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大全五篇)

时间:2020-12-14 19:0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第一篇: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向理科性质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抱怨地理太难,其实只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地理还是很容易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图解法

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果联系法

因果联系法,就是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因果联系类型,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溯因;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二是获取图文信息,并条用知识行进思维链接,确定四选项与题干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高三地理习方法指导

1、学习方法上要采用文理结合地理学习过程中,既有文科的灵活,又有理科的逻辑性,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由于学习主要建立在理解在基础上,所以建议高三的文科生在学习的时候最好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先理解再记忆。平时学习的时候还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联系,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最好把知识点整合一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在方便复习的同时也能够梳理一下大体知识点加深理解。

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参考资料上面,应该通过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一下相关地理特点,比如洋流、气候等,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注重画图能力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所以想学好地理就不能忽略地图。平时复习的时候最好是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相结合,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达到看到图就能想到相关地理知识,或者看到地理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相关地图。

第二篇:高考英语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的考试中选择题是最多的,面对选择题当然要比填空题会好选一些,不过如何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到最佳的答案呢?除了与日常的知识积累有关系,还有其他的一些技巧吗?

单项填空题在高考试题中是一种知识考查题,由于这一部分知识覆盖面广,加之每年高考都有若干个陷阱题和难题,使得考生对有些题目望而生畏。本文分析了高考单项填空题的测试特点,具体阐述了这一题型的10种解题技巧,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方法,从而轻松答题。

第一招:还原法

高考命题常以复杂的句型来增加考题的难度,有意给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面对这种题型,考生要能透过复杂的语言环境,结合语法结构,还原出“庐山真面目”。这样题目就会变得简单,答案就会一目了然。这种结构常为:1)将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2)将强调句还原为陈述句;3)将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4)将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5)将被动语态还原为主动语态。

1.将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

【典型考题】

例1: Is this school_______ you visited last month? A.one B.the one C.that D.what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如果不用还原法考生会误把this school分析成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反而掉进C项that这个陷进。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This school isyou visited last month,考生就可以看出这个定语从句缺少先行词the one和引导词that / which。the one 特指this school, that / which作宾语可以省略。因此答案是B项the one。

例2: What have we said _______ her so unhappy?

A.makes B.to make

C.made D.had made

【指点迷津】答案为B。这是一个特殊疑问句,如果把句子还原成We have said what _______her so unhappy,显然to make 作结果状语。但如果把该句错还原成What we have said _______her so unhappy,就成了主语从句,结果掉进陷阱,误选成C 项made。

2.将强调句还原为陈述句

例1: —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er?

—It was on the farm_______we worked.(2007年山东卷)

A.that B.there

C.which D.where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强调句型,强调地点状语on the farm。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It was on the farm where we worked that I got to know her,考生就可以看出on the farm后where引导了一个定语从句,且省略了that I got to know her这一结构,因此答案是D项where。

3.将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

【典型考题】

_______different life today is_______ what it was 30 years ago!A.How;from B.What a;from C.What;from D.How;with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感叹句,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Life today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30 years ago.再变为感叹句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项。但是如果本题不用还原法而直接选择则会很容易掉进陷阱B,错选成What a;from。

4.将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

【典型考题】

So much of interest _______ that most visiters simply run out of time before seeing it all.(2008年上海卷)

A.offers Beijing

B.Beijing offers

C.does Beijing offer

D.Beijing does offer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倒装结构。如果将主句还原为正常语序Beijing offers so much of interesting that...后,可知题干是so...that的倒装句。考点: 在so...that结构中,当so词组位于句首时该主句要用部分倒装,因此答案是C项does Beijing offer。

5.将被动语态还原为主动语态

【典型考题】

Time should be made good use of _______ our lessons well.A.learning B.learned C.to learn D.learns

【指点迷津】如果将该题还原为主动句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imeour lessons well.可以发现介词of有其相应的宾语,其后不能再用动名词learning做宾语,应选C项不定式to learn做目的状语。

第二招:添加法

高考命题常使用省略句使考生不易看清句子的结构。对于这类试题,可恢复被省略的成分,使句子的结构变得明朗,进而选择出合适的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Hey, look where you are going!

—Oh, I’m terribly sorry.______.(1999全国卷)

A.I’m not noticing

B.I wasn’t noticing

C.I haven’t noticed

D.I don’t notice

【指点迷津】因为省略了时间状语,考生答这类题时好像无处下手。如果添加出隐藏的时间状语,这类句子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Oh, I’m terribly sorry.I wasn’t noticing when I passed by you.这时考生就不难看出本题应为过去进行时,故答案为B项。

第三招:分隔法

分隔法是用各类短语、各种从句或谓语动词将两个原来在语法关系上甚为密切的句子成分隔开,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对句子的理解难度。这种方法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命题中很多,考生答题时可采用画括号的方法直接确定前面的先行词或中心词。

【典型考题】

例1: The village has developed a lot _______ we learned farming two years ago.(2007年福建卷)

A.when B.which

C.that D.where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定语从句。先行词the village与定语从句被has developed a lot分隔,where 在从句we learned farming后作地点状语,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第四招:化简法

高考命题为了增加句子的难度,命题人常将起干扰作用的定语从句、介词短语或插入语混在句子中,有意给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如: I think / suppose / believe,do you think / suppose / believe, you know, of course等。考生在答题时可以采取用括号删除这些干扰项的方法,使句子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更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John plays football_______ , if not better than, David.(1994全国卷)A.as well B.as well as C.so well D.so well as

【指点迷津】句中if not better than前后都有逗号,可以当作插入语,先去掉不看,这样题干就成了John plays football

David.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表同等比较的句子,故答案为B项as well as。

第五招:突破定势法

高考命题人常利用考生熟悉已久的句型结构、固定搭配或者母语为“诱饵”给考生造成假象,考生因为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而忽略了题中已经变化的条件或情境,轻而易举选出“正确答案”,结果掉进了陷阱。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或者句意,以免掉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相似句型Ⅰ】

1___.is known to everyboby,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2.______is known to everyboby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3.________is known to everyboby is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A.It B.As C.That D.What

【指点迷津】第1题选B,as引导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as代指后面整个句子;若将逗号改为第2题的that,就选A,it作形式主语,that引导主语从句;若在第3题的that前加is,则应选D,what引导的是主语从句,而that引导的是表语从句。

【典型考题】

_______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take place in Beijing.(2008年福建卷)

A.It B.What

C.As D.Which

【指点迷津】该题考查名词性从句。考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选A或C,误把it当形式主语,或者将题目判断成as is known to sb.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没有分析清楚is之前是主语从句,what在从句中作主语,所以应选B项。

第六招:语境分析法

语境即一定的语言环境。近几年的高考题往往自然巧妙地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或者故意隐蔽一些有效的信息,以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情景题和交际题,考生解题时必须依据题干具体情景或交际对话场合、内容来确定符合情理、场景的最佳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Tom, you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I_______,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2007 全国卷Ⅱ)A.had to B.didn’t

C.was going to D.wouldn’t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动词时态的区别。A 项意为“不得不”,B 项意为“不”;C 项意为“本打算做”;D 项意为“不愿意”。根据语境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可知我是本来打算去的,但想起来还有作业要做,显然只有C 项符合语境要求。

第七招:语法分析法

对基本语法的灵活运用是高考单项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一些重点的语法如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倒装句、复合句等都有严格的运用规律和使用规则。考生在答题时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该题的语法考点,将会有效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得分率。

【典型考题】

例1: My friend showed me round the town, _______ was very kind of him.(2009年全国卷Ⅱ)

A.which B.thatC.where D.it

【指点迷津】该题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考生答题时应该先看选项,因为ABC三项都是关系词,可以断定该题考查语法复合句。如果选择that 或it就成了并列句,必须在第二个分句前加并列连词and。关系代词which代指前面的整个句子My friend showed me round the town作从句的主语,而C项where不能作主语,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第八招:寻找标志词法

标志词就是“题眼”。抓住了题眼,就能准确判断命题者的意图,缩小思考范围,迅速发现解题突破口,从而准确作答。

【典型考题】

例1: I had to buy _______these books because I don’t know which one was the best.(2004年上海卷)

A.both B.none

C.neither D.all

【指点迷津】本题的标志词是从句中的the best,由最高级the best可知,该题只能选用表示三者以上的词,排除A,C。由于none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只能选择D项all。

例2: Mr.Reed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all he had to _______some schools for poor children.(2001年上海卷)

A.set up B.setting up

C.have set up D.having set up

【指点迷津】本题的标志词是devote...to...,to在该词组中是介词,构成固定搭配devote...to doing sth.,若删去定语从句he had, 答案B项setting up则一目了然,而D项表示非谓语动词having set up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made up his mind的动作之前,显然与句意不符。

第九招:标点符号分析法

标点符号在在单项填空题中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起到表意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准确。特别是在定语从句或者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句型中,利用标点符号分析法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There are eight tips in Dr.Roger’s lecture on sleep, and one of them is:_______to bed early unless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2004年重庆)

A.doesn’t go B.not to go

C.not going D.don’t go

【指点迷津】此题很容易误选B,考生误认为是不定式做表语。其实冒号已经表明后面是Dr.Roger讲的原话,应当是个句子,只有选D项don’t go才构成一个否定的祈使句。

例2: He is always really rude,_______is why people tend to avoid him.A.that B.it C.this D.which

【指点迷津】此题很容易错选A,因为同学们很熟悉that is why...这个句型,而事实上此题的答案是D。因为两个句子之间是逗号,又无并列连词,因此是用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若句中用并列连词and,答案就可以选A和B了。

第十招:句子结构分析法

高考单选题在继承和发展以往注重语境化、交际化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命题人更注重对并列句及复合句等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理解的考查。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考单选题看似有两个句子,于是考生就选连词,正好掉进命题人设计的陷阱。这类题型的选项大致分为两类:1)连词和代词的混合选项;2)纯连词。如果是复合句,考生要严格按照以下两个思路答题:1)分析何种从句;2)分析引导词作何种成分。

【典型考题】

例1: He wrote five novels, two of_______translated into English.A.it B.them C.which D.that

【指点迷津】此题很容易掉进陷阱误选C,学生误以为后面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事实上translated是过去分词,而不是谓语动词,后面不是句子,不能用连词,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them。若在translated前加上were, were translated就成了谓语动词,这时才可以选连词which。

例2: If an excellent Chinese novel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_______means many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can enjoy it.A.asB.which C.whatD.that

【指点迷津】此题的考点是if。若没有if,就用B项 which引导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本题用连词if在句首引导一个条件状语从句,主句只能以关系代词that 作主语,代指If从句所指的事,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that。

第三篇: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

选择题作为地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设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作答简便、评分客观,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

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要善于挖掘题干信息

“对比往年地理、历史和政治的高考分数统计,可以发现试题的难度较为稳定,地理题的难度在降低,而三科的难度在趋向平衡。”在分析了2009年至今的高考三科平均分统计表后,梁老师对此总结:“一般来说,你的地理考试达到了76分,就达到了第一批次本科录取的要求。69分左右,达到第二批次。64分左右,则是第三批次。”这使得同学们对自己地理考试的分数红线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

梁老师解释说:“地理考试中,分析题干信息很重要。例如图表题,每个点都是紧靠图中的信息,这就需要同学们去从图表和题干中挖掘信息,注重审题。有的题目甚至不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就能解答,但这就要同学们有的放矢,不能一股脑地把自己学到的、知道的都答上去,答得多却没有分。”

要使知识之间建立桥梁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并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之间却建不起桥梁,联系起来就有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梁老师现场讲解了入藏铁路建设方案的例子,从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和建设成本这些方面,学生很容易地分析出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较滇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的优势,但不利因素却很难被同学们分析出来。此时,梁老师给出了一幅我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图,不同的建设方案所连接地区的人口密度状况就清晰地显现在同学们眼前,青藏铁路在经济效益上的劣势也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高考地理选择题常考知识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

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潜水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第四篇: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

在我们高中时期,往往都会进行文理科的选择,对于文科生而言,很多人都会因为地理知识的繁杂而头痛。其实,地理这一门课程在考试过程中有着很多的答题技巧,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三】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及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如何描述高考地理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及降水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高中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地理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篇:高考新课标地理选择题预测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新课标地理选择题预测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据此回答1-2题。1.“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厄尔尼诺

B.生态失衡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破坏 2.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①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②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分布区,据此回答3-5题。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自然带分布区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 5.图示自然带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的后果是

()

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线高度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某地(31ºN,103.4ºE)附近地区的两幅卫星图片(左图拍摄于2006年5月14日,右图拍摄于2008年5月22日)。读图回答6-7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6.从图中判断,该时段此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是(A.冰川

B.塌陷

C.堰塞湖

D.干旱 7.图示现象发生后,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A.排除堵塞河道中的土石

B.加固坝体,因势修建水库

C.挖掘导流渠,疏通引流

D.疏散下游居民,爆破泄洪

读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年末从业人员数及本市生产总值图,回答8~10题。

8.对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C.进入逆城市化化阶段

D.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9.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区位优势是

(A.地租 B.技术 C.市场 D.资金 10.该城市最可能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读2006年我国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11~13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1.黑龙江、吉林两省粮食产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2.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粮食产出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粮食减产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已全面启动。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据此回答14—16题。

14.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原因是()

①城际轨道运能大,效率高

②城际轨道造价低,运营成本低

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客运量大

④东部地区交通密度低,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京津城际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也有人称其为京津两地间的 “空中走廊”。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B.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C.为生物迁徙预留生态通道 D.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16.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会

()

①提高沿线城市房价

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

③增加运输成本

④加剧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8年2月22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管道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支干线包括新疆轮南-吐鲁番、宁夏中卫-陕西靖边、河南洛阳-江苏徐州、江西南昌-上海、江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西樟树-湖南湘潭、广东翁源-深圳、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广东肇庆-湛江。读图回答17~19题。

17.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提供调峰和补充气源的支干线是

()

A.河南洛阳-江苏徐州

B.宁夏中卫-陕西靖边

C.江西南昌-上海

D.广东广州-广西南宁 18.继“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工程之后,再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天然气出口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A.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B.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C.沿线自然条件优越,工程量小

D.从根本上解决输入地的能源短缺状况

2009年1月21日,由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一张图”本底数据库建设成果,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全国“一张图”是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行政监管系统迭加,将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据此回答20~21题。

20.以全国“一张图”为基础,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和全球定位系统 21.对最新土地影像资料与全国“一张图”本底对比分析,可以

()

A.分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B.对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监管

C.了解土地权属及其变化情况

D.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C根据“低碳经济”这一关键信息判断针对的主要问题为全球变暖。

2.D 推行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开发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途径实现的。

3.D该自然带位于赤道两侧,为热带雨林带,其气候特点为终年高温多雨。

4.B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而种植园农业在各分布区都有。5.C热带雨林的大规模减少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

加速。

6.C从图中水体的对比可以看出河流上游水域面积增大,形成了堰塞湖。

7.C堰塞湖形成后,排除堰塞体不可取,因势修建水库要视坝体等条件而定,爆破泄洪是最后的紧急方法。

8.B 该城市1985年后特别90年代以来经济飞快发展,就业人口迅速增加,应该是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口迁入导致的,由此就否定了12题中的其他选项。

9.A 该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故廉价劳动力、土地优势逐渐丧失。

10.B 根据前面两题对该城市发展过程的分析,可判断深圳这个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城市最符合;用排除法也很容易做出判断。

11.C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输出量大的地区。12.C 浙江位于东部沿海,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13.B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输出以北方为主,输入以南方为主,北粮南运是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14.A 三大经济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运需求量大;而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城际轨道运能大,效率高。15.B 三大经济区所处地区用地紧张,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以桥梁为主体主要是为了节约耕地。16.A 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能促进人员流动,加强区域联系,沿线因交通便利而致使房价上升。17.B 塔里木盆地和陕甘宁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地区。

18.C天然气是优质高效能源,这些工程都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消费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已有工程的基础上,再建“西气东输二线”有利于保障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性。

19.B 西气东输二线方案供气来源于中亚、塔里木、陕甘宁等地,气源充足。20.A 天上看要依靠遥感技术,网上管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

21.B 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以;交通规划、土地权属、农业结构都与人文因素相关,通过遥感影像资料的对比得不出结论。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解题技巧

    2008高考语文科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 一、语言知识考题 1、语音题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2012高考数学文科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最新)

    2012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最新)第1讲 选择题题型一 直接对照法直接对照型选择题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

    浅析高考生物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浅析高考生物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摘要】选择题是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部分的必考题,而且所占分值较高,对考生来说属于风险较大的题,既容易得分也容易丢分,所以提高考生做选择......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文言文被称为古文翻译,但是我把诗词欣赏也说一下,课本上的诗词要全力去记,每天抽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不要多,去背诵,早读时间认真把课本上的古文先翻译一遍,记字的意思,是......

    高中生物选择题解题技巧五篇范文

    高中生物是大学很多专业广泛应用的科目,也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选择题解题技巧1、判断......

    实质(本质)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优秀范文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作者:门洪鑫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 论文摘要:如何快速准确解决高考中的选择题?本文通过选择题的特点及突破方法......

    初一地理选择题

    初一地理选择题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B.哥白尼C.麦哲伦D.魏格纳 2.小明想数一下地球仪上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