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微创新
课堂教学微创新
“60%+40%>100%”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组
马鹏飞
“60%+40%>100%”打造高效课堂
华亭一中
数学组
马鹏飞
一、“60%+40%>100%”教学方式介绍:
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自学完成本节内容的60%,教师利用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40%的重难点知识,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比100%的教师讲授或者100%的学生自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前老师讲授,学生被动聆听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2、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具备自学的能力,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学,完成课本中60%的知识点,并且高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考察,所以完全有必要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将老师从盲目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想办法解决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使课堂上面重点得到突出,难点顺利突破。
4、“好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参加到学习当中,这样才使得学习更加有意义,教师也就真正的把教育做活了。
三、实施办法
1、每节课前要将学生需要自学完成的内容布置具体(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要扎实备课,甚至是超前备课),这样学生目标就很明确,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出发,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通过自学来完成相应的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上课开始或者预备铃响后,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自学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预习后任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教师用5—10分钟时间集中精力讲解这些问题(这会一定要强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也使得本节课的难点得到顺利的突破。
3、课堂上对于学生共性问题,先让有自己想法的同学谈谈,几个同学的想法加起来,估计问题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然后大力的去表扬提供想法的同学,从而激发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当中。
4、课堂上要设计相应的课堂检测,对于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再次加强记忆和理解,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认真学习后的成就感。
四、效果预测
通过这样长期的坚持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养成了遇到问题积极主动思考并解决的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优越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当中,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会慢慢延伸到其他学科。
五、实践反馈
本人通过将近两学年的尝试,有得有失;成功在于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从月考成绩能够看出,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很不错的;问题是对于一些自学能力确实差的同学来讲是难上加难,对学习更加没有信心,两极分化明显。
六、今后处理方案
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继续坚持不动摇,对个别学习基本功较差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个别指导,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大队伍当中,当然这些任然是在尝试阶段,可能有很多的漏洞,但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及时改进一些问题,相信会有一定的收获。
第二篇: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创新
————课改与洋思理念的践行
一、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的影响,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目前最大的危机是缺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忽视对课堂教学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认。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理解与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要更加注重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旨在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出发,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对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所谓课堂教学创新是指以创新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创新性学习是相对于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来说的。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重视获取知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它重视思维过程,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不仅能吸收新信息,而且能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创新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高层次表现,它涵盖了学习的创造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是通过学习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使学习主体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变革现实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最终所形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学习的能力,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叶澜语)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并且从过程中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创造性的特征。
三、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创新应以发展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运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指导教育。通过对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基本策略和评价改革的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转变和更新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努力形成融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性为一体的我校办学特色。
四、课堂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学民主是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正如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
2、探索性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映了教学相长,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创造能力的统一性等教学规律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
创新性教学的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变式”教学,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而灵活地对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品质。
5、独创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独创,而教学过程的独创性却集中在教师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上。教学中保护和培养这种品质,必然对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发展创造力有重要的作用。培养独创性,教师应当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消除盲目从师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直抒己见,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法或作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
6、培养非智力因素原则
教育工作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证明,学生心理品质中的智力因素,固然影响着他们创造才能的发展,但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往往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发挥它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五、课堂教学创新操作要点:
1、课堂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
(1)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习。
(2)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目标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感受学习之乐,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它应是认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整合。认知目标应遵循基础性、普及性和阶段性。情感性目标应体现渗透性、趣味性。社会目标体现交往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①、合作参与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专制、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性的师生关系。其次要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畅通多向交流的渠道,形成群体学习的“场”效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和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让每个学生参与
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再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认知任务,达到课堂效益的提高。
②、分层激励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学生层次往往存在三个差异,即学生基础有差异,接受能力有差异,行为习惯有差异,如果对全体学生按同一目标,同一练习来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分层异步激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学习效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质量检测各方面均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课前分层设计、课中分层教学、课后分层辅导、作业分层完成、测评后分层激励。
③、创新性学习的导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初步养成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听课、作业、讨论、交流、自学、计划等学习方面的良好态度、技能和习惯,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感的领悟,割除“以讲懂为中心”的教学弊端,采用以熟练为前提,会读为基础,读懂为原则,读透为目标的“三位(即识、读、诵)同步”教学法。英语学科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教学手段,突出听说能力的养成,采用“英语六步教学法”,即A、设景;B、导读;C、操练;
D、朗读;E、归纳;F、运用;数学教学采用“导——行——知——行”的模式,即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其操作程序为:A、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启发导入;B、行,动手操作,多向交流,主动参与;C、知,揭示规律,形成共识,建立认知结构;D、行,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巩固深化。其中以行引知,以行促知。音乐教学采用“引——赏——评——析”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引析激趣、赏析演练、评析表达、简析评述。美术教学采用“四激”教学模式,通过“激趣——激活——激动——激励”四步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
(3)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备课时,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组织形式、反馈形式,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创新的程序设计。
我们根据认知构建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及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理论,从师生两个层面着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激励、控制过程,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性程序。
(1)、明确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做到明确、具体、适度、留有余地。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
(2)、整体感知。创造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德、审美等内容有个简约的、大概的了解。
(3)、深入探微。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对教材内容作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纵横联系的学习与探索,使学生弄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技能,陶冶情操。
(4)、优化发展。在整体感知、深入探微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情趣、美感等方面扩展、延拓、生发开去,变换角度、方法与形式,从不同层次去分析、理解、思考、记忆。
(5)、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把一堂课的内容以恰当的形式简要地进行概括,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形成知识网络。
(6)、模拟创新。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3、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策略
(1)基础知识策略
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础和起点。这一策略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注重展开学科知识教学的全过程:
①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②重视知识之间内部联系的教学。
③重视知识横向拓展、知识重组的教学。
④重视知识运用的教学。
⑤重视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教学。
⑥重视知识探索的教学。
(2)环境与行为策略
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高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①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题思路时。②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热情鼓励,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二是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问质量。
③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可以把评选“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地评价。“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引入竞争机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注意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
④设计有创造因素的作业。课堂作业要有层次,允许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尽可能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围绕新知识进行引申和拓宽,进行变式性练习、强化性练习、对比性练习、开放性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运用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想象和创造。
(3)情感与思维策略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双方心理双向交流的动力和支柱。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知识的学习不在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特别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创新学习之路铺路架桥。①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在理智闪光的同时予以情感投入,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
②重视运用联想规律和知识迁移规律,加强对知识的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教师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意识。
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改革
(1)、以创新性学习标准为主的评价取代过去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
①要由过去主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
②要有过去主要注意传授和学习形成了的知识,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③要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为更注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评价质量。
④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变为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发展。
(2)、激励导向性的评价。
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
②注重发展性评价。以纵向评价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③以激励导向为主,以多元化的素质教学目标为标准。
总之以多元评价取代过去的单一评价,做到自评、互评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借鉴课改和洋思经验的精髓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
第三篇:微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微课堂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 name: 谢雪莲(清流实验中学)date: 23-10-2012teaching contents: how to express big numbers in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express big numbers in english.training objective: lead-in skill;conclusion skill;questioning skill.focuses and difficulties: express the numbers skillfully with the word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alk;multimedia class duration: 9 minut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review the numbers we learned.then lead in the word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step 2 practice 1.first the teacher writes a big number,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numbers, and then sum up how to read and write numbers in english.for example: 1 000 000 000 2.let students read some numbers.ask students to express the numbers skillfully with the word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help them when necessary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1)show some numbers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numbers.the group which reads the numbers correctly and most quickly is the winner.(2)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some numbers and write them down.praise the group that does it correctly and most quickly.step 3 summary sum up how to express big numbers in english.step 4 homework write these numbers in english down on the exercise books 1.8005003 2.94365240 3.8888888888 篇二:阅读 微课堂+教学设计12.3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t’s my great honor to share my idea here.首先,前期分析:课题hard work----key to gold mine 选自《幼师英语》上册,unit5 part c,本单元围绕“努力”展开话题,本课是阅读与写作部分第一课时。我的学生来自幼师专业高一年级,她们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但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策略。
第二环节,图片导入,初步感知。我将利用课文插图导入阅读课文。通过看图说话,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三部分通过由易到难三个任务活动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任务一,学生可利用手机电子词典查询生词读音、释义,组内相互学习,再派代表上台利用投影仪呈现小组汇总生词表,依据表现给予该组1-3颗星作为奖励,教师做必要纠正,最后通过图文连线活动巩固读音、释义,从而突破词汇障碍;任务二,分段再读,捕捉细节,小组罗列关键词,理清脉络,形成故事框架,为课后复述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能讲、能演是幼儿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因此,在表演展示,职业拓展环节。old farmer临终遗言是故事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farmer的语气和心情,并请大家角色扮演临终话别儿子们这一场景。评选best actor颁发奖章和小奖品。
第五部分,态度引导,总结评价。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请小组代表发言。
作业布置,课后延伸:所有学生都参与小组合作将故事编写成剧本并分配角色表演短剧,下次课展示。
最后是我的设计理念:本课我以幼师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在任务活动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任务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游戏、竞赛等丰富的、不断变换的活动形式,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细分任务,逐个突破,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以致用”的理念。
篇三:第一次真好_微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8分钟
教学过程
一、由课程导入本片段
二、思考、讨论
1)文章选取了几个“第一次”?分别指什么?每个第一次给作者什么感受?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文章告诉我们第一次真好的用意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彩多姿?
四、小结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
光泽一中 刘希珍
教师自评:这篇600多字的小短文语言清新活泼,内容简单明了,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不难于理解,本片段主要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深切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以至于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勇于尝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学生反馈:这堂课教师创设一种和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才真正敞开自己的心扉,讲述了自己的第一次。
同行点评:本片段轻松自如地将学生引入所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设计结合学生自我独特体验,层层推进,带着问题探寻文章的真谛。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善于交流、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微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程教学设计
篇二:微课的教学设计及模板 ⒅ 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l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l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l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第五篇:微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微课堂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 name: 谢雪莲(清流实验中学)date: 23-10-2012teaching contents: how to express big numbers in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express big numbers in english.training objective: lead-in skill;conclusion skill;questioning skill.focuses and difficulties: express the numbers skillfully with the word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alk;multimedia class duration: 9 minut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review the numbers we learned.then lead in the word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step 2 practice 1.first the teacher writes a big number,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numbers, and then sum up how to read and write numbers in english.for example: 1 000 000 000 2.let students read some numbers.ask students to express the numbers skillfully with the word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help them when necessary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1)show some numbers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numbers.the group which reads the numbers correctly and most quickly is the winner.(2)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some numbers and write them down.praise the group that does it correctly and most quickly.step 3 summary sum up how to express big numbers in english.step 4 homework write these numbers in english down on the exercise books 1.8005003 2.94365240 3.8888888888 篇二:阅读 微课堂+教学设计12.3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t’s my great honor to share my idea here.今天我将从前期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三部分展示我的微课。
首先,前期分析:课题hard work----key to gold mine 选自《幼师英语》上册,unit5 part c,本单元围绕“努力”展开话题,本课是阅读与写作部分第一课时。我的学生来自幼师专业高一年级,她们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但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策略。根据幼师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课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借助多媒体、手偶等教辅手段,通过丰富的任务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阅读策略,达到能读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寓意,并能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教学目标,促进幼师职业能力发展。
课前我将学生分为6组,任务活动中利用星星图章量化学生表现,并计入课程评价总分,激励学生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步步深入课堂吧!
everybody,let’s get moving.follow me to sing and dance.are you ready?(演示teddy bear)good job!(顶呱呱手势)give us a big hand.为了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我通过韵律说唱,激趣热身,开启快乐学习之旅。
第二环节,图片导入,初步感知。我将利用课文插图导入阅读课文。通过看图说话,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布置任务活动,限时2分钟快速阅读,提炼故事大意,回答主旨题。
第三部分通过由易到难三个任务活动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任务一,学生可利用手机电子词典查询生词读音、释义,组内相互学习,再派代表上台利用投影仪呈现小组汇总生词表,依据表现给予该组1-3颗星作为奖励,教师做必要纠正,最后通过图文连线活动巩固读音、释义,从而突破词汇障碍;任务二,分段再读,捕捉细节,小组罗列关键词,理清脉络,形成故事框架,为课后复述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板书人物角色)可以第一段为例师生一起找关键词,示范并引导学生学会方法。you should ask questions by yourselves.who ? where ? how ? what?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grapery.who does the story talk about? a farmer.any more? his 3 sons.how do they like?farmer,hard-working.how about sons?did they help his father?no.none of them helped his father.so the farmer was worried about their future.can we use 3 sentence to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a hard-working farmer developed a rich crop grapery.his three sons were lazy.he was worried about their future.任务三,通过完成正误判断练习和课后排序练习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况,老师强调语言点。
能讲、能演是幼儿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因此,在表演展示,职业拓展环节。old farmer临终遗言是故事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farmer的语气和心情,并请大家角色扮演临终话别儿子们这一场景。评选best actor颁发奖章和小奖品。教师依据表现给予该组1-5颗星作为奖励。
第五部分,态度引导,总结评价。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请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再利用具体问题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today we read a story about key to open treasure.hard working is a key to a gold mine.hard working leads us to treasure ,to succeed.though the old farmer didn’t put the treasure in the field ,hard working can make endless treasure.the sons got to know the truth at last.how about you ? have you found the key to open treasure? study hard.(板书)good.think about how to study hard.list the things you can do.i think those are the real keys to get treasure.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评价表,量化收获,给予鼓励,总结不足,给予建议。
作业布置,课后延伸:所有学生都参与小组合作将故事编写成剧本并分配角色表演短剧,下次课展示。有能力的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最后是我的设计理念:本课我以幼师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在任务活动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任务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游戏、竞赛等丰富的、不断变换的活动形式,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细分任务,逐个突破,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以致用”的理念。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差异性,注重过程评价与课程评价的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及自我完善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为幼儿园英语教学积蓄力量。that’s all.thank you!篇三:第一次真好_微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
知识与能力
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教学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教学时间 8分钟
教学过程
一、由课程导入本片段
二、思考、讨论
1)文章选取了几个“第一次”?分别指什么?每个第一次给作者什么感受?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文章告诉我们第一次真好的用意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彩多姿?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意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缤纷的人生。<<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
光泽一中 刘希珍
教师自评:这篇600多字的小短文语言清新活泼,内容简单明了,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不难于理解,本片段主要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深切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以至于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勇于尝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我努力创设一种和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平台,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用语使课堂产生魔力,激发学生更好的投入和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反馈:这堂课教师创设一种和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才真正敞开自己的心扉,讲述了自己的第一次。(包括有益的、无益的)于是,老师很自然的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可以去尝试,有些第一次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水到渠成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行点评:本片段轻松自如地将学生引入所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设计结合学生自我独特体验,层层推进,带着问题探寻文章的真谛。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善于交流、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师适时点拨,进行引导启发,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