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灯光教案及反思
《 灯光》教学设计
毛红梅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灯光
二、自学课文,布置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了?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
1、检查自学情况
2、课文讲了这么一件事:
3、学生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受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问题题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那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那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⑴ 幻灯显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感到温暖。
①
“我”为什么看到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心头会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
朗读以上句子。⑵ 幻灯显示: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幅吊……他注视着那附图,默默地沉思着。
⑶ 幻灯显示: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
引导学生谈体会。②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⑷ 幻灯显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① 引导学生谈体会。
②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⑸ 幻灯显示: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五、思考
细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在书旁写上批注。
六、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 灯光》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还不错。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课上紧紧抓住“灯光——多好啊!”让孩子反复朗读感受,深刻感受到我们现在能坐在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第二篇:灯光校公开课教案
灯光
一、导语
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灯光》这一课,但它讲述的则是在缺少灯光的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1、1-7段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板书:多好啊)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想想你分别读懂了什么?(自学五分钟)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是那人发自内心的对美丽灯光的赞美。(板书: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幸福生活)
第二次:指名读句子。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让我们走入他的内心世界看看他在沉思什么?(齐读后回答问题)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胜利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指名读句子。郝副营长陷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里,在他看来有灯光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板书:憧憬未来)谁能怀着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读读这段?指名读、齐读。
2、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8-11自然段,哪段中直接告诉了我们?(两分钟)
(1)、指名读第11段,郝副营长在阵地上,用火光照亮了部队前进的路,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用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胜利,换取了祖国下一代良好的学习条件,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齐读。悼念为国牺牲的郝副营长。
(2)、八九十段:郝副营长对灯光,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他直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却一直没有见到电灯呢。出示自学提纲:(自学五分钟)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学到这里,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让我们再来看一眼郝副营长牺牲时的样子吧。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引读第九段。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表现了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谁来读读九十自然段?(两人读)
3、十二段
郝副营长就这样离开了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六、课后搜集一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故事。板书
5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幸福生活
(多好啊)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生命换取
第三篇:《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学词,认字6个,写字11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揣摩人物,感受形象。3.体会倒叙、首尾呼应、线索分明写法的作用。
4.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为此做出的牺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以上2、3。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预习情况后提问,如果没有预习,则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教师顺势引导,转入下一问题。2.哪些是现在的事?哪些是回忆?教师引导学生将开头与结尾连起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倒叙、首尾呼应的特点。
3.什么事勾起了我的回忆?——天安门灯光下别人的一句感慨赞叹的话:“多好啊!”
三、品读课文,揣摩人物。
4.“多好啊!”文中出现几次?请你画出来,大声读一读,力争读出感情。
教师示范: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请你去文中找这句话,并思考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朗读8-11段,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文中细节,试着和同学说说。
四、悟读课文,体会写法。
6.课文以灯光为题,并且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
在文中,灯光出现了5次,贯穿了全文,是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给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灯光寄托着我的哀思与怀念。
五、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7.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的时候当然知道后果是什么,但他依然用生命铺就了战斗中前行的荆棘路,68年后的今天,此时,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六、教师总结:
致英雄
22岁的你68年前的一段壮举 至今仍鲜活在我的记忆 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 你憧憬着美丽的梦想 当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你用微弱的火光把围墙照亮 当子弹穿透胸膛 胜利的号角已吹响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四篇:《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教学目的: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盛、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1.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2.预习课文,查找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数的革命先烈坏崇高的革命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今天,我们学习的《灯光》一课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
2.简介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
二、初读课文,完成学案“基础达标”一题。1.读课文,自己完成“基础达标”一题。2.小组交流自己的自学所得。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完成“设问导读”。
(1)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
(2)课文哪部分写的是现在,哪部分写的是往事?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第五篇:《灯光》教案
《灯光》第神。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关键语句感受郝副营长为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
2、使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理解课文以“灯光”为题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语句感受郝副营长崇高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以“灯光”为题的含义。(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回顾前节课主要内容并板书。
(2)自然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往事中,走近郝副营长,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战士吧!
二、精读“往事”部分,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1.学生齐读课文3—11自然段,整体感知这件往事,形成对郝副营长的初步印象。
2.就“往事”部分做进一步引导理解,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所包含的感情并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哪句话概括了郝副营长的身份?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好这句话?
(2)激战前的郝副营长在做什么?是什么东西让他看得那样专注?他还说了什么?(投影出示含有两个“多好啊”的语句反复练读体会。)
(3)战斗打响后突击部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整个部队就会„„这次战役就会„„(失败)这真是到了„„的时刻!
(4)在危急时刻,突然„„这火光是哪里来的呢?微弱的火光让战士们„„最终„„
(5)战斗胜利了,我们亲爱的郝副营长却„„
(6)郝副营长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为什么还还是义无反顾的点燃了手中的书呢?
(7)继续引导,激发学生共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觉得郝副营长手中的书发出的那点微弱的火光仅仅是一点转瞬即逝的火光吗?它更像是„„(一盏
照亮一切,指引胜利的明灯)啊!
郝副营长的牺牲让作者感到悲痛更让他惋惜,所以作者这样说道:(投影出示具体句子,再用不同的方式读,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惋惜之情)
三、课堂拓展:和郝副营长面对面。
(一)自然引入:是啊!郝副营长的事迹如此感人,他的牺牲真让我们惋惜,假如郝副营长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二)具 体 活 动。
活动一:我想对你说。
(形式:出示任务并出示插图,让学生对着图片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活动二:我要这样做。
(形式:①启发学生用全体敬礼、鞠躬的方式表达对他的崇敬与哀思。
②在黑板上画一块碑,请一两个同学题词。③在郝副营长的“墓碑”
前献上一朵白花。)
四、总结深化。
(1)对学生进行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的思想教育。
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寄托了对郝副营长的哀思,其实像他这样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的革命先烈还有很多,你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熟悉的名字呢?(启发学生说出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名字)
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崇高的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2)总结揭示课题的深层含义。
引语: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老师来
总结一下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投影出示总结)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读后感,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