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1: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第二篇: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国培磨课研修总结

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3.《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4.《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6.《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7.教师远程研修作业观课报告

8.教师远程研修观课评课报告

9.一课三磨校本研修活动总结

第三篇:2016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4、认识平角。(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生汇报交流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7

第四篇: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作业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作业

——《角的认识》磨课总结

我们本研修组主要研究议题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在本次课例打磨活动中,本人承担《角的认识》这节课的执教任务,在各位老师的互帮互助下,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平角和周角是两种特殊的角,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为突破重难点,在团队老师们的帮助下,从两次备课到上课,然后进行第三次备课,我感觉本节课在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用数学

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做数学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充分利用旋转这一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首先借助学具“活动角”,让学生先固定角的一边,旋转角的另一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中的各种角,让学生在“玩”学具中建立角的概念。

三、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质疑:“这是角吗?” 这一认知冲突,让学生去质疑,从角的定义出发分析问题,力图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认识平角、周角。

四、寻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深对角的特点的认识,我们在课末又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然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让他们在身边寻找角,既能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

总的来说,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第五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吴青组长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多次培训基础上,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QQ交流,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举措,确保磨课活动扎实开展

为保证磨课活动有序的开展,我们教研组按照研修组统一要求,周密安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

(一)步骤明确 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吴老师制定磨课计划,教师个人制定磨课计划,将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有的还是别的学校的老师,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网络视频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二)课堂引路 指引方向

孙艳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一课,这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组开展的第一次磨课。在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有孙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猜谜导入——学习儿歌——自主识字——写字。”第一次试教结束,感觉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学得沉闷,总结原因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就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中一改以往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学习儿歌有机结合,并增加浅显的字理分析,如“苞”为何是草字头?学生理解记住了这个字,同时也与其它字区别开来。孙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儿歌。这一次的试教,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增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特别是设计练习这个环节,孙老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外,还引导学生给“包”字加偏旁组字,学生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利用录像课彰显磨课活动效果

得到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由孙艳老师进行第三次上课实录。孙老师激趣的导入,多媒体小金鱼泡泡和荷花苞的舞动,吸引着学生进入文本,他们的思维激活了,由“包”妈妈生出的“娃娃”一个个出现了,结合生字意思,学生扎扎实实掌握了生字,在后面的练习填空中得到证实。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1、教研组的成长。整整两个月,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孙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低年级对识字教学模式的掌握越来越灵动、高效,飘逸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下载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磨课——《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远程研修磨课计划

    研修是一条艰辛却又美丽的道路。 炎炎七月天,我们又迎来了远程研修。紧张的研修过程,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研修之路是艰辛的。 在这流火的七月,众多的专家、学者齐聚省会,通过......

    远程研修磨课感言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远程培训“磨课”感言 竞业园学校王少华 在课的前面加一个“磨”字,其中的往复和历练非同小可。 我认为磨课、磨理念、磨学法、磨学情......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本次分散研修的磨课阶段,收获很大,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内心的触动,我们的小组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小组,更是一个团结合作的小组。通过磨课,我们的思维更加......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磨课,磨的是团队的智慧,更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我们组的一次次磨课,我深有体会。研修组长和指导员领导我们总是一遍遍研究我们前几次的专家磨课环节,争......

    语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不知不觉2012年远程研修即将结束。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总结如下:......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反思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反思 我们磨课的主题是Module9 Unit1 Are you feeling bored?。随着磨课环节的逐步完成,本次磨课活动,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我们组的成员一起制定......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推荐阅读)

    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济南市燕柳小学王立霞 远程研修犹如一股春风,吹进我们校园,下班已经好久了,在静静的校园里,会议室的灯光仍然亮如白昼,那是我们研修组老师们的在对磨课老师的课......

    2013年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历练中的成长---2013年远程研修磨课总结威海高区 邵迎新经过一个月的磨课历练,我们同课异构组的课例打磨成功完成,较好地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通过磨课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