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两基”工作先进材料
“两基”工作先进材料
——执着追求 永不言悔
**教育办公室
***
一、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认真搞好全镇“两基”工作
**是**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9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0公顷,辖20个行政村3个社区,143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52949人,外来流动人口21860人。全镇有中小学校28所,其中公办学校20所,民办小学8所;有小学生13373人,有初中生7869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有7543人。全镇有教职工1023人。
总人口多,外来人口多且流动频繁,社区人口相互混杂,没有区域规律可言,教师和学生多,是我镇的典型特征,这为我镇“两基”资料特别是文化户口的登记、增减、滚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没有回避,而是认真地面对。为了完成办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切实搞好全镇的“两基”工作,规范全镇的“两基”资料,我的做法是:
1、搞好摸底,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文化户口是“两基”报表统计的依据,是各种数据生成的基础。为了确保辖区内五万多常住人口的文化户口状况准确,我们对全镇常住人口的文化状况进行了重新摸底登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全镇700多名教职工共同参与。为了不会出现重复登记和遗漏,事前我和我的同事对**各个村和社区进行了多次的实地勘查,并且画出详细的工作区域示意图,然后以学校为单位,按教师多少进行了合理的任务分配和责任落实。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多次培训、实地处理、反复协调、多次核对,熬过了无数的不眠之夜,历时四个多月,终于完成了52984常住人口的摸底登记工作,为全镇的“两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全镇52984常住人口文化状况的摸底登记工作结束,接下来的工作将要对各个年龄段,特别是0-18周岁人口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村、分社区统计;对各村、各社区的各年龄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对五万多人的周岁段进行推算„„这是十分细致、十分艰巨、量非常大的工作。按照传统的方法,这需要几十人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人力物力浪费很大,且数据准确性不是很高。
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工作方法,我将电子表格应用到了文化户口的统计和处理工作之中。首先,我将文化户口的模版输入电脑,然后将本镇会操作计算机的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将全镇的文化户口全部输入电脑之中。录入工作量是巨大的,我们20多人历时一个半月才完成了52984人的基本信息的录入。这期间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双休和假日,冒着酷暑终于完成了前期的录入工作,这为我镇今后“两基”数据的分析、统计、计算以及年龄段册等名册生成,打下了基础,铺下了一条平坦之路。
有了这个铺垫和准备,接下来的工作就非常简单、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比如统计全镇各村(社区)各年龄段的男女数,传统方法20多人要半个月,而我一个人只要半个小时;推算全镇52984人的周岁数,传统方法10多人要一个星期,而我只要10分钟;对全镇7至18周岁人口按男女数进行就读年级和学历状况的统计,传统方法20多人要半个月,现在我一个人只要一个小时„„
电脑技术的引入,为我镇“两基”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更为我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在全县得到了推广,为全县节约的人力和物力是不可估量的。
3、认真解读“两基”指标体系,准确把握验收标准,确保“两基”资料真实准确。
“两基”指标体系是完善“两基”资料、开展“两基”工作的指南。在工作中,我的原则是:一切以指标为准绳,认真解读指标,然后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和落实。切实做到数据准确、表册规范、上报及时、指标合理、关联数据符合逻辑。切实保证统计报表中关联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做到报表与名册相吻合,名册与印证材料相吻合,不同报表中关联数据相互印证、相互吻合,汇总报表与分表之间的相互印证、相互吻合。
4、加强指导,确保“两基”资料的建设规范和科学
为了切实搞好我镇的资料建设工作,确保资料种类齐全、归类科学。几年来,我的做法一是认真阅读和分析省、地、县下发的“两基”资料目录;二是对上级下发的“两基”资料目录进行认真的归纳分类,并在归类的基础上,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调整;三是将资料目录分成镇级目录和校级目录,并分别将镇级目录与校级目录进行汇总编号,对资料归类类别、名称、年度、装订要求、档案盒设置等都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以文件“**教育办公室关于印发《**“两基”档案基本内容及装档要求》的通知”的形式于2008年3月下发到资料室和各学校。2009年,由于社会和教育工作发展,资料又有了新的内容。为了及时对原有的资料内容和建设模式进行更新,又于2009年3月23日以文件“**教育办公室关于重新印发《**“两基”档案基本内容及装档要求》的通知”对资料的内容和建设要求进行重新的规范。由于制定的资料建设要求既结合实际,操作性又强,学校和资料室的同志们很容易理解,能快速掌握,这对我镇资料建设有一定得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我镇资料建设的统一和规范。目前我镇的资料建设基本做到了类别齐全、归类科学、陈列美观,得到了省地县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并在全县进行交流。
二、加强指导,突出重点,推进全镇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认真学习省地县关于继教工作的各类文件,结合镇情,精心拟定了《**“十一五”(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十一五”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实施方案》、《**骨干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关于图书室管理人员培训的通知》、《**教育办公室关于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新理念”辅导教师培训工作安排》、《**教育办公室关于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师德教育”辅导教师培训工作安排》、《** “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方案》、《**教育办公室 关于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迎检工作的工作安排》、《**教育办公室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镇级验收工 作 安 排》、《**“中小继教”第二次镇级验收工作安排》等数十个指导、安排与监督的文件,有力地保证了全镇继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
2、立足课堂,“以研促教”,注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全面而深入地实施新课改,深化教育改革,搞好教学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落脚点。为此,我认真制定了全镇的教研工作计划,以同课异构为基本方法,以主题引领为导向,以校级交流为基本形式,认真开展了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条龙”活动,构建起了探究,自立,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了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本年度我组织实施了8次大规模的同课异构形式的交际公开教学活动。参与教师达350余人,其中上公开展示课的有16余人,参加听课评课的多达334余人。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广大教师一致拥护和热情支持,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和进步的阶梯。
3、加强继教档案资料管理,做到科学有序规范。
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是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资料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原始记录,是继续教育工作经验的凭借。丰富的继续教育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及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科学的服务,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真制定了《**教育办公室关于2010年“中小继教”迎检资料建设要求》下发各校,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先后两次组织办公室同志进入学校进行检查和指导。现在,全镇的继教资料做到了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内容完整,封面目录规范,检索方便。尤其是镇继教资料,得到了县督查组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几年的努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是领导关怀和指导的结果,是同志们帮助的结果,与领导的要求和同志们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教育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有差距,我仍需加倍努力,认真学习,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之中,力争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怀!
2010年8月12日
第二篇:乡镇 两基 工作
乡镇 两基 工作
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南面,地处玉龙、德钦、香格里拉、维西“鸡鸣四县”的结合部,乡镇 两基 工作。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被人们誉为“灵性的香格里拉”。境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纳西、傈僳、汉、彝等八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40%。境内大部分民族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
全镇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5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793人。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人均占有粮412公斤,本级财政总收入为670.6万元。教育经费支出339.6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339.6万元。
XX——XX年年学年初,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1所,其中村寄宿制完小7所,初小3所,一师一校教学点31个。截止XX年9月,全镇7—12周岁适龄儿童共有1517人,已入学人数为14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8%。全镇13—15周岁适龄少年共有796人,初中在校生79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49 %。青壮年文盲率1.3%。小学专任教师92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8人,学历合格率100 %。
二、主要工作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步组织落实。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工作会议,镇党委、政府研究“普九”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普九”攻坚的具体工作。在职责清、任务明的前提下,我镇根据盛州、县“两基”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全镇的实际,制定出台了《**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镇政府与各村委会、中心校与各村完小的“两基”工作双向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依法治教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镇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普九”攻坚战,工作总结《乡镇 两基 工作》。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镇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普九”工作的宣传入机关、进学校、到农户。村两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之际,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法律责任规范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三)采取措施、控辍保学
实施“普九”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镇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每学年学生开学之前,对全镇各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坚决不分配救济物资。许多村制定《村规民约》,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四是党委、政府结合“云岭先锋”“保先教育”活动,先后有党政干部、机关党员及教师近百名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同时还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共筹集资金26170.00元救助贫困学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柯那村共-产-党员和文政同志当选为村主任后,把自己年工资收入全额7080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学校文体活动,表彰奖励该村“优秀学生”等,在当地传为佳话。五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普九”工作。昆明元亨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伟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州工商联、州扶贫办、县公安局、人事局等许多部门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挂钩扶贫”、“一助一”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和救助贫困学生,为我镇在校学生控辍保学、巩固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强调:“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决不许出现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决不许歧视学困生,若因学校或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流失的,追究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并严格按校区的相关制度规定执行
第三篇: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1
为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乡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建立村、校级以村主任、校长为组长的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按照“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和自查标准认真进行自查、整改,现将我乡自查自改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位于思南县城西偏南,乡政府距县城80公里。乡境地跨东经107°~521°至108°~271°,北纬27°~50°至27°~56°。其界东邻许家坝镇,南与青杠坡镇毗邻,西同风冈县永和镇以河为界,北与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隔六池河相望。东西长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属思南县边远乡之一。全乡辖城头盖、王大坪、水口寺、观音山、大盆水5个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户数4842户,总人口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817人,以苗、土家族、汉族为主。20xx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8900多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08元;20xx年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工作班子不散、力度不减,抢抓扶贫开发、远程教育、布局调整等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使我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乡现有初中一所,在校生880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541人,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兼职教师2人,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兼职教师10人。
二、“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两基”迎国检标准及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两基”迎国检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采取了表册关系不清不填表,并制定出迎国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安排,填好表册,为建档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学校教师牺牲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加点,填好表册,给予人力、财力、时间的保证,确保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进行。
三、“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九”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①初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20xx--20xx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49人(其中女生1044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34人(其中女生1039人),未在校适龄人口5人(其中女生3人),入学率xxx(其中女生)。
20xx--20xx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87人(其中女生1092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69人(其中女生1087人),未在校适龄人口6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xxx(其中女生)。
20xx--20xx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356人(其中女生1139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338人(其中女生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4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xxx(其中女生)。
②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
20xx--20xx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139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xxx。
20xx--20xx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72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70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xxx。
20xx--20xx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66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66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0人,入学率100。
③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05—13人,入学率100。
06—15人,入学率100。
07—17人,入学率100。
④初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在校学生2413人,05—06学年在校学生2525人
06—07学年在校学生2474人
三学年均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⑤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初在校学生723人,辍学20人,辍学率xxx;
05—06学年初在校学生869人,辍学22人,辍学率xxx。
06—07学年初在校学生842人,辍学20人,辍学率xxx。
⑥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和文盲率:
15周岁人口367人,完成初等教育367人,完成率100,文盲率为0;
⑦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17周岁人口438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38人,完成率为100:
2、师资水平
初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
(1)小学专任教师50人,其中达任职要求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中专(高中)学历24人,大专以上学历24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2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小学专任教师中,从20xx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18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小学校长4人,其中培训4人,合格率100。
(2)中学专任教师28人,其中达任职要求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大专学历17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11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0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初中专任教师中,从20xx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21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初中校长2人,其中培训2人,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
(1)学校设置:全乡小学19所,其中完全小学6所,有教学班级73个,平均班额35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12个班级,平均班额73人。
(2)校舍:19所中小学,校舍总面积8749平方米,其中小学19所,校舍面积6515平方米,在小学生2541人,生均面积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2234平方米,在校学生880人,生均面积平方米,危房已经全部消除。全乡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
(3)教学仪器:中学和乡中心小学教学仪器共2所达到二类标准,配器率90,18所小学(教学点)全部达到三类标准,已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并经常利用。
(4)图书:初中共有图书7600册,生均8册,小学共有图书册,生均4册。
4、教学质量:
(1)小学: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373人,全科合格人数369人,全科合格率xxx,毕业生373人,毕业率100;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355人,全科合格人数353人,全科合格率xxx,毕业生355人,毕业率100;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344人,全科合格人数344人,全科合格率100,毕业生344人,毕业率100。
初中: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201人,全科合格人数181人,全科合格率90,毕业生181人,毕业率90;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218人,全科合格人数201人,全科合格率xxx,毕业生201人,毕业率;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267人,全科合格人数254人,全科合格率xxx,毕业生254人,毕业率。
(二)扫盲工作达标情况:
1、我乡1985年通过县级“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原有三个小乡);1995年通过了省级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通过了省级“两基”验收,20xx年“两基”工作又通过省级复查验收。
2、全乡现有2万人,20xx、20xx、20xx年分别有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639、9849、9899人,丧失学习能力的有10人。三年青壮年非文盲率分别为xxx、xxx、xxx。全乡5个行政村非文盲率全部达标。
3、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有专用教室6间、兼职教师12人。20xx-20xx年脱盲278人,巩固270人,巩固率达。20xx年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技术培训1400人次。
4、扫盲、成教经费:
20xx-20xx年各级财政投入成教扫盲经费6700元。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我乡的“两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九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了普九教育工作,轻视了成人技术培训和盲后继续教育。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全乡学校内部设施还不完善,应用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3、办学经费不足,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针对以上问题,我乡打算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今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如下几方面:
1、进一步建好成人技术学校阵地,完善内部设施,聘请专兼职教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从而实现普九教育、成人教育的双翼齐飞。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3、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环境
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2
为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乡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建立村、校级以村主任、校长为组长的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按照“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和自查标准认真进行自查、整改,现将我乡自查自改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杨家坳苗族乡位于思南县城西偏南,乡政府距县城80公里。乡境地跨东经107°~521°至108°~271°,北纬27°~50°至27°~56°。其界东邻许家坝镇,南与青杠坡镇毗邻,西同风冈县永和镇以河为界,北与亭子坝苗族乡、胡家湾苗族乡隔六池河相望。东西长15.7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属思南县边远乡之一。全乡辖城头盖、王大坪、水口寺、观音山、大盆水5个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户数4842户,总人口20xx3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817人,以苗、、汉族为主。20xx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8900多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08元;20xx年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工作班子不散、力度不减,抢抓扶贫开发、远程教育、布局调整等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使我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乡现有初中一所,在校生880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541人,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兼职教师2人,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兼职教师10人。
二、“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两基”迎国检标准及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两基”迎国检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采取了表册关系不清不填表,并制定出迎国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安排,填好表册,为建档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学校教师牺牲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加点,填好表册,给予人力、财力、时间的保证,确保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进行。
三、“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九”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①初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20xx--20xx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49人(其中女生1044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34人(其中女生1039人),未在校适龄人口5人(其中女生3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7%)。
20xx--20xx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87人(其中女生1092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69人(其中女生1087人),未在校适龄人口6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7%(其中女生99.8%)。
20xx--20xx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356人(其中女生1139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338人(其中女生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4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8%)。
②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
20xx--20xx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139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xx--20xx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72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70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xx--20xx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66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66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0人,入学率100%。
③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05—06学年13人、入学率100%。
06—07学年15人,入学率100%。
07—08学年17人,入学率100%。
④初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在校学生2413人,
05—06学年在校学生2525人
06—07学年在校学生2474人
三学年均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⑤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初在校学生723 人,辍学20人,辍学率2.8%;
05—06学年初在校学生869人,辍学22 人,辍学率2.5 %。
06—07学年初在校学生842人,辍学20人,辍学率2.4 %。
⑥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和文盲率:
15周岁人口367 人,完成初等教育 367人,完成率100%,文盲率为0%;
⑦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17周岁人口438 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38人,完成率为100 %:
2、师资水平
初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
(1)、小学专任教师50人,其中达任职要求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中专(高中)学历24人,大专以上学历24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2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小学专任教师中,从20xx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18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小学校长4人,其中培训4人,合格率100%。
(2)、中学专任教师28人,其中达任职要求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大专学历17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11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0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初中专任教师中,从20xx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21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初中校长2人,其中培训2人,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
(1)、学校设置:全乡小学19所,其中完全小学6所,有教学班级73个,平均班额35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 12个班级,平均班额73人。
(2)、校舍:19所中小学,校舍总面积8749平方米,其中小学19所,校舍面积6515平方米,在小学生2541人,生均面积2.6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2234平方米,在校学生880人,生均面积2.5平方米,危房已经全部消除。全乡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
(3)、教学仪器:中学和乡中心小学教学仪器共2所达到二类标准,配器率90%,18所小学(教学点)全部达到三类标准,已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并经常利用。
(4)、图书:初中共有图书7600册,生均8册,小学共有图书11162册,生均4册。
4、教学质量:
(1)、小学: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373人,全科合格人数369人,全科合格率 98.9%,毕业生373人,毕业率100%;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355人,全科合格人数353人,全科合格率 99.4%,毕业生355人,毕业率100%;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344人,全科合格人数344人,全科合格率 100%,毕业生344人,毕业率100%。
初中: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201人,全科合格人数181人,全科合格率 90%,毕业生181人,毕业率90%;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218人,全科合格人数201人,全科合格率 92.2%,毕业生201人,毕业率92.2%;
20xx--20xx学年:毕业班学生267人,全科合格人数254人,全科合格率 95.1%,毕业生254人,毕业率95.1%。
(二)、扫盲工作达标情况:
1、我乡1985年通过 县级“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原有三个小乡); 1995年通过了省级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通过了省级“两基”验收,20xx年“两基”工作又通过省级复查验收。
2、全乡现有2万 人,20xx、20xx、20xx年分别有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639、9849、9899人,丧失学习能力的有10人。三年青壮年非文盲率 分别为98.1 %、99.4%、99.5%。全乡5个行政村非文盲率全部达标。
3、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有专用教室6间、兼职教师12人。20xx-20xx年脱盲278人,巩固270人,巩固率达97.1%。20xx年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技术培训1400人次。
4、扫盲、成教经费:
20xx-20xx年各级财政投入成教扫盲经费6700元。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我乡的“两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九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了普九教育工作,轻视了成人技术培训和盲后继续教育。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全乡学校内部设施还不完善,应用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3、办学经费不足,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针对以上问题,我乡打算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今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如下几方面:
1、进一步建好成人技术学校阵地,完善内部设施,聘请专兼职教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从而实现普九教育、成人教育的双翼齐飞。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3、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环境
第四篇: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为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乡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建立村、校级以村主任、校长为组长的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按照“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和自查标准认真进行自查、整改,现将我乡自查自改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位于思南县城西偏南,乡政府距县城80公里。乡境地跨东经107°~521°至108°~271°,北纬27°~50°至27°~56°。其界东邻许家坝镇,南与青杠坡镇毗邻,西同风冈县永和镇以河为界,北与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隔六池河相望。东西长15.7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属思南县边远乡之一。全乡辖城头盖、王大坪、水口寺、观音山、大盆水5个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户数4842户,总人口20073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817人,以苗、土家族、汉族为主。200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8900多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08元;2006年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工作班子不散、力度不减,抢抓扶贫开发、远程教育、布局调整等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使我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乡现有初中一所,在校生880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541人,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兼职教师2人,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兼职教师10人。
二、“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两基”迎国检标准及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两基”迎国检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采取了表册关系不清不填表,并制定出迎国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安排,填好表册,为建档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学校教师牺牲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加点,填好表册,给予人力、财力、时间的保证,确保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进行。
三、“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九”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①初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2005--2006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49人(其中女生1044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34人(其中女生1039人),未在校适龄人口5人(其中女生3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7)。
2006--2007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87人(其中女生1092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69人(其中女生1087
人),未在校适龄人口6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7(其中女生99.8)。
2007--2008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356人(其中女生1139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338人(其中女生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4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8)。
②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
2005--2006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139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06--2007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72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70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07--2008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66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66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0人,入学率100。
③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05—06学年13人、入学率100。
06—07学年15人,入学率100。
07—08学年17人,入学率100。
④初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在校学生2413人,05—06学年在校学生2525人
06—07学年在校学生2474人
三学年均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⑤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初在校学生723 人,辍学20人,辍学率2.8;
05—06学年初在校学生869人,辍学22 人,辍学率2.5。
06—07学年初在校学生842人,辍学20人,辍学率2.4。
⑥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和文盲率:
15周岁人口367 人,完成初等教育 367人,完成率100,文盲率为0;
⑦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17周岁人口438 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38人,完成率为100 :
2、师资水平
初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
(1)、小学专任教师50人,其中达任职要求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中专(高中)学历24人,大专以上学历24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2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小学专任教师中,从2001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18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小学校长4人,其中培训4人,合格率100。
(2)、中学专任教师28人,其中达任职要求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大专学历17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11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0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初中专任教师中,从2001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21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初中校长2人,其中培训2人,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
(1)、学校设置:全乡小学19所,其中完全小学6所,有教学班级73个,平均班额35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12个班级,平均班额73人。
(2)、校舍:19所中小学,校舍总面积8749平方米,其中小学19所,校舍面积6515平方米,在小学生2541人,生均面积2.6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2234平方米,在校学生880人,生均面积2.5平方米,危房已经全部消除。全乡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
(3)、教学仪器:中学和乡中心小学教学仪器共2所达到二类标准,配器率90,18所小学(教学点)全部达到三类标准,已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并经常利用。
(4)、图书:初中共有图书7600册,生均8册,小学共有图书11162册,生均4册。
4、教学质量:
(1)、小学:
2004--2005学年:毕业班学生373人,全科合格人数369人,全科合格率 98.9,毕业生373人,毕业率100;
2005--2006学年:毕业班学生355人,全科合格人数353人,全科合格率 99.4,毕业生355人,毕业率100;
2006--2007学年:毕业班学生344人,全科合格人数344人,全科合格率 100,毕业生344人,毕业率100。
初中:
2004--2005学年:毕业班学生201人,全科合格人数181人,全科合格率 90,毕业生181人,毕业率90;
2005--2006学年:毕业班学生218人,全科合格人数201人,全科合格率 92.2,毕业生201人,毕业率92.2;
2006--2007学年:毕业班学生267人,全科合格人数254人,全科合格率 95.1,毕业生254人,毕业率95.1。
(二)、扫盲工作达标情况:
1、我乡1985年通过 县级“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原有三个小乡); 1995年通过了省级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通过了省级“两基”验收,2003年“两基”工作又通过省级复查验收。
2、全乡现有2万 人,2004、2005、2006年分别有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639、9849、9899人,丧失学习能力的有10人。三年青壮年非文盲率 分别为98.1、99.4、99.5。全乡5个行政村非文盲率全部达标。
3、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有专用教室6间、兼职教师12人。2004-2006年脱盲278人,巩固270人,巩固率达97.1。2006年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技术培训1400人次。
4、扫盲、成教经费:
2004-2006年各级财政投入成教扫盲经费6700元。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我乡的“两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九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了普九教育工作,轻视了成人技术培训和盲后继续教育。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全乡学校内部设施还不完善,应用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3、办学经费不足,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针对以上问题,我乡打算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今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如下几方面:
1、进一步建好成人技术学校阵地,完善内部设施,聘请专兼职教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从而实现普九教育、成人教育的双翼齐飞。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3、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环境
第五篇: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文章标题: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为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乡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建立村、校级以村主任、校长为组长的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按照“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和自查标准认真进行自查、整改,现将我乡自查自改情况报告于后
:
一、基本情况
**苗族土家族乡位于思南县城西偏南,乡政府距县城80公里。乡境地跨东经107°~521°至108°~271°,北纬27°~50°至27°~56°。其界东邻许家坝镇,南与青杠坡镇毗邻,西同风冈县永和镇以河为界,北与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隔六池河相望。东西长15.7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属思南县边远乡之一。全乡辖城头盖、王大坪、水口寺、观音山、大盆水5个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户数4842户,总人口2007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817人,以苗、土家族、汉族为主。200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8900多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08元;2006年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工作班子不散、力度不减,抢抓扶贫开发、远程教育、布局调整等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使我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乡现有初中一所,在校生880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541人,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兼职教师2人,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兼职教师10人。
二、“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两基”迎国检标准及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两基”迎国检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采取了表册关系不清不填表,并制定出迎国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安排,填好表册,为建档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学校教师牺牲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加点,填好表册,给予人力、财力、时间的保证,确保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进行。
三、“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九”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①初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2005--2006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49人(其中女生1044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34人(其中女生1039人),未在校适龄人口5人(其中女生3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7)。
2006--2007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87人(其中女生1092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69人(其中女生1087人),未在校适龄人口6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7(其中女生99.8)。
2007--2008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356人(其中女生1139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338人(其中女生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4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8)。
②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
2005--2006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139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06--2007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72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70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07--2008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66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66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0人,入学率100。
③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05—06学年13人、入学率100。
06—07学年15人,入学率100。
07—08学年17人,入学率100。
④初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在校学生2413人,05—06学年在校学生2525人
06—07学年在校学生2474人
三学年均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⑤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初在校学生723人,辍学20人,辍学率2.8;
05—06学年初在校学生869人,辍学22人,辍学率2.5。
06—07学年初在校学生842人,辍学20人,辍学率2.4。
⑥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和文盲率:
15周岁人口367人,完成初等教育367人,完成率100,文盲率为0;
⑦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17周岁人口438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38人,完成率为100:
2、师资水平
初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