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套圈游戏(教材76~77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争当“小裁判”铺垫练习
、口算算得快的同学争当小裁判。
2、考试题目:口算。
活动二:
套圈比赛(探讨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播放比赛的得分。
、估一估:笑笑、淘气谁会赢。
2、尝试计算。
3、交流和探讨口算算法。
4、交流和探讨竖式计算的写法。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并说出原因。
活动三:
套圈挑战赛—探讨最高分、最低分
活动四:
幸运套圈,智慧套圈
活动五:
幸运礼物—神奇数字迷(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力目标: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试题,并熟练掌握连加舒适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复习旧知识、2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激趣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3.快乐学习,巩固提升
4.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课题:乘船(教材78~79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你编的数学故事是什么?
2.数学问题是什么?
------------------------------,------------------------------。
------------------------------?
3.列算式
()-()-()=()
4.小组讨论一下,你能想到几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二:
数学书:P79-2
.你能读懂题目要求吗?
2.你觉得那个字(词)是重点字(词)?
3.看到“一共”你想到用什么法计算?
4.列式
()○()=()注意单位名称()
5.还剩多少米?列式解答
6.张老师需要20米,剩下的够不够?)小组讨论
2)学生代表汇报
活动三:数学书:P79-3
.回顾统计表的知识
2.根据题目要求,补充统计表内容
3.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你觉得哪个字最重要?
4.出数学问题
------------------------------,------------------------------。
------------------------------?
5.列式解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掌握笔算竖式连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预习、质疑,看书乘船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课题:乘车(教材80~81页)
上课时间:
一、仔细阅读第80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交流估算结果。
三、按照算式独立完成计算后交流。
四、独立完成试一试后组内交流。
五、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
六、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
七、独立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
八、独立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
九、小组讨论完成81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重点)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难点)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指名读出完整的应用题。展示划批结果。
二、指名汇报估算结果,注意指导。
三、指名列式
四、投影展示试一试的结果,注意指导运算顺序。
五、指名展示练一练的第一题。
六、指名展示练一练的第二题。
七、指名展示练习八的第一题。注意强调运算顺序。
八、指名展示练习八的第二题。集体订正。
九、指名汇报练习八的思考题。教师注意指导。
第七单元反思:
7.1套圈游戏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探索中,我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方法。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时,还是没有完全让每个学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改进。
7.2乘船
.重视学生算法的动态生成,鼓励算法多样化,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2.把计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决这个世界中发生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提供着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本节课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的算理。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点拨,选择教材和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7.3乘车
《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如果没有“畅游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有进位退位)的混合式题,最多算4,5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但是,当把计算融入到“坐车”“采花”“拔河”“赛跑”等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做题,只觉得有趣好玩,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题量也不少,但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特别是“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的辩论热烈而精彩,这种大胆想像、敢于创新、积极思辨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其受用终身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很久以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最喜欢动物园这节课。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有遗憾。1.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在“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培养和展示学生敢于创新、合理想像、积极思辨的精神,但不够充分。课后也有本校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学生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说下去呢?我们还觉得没听够。”2.“小熊回家”这一题,不一定每道题都要计算出准确得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觉思维等多种方法。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14新人教)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根据发 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可以从许多角度找规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有的核心是重复的,有的是发展的。
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层次,降低难度。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例
1、教学规律的含义;例
2、教学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例
3、教学等差数列(递增、递减);例
4、教学数组的规律;例
5、教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措施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有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要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3、准确把握重难点。重在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规律即可。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找规律(P.85-86.例1、2 练习二十第1、2题)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联欢会的情境图(动画)
师:这是新年联欢会的现场,看到这个场面的布置,你最想说什么?(很漂亮、很美丽)师:美丽在哪?为什么这么美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发现的任务。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规律
(1)师:这个场面美丽在哪?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灯笼、花、彩旗)
(2)引导发现“灯笼、花、彩旗”的排列规律,并用笔圈一圈其中的一组规律,体会规律。(3)小结:像“灯笼、花、彩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不断地继续下去,这就“规律”(4)师:谁能把“灯笼、花、彩旗”的规律再说一说。
师: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的现象吗?如果有发现的话,与大家说一说。
(5)练习: ①书第85页 做一做 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②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1题
2、教学例2 找规律(1)师:观察碗的排列,有什么发现?(有规律地排列)师:你能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我发现,也可以直接观察数字的规律,是以2和3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所以3的后面分别填2和3。)
(2)观察鸡的排列,与同桌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1只母鸡后面跟着3只小鸡,用数字表示就是1、3重复出现)(3)练习:
①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1题 摆一摆,填一填
②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2题
3、课堂小结: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可以是图形有规律排列、也可以是数字有规律排列。
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③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86页 做动作,猜规律
2、猜一猜,后面是什么?
3、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2题。
4、书第90页 练习二十 第10题
哪两行的规律相同?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作业本第63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重复出现的一组 图形、数字 教学反思:(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课题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P.87.例3、4)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19.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找规律的方法。
比较熟练地看出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题3第一道题。
师: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画一组吗?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2)(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
(3)出示例3的第(2)题
师:这一题与刚才的2题有什么不同?(只有数字没有图形)
仔细观察,哪位小朋友会动脑能把它们的规律找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找到的规律,与大家分享。(4)完成“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4。
(1)师: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看来小朋友们的能力挺好的。那么下面这题稍有难度,谁能找出规律呢? 学生找规律,与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2)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第2、3、5、6题
四、总结
规律不仅在图形里面存在,在数字里也同样存在着规律。我们可以运用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来找规律。
五、作业
作业本第64、65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
2课题 找规律(P.88.解决问题例5)课时 第3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2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规律,掌握寻找规律方法,并用于生活中,将数学生活化。
2、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有效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找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难度,提高生活实用性。教学准备和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例题5: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
1、观察图片,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3、教师引导 总结:首先发现手链是用2颗黄珠,1颗蓝珠,2颗黄珠,1颗蓝珠„„ 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所以我们知道她穿珠子的规律是2颗黄珠,1颗蓝珠。所以掉的是:1颗黄珠,1颗蓝珠。
二、课堂练习
1、P.88.做一做 小英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掉的是哪3颗? 独立思考,你发现什么规律,给你的同坐说说,指名汇报。
教师检查,指导完成练习。
2、P.89.练习二十 第4题
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部分的珠子
3、P.90.练习二十 第9题
小明穿的手链还缺2颗珠子,他需要2颗什么形状的珠子? 观察珠子的形状,你发现什么规律? 独立思考,把要的形状画在旁边。
三、课堂扩展
出示ppt,完成课外练习。
四、总结:
今天我们把找规律用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收获?想一想你在生活 中还能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发现些什么吗?
五、作业 作业本第66页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课(P.89-91.练习二十)课时 第4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25.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迅速。教学准备和手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本第90页第6题。
二、新授。
1、(完成第10题)让学生圈出合适的图形,并说出理由。第二行的图形,由学生说完理由和答案后,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
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填在书上。
3、完成第8题。
4、完成第11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5、完成第12题
6、完成第13题
三、提高练习思考题
四、作业 作业本第67、68页
第三篇: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找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规律,学会找规律。
课前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你是怎么想的?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再下一朵呢?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学生涂色)
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学生评议、订正错误)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学生动手操作。)b.猜一猜。
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第二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课前准备数学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朋友已经学到了那些规律。请说一说。
学生拿处学具摆成有规律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大家评一评。
二、新授: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学生自由说说。
1、我们来看一看例5(1)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先让学生说,然后评一评。2、2)小题,你会写吗,试试看!做好后讨论讲评。
3、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二、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三、巩固。
1、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2、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3、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第三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准备:。教学过程 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第四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多中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进一不熟悉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数字规律。课前准备学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在家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发现了那些事物新的规律,快来说说看。
指名生说说。
二、今天我们要完成练习十六各题,大家有信心吗?(1)圈出合适的图形。
引导学生看懂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在书上的横线上填好。校对。
2、涂色。
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各自按规律涂色。检查。
3摆出下一组图形。
学生拿处学具照着样子摆一摆。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4、找规律填数。
逐行出示说说每行有什么规律。学生独立填写。检查。
三、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科任教师:危卫兰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案
认识钟表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4-85页例题 【课标描述】: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表上有时针和分针,并能正确地区分时针、分针,能说出钟面上的数字以及大格小格。
2.通过观察、对比、拨一拨等活动,能正确认、读、拨钟面的整时,会用两种写法记录整时,并能区分特殊时刻,感受到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学习重点】
重点:能正确拨、读钟面的整时,并会用两种写法记录整时。【学习难点】
难点:能区分特殊时刻。【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观察钟面并能正确地区分时针、分针,能说出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以及多少个大格的回答情况来评价目标1。
2.通过学生拨、读钟面的整时,会用两种写法记录整时的正确率,以及填空、判断、猜时间的练习题来评价目标2。【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钟表学具 教师:课件,钟表学具。【学习过程】
一、猜谜激趣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对,就是钟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钟面(评价目标1)
(一)说钟面
(出示)这里有一个钟,观察中面,你能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
1.12个数字。(课件:12个数字闪动)学生一起数一下。
2.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板书:分针、时针。(课件播放分针、时针的自我介绍,有认识秒针的也可让学生介绍。)3.有大小格。12大格。
(二)补钟面
钟表家有这样一块表(出示没有数字,没有表针的钟表),你们觉得完整吗?
1.学生帮数宝宝找到家。(出现1-12个数字)2.发现缺少时针、分针。(钟表上出现时针、分针)
(三)钟表指针运动方向
你还知道关于钟表的什么知识?
学生介绍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可用教具)发现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表针旋转的方向一样。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三、认识整时
(一)初步认识整时
(分别出示小明起床图与钟面请学生认)你知道小明在做什么吗?
这是几时?此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指名回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
给出三个钟面(课件出示)。
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认读时间。
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小明会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1.发现特点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仔细观察,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等。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2.我拨你说(用钟表学具)(评价目标2)
教师拨钟面,学生快速说钟面上的时刻。(完成书86页第2题)3.我说你拨(用钟表学具)
教师或学生来说一个整时,班里学生拨。(完成书87页第7题)
(三)认识特殊时刻(评价目标2)
1.认识12时
(出示钟面12时)思考小明家的表真坏了吗?这是什么时间?
学生讨论后指出: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看起来像一根针,这是12时。重点强调12时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2.认识6时
(出示钟面6时)这是什么时间?小明在做什么? 学生讨论后指出: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是6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发现在一条线上。
(四)整时的两种写法。
现在你会认整时了,那你会写吗?
师示范,板书7时。我们可以先写7,再写“时”。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7时也可以这样表示,(在7时的下面板书7:00)先写7,再写两个小圆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示范并讲解)
你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吗?在哪儿见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用这种方法写出这几个时间吗?拿出练习纸(如下图)用两种写法,写写看。(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反馈)(评价目标2)
四、巩固练习(评价目标2)1.连一连
2.下面的时间写对了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3.猜时间
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五、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欣赏古代计时工具(播放课件)
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发明了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六、总结全课
【学习目标检测】
1.看钟表说一说表面上有什么。
2.填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