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明确考试要求。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3.把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4.能够较顺利地完成议论文阅读。
二、复习思路和内容
1.交待考试要求并作简要说明。
2.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概念;(2)议论文三要素;(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4)议论文的种类;(5)议论文的结构;(6)议论方法;(7)议论文的语言特征。
3.进行完整的议论文语段综合训练。
三、教学过程
1.按照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考试要求,向学生交待现代文阅读的九点要求。
2.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2)议论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明确道理论据要注意: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
③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分可分为两类:
A.演绎论证: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后摆论据,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谈骨气》就是这种论证过程。演绎论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所论证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使论据的选择有理可依,紧紧围绕中心。
B.归纳论证:即是摆事实,再得出结论。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提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儒家教育理论、中国教育现状、科学发展进程、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等。其间列举了反面事例,如王阳明的观点、自己在美国长大学物理的事例;也举了正面事例,如对竹子的正确研究方法等事例,最后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种论证过程,以真实可靠的道理和事实开路,水到渠成,得出论点,使人不可辩驳。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A.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敌论点露出马脚,以此驳倒对方,即归缪法。另一种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反证法。
B.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到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
C.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4)议论文的种类:
议论文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政论文:即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如《中国人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②评论:即评述某一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议论文。如《纪念白求恩》。
③杂文:即直接反映社会事实的文学性论文。它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性很强的文体。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④感想:即读后感、观后感、杂感等。是人们阅读小品、观赏影视戏曲或体验某一生活经历后,在某一方面有了感触,得到的起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的议论。
(5)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又叫“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好的引论应当简明新颖。
“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好的本论应做到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就本论部分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没有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②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重点,而另一方面用墨较少,只作陪衬。
③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之间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通常被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好的“引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6)论证方法:
①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方法,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议论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间的逻辑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它在议论文中运用最广,用真实、典型的事实去证明论点的正确,这种方法起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作用。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逐一加以事实论证。
B.道理论证;:所运用的道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由于引用的这些论据是世人公认的思维成果,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C.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比喻可以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D.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可以使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区别得非常明显。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
①准确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道理,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准确无误。
②概括性:议论文把讲清抽象的道理作为它终极的目的,即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
③鲜明性:表现在它通过语言表达的观点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一清二楚。
④议论文的生动性不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在于简洁明快的勾画,有时还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ü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第二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
一、能归纳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中心论点。
二、能辨析四种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三、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四、能筛选议论文的重要信息,完成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题。
五、能赏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直击中考】
议论文为中考必考内容,从近三年的题型来看,题型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兼而有之的形式来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概括,观点分析和论证方法。考查的形式与高考有所接近,但不过分拔高,文段较为浅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点评能力。【明师指津】
针对中考对议论文的考查内容及侧重,我将主要从五个题型入手,让同学掌握解题方法。
题型一:观点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评价作者观点)论点定义:一个陈述观点的句子。(简略定义)
论点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末尾得出论点,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汇集概括。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评价观点: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仔细读题,表述流畅。
题型二: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常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来证明„„观点,生动具体,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话谚语)来证明„„观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观点)比作„„,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把„„和„„从正反两方面作对比,更为突出地论证了„„观点,增强说服力。【例题解析】
相貌和心灵 周国平
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年轻人入世还浅,不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脸皮下面的仍是那个旧人。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容貌的,常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虚荣是难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红颜难久,这是谁也摆脱不掉的规律。好在绝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面的虚荣心。事实上,在不同的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
譬如说,天下的娃娃都一样可爱,那是一种近似小动物的美,表现为稚气的表情、娇嫩的皮肤、憨态可掬的动作。少男少女的美洋溢着相同的青春朝气,但我们已能友现,其中有些人因为正在形成的优秀个性而显得更具魅力。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我们一般不会对其物理性方面例如五官的构造、皮肤的质地给予高度评价,而是更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和内涵,叔本华说:“人的外表走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至少就成年人的相貌而言,他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状态和行为方式总是伴随着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这些表情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使会铭刻在他的脸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皱纹。更加难以掩饰的是眼神,一个内心空虚的人绝对装不出睿智的目光。我们大约都遇见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仿佛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同样,当我们面对爱因斯坦的肖像时,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宽容、幽默、略带忧伤的神情就能判断他是一位智者。有趣的是?中国的圣人孔子和西方的圣人苏格拉底都是相貌极其古怪的人,但是,历史并未留于人们认为他们丑陋的记载。
你会发现,在到达成熟的年龄以后,一个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显现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心灵品质的因素。明智的人选择顺应大自然的安排,在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的果实。
题目:第④段引用叔本华的话,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它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道理论证(2分);证明了一个人应该着重看中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2分)。
题型三:内容理解和概括(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理解概括主要内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等特点,因此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具备以上特点的关键性词句。理解重要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层义,比喻义,表现义,指代义。而中考在这个考点上的命题一般为理解其指代义。
做这类题的时候,首先要把题目中出现的这个词句放回原文中,然后向上,向下搜索相关句子,最后联系论点进行筛选整合,得出最终答案。
【例题解析】
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明智的人,不要过于关心自己的外貌,应该适应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灵品质(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共3分)
原文: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维度较抽象,举例以明之:洞中潜蛇为洞壁所限,只能前进后退,它的空间只有一维。原上奔马除前进后退外还能左转右转,它的空间是二维的。空中飞鸟除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外,还能向上腾飞向下滑翔,语云:“天高任鸟飞”,鸟比谁都自由,因为三维空间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题目:作者在第二段中所说的“三维”指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指的是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间。(答对两点1 分,答对三点2分。)
题型四:信息筛选(选择题,部分主观题)
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提问方式多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细心审题,然后将选项中的句子在原文中找到,仔细比较和推敲,注意不要以偏概全,关注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最后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题型五:赏析语言(议论文语言赏析)
赏析议论文语言在命题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赏析某个词语,一是赏析某个句子。答题的时候应注意规范。
例1: “某某词”好在哪里?(多为副词,如几乎、常常、更、最、将要等)
答题规范: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体现语言的准确严谨,如果删掉则太绝对,与实际不符。
例2: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答题规范:这个短语(或句子)用了„„的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证的内容)。
议论文阅读指导
一、知识归纳: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如下:
理解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第一,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
第二,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议论文。
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
1、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3、引用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4、层层论证,文末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理解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类:
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阅读议论文,不仅要弄清论据的类型,而且要弄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看看论据证明了什么论点,两者是否一致。
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如果说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话,那么论证则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一篇议论文往往综合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一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把握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两种:
1.并列式(也叫“横式”),即论证部分若干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接着分别从“理想的阶梯,属于勤奋刻苦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
2.层进式(也叫“纵式”),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如《怀疑与学问》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接着先从消极方面提出,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后又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先一后两层之间,层层深入,属“层进式”结构。
揣摩议论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的特点。
所谓“概括性”就是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就行,无需详细描述。
所谓“严密性”是指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即是针对观点,作补充论述,是论述全面而严密,无懈可击。
分辨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1.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观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论证方式写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如《怀疑与学问》一文开篇就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作为中心论点,接着用事例和说理对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
2.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论证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阅读驳论文,首先耍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反驳的是某些人提出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调。其次,弄清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2)批驳论据;
(3)批驳论证。后两种方法的目的还是为了驳倒对方论点。
另外,要了解立论和驳论是常常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第三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九年级中考复习语文议论文阅读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2.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揣摩、体会词句含义。5.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6.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一)考点解析
考点一:明确文章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首先,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其次,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用归纳段意、层意,概括等方法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而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考点二: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即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和事例。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其实,如果名人的话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要注意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简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概述。再次,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考点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所列举的事例确凿典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一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京剧、俗话谚语来证明论点,它能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权威性,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或故事作为喻体,把它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它往往是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感悟,乐于接受;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的论证方法,它通过比较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考点四:开放型试题
议论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有的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有的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还有的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
第四篇: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解题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回答说明的顺序及结构方式。
一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抽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具体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2根据表达方式分
⑴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⑵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①看说明文说明文标题;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如果题目是个比喻等形象化的说法,说明对象须写出它的本体;说明对象应该是陈述语气,不能用设问。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1 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1、举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6、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揭示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增强说服力。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关键词+具体说明内 容。
三说明文顺序
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
(4)由整体到部分(5)由现象到本质(6)由特点到用途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答题格式,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四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基本特点);生动性(多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比较”“几乎”“相当” “之一”“最”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经科学家研究”,“资料表明”等 :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或绝对化。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出后代入原句中,读读看是否合适。五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六其他考点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
八、概括某段说明内容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议论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一种文体。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对策: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的,分析论据,加以概括。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定义、公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据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 与被证明的关系。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3概括论据内容。
力求简洁、准确并切合论点。4补充论据。
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2)、补充论据要注意表述切合论点。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论证方法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深刻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证概括深入,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深刻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四、议论文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总分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③并列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例:《有钱就幸福吗?》《严师未必出高徒》
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驳“金钱万能”》
整理于2012年3月
第五篇: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出版社语文古诗词分类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在中考复习阶段,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是诗歌复习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全部五十余首诗词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