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棋盘。
师:请问同学们,黑板上这幅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 生:围棋
师:确切地说这是一张围棋的棋盘。同学们可能就想了,徐老师这是不想教历史改教下棋啊,我可没有那个水平。我们这节课不下棋,我们来观棋。但咱们观的这局棋可不简单,因为对弈的双方有些特殊。他们一个是西方的超级大国,一个是东方的后起之秀,他们就是执黑子的美国和执白子的中国。那么这两个大国会在棋盘上如何运筹帷幄,让我们一同学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看中国如何在同美国的博弈中寻求外交上的突破。
师:《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手对弈也是如此。现在,我把咱们班同学分成两派,北边同学为美国的支持者,南边同学为中国的支持者,你们为了在开局之前就占据优势,先要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给材料及你个人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分析你的对手现在的状态。可以讨论,准备时间为2分钟。
生: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师:同学们为了帮两国获胜的确出了很多工夫,那么现在我们做到了知己知彼,一场宏大的棋局就此展开。刚刚开局,执黑子的美国就先落一子,以试探中方虚实,这一子便是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生:基辛格。师:基辛格访华得到中方的积极回应,美方借此又下一棋,力图一举打通中美隔阂,这步重棋便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现在,有请咱们班几位同学上台,以舞台剧的形式,为我们重现当年的外交风云。不过,也要请同学们在观剧的过程中注意获取黑板上的这些历史信息。Action 学生表演情景剧。
师: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重现,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历史剧以及教材内容,来回答这些问题。
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 师:尼克松访华为中美建交打开了通道,那么中美两国又是何时正式建交的呢?请根据教材补充以下信息。
生:1979年。
师:正当中美两国博弈之时,作为旁观者之一的日本显然沉不住气了,也踊跃地加入到棋局之中,并且先美国一步与中国建交,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心急呢?
生:日本;田中角荣访华。
师: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为中国外交打开了突破口,但两国之间的博弈并非一派祥和,面对美国仍然在坚持的封锁政策,让我们看中国如何棋胜一招,破局而出,重返联合国。
师:同学们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重返”,请问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为何用这个词?
生:中国本来就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其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政权非法占据。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接下来的视频,掌握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信息。
教师播放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视频。生:·····
师:结合教材,哪位同学来为我们梳理一下。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速记这部分内容,然后,我们完成一个小测试。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叫做“快人快语”的小测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材料,迅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看是谁能够找的又多又快。
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过大家都比孙猴子帅。通过测试发现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强,那现在我来考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请看“深度观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中国为何能够在70年代初重返联合国。
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有请这组的观察员发表见解——既然是观察员,那么语言方面就应该要正式、简练一些。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这几个原因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第一个。非常准确,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才是决定其外交成就的最主要原因。1978年以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外交事业也是迅速发展,一开始的中美博弈,也已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棋局,在这场风云际会中,中国的异军突起也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师:请同学看这幅照片,请问照片中20位国家首脑盛装出席的是哪一重要活动?
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亚太经合组织。
师:APEC如此重要,因此承办APEC会议也成为一个国家的盛事。那么我国第一次承办APEC会议是在何时呢?请根据教材将其补充完整。
生:2001年,上海。
师: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已经学完,我们一起对照ppt将内容重新梳理一遍。
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我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2001年,我们不仅承办了APEC会议,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还成立了地区性的上海合作组织,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09年中国海军利剑出鞘兵出亚丁湾进行护航,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2014年更是再次承办了APEC会议,如此种种,无不在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并不遥远,我们,必将复兴。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在《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也使我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所谓自主学习,虽重在强调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放任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学案提出预习的问题时,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好学生的思路,对于本课我的问题设计思路如下:
1.首先利用数轴图示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落实基础知识,并找出本课的外交成就的主要大事,并把每个事件填在数轴的相应位置上。这样,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而且时间脉络清晰。使学生既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对内容按发生的顺序进行了一次梳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历史。
2.接着上一问题,再进一步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通过抽取历史事件的共同属性,学生对本课主要历史事件做出了三种归纳:①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②21世纪初期的外交;③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几件事。学生通过看图示学会了找共性,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归纳,在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问题再深入一步,共同来探究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使问题顺理成章,自然深入,学生既有兴趣去学,也不会觉得费神。
综合上述内容,本课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学起来轻松、主动、有热情、效果好。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在课前设计一份好的学案,尤其是要设计出好的问题来。
第三篇:16.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材料、视频等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掌握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认识到: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树立热爱祖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信念。重点:
一是中美关系正常化。通过多媒体演示,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二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是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难点:
一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二是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通过比较旧中国外交处于无权地位与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各种表现,从而使学生认识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法指导:
1、阅读史料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寻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用握手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远方客人的问候。国际大舞台上,我们同样会看到一次次坚定的握手。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见证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在外交事业的舞台上,与世界握手的精彩瞬间,唱响“合作与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一起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知识梳理 明确目标、重在落实
请大家阅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小组合作完成知识梳理,完成的小组举手。
四、展示交流
师: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中美关系
1、对抗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图说说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想到的词语是——敌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什么? 生: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孤立政策。
师: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美国人,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敌人。
2、转机篇
师: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学生思考: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材料。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当时中美两国各自面临着什么困难,共同的需要是什么?
1(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需要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而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开始重新调整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中美共同的需要是:改善中美关系。决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的利益。
3、正常篇
师:那么,中美多年筑起的坚冰壁垒如何化解?我们一起感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发展历程。知道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说。生:①乒乓外交。
②1971年基辛格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说得好。这是本课的重点,1分钟记忆,同桌互查。
师:在当时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的推动下,中美1979年正式建交。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宣告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中美之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4、合作与分歧
师:中美关系在风雨中前行。我们看到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经济、环保、新能源等方面合作卓有成就。同时我们看到中美分歧仍然存在,核心是台湾问题。美国不愿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障碍。
师:2012年是纪念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40周年。如何处理中美分歧,中美明天在哪里?
生:①求同存异的方针,共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挑战, ②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二)中日关系
师: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我们来看这些图片: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这份声明向世界传递着什么信息: 生:中日正式建交。
师: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引发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并且从1971年基辛格访华到1972年,相继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政策,中国外交的事业一片红火,打开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师:作为一个和中国有着一衣带水之邻的国家,我们看到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友好交流,和平相处,但今天我们仍然非常遗憾地看到中日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像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钓鱼岛纷争,2010年非法拦截我国渔民正常捕捞作业,造成撞船事件等等。对日本,你有什么话要说?展望中日未来,如何健康发展?
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反省过去,不要再做伤害中国人民的事情。
生:正确承认历史的前提下继续推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才利于两国及地区和平和发展
(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镜头。《乔的笑》让中国人永远记住了那一天,他为什么如此兴奋?
生: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师:让我们通过视频重温历史。
“一锤定音,掌声雷动”,那种气氛是否感染了你,你的心情激动吗? 生1:(激动,中国人胜利了!)
生2:(感谢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的支持。)生3:(联合国,中国来了。)师:中国什么时间在哪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生:联合国是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创立的,中国是创立国之一。当时的执政者是国民党,而现在新中国成立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应该是新中国而不是国民党,因此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师: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阅读课本小字回答)
生:(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师:重返联合国,中国在外交事业上打了漂亮的一战,不能不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大舞台,有中国,更精彩!师: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知道的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生:(略)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进入21世纪,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首先让我们通过材料来了解APEC。
2、结合导学案学生抢答(1)召开本次APEC会议的背景、时间、主题是什么?(2)2001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展开了务实友好、坦诚热烈的讨论。此次大会主要讨论的是什么?(3)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4)APEC会议在中国召开说明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
(5)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
3、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灿烂绽放。
(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今天的中国,令世界瞩目。
四、合作探究:回顾近代外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北洋军阀政府代表提出恢复中国山东主权,遭拒绝…… 1.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
2.分析6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新旧中国的的外交,你有何启示?生答(略)
我们也要努力!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奋斗!做好准备,进入课堂检测
五、课堂总结
总结一下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中国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打开新世纪的窗口,与世界握手,与和平握手,与未来握手。
最后,让我们在《与世界握手》旋律中重温难忘的瞬间,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2.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感悟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图片,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
2、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学习历史,整节课能让学生看、说、思、议、问、答、写。
3、提供相关现实问题让学生延伸学习,反思历史探索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发展,认识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感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
3.培养自主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改善,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点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难点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影响,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原则。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建交等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因此,以这种信息技术设置作为培养学生认知的载体,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了解身边的历史,中美关系等历史对于中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也符合《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最近一些外交新闻讲起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外交形象和影响力,引出本课课题和一幅对联: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声音传五洲,朋友遍天下。
讲授新课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二步
一、重返联合国
(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联合国和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背景资料。(播放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纪实片段)提示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是“重返”联合国?
2、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
3、中国重返联合国对中国乃至世界有何影响或意义?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强调要点或补充说明背景资料。
①.联合国成立的时间、主要机构及其宗旨和作用。
②.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会议及过程。
③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是,中国正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关系
提问:
1、“小球转动大球”中的“小球”指什么?“大球”指什么?这句话又比喻什么? 2、70年代前的中美关系如何?
(1)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的态度:支持蒋介石打内战。(2)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的态度:敌视、孤立中国。(举抗美援朝、万隆会议、越南战争为例)
通过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尼克松访华》片段),了解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建交过程及历史意义。
主题制作:“十年热点新闻回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指导学生归纳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1971年 “乒乓外交”
(2).1972年2月 尼克松访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3).1978年12月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4).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双方由无声的对话到自然亲密的接近。中国利用小小的乒乓球使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被世界誉为“乒乓外交”。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历史性的握手”,与毛泽东、周恩来会面,双方进行了会谈。全球都对这一历史性事件进行了密切关注。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提问:
3、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拦路虎“。尽管台湾问题不能够完全决定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与总体格局,但制约与牵制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毕竟做出了让步,使中美关系得到了一个回旋的余地,得到了一个继续发展的空间。
1979年元旦,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至此,美国成为世界上第117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揭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分小组讨论分析:
4、你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哪些重大意义呢?参看材料阅读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加以引导、肯定。
总之,两国都从各国的最大利益出发调整外交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改善不但于两国有利,也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再简单结合最近中美关系发展状况。
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国同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形成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展示图片和数据加以说明。
归纳提问:在处理外交关系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什么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则。
小结: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等一系列活动使新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为我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活跃的多边外交显示,迅猛发展中的中国正在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在推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当今的中国已跃居世界外交舞台的显耀位置。中国,好样的!
课堂巩固与反馈
1、“大家动起来”。分两个环节:首先“我问你答,你问我答”,就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口头设计问题,轮流问答5分钟(问题不能相同,可难可易,以考查基础知识点为主),然后是“挑战者号”,即有意挑战全班者出题考大家(大概五道题左右,题目相对难点),这一环节老师可以备份课堂练习以防学生准备不足即可取用。采取这种有层次性知识竞赛的方式反馈教学效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合知识、互助协作的精神。通过及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备份)课堂练习
1.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在()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4年
2.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核武器问题 d.社会制度
3.1972年访华的日本首相是()
a.铃木 b.田中角荣 c.中曾根康弘 d.田中义一
3.中美开始正式建交阶段是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
4.我国重返联合国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a.第25届 b.第26届 c.第27届 d.第28届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①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 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学生自由谈或课后撰写小论文:回想过去,关注当今,瞻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吗?
3、课后大家谈。你认为阿扁政府的“入联梦”,日本政府的“入常梦”,会实现吗?
鼓励同学们上网了解相关资料。
(2、3两步是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使用)
附:本节课的教学创意: 强调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完整过程。本课尝试把活动课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评价,突破常规课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给以补充、指导的“配角”。
第五篇: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有效课堂终于结束了,对于这节课我的感想颇多。
第一,本课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老师的所提供的导学案,查阅书本和相关的课外资料,并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形成一定的知识要点,为第二课时的小组发言做准备。因为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任务,且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所以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的准备中态度认真,效果好,并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协作的能力。我认为课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调动措施,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且会减轻课堂容量的压力。
第二,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杂乱。在上有效课堂之前,我为学生理清两条线索:一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二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学生的思路明晰了很多,同时利用ppt展示不同时期的重要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理解。
第三,可能是公开课的原因,学生在这一节课配合很好,还会有人举手回答问题,着实令人欣慰。
这些都是令人愉悦的感想,下面谈谈不足之处吧。
第一,学生由于之前很少上有效课堂,课堂的节奏不能很好把握,没有有效的结合课本知识;站在讲台上,能明显的感觉他们的紧张。
第二,可能由于时间太紧迫,没有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知识点准备不足。第三,没有发挥好协调作用,每个小组之间的过渡不自然。
鉴于本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差,接受能力暂时有限,所以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尽量简化知识点,理通逻辑思维。要经常给予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发挥自己潜能的平台,和学生一起进步。本班是只潜力股,相信师生共同努力,定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