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研究
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我国经济一直在大步地、跨越式的发展。各种体制也相应的进行着不断改革。石油企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任务。关于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我们非常重视,单位领导和党组织也将此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他们知道石油员工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很多远离城市、地处偏僻的地方,娱乐设施简单,工作显得单调,久而久之会让石油企业里的员工有较大影响和心理波动从而影响队伍稳定。通过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研究探讨出一系列的对策。期望能提高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员工 思想政治 管理工作
石油工业是任何一个国家战略性支柱工业之一。我国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石油企业也与国际逐渐接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石油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石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体制改革、绩效考核等等。这些措施直接关系着基层员工的自身利益,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问题。当前石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企?I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为新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石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向,还要紧密结合实际,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长期、系统工程并且需要较长期的过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一、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过于单一
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发现石油企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东西都非常的简单而且单一,虽然看上去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和内容还是比较完整的,也会根据一些时政要求做出一些相应内容的调整,但是毕竟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一定的理想效果,主要出现在教育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教育方式方法和理念一成不变,过于形式化,重复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让员工产生疲态,教育效果下降。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过于形式化
我们的很多石油基层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会以相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对相关的教育内容照抄照搬进行宣读,大多不善于联系和贴近实际对员工进行有益的引导教育,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说是对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没有起到较大和有力的实际教育效果和作用,这样不够充分和善于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大多以灌输理论和内容为主,忽视实效,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了解到,随着整个社会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石油企业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也要进行不断的改变才能更加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员工的实际需求,力求贴近实际情况的去做工作。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部分历史和现实原因,再加上石油企业自身的性质,石油企业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有部分原有的政工人员已经老龄化、同时他们很多又是低学历,在理念上跟不上国家、企业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步伐;一些政工人员没有政工背景,年龄低,经验不足,无从下手。这些个原因都制约了员工思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二、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改进措施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石油企业的员工在思想观念上、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上都有者变化,这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改变。我们政工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把工作更贴近实际需求,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改变。
一是利用信息化特点,碎片化的信息环境,建立起一种自主式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同时突出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来满足石油企业的员工多,年龄、文化水平、性格等差异大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开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比如在选拔管理人员时,我们不应只重视能力问题也要注重对其个人素质的考核,这个人的价值观如何、心理状况以及日常行为如何,与员工之间的相处如何,做事情考虑的他人利益如何等等都可以作为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参考标准。
三、结语
我们认为对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将一些党的先进思想、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融入到员工实际工作和生活上去,使我们的企业员工能够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可以胜任工作。那么涉及育人就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工工作者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多维的了解,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不断的实践政工工作,探索和积累丰富的思想政治经验,来适应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做到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企业员工压力管理实践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2] 李海军.中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3] 张广宝.中国石油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模式及其风险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第二篇: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在现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石油企业就需要在管理的模式或者经营策略等整体上进行调整,进行改革。在整体的调整改革中,或许多多少少会涉及到一些基层员工的个人利益,例如在岗位的调动上,基层的员工长时间在一个岗位工作,突然要换岗位一定会有想法,以至于改变他们往后的生活。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做好基层员工的思想工作是很重要的。只有真的解决了员工的问题,才能稳定的推动企业发展,而不会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一、一些关于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
第一,人员关系复杂,思想工作异常繁琐。
企业中基层员工较多,工作很是复杂,不管是大事小事,员工的一点一滴所有的思想动态都需要工作人员的进行思想上的参与。企业的基础是员工,及时的做好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满足了员工的个人需求,就能保证员工努力的工作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带给石油企业的员工心理上的压力,思想上很难再把持自己,思想不再单纯,个人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充斥在其思想中,使得人在思想上有一定程度的退化,这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中对于知识的追求越来越大,这会刺激到一些专业以及技能方面的人才的思想,使得他们相对于企业利益更偏向于追求自己的利益,对企业自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存在怨言,直接导致工作效率过低,拖慢石油企业的发展速度。这就迫切的需要对这些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将解决基层员工的思想问题落到实处,也是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应有的努力。
第二,员工过于重视个人意愿,而弃企业利益于不顾。
社会的发展之迅速有目共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中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思想,在企业中更加的重视所谓的以人为本,人们都开始追求地位的平等,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样一来,基层员工更多的是希望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被高层采纳,领导者越来越难控制局面。在思政工作者的工作中,需要将基层员工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平时要多与他们交流,深层次的了解员工们的思想动态,只有解决了员工最担心的问题,菜可以保证他们在上班的时候不分心,最大程度的将心思放在工作中,一方面解决了员工实际对企业存在怨气越不敢说而导致而这种产生矛盾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公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加强措施
新的发展形势下,社会在全方面的发展,要想保证石油企业与社会发展不脱节,重中之重的就是做好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注重传承,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改革,建立起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联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初步探索石油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加强新的道路。
就目前来看,新形势下加强石油企业基层思想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措施:
第一,将石油企业中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可以很有效的使得员工自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基层员工干部与普通员工可以一起民主的平等的将参与公司决策,从而可以强有力的推动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开创新的领域。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进行,两者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一个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使石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第二,将石油企业中基层思想政治中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关心基层员工的生活思想动态是身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做的,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解决基层的生活和思想问题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实行改革,职工的思想上与生活上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问题,企业要随时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将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作为思想政治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样员工会感谢企业为其做的事,从而让员工发自内心的向企业靠拢,增强企业整体员工的凝聚力。
第三,在企业中建立专门的基层思想政治管理机构。
面对现代发展的新形势,企业本身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建立专门的基层思想政治机构,与相关的高层管理通力合作共同管理,改变惯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突发状况,不间断的对企业进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石油企业中的基层思想管理机构发挥到极致,全面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益。
三、结论
思想政治是我国的一大法宝,我国的石油企业一向很重视员工的思想管理工作。在不断地实践中证明,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能逆流而行,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思想管理的水平,就可以保证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达成长远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公司)
第三篇: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石油企业改制分流,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少数基层政工干部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办法不管用,蛮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被搁浅、被断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广大政工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品格教育人,唱响主旋律,开拓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重点增强三种意识。培养和造就一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习型职工队伍,是确保石油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环节。
【主题词】石油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初探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几十年来,许多好的经验与做法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可以运用与借鉴。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曾经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也确有少数基层干部感到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管用,蛮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导致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迷惑,有些好的东西被搁浅、被断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广大政工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作为政工领导干部重点是要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紧紧围绕企业的经济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一个原则,一个大局,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好地服务这个中心,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武装头脑,统一认识,帮助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明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二是通过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把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到企业管理上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三是运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励和鼓舞职工积极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事业。四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引导职工走出困境,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服务大局的途径、方式和手段上求创新和发展,改变过去那种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说不上话、插上不手、使不上劲、跟不上步”的被动局面。今年,我们工艺所制定了‚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工艺企业文化,鼓励大家以发扬团队精神为目标,牢牢把握‚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核心内涵,通过举办座谈会、开辟专题专栏、举办知识问答等形式,广泛营造企业文化教育氛围,全力打造崭新的工艺所形象。并且通过开展‚抓党的建设教育提高人,抓正面典型激励鼓舞人,抓主题活动团结凝聚人,促全所工作上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一促活动‛,培育出干部率先垂范、党员无私奉献、职工勇于进取、团结奋进的积极向上的石油工业‚王铁人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胜利石油铁军队伍。
二是强化实践意识,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强调实践,注重实效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油田企业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开展了许多实践活动,也逐渐积累了许多新经验。比如,今年胜利油田纯梁工艺所结合上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在加强班子建设方面,支部提出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半年工作有气色、一年工作见成效‛的奋斗目标;在职工队伍建设上,纯梁工艺所党支部在全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运用一种新理念、打造一种新文化、树立一个新形象、确立一个新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在党员队伍的建设上,在贯彻落实‚双卡一承诺‛制度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以“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违纪,党员身边有温暖,党员带头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承诺制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这个所党支部在全所干部群众中组织开展了‚推行‘零缺陷’理念,抓学风、整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通过在全所干部职工中开展‚抓学风、整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目的是使全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起“纠正工作缺陷,提高工作质量”的零缺陷管理理念,全面促进和提高队伍整体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全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舆论氛围。通过“寓思想政治工作于职工参与之中‛,启发职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这些都是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企业整体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自觉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要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惟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起到生命线的作用。第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进行创新,加强前瞻性,对“明天”或“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加以预测和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在方法上进行创新,要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层次性,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体现时代精神,满足职工需求,既坚持先进性,又体现层次性。要在继续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开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三讲”、“四信”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例如:胜利油田纯梁工艺所党支部在总结去年党建工作基础上,以‚学转谋见‛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新的党建工作思路,确定了‚干部有新作风、党员有新面貌、单位有新气象‛---‚三新‛党建工作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了 ‚1234‛党建工作工作思路。即:明确党支部这一中心、发挥精神文明和科学化管理‚两手抓‚的作用、抓好‚三项落实‛(落实领导班子深入科研第一线制度、落实党员岗位责任制、落实‚引导--帮助--激励‛的青年人才培养制度)、增强‚服务、大局、政治、改革‚四种意识,通过转变观念,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职工队伍稳定,全所上下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仅2005年就提合理化建议180余条,创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当前,面对当前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减员增效新的形势与任务,政工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增强三种意识。培养和造就一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习型职工队伍,才能确保职工队伍稳定,为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浅议企业文化内涵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工艺所杜文贞)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石化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必须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和特征。企业文化特征包涵人格、个性、竞争三个特征,培置企业文化内涵,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目标和任务都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作为研究个人、企业和社会三者结合点的企业文化,必然带有鲜明的人格化特征。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及生产力。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让各具个性、各有追求、持不同价值取向的所有员工都能在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主题词】企业文化内涵 生产力 发展
研究个人、企业和社会三者结合点的企业文化,石化企业文化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和特征。
一、石化企业文化内涵的印记与特征
一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人格特点。企业文化必然带有鲜明的人格化特征。企业文化的人格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基于交往需求而必须培养的企业亲密文化和情感文化。石化企业职工同样是社会的人,生活在‚横向‛和‚纵向‛的社会关系之中。‚横向‛关系是指企业内部职工与职工的关系;‚纵向‛关系是指企业职工与其所属集体或领导的管理、服从、依赖关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指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出生产力。这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既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亲密团结的关系,也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尊重、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让各具个性、各有追求、持不同价值取向的所有员工都能在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他们的追求,从而把企业变成坚强的集体。在具体操作中,要特别重视职工的文化素质的培养,为他们的成就需求的产生和满足创造条件;还要帮助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能,使职工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会给企业带来什么,从而大胆地工作和创造,既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又能给企业贡献物质和精神财富;特别要提倡和鼓励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为此要建立健全职工民主参与制度,为职工参与管理创造条件,使职工在参与中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二是企业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竞争,其实质上是个性的竞争,新颖独到、物美价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等是个性竞争的主要内容。为企业竞争服务的企业文化同样要具有个性化特征。列宁说,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企业文化如同人一样,它有无个性,或个性是否鲜明,是分辨这家企业在企业文化上是否成熟,是否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尺度。由于各个企业的历史、现状、传统和已经形成的企业风格、企业形象以及社会知名度不同,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必然不尽相同。信任、理解、关心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营造和确立并不是单纯靠物质、金钱解决的,而主要靠企业文化的建设。近年来人们都在研究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许多专家认为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亲密文化关系。在职工与职工关系上,他们倡导中国儒家‚和为贵‛精神,提倡职工之间的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和睦相处;反对彼此倾轧,内耗互损,尔虞我诈。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中,他们提倡情感文化管理,即经营管理中的人情味,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经营‛、‚尊重人的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富于人情味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应有之意。这种现代管理思想已引起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重视,不少先进的企业经验都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其二,基于人的成就需求而培养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群体,对其成员总有一种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构建企业价值观等来。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个性。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很难实现其教育、熏陶、引导、激烈和鼓舞功能。但我国目前众多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政治口号多,不具体,空洞、一般化。其次,个性不突出,千篇一律。大多是‚改革、开拓‛之类,许多企业以‚团结、开拓、求实、创新‛作为他们的企业精神。这种相互抄袭、十分雷同的概括,很难看出它自身的特点,又很难看出它做到了没有。
三是企业战略文化的竞争特征。竞争是市场经济一个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是有序竞争,但这种经济模式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我们的企业也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作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必然具有竞争性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推向兴旺发达,可以促使企业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尽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史和发展轨迹,和由此形成的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但其文化内涵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就是企业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将企业文化内涵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内涵与推进生产力的转化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企业量重要的资源。在把企业文化内涵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加强‚人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经营哲学、基本信念、理想目标灌输给职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企业必须不断自我塑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2、向成本、服务、质量要效益。只有将企业的文化内涵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才能凸现企业文化的作用和魅力。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一个企业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不仅要看发展期,还要看它的创业期。如果企业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全体员工还能保持同一的思想,同舟共济,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这个企业才真正是具有凝聚力的。
一是管理创新是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企业走向市场,管理最重要,它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企业管理是企业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工作,它以企业的总体形象设计为总纲,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产品及服务形象管理为基础,以员工形象管理为龙头,通过强化企业的内在素质和规范企业的外在表现,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是企业品牌是重要生产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品牌,越来越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品牌的魅力在于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品位得到用户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并成为市场的准入证。‚中国石化‛便是我们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要抓住机遇,利用各种有利机会,把持续塑造‚中国石化‛品牌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同时品牌也是节省企业市场活动费用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增加收入的核心要素,是市场竞争优势的代表。品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石化行业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始终是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代表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最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石化工业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推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过来,新的科学技术又带动促进了石化工业的发展与壮大。面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态势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科技文化在企业投入产出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智力优势对企业的发展作用更加明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科技兴企‛上下功夫,以科技创新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确保企业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石化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必须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和特征。让各具个性、各有追求、持不同价值取向的所有员工都能在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他们的追求,从而把企业文化内涵转化为生产力,使国有企业成为员工坚强的后盾和自己的家园。
第四篇:石油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问题研究
Research to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Staffs
Abstract: The human resources, a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 will decide an enterprise's prosperity and decline.Therefore, how to aim at the enterprise’s own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ing the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managing and using well the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so as to create more wealth for the enterprise, this shall become a topic that each enterprise has to face with and consider about.Because the planned economy has influenced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for a long time, and also some outstanding questions has left for the solution, the reform i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exists a slower step, compared with the overseas enterprises.This selected topic firstly summarizes and describes the pres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and discovers that the lag competitive system and the servant mechanism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human resources result from the industrial monopoly, the little market competition, petroleum enterprise lacks the reasonable elimination mechanism, and sometimes “rule by people” is in the majority.For the mor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to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ome leadership, overemphasizing the substance stimulation and neglecting spiritual stimulation, etc., caus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enterprise the staff not perfectly.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certai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example,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 set of combined incentiv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salary system design primarily in addition to spiritual stimulations such as the goal stimulation, the image
stimulation, and sentimental stimulation so as to consummat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petroleum enterprise.Key word: Petroleum enterprise;Incentive mechanism
第五篇: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分析
赵华
摘要:石油企业作为战略能源企业,其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是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创新动力所在。本文以文化建设为视角,论述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对构建具有石油特色企业文化提出了具体针对性的策略。关键词:石油企业企业文化策略
一、引言
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生产形势,其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作为战略产业的石油企业,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石油企业顺应时代主题、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与西方石油巨头抗衡的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二、石油企业文化概述
1.石油企业文化的内涵
石油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石油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石油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石油资源为基础将现代企业的组织生产模式与特定文化价值理念互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石油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2、石油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石油企业文化既属于石油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又属于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石油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石油对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该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因此石油企业文化是由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体,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一个具体的石油企业中,其大致包含企业的物质环境、价值观念、管理特色、制度规范、历史传统、文化载体以及社会形象等因素。
三、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石油企业作为具有特殊资源属性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企业文化是随着石油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和积累而逐步形成的。在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一下几种文化模式:
1、准军事组织文化。其渊源可追溯到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建设大油田缺少大量的产业工人,其空白是由军队成整建制的转业来填补的,从这点来说石油文化的形成是军队文化与产业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直到现在,各种军事术语在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建设领域还十分流行。
2、独特的会战文化。这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基础差的国情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方式在资金匮乏、基础几乎为零的条件下是当时的首选,也因此在石油人的心里现在还遗留着会战的情结。
3、榜样文化。这是石油企业文化中十分耀眼的部分,铁人王进喜是这种文化的标志人物,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构成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榜样,这种榜样文化感召着百万石油大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4、英雄主义文化。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的精神。现在看来也是令人肃然起敬,这种文化是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石油企业文化中的历史定位及个性化特征,都是当时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并对当时的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石油石化行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在改变,石油企业管理中的文化、方式等也必须随之改变。这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石油企业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考。
四、石油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理念,是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把人的因素摆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时代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2、文化创新原则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继承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要着眼于作为跨国企业集团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借鉴
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石油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
3、服务企业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形式、发展目标、经营战略、生产经营特点和职工队伍状况的实际出发,并考虑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既体现先进性、导向性要求,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4、个性定位原则
从国外知名企业的文化定位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背景及特性来考虑其文化定位的,都极具个性化。这或许正是石油企业新文化重新定位需要认真借鉴的地方。文化模式的选择需要站在时间、空间、思想的三维角度上进行组合,就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与蔚蓝色的海洋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文化组织结构及诸要素实现有效地组合。这样的选择对于中国海洋石油文化来说才是最佳的模式选择。
五、石油企业文化的构建策略
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同企业的变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此而言,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变革性进步的产物。建设具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紧跟石油企业变革和发展的步伐,从石油企业改革改制、分业分立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和预测石油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和时代感凸显出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重点培育企业长远目标和长期价值观,构建企业内部信息通道,加强信息沟通,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竞争实力,使具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加充实和完善。
1、学习文化
创立学习型企业, 有利于树立团队精神发挥石油企业员工的潜能, 也有利干提高石油企业的应变能力。创立学习型企业实际上为创新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学习促进创新, 以创新促进服务, 以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石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精益文化
精益文化是与企业精益管理相适应的一种企业文化。精益文化具体包括:企业站在顾客的立场审视企业活动,力求提高价值流效率;企业劳资双方和衷共济,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真正的团队;团队员工热情追求完美,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头脑中。精益文化的有利执行将使企业满足顾客多样化、多变化、高质量的需求,企业生产周期减短且库存大幅度降低,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领导力、生产技术等也在实施中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
3、生态文化
企业成长所需要的资源能力都不是能全部自我提供的,企业生存与成长离不开它所从属的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大众认同,社会信誉,无异于树木成长所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企业唯有在同社会与市场相融中来健化自己的生态力,才有真正成长的大收获。因此,石油企业要把企业文化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使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
4、协作文化
企业协作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企业组织的协同效应以及开放性的文化特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互结合的过程,企业作为一个有人参与的、开放的、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人为复杂系统,其内部各个基本结构单位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不规则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企业在不断的自适应过程中,只有保持其开放性特征,才能使其自身有可能形成有序的平衡结构,从而使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黎永泰.企业文化管理初探[J],管理世界,2001(5)
[4]林国建.二十一世纪企业文化再造新论(下)[J],企业文化,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