时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2、祭祀祖先

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祭祀神灵

从年代以及祭祀方式和对象的演变来讲,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4、吃节令食品

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第二篇:下元节朋友圈心情文案

下元节朋友圈心情文案

1、阴历十月十五下元节即将来临,是祈福中华,国泰民安,还受生债,转运消灾。

2、明日下元节,你看天上的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但愿面对生命中每一个别离,我们都能学会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别离。

3、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做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终其一生伴随你我。

4、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

5、下元节来了,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因为人总是要分开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6、下元节又到了,一年又快过去了,时光飞逝,我总要抓总也抓不住。

7、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做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终其一生伴随你我。

8、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

9、下元节街上都是烧纸的人,空气里一股草木灰的味道,加上雾霾,远处一片朦朦的景象。

10、今天是下元节,路边很多人给过世的人烧纸,人走了以后能被活着的人记住,也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吧。

11、屈指算来,又快到下元节了,老家有提前上坟的习俗,然而我今年是不能回去了。

12、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

13、下元节:真正的离开,是没有一句告别。

14、下元的到来,不过为了是再一次提醒我们,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请不要和逝去的亲人说永别。因为一别,便是永远。一忘,就是死亡。

15、“下元”之名,源于道教,传说这一天“水官”大禹会降临人间,这一天,他会倾听人间疾苦,把那些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情绪,依次分类,汇报天庭。

16、下元节思念,远在他乡的人儿望着“天上月”,寒窗锁泪,梦里还乡,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没能好好告别。

17、十月十五下元节了,祈福的好日子。

18、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告别。

19、下元节来了,这一天月圆如昼,可人间只剩别离,因为人总是要分开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20、“下元”之名,源于道教,传说这一天“水官”大禹会降临人间,这一天,他会倾听人间疾苦,把那些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情绪,依次分类,汇报天庭。

21、下元,民间祭祖之日,这一天月是故乡明,月在故乡圆,在家的人儿叠着“金银包”,清冷的夜,热烈的焰,人们把祝福和夙愿写上,叩拜后焚化,以表对故人的眷念。

22、下元节又到了,一年又快过去了,时光飞逝,我总要抓总也抓不住。

23、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

24、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做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终其一生伴随你我。

25、下元节思念,远在他乡的人儿望着“天上月”,寒窗锁泪,梦里还乡,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没能好好告别。

26、古人深信,人生就是一场路过,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带不来一丝尘土,也带不走半片云彩。

27、面对生命的历程和持久的苦厄,唯有好好体验,才能学会与它挥手告别。

第三篇:2020寒衣节的风俗_寒衣节的传统食物

大家知道吗?寒衣节在民间被人们称为是鬼节,一年一度的寒衣节将至,大家了解寒衣节的风俗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寒衣节的风俗_寒衣节的传统食物,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衣的风俗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寒衣节的传统食物

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逆糍

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还有一些农户将菜叶包裹着逆糍来喂牛,祈求它身强体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久而久之,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之一。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红豆的表皮致密而坚实,需要提前浸泡处理一下,否则蒸出来会很硬。传统的红豆饭做法是将红豆事先泡水数小时,让其喝饱水后,有时候还需要提前煮一下红豆,然后再与大米一起蒸煮。现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红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压锅直接蒸煮,半个小时,软糯香甜的红豆饭就可以出锅了。

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兰州拉面最好的季节。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吃面条应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类食品。


2020寒衣节的风俗_寒衣节的传统食物

第四篇:端午节传统风俗(双语版)

端午节传统风俗(双语版)

端午节(农历5月5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5th day of the 5th lunar month, has ha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It is usually in June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端午节吃什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

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filled with meat, nuts or bean paste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It is associated with Dragon Boat Festival with historical meaning.The custom of eating zongzi is now popular in North and South Kore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端午节喝什么?“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尝试一下雄黄酒吧。Adults drink Xiong Huang Wine, which can fend off evil spirits。端午节玩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Dragon boat rac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festival, held all over the country.As the gun is fired, people will see racers in dragon-shaped canoes pulling the oars harmoniously and hurriedly, accompanied by rapid drums, speeding toward their destination。端午节戴什么?端午节最有特色的饰物就是香包(sachet)。小孩佩戴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On Dragon Boat Festival, parents also need to dress their children up with a perfume pouch.They first sew little bags with colorful silk cloth, then fill the bags with perfumes or herbal medicines, and finally string them with silk threads.The perfume pouch will be hung around the neck or tied to the front of a garment as an ornament.They are said to be able to ward off evil。

端午节挂什么?”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挂艾叶菖蒲hang branches of moxa and calamus around the doors of their homes 和悬钟馗像display portraits of evil's nemesis, Chung Kuei都是为了驱疾避凶,讨个吉利。

第五篇: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

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

说起婚俗,我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且看东乡婚俗。

一、相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俗称“看㚢仂”,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女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女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看过之后,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当然,现代社会相亲场所已不固定在女方家里,或是广场或是茶楼等等地点不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二、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俗称“哇媒”。建国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礼物一起送到媒人家。

三、过礼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东乡称“铺盘”。铺盘有“铺小盘”和“铺大盘”之分。“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礼物,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现在,女方主要看男方在县城有无婚房,如有则礼物可少一些,如无则礼物要多一些。“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四、择吉

俗称“选日子”。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先生选择办理,也可以自己看《通书》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择日完毕,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五、迎娶 俗称“娶老婆”。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司机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请好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现在县城办迎娶一般安排在酒店,农村还是按传统习惯,在自家摆酒宴。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招郎)则反之。

六、拜堂

俗称“拜大人”,现代婚礼拜堂者少之又少。

七、喜宴

俗称“喝喜酒”。喜宴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长幼对号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尔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现代喜宴富有之家会请婚庆公司主持操办,甚是热闹。

八、闹洞房

俗称“看新娘子”。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过去由于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众人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示祝福之意。现代闹洞房是花样百出,主要以娱乐喜庆为主。

九、回门 俗称“走娘家”。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女方家准备“回门酒”。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问候老人。此时新郎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婚后周月,岳父母携带礼物前来婿家看望,俗称“满月”。至此传统婚礼习俗才算完成。

下载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1下元节又叫什么节(精选合集)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光是节日的寓意就很讲究,那么对于下元节,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下元节又叫什么节,以供大家参考!下元节又叫什么节每......

    下元节的由来_下元节注意事项(五篇材料)

    大家知道吗?下元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知道下元节的由来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下元节的由来_下元节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元节......

    2020年的下元节是指哪一天(5篇模版)

    我国有三元节,而三元节也就是指上元节,中元节以及下元节,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下元节吧!那么2020年下元节是哪一天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年的下元节是指哪一天_2020下......

    夏至节气民间传统风俗(5篇)

    夏至日后大概二十多天,才到真正的暑天,面对越来越闷热的天气,一场降雨,绝对堪称是缓解暑热的特效药,夏至时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夏至节气民间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夏至节气......

    浅谈客家传统风俗(五篇模版)

    浅谈客家传统风俗 内容摘要: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的发展......

    关于下元节是什么节日简单介绍[精选多篇]

    下元节,汉族有三元节,上元节、中元节与下元节,是为道家天地水三官的诞生日。那么下元节是个什么节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下元节是什么节日简单介绍_下元节是干什么的......

    关于下元节到底是不是鬼节讲解(优秀范文五篇)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不同的节日的意义还有习俗都有所不同,而在民间也有这样一些节日,让人分不清,那下元节是鬼节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下元节到底是不是鬼节讲解_......

    春节传统风俗的作文(推荐阅读)

    春节传统风俗的作文2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