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2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1a—1c)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into„, turn on„(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then„,next„,finally„.2. 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主要表现为交流、合作、展示、补充、完善、深化自我学习成果,解决自我学习中不能解决的困难的过程。互动教学一般由导学、自学、小组研讨、组际交流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组成。课堂活动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为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自己动手制作食物中感受乐趣,并认识到只要自己肯做,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前进的脚步,感受父母为自己做饭的辛苦。
三、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时重点单词和词组。
2.能熟练说出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
五、教学难点
1.能熟练说出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
2.通过小组合作,说出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并通过此话题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幻灯片演示文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一首英文歌曲
二、教学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lender)这个单词。
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into„, turn on.3、listening.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First,peel the bananas.And Ss chant like this:Peel,peel,peel the bananas.Then,cut up the bananas.Chant “Cut cut cut up the bananas.”
Now, put the bananas and ice cream into the blender.Then,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Next, turn on the blender.After two seconds ,turn off the blender.Finally,drink the milk shake.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
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同学)
四、尝试练习
五、教学拓展
两人一组,就某种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制作进行讨论、操练。然后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We are going to make an orange milk shake, First,peel three oranges.Then,cut up the oranges.Now,put the oranges and ice cream in the blender.Then,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Next,turn on the blender.Finally,drink the milk shake.六、Summary: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food,and how to make milk shake.Let’s do it by our hands.We can enjoy our life.There is a lot of fun in cooking.七、Homework: Make a cup of milk shake for your parents.教学反思(优点)、巧妙导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用一首英文歌曲导入,增强了趣味性,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将注意力引到了课堂上来。、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灵活的教,也应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这一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品尝奶昔,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记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亦学得开心、有趣。、注重合作学习。整堂课的设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能产生兴趣从而得到进步和提高。本节课中,第一次小组合作讨论中,就有一部分稍差点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说出较简单的句子。如果在平时,这些学生就可能什么都不做。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不仅仅是自己在表达,而且还会得到小组成员的认可。这不仅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会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合作,既训练了听和说,又训练了读和写,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反思(缺点)
1、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做听力练习时,我并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一味的要求他们把做奶昔的过程速记下来,其实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在这之前我先设计一张表格降低难度,那么效果要好些。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之时要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2、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对这要求体现得尤其强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甚至引发他们的情绪,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中我忽略了这一部分,体现在让学生到讲台来示范做奶昔时,不少学生高高举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试试。结果,我叫上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令那些“后进生”极其失望。甚至有个别学生露出不屑的神色,这点非常欠考虑。备课时没有想到应该让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来表演,从而体现出教师对各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后应该多考虑学生个体、心理以及年龄等各因素。
3、我设计的制作Orange milk shake这个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可灵活设计,让学生们制作任何他们想制作的食物,例如:做一碗面条、汉堡包等等。制作的食物局限于奶昔,致使学生的思路受到限制。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
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1a—3a)、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点主要是如何描述制作食物的过程,对于初二的学生,本单元的知识点并不难,像分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how much和how many,这些知识点都是以前曾经接触过的。所以这节课主要以动手去实践以及去描述制作的过程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水果的词汇,区分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学会用how many与how much 问句,学会用first,next,then,finally来描述过程。能力目标:如何去动手做食物,并用英语去描述其过程。情感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感受生活的乐趣。、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单词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利用一些图片或实物来进行单词教学,并询问他们喜爱的食物。2 描述做奶昔的过程。首先展示做奶昔所需要的原料和工具,让学生了解,接下来做书上的听力练习,并把这一过程速记下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学会first,next,then,finally来描述制作食物的过程。3学生描述如何制作水果沙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来描述所要用到的材料,如何准备,以及制作的过程。、教学反思:
1听了赵老师和陈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描述学习主体——学生时,只是笼统的讲学生要掌握或学会什么,而没有具体用到一些描述词,如大多数学生,或70%左右的学生等。另外就是掌握的程度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词汇其实还是较多的,所以部分学生是利用课外时间补上的,致使自己的教学处于一个被动状态。2.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做听力练习时,我并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一味的要求他们把做奶昔的过程速记下来,其实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在这之前我先设计一张表格降低难度,那么效果要好些。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之时要多关注学生这一块。
3、在学生描述制作水果沙拉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带一些水果和工具等材料来在课堂上亲手做一下,比起空想要好得多,毕竟这些也容易做到。当然也可以描述制作其他的食物,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
总之,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还需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反思2专题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李志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记录自己的想法: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一种自己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科学手册P1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要求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交流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生长的过程。
4.师小结: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一)观察种子的外部
1.师:既然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开始,那么,我们就从种子开始观察。(认识教师准备的植物种子)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2.思考: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不仅可以看,还可以闻和摸,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5.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二)观察种子的内部
1.师: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2.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3.学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皮,有的种子,如“豌豆、花生有两瓣,了解胚根和胚芽。这里建议将黄豆、绿豆种子稍微在水中浸泡后,观察较明显。)4.汇报交流。
5.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课后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的种子。【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本活动我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学生主要交流他们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植物的生长从什么开始?学生通过交流,在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回顾三上学习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长过程,学生都能认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练习,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四篇:教学设计与反思2
Module 5 Museums Unit 1 You mustn’t touch it.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级:九年级
一.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Learn and 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entry, familiar, attention, pay attention to, upstairs, guard, as well, downstairs, sculpture, either, experiment, unusual, work out, physics, sand, truck, wheel, position, rocket, travel, human, speed, obey, above all, drop in, as„as, communication, toilet.2.abilit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 about the museums.To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giving instructions.To talk about some public rules with the sentences learned in this lesson.To learn to use imperative sentences and modal verbs to give instructions.3.attitude aims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about museums.Gudie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rules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To learn to use imperative sentences and modal verbs to give instructions.No +doing, you mustn’t..you can’t„.you aren’t allowed to„.2.To talk about some public rules with the sentences learned in this lesson.三.Teaching methods.Bottom-up, interactive methods 四.Teaching tools
Pictures , recorder , ppt 五.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ing up 1.free talking time Ask two students prepare five question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sk other students.2.Let students see some pictures and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S: China T: where can you see these? S: Museums.If you visit the museum, you must know what you can do or what you can’t do in the museum.So today we’ll learn “Module 5 Museum Unit 1 You mustn’t touch it!”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英语问答交流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由博物馆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导入本单元的内容衔接自然,便于学生理解。Step 2 Speaking T: Have you ever seen these signs in the museums? S: Yes, we have.T: OK, these sig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s.Let’s learn to say and describe them.No smoking.So next we will learn some signs around us.Don’t turn left.You mustn’t turn left.You aren’t allowed to turn left.1.Don’t +do„ 2.You mustn’t /can’t do„ 3.No+ ving / n.4.You are not allowed to do
Work in pairs Student A: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Student B: It means “ No smoking./ Don't „../ You mustn’t „„./ You can’t„..You aren’t allowed to„..”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简单指令性图片的讲解,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指令性句 型,为学习对话做好准备性工作。小组对话,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Step 3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Can they go upstairs? Did they see a real sculpture? 【设计意图】通过听对话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对话的大意,为对话的细节学习打下基础。Step 4 Reading 1.Read the passage in a group.2.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as a group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P exercises.【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对话,培养学生掌握对话大意的能力,学会使用指令性语言,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Step5 Exercises Writ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n the books and do some exercises.1.look forward to+ doing 2.pay attention to +doing 3.on one’s own 4.as well 5.hang on 6.go off 7.kind of 8.no wonder 9.against the rules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讲解本单元的语言点并作出相应的巩固复习。
1我能独自完成作业。
I can do my homework ______________ 2请注意右边的这个单词
Please_______________ the word on the right.3难怪你这么有经验。
_______________you are so experienced.4昨天我妈妈允许我不写作业。
Yesterday my m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期待着再次见到他。I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m again.6他昨天违反学校的规定。
He ________________the school rules yesterday.7禁止喧哗!______________!Step 6 Homework 1.write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Unit 1.2.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六.板书设计:
Module 5 Museums
Unit1 You mustn’t touch it.No + doing
You mustn’t /you can’t do„ Don’t do„.You aren’t allowed to do„.教学反思
由于处在九年级毕业班的紧张学习中,对本节课的设计比较简单朴实,我认为是一节自然的生态课。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有学生和教师配合默契,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自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课堂导入部分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通过一些博物馆中展品的图片在引导学生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参观博物馆,可以说衔接自然。但是有的同学不会说中国的陶瓷,青花瓷等等,对大英博物馆也不了解,看到图片不知道怎么张口。而在课前的free talking time时,有的同学在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 free time? 这时,我可以接过来说,老师经常在周末去参观博物馆,从而引入本单元的题目会更加恰到好处。这是我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把握不够,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注意学习。
2.课堂语言点的学习
在课堂语言点的学习中,我只是简单的给学生进行一下总结,过于概括,其实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这些语言点,印象会更加深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太少,今后的课堂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开课堂。
3.对学困生的关注
本节课中,为了达到好的课堂效果,我只是找到一些学优生来回答问题,我对学困生关注较少,他们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我应该设置一些简答的问题,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改进措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篇: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我觉得有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和成长的历炼,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认识到要准备一节课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研究整本教材甚至是整套教材的教学意图和思想,从整体出发,再落到本课时教学上,既有宏观的把握,又要考虑到每个教学细节,既不能把教学目标确定的过难,又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要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任课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教书匠,而要站在教材的角度上做一个一线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反思改进者,一节课的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次实践经验,我克服了自己以往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容易紧张和不自信的心理,认识到只要自己精心准备了就应该好好发挥出来,而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全心把自己投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来,围绕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展开教学活动,其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教师害怕出现错误,被人家说,教学活动本就是一个无法完美无缺的艺术,教学反思《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如果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想我会更加成熟,更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这次活动,也使我认识到准确掌握教学时间的重要性,英语课作为小学常规课,要受到教学时间的制约,只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要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要突出教学重点,要解决教学难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而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热闹,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与教学重难点无关的教学活动。我还认识到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要与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犯错出差,教师要耐心引导,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强硬的命令只会使学生增加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影响其思考的准确性和反应的速度,反而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提问方式,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即使答错,也不要马上予以批评,要耐心引导或请别的学生帮助,不要使教学活动因此而中断。以上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