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猜,好不好?

师:“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造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生猜。引入课题:落花生。

3.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做落花生。

4.简介作者:(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花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主识字:

(1)大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交流学习新字词心得。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词,讲解交流自己的学法。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加强巩固学生的生字学习。

小结: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词典中的解释。

2.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顺。

(2)有学生互相推荐读课文,老师在旁边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分段?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落花生是本文的中心事物,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小组内部讨论,教师引导明确分段。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二、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

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今天,我们来跟他们一起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大家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吃花生”略写,“谈花生”详写)

2.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以下句子:

(1)“赞花生”。

父亲的话很重要,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他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是深埋地中,并给人们带来好处。

(2)“学花生”。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而要做谦虚朴实,不记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当然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当然更好。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3)“看目的”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的议论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有用的人。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话说明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三、体会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总结写法,随堂练习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做“借物喻理”。

3.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把你想说的人或事写在随堂作业本里。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一 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哪两个同学能够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将你们的名字介绍给后面的那么多老师?

两个学生上台板写并介绍名字

师:同学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你们父母对你们的希望,今天老师就布置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父母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好不好?

生:(齐)好!

2、有位作家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名字,作家许地山有一个笔名叫落花生。师板书:落华生

师: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1:我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2:这个人也许很喜欢吃花生。

……

3、板书课题,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师:那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5课,学完后就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做笔名了。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生读完后生反馈。

生:我觉得是从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去写的。(师板书)

3、师:对,作者写了四个方面,那是如何写这几个方面的呢?

生:我认为前面三部分是略写的,而议花生是详细写的。

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过渡: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默读3—15自然段,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一)“赞花生”

1、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四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的说话,其他人读旁白

师:你们的朗读就像文中的一家人一样融洽。

2、讨论交流,父亲第一次议论。

⑴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

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⑶师: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要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⑷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⑸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2: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⑹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1: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2: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3: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⑺师:你们也想读一读吗?

生:(齐声说)想。

⑻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0自然段。

(二)“学花生”

1、讨论交流,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⑴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1: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2: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3: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⑵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一生读。

生1: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2: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⑶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⑴师: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1: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2: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3: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4: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⑵师小结: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⑶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生1: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2: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生3: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生4: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生5: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⑷师小结: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3、理解重点字词。

⑴过渡: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可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生:老师,不是记。而是印。

⑵师:这样不可以吗?

生1:“记”的东西会忘记,而“印”是深深地印在心里。

生2:还可以用“刻”字啊!

生3:正是因为“印”得深刻,作者才将名字改为“落华生”吧?

⑶师: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可真强。相信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第一段中也有一个用得好的词。

生:居然

⑷师:是什么意思呢?

生1:不可思议

生2:意想不到的,说明他们很高兴。

⑸师:谁能用这个词造句?

生:小明的成绩很差,可这次考试居然考得很好。

4、拓展延伸。

⑴师: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再回到收获节上,读我的体会地句子。课件出示句子“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指名读。

⑵师: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⑴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⑵师: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①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②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

2、感悟写法——详略。

⑴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1: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生2: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1: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2: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3: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4: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5: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6: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略)(详)

借物-----------喻-------------------------------有用的人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

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法设计:

1、采用读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找出关键词:可贵、爱慕、分辨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它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比较的是他们的 _________,父亲喜欢的是花生的________。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可贵”? 什么是“最可贵”?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 小结:花生果实

位置-------默默无闻

藏而不露

外表-------朴实无华 作用—— 很大

E、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这段话实际上是父亲在赞美花生,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出来

⑥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2)体会第二层意思

思考: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我”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划出关键词:体面、作用、好处。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能不能只讲体面?

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三.朗读感悟、加深理解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四、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1、你们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喜欢花生了吗?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1、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出示课件:

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贤 梅花----竹子----藕------

2、生思考后交流,并选择一种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落花生-------外表不好看

埋在地里

--------

默默无闻

可是很有用

------------

无私奉献

第四篇: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

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六个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以及查资料、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正确抄写第十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4.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体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逐步培养边观察边感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三、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自主学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设置不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多种表达手法,学会观察即生活、思考即表达。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我们来听听这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是否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我们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落花生”的。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阅读资料袋了解许地山,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后大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落花生”的含义。出示课件:有关许地山照片及筛选整理的情况资料。

3.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与“落花生”的联系,进而继续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2.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准备收获节。③尝花生和议花生。

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在母亲的建议下,我们开辟出来种花生。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天晚上,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叫上父亲办了个收获节。我们一边品尝花生,一边讨论花生的可贵之处。最后,父亲说到让我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出示课件:全家人过收获节的图片。

4.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细读课文时,同学们哪些想一起深入探讨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要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呢?桃子、石榴、苹果不是也挺好吃的,为什么让他的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为什么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当年爸爸的教诲,给许地山后来的影响是什么?他是如何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这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同学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三部分的内容,那就让我们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深入品味,感悟表达

1.默读课文,想一想“议花生”这部分内容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三至十一自然段)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十二至十五自然段)从谈花生到论做人。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怎样从谈花生到论做人的。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师生对读的填空。

③读读父亲的话,学生讨论有关的问题,教师点拨。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谁能读读描写桃子、石榴和苹果的句子,表达出“爱慕之心”。

c.父亲认为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为什么是“最可贵”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爱炫耀;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对比着读一读,再次感受花生的可贵之处。

④同学们之前提出的问题,查看一下解决了吗?

原来父亲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⑤生活中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呢?大家观察过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指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可贵之处,我们都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说花生,而是要说到做人,父亲是怎样说的?

①学生自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做人,他赞美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应该做这样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②教师:对于父亲的话,孩子们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③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由于落花生的特点就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跟社会上那些甘于寂寞、默默无闻的人有着内在精神的契合。作者许地山就是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从落花生的可贵之处延伸到做人的品格,从而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做人道理,这种表达的手法显而易见,特点鲜明,值得学习。

今天向大家推荐此类表达手法的文章,有袁鹰的《白杨》;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进一步学习感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得到生活中的启示,在反复回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四)布局谋篇,突出中心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做人又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就是为了重点突出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学习落花生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谈谈你的收获。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教导子女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详略得当。正是由于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4.延伸拓展。

(1)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些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吗?

(2)许地山当年真的记住了父亲的话,读读文章的结尾部分。

出示课件:许地山生平简介。

后人的评价: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在许地山的文字当中走一个来回,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

5.让我们一起记住许地山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描写方法以及这样表达的目的。二是学以致用,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把学到的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培养学生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6.布置作业。

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说一说你对课文中哪些词语还不理解 。

2.文章中有哪些句子你还不理解?

3.整体把握文章:

齐读课题,请同学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4.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1.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小组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文中写了花生的哪些用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PPT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PPT出示图表(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PPT出示下面两句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6)像本文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你在哪些课文中还学到过?请同学来说一说。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练笔: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你发现了吗?请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3.学完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呢?请同学说一说。

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3

教材解读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侯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联系实际真正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人。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体验,真正实现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读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

1、今天,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真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图。梅、竹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2、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3、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于接受挑战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出示图片,介绍落花生:唯一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

三、研读课文,感悟深意

1、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划出种花生、收花生的句子。

2、谁来把你划的句子读一读?

3、居然收获了,“居然”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惊讶?什么事让他们惊讶呢?

小结:太让人兴奋了!能读出这种喜悦吗?谁先来读?

4、过渡:母亲将这些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晚上,全家人一边品花生一边说花生的`好处。

5、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议花生的段落,思考: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6、学生交流汇报。

7、同学们,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8、出示父亲的话,谁来读读父亲的话?

(指导朗读)

出示: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指名读,想想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读,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来体会花生的特点,在下面划—。

3)学生交流。

4)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展示你们的体会。请同学们先练练。

9、父亲抓住了花生的这点好处,父亲的用意是什么呢?

10、请同学们默读12——15自然段。

11、交流。

12、出示: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有用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做贡献)

小结: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和贡献的人就是有用的人。

2)“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呢?我们怎么做,长大了才会不成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我们生活中的医生、建筑师、环卫工人、教师、航天工作者、科研人员都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人,你们只有刻苦学习本领,才能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才能不成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要做有用的人)

4)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时时勉励着我,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来,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难忘的夜晚,再次品味父亲的话。我们分角色朗读12——14自然段,1、2组读父亲的话,3、4组读我的话,老师读旁白。

4、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还因此取了一个笔名——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奔波劳累,积劳成疾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读一读他说过的一句话:

出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让我们带着对作者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四、推荐书目,感悟写法

这篇课文题目是落花生,其实是写如何做人,我们叫它——借物喻人,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为大家推荐:矛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借物喻人

要做有用的人

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前置性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填字、不漏字。

2、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借助课文或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把不明白、或有异议的问题,记下来。

4、根据预习,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词掌握情况,适时正音。

2、分段检查读课文,总结概括课文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质疑问题。

1、小组合作,解决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四、品读重点段落:

根据学生找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一)课文为什么写“桃子、石榴、苹果”,它们与“花生”有什么关系?

A、师生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桃子、石榴、苹果”是为了与“花生”作对比。

B、找它们的相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C、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他们的不同点:

小组长代表发言,学生补充得知它们的不同点是:

D、通过朗读把它们的'不同读出来。(生读、师范读强调读书方法、声再读)

E、透过它们的不同,细品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炫耀、不张扬、甘愿平庸、谦虚

(二)理解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A、师:正是因为花生有这些可贵的品质,所以父亲才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B、谈谈父亲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讨论“父亲在赞美花生,难道是想贬低桃子、石榴、苹果吗?”

D、了解这种对比写法些好处。

(三)理解作者说的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理解什么叫“体面”?(广义的)

B、现代社会中我们该不该“讲体面”?

C、能不能“只讲体面”?

五、总结深化,升华主题:

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是对我们有好处、有用的人?

六、课外延伸,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种写法,老师推荐阅读,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每个人写一篇文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a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 示

b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听写,复习积累。

1.听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并能积累居然、开辟、成熟、吩咐等词语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3.抄写第10段父亲的话并能背诵。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文章简写和详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提高,深化主题。

联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各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师可以提示:粉笔、蜡烛表现一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现做人的清高和坚贞不屈等)。

四、交流评价,习作修改。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习作轻声读两遍,争取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两处。

2.自己给自己评价等级星。

3.个别学生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1.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完成课堂小练笔。

2.继续完成第一课时的阅读作业,并结合生活实践,写出对你的启发

五年级《落花生》教学设计6

一、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⑴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⑵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⑴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⑵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⑶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⑷练习背诵。

⑸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⑹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三、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主题——龙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1页“笔下生花”。这个作文并不好写,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真的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恰巧有了电脑和网络,学生在运用网络搜索的基础上,应该不难解决这个习作困难。

通过这一课,要在教育学生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相关所需的信息,并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要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好处,乐于进行小组协作,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工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发挥学生个性化思维,打造自主化课堂。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学生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2、深化对“龙”及其文化的理解。

3、提升自主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1、借助互联网上搜集到信息,完成习作。

2、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信息。教学难点

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相关所需的信息,写好这篇作文。教学活动

1、搜索信息。

2、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班有很多龙年出生的同学,一开学,我们非常幸运地学习《龙》这个单元,我觉得这套书的编排就是为你们准备的,你们真是太幸福了。前几天,我们先后学习与龙有关的几篇课文。我们从这些课文里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当然,最重要的是认识了“龙”。

2、【观赏图片】

这里有很多“龙”的图片,给大家看看,给大家更形象的视觉感受:(多媒体平台展示:龙的图片)

3、【百度搜索】(附:截取图片)

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写有关的龙的作文。你觉得有难度吗? 学生回答。(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理。)

导语:那么,今天,我们借助互联网,来将这个难关攻克。

二、参阅范文,消除疑虑

1、引导学生打开“百度搜索引擎”:

2、指导学生在搜索栏里输入关键字:“龙,小学作文”,点击打开

3、指导学生自由点开,寻找,并浏览别人的作文。

过渡:我们同学已经自己在网上搜索到了很多有关“龙”的作文,这说明,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写好这篇作文,并不太难。请大声对自己说:我能写好这篇作文。

三、辨别体裁,初拟题目

1、课文体裁辨析

导语:现在,我们需要首先要辨别一下作文的体裁,才能明确好写作的方向。对此,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

学生回答:(参考:《龙的传人》是说明文、《大人们这样说》是现代诗歌,《叶公好龙》是古文寓言,《乐山龙舟会》是游记散文。)

2、网上作文体裁辨析

导语:那么,那么从网上找到的作文,又分别是什么体裁的呢?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作文来回答,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初步拟定题目

导语:一篇作文,起好了题目,就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它会为你提供一个准确的方向。那么,你准备给自己的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拟题。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小组交流,互帮互助

导语:刚才大家都进行了思考,有些同学已经想好了,而有些同学还没想好,那么大家交流一下,或许,通过交流,大家都能找到灵感,拟好自己的作文题目。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题目,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调整。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巡视,相机指导。

四、写作指导,有的放矢

1、全班交流,明确题目。

导语:现在,大家几乎都有自己的题目了,那么各小组推荐一下自己小组内有哪些题目起得比较好的。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介绍自己的题目。

2、根据题目,指导写作。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汇报,简单地做写作指导。

3、归纳题目,准备写作。

【师生活动】一起归纳题目,为作文写作做好准备。(1)、跟自己有关的名称: 《我的生肖——龙》 《我的名字——×龙》 《我的家乡——龙×》(2)、与龙有关的活动: 《风筝龙》

《故乡龙舟会》 《元宵闹龙灯》

(3)、关于龙的童话: 《龙龙冒险记》 《小龙求学记》 《猛龙漫游记》

(4)、关于对龙的认识: 《我认识的龙》 《我所知道的龙》 《龙只是个传说》(5)、关于想象中的龙: 《我心目中的龙》 《龙游天下》 《龙的精神》

五、自主写作,活用网络

1、建立文档,准备写作。

导语:请大家先给自己建立一个word文档,以自己的姓名和作文题目命名。

【学生活动】建立word文档,命好名,点击打开,输入题目、作者等信息。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电脑操作,自主写作。

导语: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么东风来了,请开始吧。【学生活动】电脑操作,自主写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可以参考的网络资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完成作文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借助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巡视,相机指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

二、修改作文,完善作文

导语: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作文,那么趁别人还没写完,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吧。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写作,写完的同学自己修改,或者邻座互相帮助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分享成果,小组交流

导语:好啦,同学都已经写好了自己的作文,那么小组内部交流一下吧。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巡视,相机指导。

四、朗读作品,表现自我

导语:作文三分写七分读,朗读出来,才显得更有价值。各个小组的交流已经差不多了,请推荐优美的作文,出来朗读。【学生活动】推荐优美的作文,朗读。【教师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五、上传作品,网络分享

导语:与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请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与别人分享你的成果,你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学生向百度分享,上传自己的作品。【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习作

(1)———— 《 》

(2)———— 《 》

(3)———— 《 》

(4)———— 《 》

二、指出问题所在:1、2、3、4、三、逐篇指导

四、强调立意和选材

每次写作前,我们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选取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写。要注意的是,凡是能直接突出中心思想的内容要写详细一些;否则,就略写或者不写。

五、反思对比自己的习作。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优秀习作名单

()《 》

()《 》

()《 》

()《 》

二、指出优点所在

(1)

(2)

(3)

三、例文赏析

—————————— 《 》

—————————— 《 》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四、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习作的不足,教师巡视指点。

五、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习作:主题——书

教学目标

1、写一篇与书有关的习作。

2、可以记叙自己读书的事情、读书的乐趣、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介绍读书的好方法。

3、提升自主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1、写一篇与书有关的习作。

2、要做到内容具体、选材得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教学难点

要做到内容具体、选材得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注意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学活动

回忆搜集素材,确定中心,选材构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尝试起草

一、习作谈话

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课文,都与“书”有关。那么,我们今天也学习写一篇与“书”有关的文章,表达我们的见解,抒发我们的情感。

二、出示题目

1、“我和书的故事”

你可以记叙自己与书发生的真实、有趣、独特的事情。表达书对自己的影响,抒发自己对书的真情实感。

2、“一本珍贵的书” 题眼是珍贵,为什么珍贵?它背后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你有信心写好这篇习作吗?可以仿照《珍贵的教科书》获得启发。

3、“读书会之后”可以记叙参与读书会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变化、新的打算等。抒发自己热爱读书的真情实感。

三、激发创作热情

1、分小组讨论,交流素材。

2、说说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你准备运用哪些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4、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你准备怎样安排?

四、班上交流,教师大加鼓励,激发创作欲望。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查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继续写作,完成作文。

【学生活动】学生借助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一文,学习写法。继续起草。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巡视,相机指导学生。

二、修改作文,完善作文。

导语: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作文,那么趁别人还没写完,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吧。【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写作,写完的同学自己修改,或者邻座互相帮助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分享成果,小组交流

导语:好啦,同学都已经写好了自己的作文,那么小组内部交流一下吧。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巡视,相机指导。

四、朗读作品,表现自我。

导语:作文三分写七分读,朗读出来,才显得更有价值。各个小组的交流已经差不多了,请推荐优美的作文,出来朗读。【学生活动】推荐优美的作文,朗读。【教师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五、规范书写,认真誊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三、出示问题习作

(1)———— 《 》

(2)———— 《 》

(3)———— 《 》

(4)———— 《 》

四、指出问题所在:1、2、3、4、三、逐篇指导

四、强调立意和选材

每次写作前,我们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选取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写。要注意的是,凡是能直接突出中心思想的内容要写详细一些;否则,就略写或者不写。可以记叙自己读书的事情、读书的乐趣、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介绍读书的好方法。

五、反思对比自己的习作。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优秀习作名单

()《 》

()《 》

()《 》

()《 》

二、指出优点所在

(1)

(2)

(3)

三、例文赏析

—————————— 《 》

—————————— 《 》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四、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习作的不足,教师巡视指点。

五、课堂小结。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鲸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一学期以来,我严格按照教学工作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想同事请教,结合本班学生......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1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做小实践,揭开自然视象中的谜团。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 重难点: 导学生初显身手,选择题材写作。 课时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 红楼小学 马麦红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