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预设教学设计 朱滢
《分桃子》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单元除法中的第一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预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6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上学期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6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巩固
60÷3= 40÷2= 80÷4= 63÷7= 54÷6= 72÷8= 36÷6= 48÷8=
思考:
(一): 口算下列各题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巩固,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注注意力。
【简要实录】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思考
(一):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要求: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然后小组相互交流,最后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容量大,为了有效地完成本堂课教学目标,节省时间,为此在课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复习准备,本课伊始就开门见山,直接以课本例题作为情境来创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简要实录】
知识总结: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思考
(二):又来了1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该题,然后对子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理解。在学生活动前师生达成“先整捆整捆地分”的共识,旨在让全体学生都会体验到算理,而不是为了知道答案去分一分,从而更好地抽象出“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竖式算法。
【简要实录】
知识总结: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若个位上的数与除数相处仍有余数时,则不能继续除下去,个位上的余数就为该算式的余数。
注意:不要忘记写余数。
三、实践操作、巩固应用
1、完成下列竖式。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对子之间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2、猴妈妈把47个桃子分给2个猴宝宝,平均每个猴宝宝分到多少个桃子?还剩多少个?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对子之间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计算课上当然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练习设计更要质化,把握练习时机,也要有“度”,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上来设计每一题练习,考虑本节课的课堂效率,不可机械地全照书本练习盲加练习。让练习既要作为老师检验课堂质量的途径,更要成为学生应用算理、展示知识的平台。
【简要实录】
四、拓展提升,思路延伸
在()÷6=10 … …()中,余数最大是多少?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最后自由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拓展提升,开拓思维,不要局限在课本中的知识,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的解题方法。
【简要实录】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商是几位数预设教学设计 朱滢
《商是几位数》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
3、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算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PPT:主题图)引入:
同学们坐过高铁吗?高铁的速度可快了,淘气从北京去四平旅游,全程888千米,火车用了6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思考
(一):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呢?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简要实录】
二、探究新知
思考
(一):先估算一下888÷6=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对子之间交流讨论,最后自由举手发言。(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题目内容,明确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出商的位数,为接下来的试商、商在哪位上埋下伏笔。
【简要实录】
思考
(二):准确计算888÷6=的结果是多少? 将笔算方法进行展示。要求:独立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方法不一,然后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对估算的商和准确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这个“拦路虎”既能给有能力的学生验证“商是两位数”的正确性,又为之后的疑难问题交流做好准备。让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之后,理解了笔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二次笔算,验证学习效果的同时是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
【简要实录】
思考
(三):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565÷6= 456÷3= 784÷7= 要求: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然后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提问竖式每一步的意义。
(设计意图)有了算理的支撑,还应讲究严密的笔算过程。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提问并且展示,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生生问、答,全班汇报互动,让做数学与说数学融为一体。
【简要实录】
知识总结:
1、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主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是几,如果等于或者大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三位数,否则就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商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上面;再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最后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哪一位
除以除数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下一位合在一起继续除。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思考
(一):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348÷2= 636÷4= 885÷5=
思考
(二):笑笑折了375颗幸运星,淘气折了309颗幸运星,他们要把这些幸运星平均装在6个爱心盒里,送给幼儿园的6个班,每个盒子放多少颗?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对子之间交流算法,最后自由举手展示。
(设计意图)本课以完整的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紧密结合,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简要实录】
四、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分为三步:
一分:把被除数这个三位数分成“几百+几十+几”的形式; 二除:分别用分后得到的几百、几十与几除以这个一位数; 三合:把第二步中得到的三个商分别相加。
第三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七小学 刘兴林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课件直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教具准备: 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分发“导学案”(内容如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并给出答案。复习
15×2= 20×5= 21×3= 36÷6 = 48÷8= 72÷9=
二、新课导学
1、Ppt展示“分桃子”的情境,提出问题:把这些桃子平均分配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板书课题:分桃子
2、提醒同学们认真阅读ppt课件中所展示出的情景画面,启发学生根据情景画面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由ppt展示情景画面)
3、学生汇报在情景画面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ppt展示有代表性的信息:如“一共有(6)个框”“一共有(68)个桃子?” 启发学生设计“平均分”的方法。(提醒学生可以使用68根小棒代替68个桃子。)
方法一:一个(根)一个(根)地分,每只猴子分到()个。方法二:先分6框(捆),然后分其余的8个(根),每只猴子分到了()个。
4、解决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34(个)
5、小组讨论,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68÷2=()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最后由ppt展示下面内容,以便统一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汇报结果)口算:
6、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学生汇报与老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列竖式计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让学生齐读,以便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强化认知)
7、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运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48÷2 = 89÷2 = 69÷3 = 55÷5= 67÷7 = 84÷2 = 85÷4 = 96÷3=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页第4题,第5题。
六、板书设计
分桃子
列竖式计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4)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四篇:三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南头城小学 林婉仪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分桃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四、课前准备:
flash课件
小正方体
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都有谁来?(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桃子、小鱼、骨头。可是小熊遇到一点困难,这么多食物该怎样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
用8个小正方体代替桃子。(同桌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1)出示分得的结果。
(2)、两只淘气的猴子都想多吃一点,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同学们真能干,帮了小熊一个大忙,分给两只猴子一样多的桃子,令两只猴子都很满意。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
(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3、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4、看到小猴和小猫吃的那么香,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根。(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用小棒分一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5、今天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来给小熊庆祝生日,他非常高兴,除了给它的好朋友们准备了前面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外,还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这些小动物们很讲卫生,跟我们一样要用筷子来吃饭,那么小熊家里的筷子够不够呢?(有12根筷子,也就是6双,但是有10只小动物,先不告诉学生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让学生去为解决问题寻找一些必需的条件。)
6、小动物们吃饱后非常开心,他们想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4只动物一组,可以分成()组,还剩()只小动物呢?(每个学生发一捆小棒,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性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帮助学生感知分不完的“平均分”。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书上p33第2,3题,然后集体反馈。(让学生说出他的解题策略的时候解释一下他的方法。例:如有学生用“二七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解决第2题,请他给同学们说说二,七和十四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其中
这4个小朋友表现最出色,老师带了9个气球来奖励他们,平均每人分到()个,还剩()个。这个气球
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1、林老师每天上完课嗓子都很累,下课后总喜欢喝一杯蜜糖,同学们,你们知道蜜糖是怎样做吗?对拉,是勤劳的蜜蜂采花蜜的功劳。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些蜜蜂(16只)去采蜜,过了一会,有一半的蜜蜂采完了,飞走了一半,还剩()只。
2、秋天到了,同学们出去秋游,有20个小朋友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方法多样化)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三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李瑛 2011、1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师解说。
现在是秋季,天慢慢地变冷了,庄稼陆续收回了家,果园里的秋桃也该收了,小猴子们也在忙着收桃子,看那边的肉‘两只小猴子,早就摘完了,正在分桃子,不过,他们并不高兴,眉头紧皱,看来是遇到麻烦了,同学们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二、探索新知;
(一)展示情境,引导观察,诱发思考。
有48个桃子,我希望大家能做个公平的使者,帮它们分一分,使两只小猴子都对你的分法满意。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探究分法,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解读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讨论解决。
1、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指出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除法。
2、学生独立计算“48÷2=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
法。
4、全班交流。
小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摆学具。
10 10 10
○ ○ ○ ○ ○ ○ ○ ○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2=20 8 ÷ 2=4 20 + 4=24
5、逐步抽象。
刚才同学们创造的这种分法其实就是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将这种思路用竖式表示出来就是;一边讲述,一边用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
48÷2=
答:每只猴子分24只。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分桃子的过程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2,第一次分了2×2=4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 在练习本上做54页上的试一试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探索被除数十位上出现余数的算法。
1、老师说:看又跑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一起来分桃子,(在课件上出示第三只猴子图)你能把问题说完整吗?
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
少个?
2、你们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8÷3=
3、每只猴子还分2篮,够吗?
4、该怎么分?先在小组里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边分边研究怎么用竖式表示出你们分的过程,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1:我们组把10个圆纸片分成一堆,分了4堆,还余8个,3只小猴子每只1堆,还剩一堆零8个,也就是18个,剩下的18个,每只小猴再分到6个,6+10=16,所以48÷3=16。
学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48个圆片,10个一堆,分4堆还余8个,每只猴子分到1堆,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1×3=3,把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数落下来,再分剩下的1堆零8个,也就是18个,18÷3=6每人又分到6个,把6写在个位上,所以48÷3=16,18-18=0,表示分完了。
大家评价下,这个同学说的怎么样。
小结: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一篮(10个),在商的十位上写1,第一次一共分了1×3=3篮,还剩下的1篮(10个桃子)与世隔绝外面的8个桃子合起来再接着分,平均每只猴子又分到6个桃子,第二次分了6×3=18个桃子,这次分完,没有剩余,就在
商的个位上写6,竖式的最下面写0,每只猴子一共分得16个桃子。
(四)对比反思,建立模型。
这次分桃子跟上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次整篮的分完没有剩余,第二次整篮的分后有余数。
(五)深化知识,巩固提高。
第55页的试一试第1小题。
1、先估计再计算。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
(2)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谁能给今天学的知识起个名子。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怎样计算呢?
(六)总结计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2)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如果有余数就和下一位合起来再除。(4)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