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22:2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泸州英才外国语学校:赵琴

电话:***

【摘要】 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人们也疯狂的掀起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的学习,与我们的课堂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教师如果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提高,从而成绩和应用能力也就相应提高。而高效课堂是离不开课堂评价而独立存在的。谨慎、正确、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不是一件小事,教师一定要严肃对待,不要轻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评价是手段,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才是最终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更是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找出现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家长、社会都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竭力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课堂中的有效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展思维,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随着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评价理论、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碍进一步深化课改的问题,其中一些评价误区值得我们反思。而本文专门针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弊端

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评价的误区

对小学生评价的内容

在小学新标准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方式已有几年了,对于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它已很依赖,因为它可以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轻松驾驭课堂,不会过多地去为组织教学浪费时间和精力,不用过多地注意哪位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是把它作为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了它学生会自主地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言行。尽管使用课堂评价方式有这么多的好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教学产生负面作用了,那么怎样扬其长避其短,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评价所用时间较多,影响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纪律两大部分,评价办法是把这两大部分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贯穿始终的,在学生个体参与了活动或回答了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他一个评价分数,学生们分组读书或活动时也要给一个评价分数,或者在学习和活动中发现有学生开小差,老师就会停下来把这些学生所在组的分数扣一部分下来,以此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的集中,并且所有这些都要在黑板上及时表示出来。对于学生们的这些学习活动如果不给他们一个评价,他们在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方面就不会很好。可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也耽误了教学时间和打断了教学内容。这一矛盾在教学内容较多的课堂上特别突出,有时甚至完不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间在评价中产生矛盾,不利于学习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势必要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大组进行,而且每个组的学生参差不齐,有些组学生的学习尖子生就要多些,而有些组甚至一节课连发言的同学都没有,只能在集体活动和纪律上争取 2

到一定的分数。由于在得分上是以学生的表现和正确率为标准进行,尽管有些组发言率高,可得分率却不一定高,而有些同学好胜心太强,对这些得分不高的同学产生不满,甚至课后会有面对面的责怪,这样一来严重的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严重的是已有些学生不敢轻易发言,除非是很有把握。在所教的六个班中有一个班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所安排的位置常闹意见,都希望自己那个组有很多优生,好在每节英语课上争得不错的分数,从而有机会得到操行分。这一现象已经严重违背了课堂评价的宗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学困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学习更难提高

每个班级都有不少的学困生,而且英语这一科尤其多。有些学困生的自尊心特别强,因为有些小组的学生会直接对他们说:“你好笨哟!你努力一点嘛!你遵守纪律一点嘛!要不是你我们都会多得点分!”等等之类的话。有的学生受到刺激会因此而改变,上课时会注意力集中,学习上会尽最大努力;有的就不以为然,破罐子破摔,越来越糟,对学困生的转化又增加了难度。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势,就必须想办法尽量减少以上两方面弊端的存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针对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这部分出现的问题,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对每位学生的正确评价呢?我结合教学经验,觉得客观、正确、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公正地对待、关爱每位学生,会正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明辨是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从而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究竟怎么能做到不误入评价的误区呢?我觉得有以下的方法:

一、适时适量评价,保证教学时间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纪律采用的评价手段以画水果或树或完成一幅画等多种形式进行,但最终都因花费太多时间而淘汰,现在常用的是 3

以简单的分数或画“√”多少来表示,展示各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决定学习评价时除非是个人发言及时给分外,活动或读书方面因次数太多,整节课就以累计分打一次或两次就够了;对于各组纪律就一节课评一次,中途如有太不认真的学生可采用提示方式进行,并在最后得分时扣除适当的分数。由于整个评价过程贯穿一节课,所以不在于打分次数多少,只要做的适时,学生就始终都被约束着,课堂教学能在“一张一弛”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很好地发挥了评价方式的作用。

二、与学生谈心,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较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很平和,得分多少要关心,但不计较,这次没有机会下次重新来过,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很明显:课堂上老师只要抽别组学生发言,他就会吼:“又抽那一个组的!”而且往往是忘了应有的行为规范,随便站着甚至会跳起来大叫,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这个时候我会轻言细语地对他们说:“每个人都需要机会,但机会却不能满足每个人,只要你努力了,知道了就够了。”当时的作用还是有的,至少在短时间内这些学生会改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还需利用课余时单独和这些学生谈心,让他们明白这一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最终目的,只要自己作了该做能做的一切就可以了。对无法争取得分的同学只要上课能认真听讲,注意力能较长时间集中就可以,不必去埋怨责怪他们,更不要嫌弃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有较大部分学生现在都能正确地看待课堂上的一切评价行为,课堂上学生没有了情绪,教学进程和效果好。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课堂上只要是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的同学,只要说的有一点对的都给予肯定,给予一定的分数表示,从而大大激发了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

三、教师要明白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老师的评价。

1、学生都是学习和班集体的主人。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好学习和班集体的小主人,并从中体会到责任感和自豪感。

2、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不管他们现在表现如何,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教师应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既是对学生、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并且,我们要在英语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 每一小点优点,用我们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学生都知道该生的优点,树立该生优越的自豪感,从而促进他们成才。

3、学生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花蕾。学生是纯洁的,无辜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天才,也可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蠢才。教师是园丁,应对每一朵花细心地呵护,让每一朵花都感到自己是天才,让每朵花都开得娇艳。

4、课堂上不应该有“差生”、“调皮生”的称呼存在。诚然,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天生存在某些缺陷,有的学生天生调皮好动。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只要有耐心和爱心是可以改变的。教师更应对这些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宽容,而不是有意识地把他们划分为“异类”,或者轻视对待,或是一味指责,或是放任自流。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带来一糸列不良后果,要么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要么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生畸形发展,甚至带来一糸列社会问题。因此,爱护、帮助、引导、教育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5

也是英语课堂评价中不能犯的致命的错误。

课堂评价手段的使用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完美,让教者更轻松,让学者更愉快。现在只是在尝试阶段,有很多方面都不成熟,需要教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完善课堂评价,让评价内容和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要克服了由此带来的不利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它会越来越有魅力。

参考文献:

1、普及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3)

2、《小学教学研究》 2007 第2期

3、《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 第6期

第二篇:浅析小学英语课堂评价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评价

甘肃省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

李春燕

1319585712@qq.com 【论文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评价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而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对教学效果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今后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如何运用恰当的课堂评价,让学生通过内驱力自主学习英语则值得我们深思。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应坚持激励性原则,不仅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这么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弊端。那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呢?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1、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

评价理念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评价理念从几个方面对传统测试与评价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评价理念,对现行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往的英语课堂评价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综合性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这其中难免有

对学生不全面的认识从而导致的片面评价,甚至有的教师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打击了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还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是很不利的。

2、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评价客体转为评价主体。教师可以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使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革之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革,可以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两方面入手,进而逐步提升课堂评价的效果,帮助学生找回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把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三者结合,从而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如每节英语课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对自己一天的学习成果在小纸贴上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便于今后的强化记忆。这样,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学生互评:同龄人的评价往往能客观地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思维模式和处事上去观摩、理解和判断,评价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会使评价的学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别人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促进自己能力水平的提高。(3)教师评价: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等评价学生,教师除给予学生等级评价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或希望、励志格言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2、评价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的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入手:

(一)丰富多样的课堂评价语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回答对问题之后,教师不是说“Good!”,就是“Very good!”并伴以机械的鼓掌,看到学生喜滋滋的表情,似乎这种评价对其很受用。但细究起来,这句单一的话语评价,其实质的效果并不明显,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学生腻而生烦。其实在实际英语课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来进行评价。例如对表现好学生用“Great!”、“Wonderful!”、“Clever boy/girl”等,表现不错尚需努力的用“Come on!”;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说“Don’t worry, I believe you...next time.”等。通过不同的评价用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鼓励,建立信心,发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二)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评价

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大胆,发音准确,就可以点头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You’re very clever,对其他同学竖起大拇指A clever boy, A clever girl等等。

(三)、有效的任务驱动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通过所学的语言来完成。如遇到做调查的题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采访同学,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任务完成后,学生极有成就感。同时,这种评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激起其持久的学习需求。

(四)合理的分层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于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分层评价能够扬长补缺,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达到全体学生跨上一步,递进一层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问题与对策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英语教师在游戏教学中产生的困惑,探讨目前课堂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与对对策。

一、英语教师关于课堂游戏的困惑

课堂游戏的指导思想是“愉快教育”,“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这一化“苦”为“乐”的过程凝聚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教师绞尽脑汁将游戏设计得精彩分呈,希望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将自己学习的热情充分的释放出来。但是教学实践中,尽管游戏的作用不可低估,英语教师也经常产生一些关于游戏教学的困惑。小学英语教师对游戏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困惑一:为了寓教于乐,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做游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好象被宠坏了似的,没有比赛则无精打采,教师只好一进教室就把大大的“1 2 3 4”写在黑板上,暗示他们又要进行小组比赛了。

困惑二:教师已经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做游戏时表现得挺开心也很积极,气氛热烈,可不知道为什么课后一检查,学生们好象啥都没学进去,单词、句子依然生疏。

困惑三:课堂游戏的确深受学生喜欢,但是在五、六十人的大班里,学生一动起来就很难控制局面,组织教学特别不容易,常常因为做游戏耽误时间,无法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困惑四:每次玩游戏时叫几个或者几组同学上台,积极踊跃上来的总是那几个积极分子,有些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很怕上来参与。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课堂游戏究竟要怎么玩?通过认真总结和思考,笔者发现,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游戏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竞争性过强。由于课堂游戏的竞争性过强,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而这些消极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性过强的游戏不利于教育的公平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小给孩子灌输的就是“优胜劣汰”的思想,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超越别人。这种思想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游戏设计常常是极具竞争性。比如说一堂英语课,内容是学习shirt,belt ,shorts 等衣物方面的单词。为了巩固所学单词,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大包衣服,叫三个反应迅速的机灵孩子上讲台,老师说shirt,三个学生赶快到包里找shirt,拿到的同学赶快往身上穿,谁的动作快首先穿戴整齐谁获胜。三个孩子哪里还有什么礼让,简直就是在抢衣了,底下的同学没有玩的机会,只能羡慕地看着台上的同学表演,一个劲地为自己的好友大喊:加油!加油!而且火药味特浓。诚然,学校不是圣地,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假如我们把英语学习的课堂看成是一个赛场,那么它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赛场?我们有没有把这个赛场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而公平的基础是学习动机的公平,竞赛内容的公平和奖励方式的公平。过多采用竞争性强的游戏,实际上是把课堂变成了少数优秀学生大显身手的战场,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只能充当拉拉队员或热情的观众。2.竞争性过强的游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包括积极学习动机和消极学习动机,当学生对问题本身表现出极大兴趣而且契而不舍地去努力探求答案时,所表现出的是积极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仅仅对一些外部的刺激如:比赛结果、名次、小红旗等感兴趣而去学习时,那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动机。一旦这些外部的刺激消失,他们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师教了red, yellow等表示颜色的词以后,组织了一项游戏::教师问: Red, red, what is red? 学生想出一个自己知道的红色的物体回答,如:Red, red, the sun is red.要求一边说一边表演。本来这个发散性思维游戏是有利于启发学生智慧的,但是教师要求说对的同学将老师奖励的小红星帖到教室后墙的评比栏里。这样一来,学生人人不甘落后,都想说一个词然后赶快跑到后面帖红花,而根本不关注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到底说了什么。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太多使用竞争性游戏,会使学生过多地关注与知识的探索无关的东西,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困惑二”中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想方设法安排了一个接一个的游戏,学生们看上去积极性也很高,教室里热热闹闹的,为什么检查的时候发现那些单词、句型、表达法却没像教师期待的那样往学生心里去呢?其实,虽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学生关注的焦点是哪个组得了多少面红旗,哪个同学拿的贴纸比我多,而不是游戏中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期下去,一旦没有了游戏比赛这些刺激因素,学生学习的欲望也随之消失,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问题。3.竞争性过强的游戏不利于后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英语学习落后于其他同学,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其实他们是最需要关心与呵护的一群,但是,如果课堂游戏活动处理不当,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这样一个游戏:教师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分别画了一个大大的苹果,然后把学生分成A.B两队比赛。如果B队的一个同学答对了老师的问题,A队的全体同学则一起张开口做吃苹果状并夸张地大叫一声,教师则擦掉B队三分之一的苹果。有一个小男孩不知是因为基础不好还是过于紧张,答错了问题,使本队失去了最后三分之一的苹果,结果遭到愤怒的队员们的指责,一名男生甚至不管身边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大声地斥责道:“就是你!你怎么这么蠢啊!”当时,那位小朋友虽然没有说话,但神情特别难受,好象自己真的做了对不起大家的错事似的。在那个时刻,游戏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了。在一个五年级的英语课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同学互相提问。一名A组同学提问并叫一名B组同学回答。答对者为本组赢得一分。游戏中我发现同学们为了给小组争取分数不约而同地叫对手组里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回答最难的问题,这个同学一旦答错,提问组便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而答错的同学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接受邻组同学的嘲笑和本组同学的指责。一名平时比较害羞的女孩被邻组同学提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她紧张得不敢开口,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以想象这样的局面对一名本来学习就有困难的同学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今后如果再做这样的游戏,孩子将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也许她会因此而讨厌英语,讨厌上英语课甚至厌恶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担负着教书育人重大使命的教师,我们在将游戏的优势发挥到极至的同时也有责任将它的负面影响缩减到最小。

二、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课堂游戏 显然,上述种种状况已经违背了我们英语游戏教学的初衷。不恰当的游戏不仅不能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反而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即使英语课堂上热闹非凡,也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无益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无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那么,英语游戏应该怎样设计呢?

1.创设能给与学生心理安全的游戏气氛 要避免上述种种状况的出现,我们要在英语课堂上创设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充分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有了这种气氛,后进的学生才不会过多考虑错误的危险性,而是把错误仅仅看成是一种纠正自己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机会而已,他们就会和其他同学一道愉快而轻松地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以适当的方式帮助他纠正,或者让学生自我修正。有一个课前复习词汇的游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圆圈中间是散落的单词卡片。老师告诉孩子们她不小心将卡片掉在了地上,请同学们帮忙将卡片整理好。老师亲切地问: “Can I have the „door‟? Can I have the book?”学生一个一个地走到圆圈中间把他们听到的单词拾起来兴高采烈地交给老师。有的孩子一下子找不到单词,大家会给他一些暗示来帮助他,游戏的气氛热烈而平和。2.设置合理的游戏难度系数。

从儿童的生理发展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注意仍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别是低年级,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游戏的优势就是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玩中得知、在乐中求知。如果游戏的难度系数过低,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而如果难度系数过高,学生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游戏的乐趣便荡然无存了。因此,设计游戏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让能力、天赋和知识基础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障碍。否则,课堂就会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游乐场。

其实,在每个班级里,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我门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拥有同样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探索与创造的兴奋,每个人都能被我们在游戏中设置的问题本身而深深吸引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冲动,每个人都能体验到通过探索而自我提高的愉悦感。把握了这些我们在设计游戏时就会自觉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合适的游戏。3.尽量设计具有创造性意识的游戏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游戏既然是小学英语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也就理所当然的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不同的游戏可以训练不同的能力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出与“rain” 有关的单词(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师给出四个单词如:play…water…tree…help,学生根据所给的四个单词编一个小故事(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刮台风了,处在不同位置的人们会如何自救。Some people are in the park.Some are at school.Some are swimming in the river.How can they stay safe in these places when typhoon comes?(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听音判断,反向回答。老师说得对的句子学生必须答 “No”, 老师说得错误的句子学生必须答 “Yes”.如:老师说:Birds can fly in the sky.学生回答:No.老师说:Dogs have two long legs.学生回答:Yes.(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4、设计游戏与奖励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全体学生。

我们的小学教育应该打造的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偏重个别学生的教育,同样我们“寓教于乐”的游戏也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快乐的游戏。我们一定要树立这种面向全体的观念,用适时、适度、适量的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在观察英国小学课堂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师很少组织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听到的“ Who is number One? Let me see who is the fastest? 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等诸如此类的课堂用语我在英国的课堂上从没有听到过,也很少看到学生因为游戏互相责备或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就这个问题我和几位英国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们为什么很少采用“competitive games”来调动课堂气氛,他们的回答几乎不约而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英国教师的回答,引发了我对游戏与教学的认真思考。我认为中英小学课堂虽然都不乏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游戏,都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笑声,但在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方式和游戏的设计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小学课堂过多采用的竞争性较强的游戏,由此而导致了种种弊端,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

5、在游戏活动中关注“人的发展”。人的成长、发展,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做到这四个“学会”,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游戏在教育中完全可以在这四个方面促进人的发展,使人健康成长。教师不必要在每次游戏中都让学生成为对手、成为攻击的目标,非得拼出个你死我活。教师可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与同桌或朋友共同完成的游戏,在人员搭配时可以考虑将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和能力较弱的同学安排在一个小组,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育学生宽容地对待别人的错误,严格禁止嘲笑犯措的同学,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一次一节英语课,老师安排了一个组词游戏。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了一排单词图卡,卡上有六个不同的单词。课桌上散落着不少的词卡,但全部背面朝上。每个学生依次抽取一个词卡,然后与自己的六个单词相拼,如果恰好有一个可以组成正确的词组,这个卡就归你所有了。组到词拿到卡的同学都很兴奋,但没有得到合适词卡的同学也毫不气馁,没有人互相嘲笑。三轮之后William同学很不走运,一个能组到词的卡片都没有得到。于是,当他第四轮之后还没成功老师动了恻隐之心,对他说:Try another card.It doesn‟t matter..可是这个十岁的孩子坚决地说:No, I can‟t.It‟s unfair!即使是游戏,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也如此浓厚,而且,课堂气氛始终平和,学生似乎没有“非战胜你不可”的强烈愿望。看来,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参与、合作、公平、自立的意识,注重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尽量淡化竞争的气氛。

6、注意对游戏过程的整体调控。

在大班做游戏学生兴奋起来后比较容易失控,这也是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做到:

1。开始游戏之前要说明游戏规则,让每个学生都明白玩什么、怎么玩,以避免游戏过程中出现混乱局面。

2。严格控制游戏的时间,尽量不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一堂课中游戏的安排要适量、适度,不宜让学生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为过度的兴奋反而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学生会表现出对下面的教学环节提不起兴趣,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因此,游戏的安排也要讲究“张驰有度”与“动静结合”。

4.兴奋的点不宜过多,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同时避免过多离开座位的活动。

5.游戏之前要说明游戏纪律和奖惩规则。

游戏是英语教师的好帮手。目标明确,规则清楚、难度适当、富有创意的游戏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够使学生注意集中,全神贯注,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让学生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学生的自我教育得以实现。因此,让我们科学地利用这一有力的武器,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习,使我们的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天堂!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低效教学活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低效教学活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本文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低效教学活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供*4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的认识。

【关键词】低效 有效 的 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随着我省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展开,英语教学初步走向正规,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上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走进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英语课堂教学或局部或整体都存在着一定的低效现象。

教学效率有高有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人人所追求的,人们常会用“高效”“实效”来表示,反之,无效的课堂教学似乎不大存在,但低效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堪称为是有效的呢?所谓“有效”,从学生层面上看,“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换言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1](薛法根,2007)从教师层面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有专家指出,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是要经常反问自己: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效果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哪些内容设计的符合交际原则,有信息差?我提供给学生支架了吗?活动设计的是否有梯度?等等。

现在笔者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身边老师们和自己的常态实践课,发现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很多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剖析成因,提出对策,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支撑下,逐步掌握相应的策略或技术,从而不断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3]。因此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几种低效的活动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并提供了改进的对策。

一、学习支架缺乏症及处方

普利斯里(Pressly, 1996)等人对“支架”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体现“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常见的语言情景中,借助外来的支持(教师提供的词句框架、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等),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去感受和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学习支架对学生的学习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支架能够提供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表达时的拐杖,离开了学习支架的学习是不现实、低效率的。(2)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习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3)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4)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症状】 内容:PEP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she do? 第三课时

教师A先介绍了一下影视明星周迅:She‟s an actress.She lives in Hong Kong.She goes to work by plane.然后就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幅贝克汉姆的头像,让学生去做Pairwork。两分钟操练时学生无目的的在那里乱说,消磨时间,反馈时的情况是学生所问的问题五花八门。

【把脉】 1.教师没有先教Beckham的读音,学生不会读,在反馈时说不上来;

2.在示范周迅的例子时未出现文本,只停留在了口头上的描述;

3.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学习支架,没能让学生在支架上建构语言。【处方】 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搭起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架,使学生能煮有米之炊,即言之有物。我建议可作如下修改:先呈现周迅图片,教师看图示范提问,接着把关于职业、居住地、上班方式等句子在学生回答完后出现;再让学生模仿教师就“周迅”这幅图互相提问,教师检查主要的对话句型;然后呈现Beckham的图片,先教学生会读这个名字,再把一些特殊疑问词(What/When/How)给学生,这些疑问词就是一个支架,让学生围绕所给的支架去发挥,去创造对话。这样,有了教师语言支架的“搀” “扶” “放”,学生才会运用语言来交流,我们的设计才具有有效性。

二、思维定势症及处方

何所谓“思维定势”呢?即当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原来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习惯影响。这些习惯常常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令性,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干扰甚至决定人们的思维样式,这种带有规律性的思维习惯就是思维定势。【症状】

1、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是创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长期使用一些固定的口语而又不加以灵活运用,容易形成学生思维定势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不少教师喜欢每堂课一开始用“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等向学生问好,然后紧接着问“How are you today?”学生脱口而出:“Fine,thank you.And you?” 有一次,一位老师一开始就问学生:“How are you,boys and girls?”学生竟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事实上,这个句型几乎天天说,岂料说的顺序一经改变竟造成了以上的尴尬场面。

2.例如教四年级pep4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A部分过程中,根据新授服装词语的呈现,联系Let‟s do 部分一一呈现书上Let‟s do的教材文本,并请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Put on your T-shirt./Hang up your skirt./Take off your jacket./Fold your dress./Wash your shirt./Put away your sweater.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的热身环节中我几度播放磁带带领学生边说边做动作。后来一次课前,我自己指令:Put on your jacket….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些学生嚷嚷:No,no!应该是Put on your T-shirt.!惭愧啊!我之前的教学使部分学生误以为 Put on 只能与T-shirt匹配,Hang up只能与skirt 匹配等。【把脉】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

1.症状1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不变的机械式的问答达成了一种默契,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使其对所学语言的感悟不够深刻,运用不够灵活。

2.症状2中教师在教学时直接搬用教材照本宣读,没有激活文本。教师教学的思维定势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开放性,限制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将孩子的联想囿于狭小的空间内,使之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思维障碍。

【处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思维,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让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

1.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一式三变”,丰富语言;教育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自主思考。在症状1中,教师应充分利用free talk 环节,联系旧知经常变化句子形式、句子内容提问学生,不至于使学生机械应答,教学接近无效。教师可以随机抽问学生,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free talk 可以设计为:1)先利用数字转盘随机根据学号抽查学生;2)师问一生How old are you ? 3)该生回答后教师马上转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 /I am 18 years older than …Guess!How old is Miss Li?4)给回答对的学生马上做出小奖励, 5)同上类似提问:How heavy are you ? How tall are you ? How are you ,today? 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处于警戒状态,能认真倾听并独立思考问题。

2.教师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触类旁通;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活学善用,扩散思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丰富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因素及材料,进行有效训练,抓住教材中的“扩点”,进行补充、延伸,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训练。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者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善于使已有知识进入“流通领域”能聚合、能分解,能举一反三,随意听从“调令”。

症状2可以用以下教学策略调整:教师把这六个动词(Put on …Hang up…Take off…Fold…Wash…Put away…)竖竖地列在黑板一边,旁边相应地用简笔画表示出该动词的意思。在教学每一个服装单词时,教师指令把这些动作都做一遍,如:1.Put on your T-shirt./Hang up your T-shirt./Take off your T-shirt./Fold your T-shirt./Wash your T-shirt./Put away your T-shirt.2.Put on your sweater./Hang up your sweater./Take off your sweater./Fold your sweater./Wash your sweater./Put away your sweater.3….这样,该名词通过六次滚动强化了,动词也丰富有变化,学生能更好地区别动词之间的含义,教学不呆板,学生思维也活跃了。因为这些动词大多都是首次出现,学生既要读会新授的服装词,又要读这些,那困难太大。所以新授时,可以由教师主导指令动作。等课过一半,可以试着让学生指令。六六三十六遍,学生可谓不熟也难。最后再让学生扩展用这些动词去说些句子,如:Put on you glasses/Put away your schoolbag./Wash the hands.etc.实践证明,本学期在教学时用以上策略效果明显高于前一届,学生根本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如此教学让学生冲破了精神的枷锁,突破了思维的定势,给他们以自由空间;使他们增加旧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和条理性,实实在在地垒筑创新思维的支点,促进思维出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优化趋势,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三、信息差缺乏症及处方

信息差是人们对事物或人了解、知晓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们之间进行谈话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彼此都想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想法。英语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会话交流,就必须在会话双方之间制造信息差,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产生开口说英语的动机。有了信息差,会话才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这样,学生才愿意开口讲英语,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症状】1.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问早已熟知的学生:What‟s your name?甚至还经常会明知故问:Li Ling, what‟s your name? 2.在学习书、铅笔等等的单词时,有的教师直接从学生课桌上拿拿起书、铅笔卡片问该生:Is this your…?[4]

【把脉】这些就是典型的缺乏信息的交际活动。它不符合学习的规律,是一种假交际。这种交际形式用在操练语言环节是可以的,因为操练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及句式结构。但在运用环节如果仍然“明知故问”就失去了交际运用的实效性。

【处方】1.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蒙上眼睛,对被摸到的人问:What’s your name? 让被摸到者回答。也可以创设采访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型、爱好等特点为自己重起名字,如:潘长江、姚明、小沈阳等。这样师生、同学之间产生了信息差,互不知道对方,再问What’s your name? 时就饶有兴趣,并且eager to know了[4]。2.教师在课前悄悄收集部分学生的学习用品。然后出示,可以由师生、生生之间询问:Is this your„? 这种交际就真实有效,学生也乐于提问,参与热情高。

四、层次梯度缺乏症及处方

所谓层次与梯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或语言技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天地。在设计和指导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能树立教学活动的梯度意识,可以使活动环节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

【症状】 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Part B Let‟s talk).教师A是这样进行Where are the keys?新授课设计的: Step1: 出示一张房间的图片,T:What can you see? S:I can see a …(用时6分钟左右,教师不断强调单词的单复数形式,纠正错误)T:Where are they? S:They are on/in/under… T:Are they on/in/under the…? S: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Step 2.Chant:

Table, table, are they on the table? No, no.No, they aren‟t.Sofa, sofa, are they under the sofa? Yes, yes.Yes, they are.Step3: Pair work.重新出示那张房间的图片,让学生还是就 “Are they…?”句型问答。

Step4: 出示一张雷同的房间图片,师说:I‟m looking for my umbrella.Can you help me? 要求学生仍用 “Are they…?”句型来做问答练习。然后教师一一检查。【把脉】

1.教师设计的这四大环节几乎都是平行的、并列的,都是围绕 “Are they…?”句型来操练的,没有梯度,没有层层递进,更没有内容的叠加成分。

2.“What can you see?”这句话练习的时间过多,仅限于那幅画。其实教室里的东 西有很多都可以来回答What can you see ?的,教师并未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语言材料受到限制,使学生缺少学习的期望与新奇感,更不用说思维的开拓了。【处方】

把握活动梯度,促进思维发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机械模仿到趣味操练,再到巩固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充分体现出从“不会到会”这一学习过程。

设计参考建议:

场景一:一个孩子和一个母亲在参观邻居新家的家居摆放,输入要新授句型 “What can you see? Where are the …? Are they in/on/under…?”等;

场景二:孩子和母亲在谈论自己搬新家时的家居摆放,可提供给学生一些支架性的语句,让学生模拟两个角色对话。

场景三:妈妈出差了,落下了某两样东西,打电话问孩子东西放在哪儿了,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编对话。

有效教学活动设计是每位教师完美课堂的追求;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所研究的一些低效的教学设计是我们常态课中经常碰到的,笔者把它们点出来,给大家和自己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所启示,我们平常应多问自己一个“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有效吗?”问题,应不断实践、思辨、提升,力图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5]让课堂再现勃勃生机!

结束语

有层次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该是完整的、有序的、符合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系列的活动的组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历对新内容的注意、预期、提取相应的旧知到工作记忆、选择性知觉感受新知、对新知进行编码、反应、强化巩固、提示提取一系列的内部过程。因此,为了使教学活动支持小学生相对应的学习阶段,教学过程必须包含有:引起学生注意、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或先决的旧知、呈现要刺激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指导、给学生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学生的反应给予评价反馈,提供与学生生活和态度相贴近的多种情境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等八个环节。

然而,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包括的因素很多,有些内容是动态变化的,绝非按部就班可以解决,有些步骤可能要重复几遍才能进入到下一步,或者学生接收信息的程度可能已经到达某个程度,这时教学就可以以更高一级的活动为基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以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薛法根课堂教学有效性,福建教育杂志论坛,2007年8月

2.龚海平.小学英语观摩课的共性问题探讨[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6(11).3.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吴悦心.首届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师领雁工程培训汇报课点评,2008年12月 5.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有效教学”的研究价值与展望[N].中国教育报,2007-6-16.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方法初探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方法初探

永昌镇山高小学井丽丽 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其指导原则是注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有效的评价是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估活动。这种评估活动对调控小学英语教学,激励小学生起到积极的调节和指导的作用。

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

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小学英语教学重视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表达和书面阅读的能力,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兴趣上。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快乐指南,在老师的关注下,使学生不断的成长。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有助于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如下评价方法:

一、评价原则

小学英语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着眼于引导、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必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方法

1、课堂表现评价

我们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包括学生的问答、对话、朗读、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师评、生评、自评等方式当场评价,好的发给贴画或者在书上盖金、银奖章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进行评价,我们作了许多探讨。首先我们提倡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尽可能丰富,注重分层评价,不仅仅是Good!Very good!OK!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借鉴,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小组竟赛得分或者得相应奖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使原来兴趣不高的同学有所改进,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加强了学习兴趣,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游戏评价法

游戏评价法是通过小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来评价小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情况,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组织小学生做各种各

样游戏,同时对在游戏中的获胜者给以不同形式的鼓励。

集体听做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小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如:教师可发出以下命令,并观察小学生对每一个命令的执行情况。Turn to page 2.Turn to page 4.Turn to page 3.Turn to page 10.Turn to page

12.Turn to page 8.Turn to page 9.Turn to page7„ 连续三次正确执行命令的学生为获胜者。

1-100数数游戏:小学生用英语从1数到100,自己发现数错时可重数,以用时最少者为获胜。通常情况下,经过准备的小学生可在1分钟内数完。

猜词游戏:这是一个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的游戏。教师有目的地准备一些词或词组,让一小学生看后做一个动作,另一名小学生根据这个动作猜测他(她)看过的这个词,连续猜对三个的两人小组获胜。

听词游戏:教师有目的地准备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放音,同时在大屏幕上给出包含一个正确的四个可选图片或动画,小学生听后选对者为获胜。

情景表演游戏:通过小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情景进行创造性表演,评价小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每周对小学生的游戏评价情况汇总一次。

3、书面作业评价法

作业评价法通过学生交作业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每周要求小学生上交一次他(她)认为是最得意的作业。教师可用“评语激励”等方法评价后装入小学生英语学习档案袋。

4、录音作业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完一单元后将所学内容录在一盘磁带上,教师批改时先听学生的作业,再把评语录在学生的录音磁带上,评语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以鼓励的语言为主。并且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换听录音带,并进行互评。

5、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指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口头、笔头的评价。它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测试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口头、笔头测试在考试中的比例各占5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为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形成性评价是对小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

我们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从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本着开拓进取,科研兴校的精神,努力探索,走教育改革之路。但是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提倡新的评价方法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评价方法如纸笔测验的作用,发现各种评价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例如,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利于纸笔测验进行评价是恰当的,能够很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而用纸笔测验可能就难以评价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保证各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要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语集锦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语集锦 1. Good! 好 2、Very good! 很好 3、Great! 棒 4.Well done! 做得好 5. Good job! 做得好 6. Excellent! 很好,好极了! 7. Very clever 很聪明! 8.Come on!......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鲤鱼江完小李婷珍 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热门,也是学校和家长认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追求高质量的英语课堂的同时,不免也有许多老......

    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五年了,孩子们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生不爱写作文,提起写作文就头痛、心烦,个个耷拉着小脑袋。二是为了完成任务就抄作......

    英语课堂评价

    英语课堂评价语 1. Good job/answer/idea/imagination! 2. What a clever idea! 3. You have hit the point. 4. You are getting better every day, keep it up! 5. Than......

    英语课堂评价

    英语课堂评价 呼玛一中李春香 英语课堂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执教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参与语言活动时的表现加以评点、肯定和激励并给予必要纠错或引导的做法。......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1. 人员流失,我想任何一个社团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然而为什么会有干事突然间就不出现了,突然间就不来开例会了呢? 2. 部长团以及干事......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通过这几个月我的观察,发现在宿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不按时作息。上网、大扑克下棋、玩游戏机的现象屡屡发生,缺乏充足的睡眠保障,......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精神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有些企业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