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中心小学 李红群

导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导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导学流程:

一、谈话复习,顺势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种子》这一课,同学们对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时。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课件出示)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大家的树种:掺杂着荚皮和角柄…… 小女孩的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找出相关句子)(男女生对比研读),谈感受。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研读体会,“小心翼翼”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从这个词当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2、这样的小女孩,人人都喜欢。我相信,我们班肯定也有很多做事认真的孩子,现在,咱们就来夸夸我们班上像小女孩一样做事认真的孩子吧,当然也包括你自己呦。(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描述)

四、课堂检测,落实双基

1、把自己做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定要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呦。

2、听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种子 神态: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

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语言:……(诚实)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朗读韵文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生字。

2、了解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文化。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生字扩展练习,丰富词汇

1、开火车,进行生字扩词游戏。如:饺——水饺、饺子、蒸饺„„每人扩一个词。“饺”字扩词完毕再换“拜”字。

2、比一比哪个组车厢最长,说明扩词最多,为优胜小组。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抓重点,指导“拜”、“墓”、“踏”、“端”的结构和笔顺。学生动笔之前,提示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临写。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五、拓展延伸

从课文中或从平时生活中,任选一个印象最深的节日,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

1、小组讨论。

2、选代表在全班说。

3、评议。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爬山过程中三次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谈话

一、抓住文眼,感知行文思路。5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21课《爬山》。板书课题《21爬山》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和父亲一起爬山的过程中有他独特感受,请看大屏幕: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请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

2、智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板书:智慧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就蕴藏在父亲的话语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静静思考: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请同学们画上“ ”。今天的默读老师还要给同学们加点难度,就是默读的速度,默读要求一分钟300字,这篇文章大约800字,我给你们3分钟,敢挑战吗?

学生默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父意

(一)感悟征服自己

师:刚才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老师很喜欢和你们一起学习。谁来说说父亲是在爬山时说了什么蕴含智慧的话?把机会给你。谢谢你,你很会读书!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读

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板书 征服自己 师:你从父亲的话语中,知道了什么?

别人是征服山,我们是征服自己。我们爬山的目的是征服自己

师: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爱流汗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想象一下我和父亲在上山时会遇到什么困难?自由读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说出关键词又弯又窄 浑身是汗 露脸

师:是啊,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山路又弯又窄,才爬一会儿,已经浑身是汗了,山又那么高,你能爬上去吗?板书信心 真是有信心的孩子,这就叫征服自己。板书征服自己

还有什么困难呢?第三自然

师:是啊,外衣都湿透了,那么累,那么热了,你还爬吗?别爬了吧?真是有毅力的孩子,这就是征服自己。板书,毅力或决心

师:作者爬山时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对于父亲这番含义深刻的话他听明白了吗?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似懂非懂,我有点懂但没有真懂。

师:征服山是什么意思呢?爬上山顶 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战胜

师:征服自己又是什么意思呢?战胜自己,有信心 有决心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征服自己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读一读父亲的话。开始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同学们,父亲的话是多么有力量啊。在父亲的鼓励下,尽管山路又弯又窄,阳光

越来越烈,汗水越来越多,而我们父子俩也是越爬越高,不久我们已站到山顶了。记得有一句话这么说的:“无限风光在顶峰”课件出示图片 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二)感悟尽力

山顶的风景多美啊,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时父亲对我说了什么蕴含智慧的话?你来说一说。非常好。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我读父亲的话,这样读行不行?

为何不行?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的理由吗?慢条斯理慢条斯理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慢条斯理地读读?现在听一听老师慢条斯理的读一读。我们一起慢条斯理地读读。

师: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找出关键词 板书 尽力

师:父亲告诉我爬山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爬山要尽力。

师:但是文中的我,那次数学考试尽力了吗?自由读6——7自然段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如果你真得尽了力,就的确没关系,不过你真得尽了力吗? 我们一起读一读父亲的话

师:你从父亲的话中,听出了什么?不满意。

师:也就是说,父亲认为我没有尽力。我觉得父亲说的对吗?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

师:其实还有一个词语可以看出父亲说的对就是洞穿人心。这个词语用得很妙,请同学们做上记号积累下来。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我们知道了我在那次数学考试中并没尽力,但是我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尽力了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就像上次我得了61分,可已经尽力了,所以就没关系,对不对。”我自以为是地说。

师:圈出关键词语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自己认为自己尽力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自以为是的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就像上次我得了61分,可已经尽力了,所以就没关系,对不对。”我自以为是地说。

师:我的自以为是让父亲很不满意,父亲用那双能洞穿人心的双眼凝视着我说:大家一起读:“如果你尽了力,就的确没关系。不过,你真的尽了力吗?”我听了,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最终文中的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觉得很惭愧。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例如有的同学交作业留许多白空,他的理由是不会做,是真的不会做老师不会批评的,但是真的不会做吗?所以我也想对你们说: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爬山是一样的,学习成绩优秀固然令人高兴,但是学习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得到优秀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三)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师:下山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蕴含智慧的话?谁找到了?你来说一说。真不错!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父亲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

师:下山途中,父亲还对我说了什么?自由读第8自然段。“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这句话什么意思?不能欣赏美景。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反问句,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父亲的的意思是要我怎么做?

师:怎样欣赏呢?父亲让我躺在山林中的草地上静静地倾听。

师:作者听到了什么?我仿佛听到了微风的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闭上眼睛躺在树林中的草地上静静的聆听,会听到什么吗?好我们一起来试试。此时,你已躺在树林中的草地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会,看你能听到什么?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

生闭眼想象。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4人

师:此时,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了吗?

师:同学们,如果青山像繁华的都市一样喧闹,我们能听到这些细微的美妙的声音吗?

师:所以,我们只有像青山一样沉静下来,才能听到这些声音,才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因此在最后说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

师:沉静是什么意思? 板书 沉着 冷静 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师:这个沉着 冷静其实也是父亲交给我的,因为是父亲告诉我

大家一起读——

课件出示:要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就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师:只是欣赏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吗?

师:谁来说说做什么事要这样做?

()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师:是的,我们读书,做作业,画画,括我们现在的听课,都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这就是父亲给予我的智慧。我们再次读读父亲的话?课件出示:要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就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三、总结全文。

1、还记的我和父亲刚刚爬山时的情景吗?

师: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行走,不觉已是浑身是汗,而那时朝阳才不过刚露脸罢了,转眼间夕阳为天边披上了艳丽的色彩,随后星星和月亮也为黑夜燃起了光明。父亲一手拿着手电筒另一只手牵着我长夜漫漫,山路崎岖我们父子俩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终于走出了黑暗而宁静的山林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2、师:同学们,我们从父亲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智慧,看板书。征服自己的智慧有信心有决心尽力,在征服自己过程中,重要的是尽力,还要学会欣赏美景。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26年过去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夏日的清晨,因为,在那一天,父亲的敦敦教诲,让我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谢谢同学们,希望这节课你们能有所收获。

四、积累优美语句。

现在我们轻松一下,老师带你们去大自然看看,听听„..课件配乐风景图

1、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

板书设计: 爬山

信心

征服自己 决心

尽力

智慧

欣赏美景

第四篇:转载: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 尊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能抓住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感悟人物形象,从而懂得什么是尊严。

3、运用所学到的描写方法来进行仿写。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懂得什么是尊严。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由于学生对“逃难”没有什么概念,对文中的哈默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品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图片与资料,以及教师的介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品读感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尊严这节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悟

1、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

a 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认真读一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b等同桌完成后,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同桌互相交流,教师个别指导。

4、集体交流。

①外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a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理解句子。b联系上文说体会。

②、动作和语言: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a抓住“仰起头”和语言体会哈默有尊严、有骨气。b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谈体会。(大屏幕出示)

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过,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c指导朗读

③神态、动作、语言: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a抓住“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和语言谈体。

b指导朗读

④动作:①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②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③抓住“蹲”、“轻轻地”、“狼吞虎咽”谈体会。

5、学习本文最后两段

哈默因为有尊严,所以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赏识,不仅把他留在庄园,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且对女儿说(大屏幕出示:)①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②理解 “富翁”,体会哈默品质。

6、出示图片与资料,简介哈默。

7、小结: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怎么做才是有尊严?

三、拓展训练:

1、播放视频,出示续写要求。

2、运用本文所学描写方法续写一个小片段。

3、展示讲评。

四、课堂总结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认识了一个很有尊严的人,谁?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成为有尊严的人,这也是老师的期望。五:布置作业

找有关哈默的书籍阅读,进一步了解哈默。板书

7、尊 严

杰克逊 尊 重 哈默

赏 识

《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如何通过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他这种尊严,以及从杰克逊大叔和他女儿的谈话中体现自尊的可贵。在备这节课时,我的设想是这样的,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尊严的含义。

一、围绕“尊严”,突破重点

教学中,活动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赏识。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了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哪些是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能引导学生来理解感悟内容,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大,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实现有效阅读。

二、重点细读,感悟“尊严”

教学中,重点部分细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心得,感语课文,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如:“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对这句话做了重点指导,通过齐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走近哈默,体会心理活动,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默,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语气反而显得更自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生自读自悟中,学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到了他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人,也感受到了杰克逊大叔是个善良、尊重他人的人。

本课的不足之处:

1、个人教学风格。自我感觉冷静有余,激情不足。应该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一点。

2.教学细节。虽然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给予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当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错过了一个教学契机。这种不用预设的生成,事实上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机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一次逃难中,虽然极度疲惫和饥饿但他仍然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

姜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了“品读式”阅读策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同时,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整节课的教学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努力确立发展的主旨,遵循教学目标整合的原则,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姜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这一品质,让学生在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的,可以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2、情境创设,拉近距离。

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一是通过创设多个对话引

读的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二是通过相关逃难资料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当时哈默出境的艰难,更能体会到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通过哈默资料的介绍,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也拉近师生、生生,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3、抓住语言点,进行读写训练。

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教学课上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而突破这一难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写的设计,可以帮助孩子积累与运用。姜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播放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训练。

问题:

由于姜老师比较年轻,缺少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如对学生的表现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

第五篇:《种子的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种子的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种子的梦》是一首现代诗,编排于五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心愿”第二篇。这首诗歌诗人柯岩创作于“文革”后期,有着沉重的历史背景。全诗共有八个小节,用优美的词句描述了种子在冰冷、黑暗的环境中,梦想着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诗歌前四小节主要写种子所处的环境艰难、恶劣,但种子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后四小节主要写种子实现梦想的喜悦。因此两部分内容呈现不同的情感,第一部分要引导读得低沉而有力,第二部分要引导读得激昂、欢快。全诗的中心在于诗人以种子自喻,借种子的梦抒发自己的梦想。

困惑与思考:

阅读教学应有三个层次: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懂自我。这首诗中诗人柯岩以种子自喻,抒发自己的梦想,全诗洋溢着诗人在困难的环境中始终怀揣梦想的情感,始终坚信“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云雾见日月”。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如何让五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美,透过文字读懂诗歌表达的情感?

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及诗人柯岩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对于理解这首诗非常重要,然而五年级学生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课外收集的资料也难于真正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适度了解这段历史,这个度又该如何把握呢?

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后将本课教学重难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诗歌的形象、重点的词句品读来体会像种子一样的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困难环境中仍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2、学习本诗的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困难环境中 仍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师生在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了解作家柯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梦,一粒小小的种子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柯岩的诗歌《种子的梦》。

生齐读课题。

2、种子的梦是什么?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一)学习1——4小节,体会种子生活环境的恶劣、艰难,但种子却在不懈努力。

1、拥有这样梦想的种子身处什么样的环境? 生回答,齐读一小节:(课件出示一小节,一读)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2、你感觉这粒种子所处的环境怎样? 生自由发言:恶劣、黑暗、寒冷……

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试试看(生练读)谁来读一读,抽生朗读一小节(二读)

3、(三读一小节)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对比读: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在一个冰冷的世纪

生谈感受,师小结:“冰冷冰冷”这个叠词加深了冰冷的程度,感觉特别特 别的寒冷。

师:给“世纪”加上点,变红,一个世纪可是一百年啊,一粒种子发芽需要一个冬天,为什么这儿说是一个世纪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时间过得很慢,漫长,度日如年…… 师:让我们带着感受再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冰冷冰冷”“世纪”,引导孩子在朗读中感受种子生活环境的恶劣,激发孩子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在低沉、缓慢、让人窒息、压抑的朗读中体会种子生活的艰难。欲扬先抑,与下文体会种子实现梦想的喜悦,形成强烈的对比。

4、在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交流,谈体会:

褐色褐色的土地:埋藏在土里,四周一片漆黑,也许还被压在大石头下面,无法动弹,无法见到阳光,无法呼吸新鲜空气……)

小小的沉默的鱼:多美的比喻句呀,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把种子比喻成“小小的、沉默的鱼”你体会到了什么?(种子很小,很孤独)

5、这一粒怀揣梦想的种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你就是这一粒种子,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自由发言:感觉寒冷、孤独、害怕、度日如年……

6、(四读一小节)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抽生读一小节,赛读一小节,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而诗歌的情感总是通过形象来表现,在字词的品味朗读中,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了种子的形象,再以“你就是这一粒种子”调动孩子内心的情感,带领孩子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

7、种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做的?自由读2、3、4小节,勾画出相应的诗句,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自由交流,相机引导:

种子做了这么多,他最终的目的就是——

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我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师:在这样冰冷的环境中,种子在做什么?(积攒着力气)它积攒力气是为了什么?(冲破土层的压力)板书:冲破土层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粒怎样的种子呢? 生交流,提炼关键词,生板在黑板上:

顽强、努力、永不言弃、不畏艰难……

8、你们已经完全读懂了,这是一粒顽强的种子,一粒不畏艰难的种子……指板书师生一起回顾。

师:这就是柯岩笔下的种子,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柯岩。

(课件出示柯岩笔名的由来):我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的顽强……

9、师:其实,柯岩的经历是很坎坷的,但正如她所说,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中,她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结合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就是柯岩,在困难中不懈努力、始终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柯岩。其实这就是柯岩的内心独白,孩子们,捧起书来用朗读来表达诗人的这一段独白吧。齐读1――4小节

[设计意图]:种子的形象其实就是柯岩的形象,在孩子们读懂了种子的顽强、不畏艰难、奋发向上……以作者笔名由来的介绍,引导孩子们走近柯岩的内心,明白作者是在以种子自喻,用种子的梦想抒发自已的梦想。在前四小节的朗读中读懂作者。

(二)学习5――8小节

1、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一粒坚强的种子最终:冲破土层――长叶――开花――结果,请自由读5――8小节。(指导学法:边读边想像画面)

2、你头脑中曾经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感受种子实现梦想的喜悦 在音乐和图片中想像:蜜蜂会和花朵说些什么呢?

4、男女生赛读:种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男女生赛读5――8小节。

[设计意图]5――8小节放手孩子们自学感悟,指导孩子们边读边想像画面,在美好的画面中体会作者实现梦想时的喜悦,在这种愉悦的情绪里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欢快、激昂、有气势地朗读5――8小节,可谓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种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营造了这么美的画面是因为种子始终坚信:

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这正如作家柯岩:(出示柯岩的成就、齐读)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新中国迎来了春天,柯岩连续不断地发表长诗、诗剧迎来了她创作的高峰期,出版诗集《中国式的回答》,《种子的梦》《周总理,你在哪里》收录其中

这就是柯岩,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困难的环境中,乐观向上,怀揣梦想的种子,一直在努力的种子,明年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补充柯岩取得的成就这一段资料,让孩子理解: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升华情感,表达柯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

结尾:这首诗多美啊,就让我们把这首诗作为一粒种子,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吧。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吧。

下载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复习本课生词,正确朗读“动弹、挣扎、欲望、震惊、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竟然、沉稳、糟蹋、珍惜、震撼”......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2.3.23第三节 (星期五四一班) 教学内容:Unit 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运用It’s time for sth…. 和It’s ti......

    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课时 2月20日 总第13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读词语、认真描红。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分角色地朗读句子。3.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种子》教学设计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种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

    语文出版社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四年级下册 《鲸》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延津县胙城乡新兴小学教师:陈新玲 学习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盲从,要问个明白,看个清楚。 学习重难点: 让学......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潘玉萍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