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

时间:2019-05-12 22:0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

第一篇: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

将进酒优质课教案

阳谷第二中学

赵明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美读文本,体会把握作者如果通过诗句来表现自己的万古之愁。

2、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思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诵读引导法、探究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将进酒》教学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以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将进酒——李白

二、初读出韵律:

要求: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3′)

1、指名读。正音 强调 樽 材 销 三个字的字形。(3′)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请你们来评一评。(3′)过渡:(1′)

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才能把握好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1′)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1′)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朋友相聚,酒逢知己千杯少。板书:愁

3、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结合下面的材料和诗歌中具体诗句说说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4′)【生齐读下面材料】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指导诵读】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重读 必 还 有才没有重用所以怀才不遇,读出对权贵的蔑视】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圣贤之人,本应为统治者重用,现在反而寂寞,被冷落,可见知音难觅】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4、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既然酒能解愁,而丹丘生又盛情邀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四、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3′)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李白如此开怀畅饮,我们今天也可以和李白一起来喝喝酒,品品酒,今天咱们就找三位同学一起来模仿一下李白他们是如何喝酒的,做一次模仿达人。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进行分工,准备模仿达人秀。准备3分钟,待会找一组和大家一起来分享那一壶美酒!用我们独特的方式来和李白品酒。(8′)③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1′)

五、美读展才艺:(6′)

刚才我们品读了诗情,前面吟咏了诗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美读展才艺!

六、拓展探究:(3′)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是否应该像李白一样狂歌痛饮呢?如果不,那我们该怎么办?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七、结语:(1′)

本文紧扣一个“酒”字,情感又基于一个“愁”字,跌宕起伏,不落俗套。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些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如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如有时间,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诵《将进酒》!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将进酒》

2、结合对李白的了解和学习的作品,同学们课下写一段优美的文字,不少于50字。可以参考以下题目:《我心目中的李白》《豪饮后的李白》或者《李白的心声》等。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

人生苦短 怀才不遇 圣贤寂寞

第二篇:《将进酒》微课教案

《将进酒》李白 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师生讨论法 讲授法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并体会过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体味诗人作诗的感情的跌宕起伏。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先集体朗诵诗歌,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线索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1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没有,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

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

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到这里,诗人的胸中豪情仍未停止,“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提问:这种狂放是平白无故而起的嘛?)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三、总结概括

全诗的感情脉络为悲、欢、愤激最后转为豪放,让同学们体会清晰的感情脉络,并试着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不复回、悲白发、朝、暮 欢

---尽欢、必有用

愤激---不足贵、不复醒、古来圣贤 狂放---径须沽取、万古愁

第三篇:课赛教案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九石小学

尹丽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二、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说口号:(手指操,手指操,带来快乐又健脑。)

2、在新课前首先让我们来对做“手指操”————数的组成。今天,我们用手指操一起来复习“10的组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音乐伴奏)师:(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拍手)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我出1,(伸手1);

生:我出9。师:10可以分成生 :1和9。师:1和9;

生:组成10。

师:(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拍手)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我出2(伸手2);

生 :我出8。师:10可以分成 生 :2和8。师:2和8

生:组成10。„„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同学们,小明不仅爱学习,而且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鸡。)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做个好孩子?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讨论并解答)小组汇报。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了?(课件出示教材72页做一做第一题。)以抢答的方式完成。

3.教学例2: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3、现在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谁能来帮帮老师吗?(课件出示教材72页做一做第二题)。

(三)巩固练习

师:智慧森林里的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把今天的新知识都学会了,非常高兴,决定带我们去森林里参加运动会。同学们,快去看看吧!

1.师:智慧森林里真热闹,同学们,快看!游泳比赛正在激烈的进行着,你能帮它们算一算一共有几只鹅参加了游泳比赛吗?学生列式并抢答。

2.(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同学们这么厉害,老师真高兴。想不想到大森林里代替小动物来比赛呢?我们一起去参加接力赛好吗?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最厉害。(教师发放卡片:同桌合作,一人算一人写,写完一道题马上传给下一个同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预备,开始!

3.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天也快黑了,小动物们也准备回家了,是谁还没有回家呢?(课件出示习题)哪个小朋友知道还有几只小鸽子掉队了呢?

4.天黑了,几只贪玩的小动物迷路找不到家了,他们的妈妈呀可着急了,同学们让我们赶快来帮帮他们。(课件出示,学生抢答。)

(四)、小结

同学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帮小动物们找到了家。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吗?

第四篇:赛课教案

《云的观测》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

教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那么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出现呢? 生答:云

二、观察云

1、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云的图片。看后问:漂亮吗?那么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更漂亮的云,我们一起走进《云的观测>。板书:云的观测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小结云的组成)

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师先教如何填充圆,用虚线图,生图)

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

3、生看书自学,一起总结云的特点 板书:

三、对云的分类

看图片再一起归纳成表格。

学以致用:出示课件云的图片,(看云时不能直视太阳)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

五、师生小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

第五篇:将进酒 教学案

《将进酒》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四.鉴赏情感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 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 4.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明确: 5.前人说:“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歌,你认为哪几句最有豪放的气势?请说说理由。

明确: 五.探讨

在《将进酒》中,诗人为什么一面感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面又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你如何看待这种似乎矛盾的思想?

明确: 六.比较阅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下载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进酒教学案

    《将进酒》教学案 三维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诗......

    将进酒教学案

    高二语文学案 年月 日 将进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多种形式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酒”这一意象的情感类别。 2、把握随情感......

    将进酒诵读课

    《将进酒》教学设计 学生齐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导语(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傲,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

    《将进酒》评课

    看《将进酒》课堂实录的几点感想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洪珂 今天看了一堂《将进酒》课堂实录,内心澎湃不已。 一是让我坚定立场。 我们职高语文到底何去何从?以何种“面目”......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执教:高二李敏第 十 周 星期 四 第 七 节(共 1 节)课 题《将进酒》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反复诵读,赏析诗句,理解诗人形象。思维发展与......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将进酒》教案

    15《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第五册 第五单元 《将进酒 》李白 本课为指导鉴赏课,安排二课时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