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欣赏 二胡齐奏曲《小青蛙》(徐仪曲)
音乐欣赏
二胡齐奏曲《小青蛙》(徐仪曲)
执教老师:南昌铁一小
罗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感情。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
3、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我国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乐曲表现的内涵。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彩笔、打击乐器,荷花、荷叶、水草等。教学过程:
一、听《小青蛙找家》音乐跳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这群小青蛙真可爱呀!其实小青蛙的歌声也是非常美的,你知道小青蛙是怎样叫的?把你的叫声贴出来,还有谁能和他的叫声不一样?不错,还有不同的叫声吗?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同学,还有不同的叫声吗?老师挑三个节奏条大家分组读一读,谁贴的谁到前面举节奏条,我们模仿了小青蛙的叫声,小青蛙的叫声有长有短,有快有慢,我们的音乐也有长有短,有快有慢。
小青蛙呱呱叫的真热闹,小青蛙它在哪叫? 它的家在哪里?```````大家非常了解和熟悉小青蛙,说了这么多地方,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用什么办法在我们教室为小青蛙布置一个舒适而又漂亮的家。老师这有一些材料,你们看用的上吗?用的上到我着拿。
三、揭示课题,听赏第一乐段
小朋友布置的又快又好。让我们就坐在小青蛙的家里,欣赏一段有关小青蛙的乐曲(点课件)我们听音乐中的小青蛙在干什么?听完后问这首曲子的情绪怎样?
音乐中的小青蛙在干什么?小朋友都听出来了,小青蛙在欢快的玩耍,捉害虫。你们想不想象小青蛙那样在稻田里、荷塘边嬉戏玩耍,那么跳起来,乐起来。(注:扮演荷花,荷叶,稻穗、小草)
欣赏乐曲后问:这段音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二胡)还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对,《小青蛙》这首乐曲是用我国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非常自豪的)用钢琴进行伴奏。你还能记起它的主旋吗?跟着老师的钢琴唱一唱。我们学校也有二胡队,我们班有人学过拉二胡吗?欢迎你给大家拉一首你最喜欢的曲子。老师还带来了几把二胡,每组一把,大家亲手摸一摸,看一看,拉一拉,动动脑筋,看看哪组能弹出和别的组不一样的声音,我们来欣赏第一小组的杰作```````
四、听第二乐段
刚才我们听到小青蛙正在玩耍捉害虫,我们接下来听,他遇到了什么?
这段音乐与前段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故事发生了什么变化?刚开始雨是怎么下的?是慢还是快?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你怎么听出来的?二胡是用拨弦来表现的(老师示范拨弦)。雨一直是那么下的吗?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除了下雨的声音你还听到什么?风声是怎样的?二胡怎么表现出来的?(老师示范颤弦)这时候小青蛙怎么办?刮完风下完雨,天气怎样了?接下来你听到什么声音?
我们来模仿一下自然界的风雨交加的声音,全班分三个组——小雨组,大雨组,风声组。听老师指挥,——小朋友表现的真好,我都感受到了下暴风雨时的紧张可怕。
下雨了刮风了小青蛙怎么办?接下来请大家再听一遍这部分乐曲,请你用你的身体动作告诉老师小青蛙怎么办?
我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有的躲在荷叶下,有的还在捉害虫,还有的在风雨中玩的更开心,再请大家听一遍音乐,不过老师有更加艰巨的任务交给大家,请大家把你听到音乐所想到的东西用彩笔画下来,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到展示平台来讲解一下。其他自己觉得画得好的可以贴出来,大家下课后来参观。
五、听第三乐段
雨过天晴,战胜了狂风暴雨的小青蛙又在干什么呢?现在我们来欣赏乐曲的最后一部分,听一听这部分乐曲与那一部分乐曲相似?是不是一模一样?
大家自选一样你喜欢的打击乐器,我们用打击乐器为第三部分伴奏。
听了这么久的小青蛙,你能谈谈你所知道的小青蛙吗?(小青蛙的作用,种类,舌头,眼睛,冬眠,乃至小青蛙的歌谣)
六、完整欣赏
我们分别欣赏了青蛙玩耍、下雨玩耍三段音乐,这三部分音乐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二胡齐奏曲,谁能给能这首乐曲取个名字。。。曲作者也给它取个名字,乐曲的名字就叫《小青蛙》,曲作者是当年上海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徐仪,演奏者是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小朋友。现在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二胡齐奏曲《小青蛙》
我希望大家把你听到的音乐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听完后能不能帮老师编个故事(完整欣赏,完整表现)第一段大家模仿拉二胡,并请少数同学表演,第二段在座位上表演下雨的情景,全班表演青蛙不怕风雨。第三段用打击乐器。
谁能把你听到的音乐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二胡齐奏曲《小青蛙》,知道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并领略了它的艺术魅力,大家还运用身体动作、图画、打击乐器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而且我们还知道了一些青蛙的相关知识。相信这首二胡齐奏曲《小青蛙》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谢谢同学们。
第二篇:音乐欣赏 二胡齐奏曲
使用时间:2011-2------2011-6
使用时间:2011-2------2011-6
使用时间:2011-2------2011-6
第三篇:徐小冉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偏旁四点底。会写下个2个生字。
2、正确朗读,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
教学重点:读好儿化音。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课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试着读读诗歌,在文中圈出认读的字。(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画猜诗,认读“点、写诗、要” 1.看画吟诗,认记“诗”。3分钟
(1)师:上课之前,我们做个语文小游戏:看画配诗。出示咏鹅、咏雪的图片,学生猜诵诗 师:刚才我们吟诵了2首小诗,板书:诗,猜猜这个字可能读什么? 诗组词,师板贴诗歌,诗人、古诗、唐诗等。(2)师板贴:(荷叶、水草)
师:小朋友表现这么棒,老师再送一幅画给大家。板画蝌蚪、水泡泡,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荷花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说。同桌互说。
2、识记生字“点”,出示点,认读。领读两遍,开火车读。4分钟 师:下雨了!调皮的小雨点儿从空中跳下来。(出示雨点儿词卡):指导读好儿化音。师:认读点,师:你还能给点组个词?糕点、重点„„ 师: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火”,如在“热”“黑”等字中就表示“火”,你还知道哪个字含有四点底吗?
师:雨点儿真调皮,跑到屏幕上来了,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 出示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写出了雨的声音,找一找。读一读
雨下得大吗?(指导读出下雨时的轻柔、高兴)谁来读一读,读得更好听一些。
3、识记:写诗、要
3分钟
师:老师感觉到了轻柔的雨丝了,真舒服啊!青蛙说:“我要写诗啦!”板书:青蛙写 出示卡:学习“写”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写:写字、写作业、出示:写作业图片,瞧,小朋友写字的姿势多端正啊
4、引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青蛙写诗》。板书课题:写诗 齐读课题: 第7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6分钟
1、师:一篇文章会分成几个自然段,诗歌是分小节,猜一猜,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小节? 善于观察的小朋友会发现秘密。学生标上小节号。课件出示整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青蛙写诗,都有谁来帮忙了? 3.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板贴: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4、学习串字: 出示课件:串字的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三、深入读文,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小蝌蚪是怎么样来帮忙的呢?请你来读读第二小节。师: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组个词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当时、当初、当心
2、师:水泡泡和水珠是怎么样来帮忙的?自己读读第三四小节。生交流。相机识字:
(1)认识们:猜谜语:门外有人——们。加一加:
强调读音是轻声。出示词卡:我们、你们、人们学生读板贴(2)学习“以”:字理识字。
出示:以的象形字,师讲述。出示以字的演变,学生给生字组词。以为,以一当十,以理服人 以后、以及、以内
3、学习标点。出示2、3、4小节
师:导学,同样是来帮忙,说法不一样。小蝌蚪游过来说:水泡泡说:一串水珠说: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 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圆圆的(),当个小句号。
④听读标点符号歌: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句号)中间要停顿,圆点下带尖(,逗号)意思未说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师领读,学生读。
6.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自己读读第5小节。思考:读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指导书写“下个”。10分钟
师:小青蛙在小伙伴的帮助下,用心写诗,把诗写得真有趣。你们写字,能像小青蛙一样认真吗?
(1)引导学生观察“下”“个”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汇报交流,强调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矮下高,主笔竖占中线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书写、握笔姿势。“三个一”。)2. 展示评价:书写正确得一星、上宽下窄得一星;竖在中线,得一星,3.同桌互相评价。有问题的,可以再写一遍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朗读一首小诗歌,知道了诗歌也可以分小节,认识了小逗号和句号。还认识了好多生字朋友,你还记得生字朋友吗?(1)开火车读生字。
(2)师:小鸭子也做了一首诗。先自己练读一遍,同桌互相读,有困难的帮帮他。出示自编诗: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下面请同桌二人展示读。
(3)小逗号和小句号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回家把这首小诗读 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青蛙回家》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青蛙回家》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青蛙回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 × × ︱”与“ × × ×︱”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
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二、感知“ × × ︱”与“ × × ×︱”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
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
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
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习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习有困难的乐句)
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
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想不想一边唱歌,一边做表演呀?那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吧!(歌表演结束)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青蛙回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942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小班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扮演老鼠的游戏中,感受游戏情境带来的乐趣,熟悉旋律,能跟着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猫捉老鼠》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教案《小马过河》含反思》:小班教案《小马过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辨“骑马”和“扬鞭”的乐句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感受乐曲A、B两段鲜明的音乐形象,体验游戏中紧张与放松所带来的愉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马过河》含反思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