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柯映林,男,1963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柯映林先进事迹
柯映林,男,1963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进入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出站留校任教,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作为包氏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副理事长。1998年进入浙江省“151人才”一层次,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教育部首批优秀骨干教师项目资助,2000年被评为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2006年入选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CAD/CAM/CAE;反求工程CAD技术及系统。1992年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国防型号工程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完成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3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4项。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如:Computer Aided Design,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ASME,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EI收录论文86篇。
近五年来,柯映林组建了一只由设计、制造、控制、测量、软件、网络和系统工程等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优秀博士、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共50多人组成的团队,围绕我国航空重点型号工业需求,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型号任务,本年度科研经费达到1.0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军机、民机装配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航空制造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创了我国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的新局面,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篇:张明锐,男,出生1969729,汉族,一九九七年毕业于内蒙
张明锐,男,出生1969.7.29,汉族,一九九七年毕业于内蒙古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本科学历,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常委。任教于各家学说教研室,执教中医本科专业《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史》、《大学语文》等课程。潜心于阴阳五行及周易的基础理论的探讨,注重临床各家学术特点的探讨和金元明时期中医学术特点的研究。
先后发表《从郁热论治过敏性鼻炎》、《中医学派及医家学术思想是构建各家学说的基本范畴》、《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临证体会》、《李凤翔痿证治疗经验》、《小儿水肿刍议》等学术论文;
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民国时期中医文献资源调查与研究”和“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中华医藏》编纂调研与遴选”(财政部中央直属科研院所自主科研项目)出版著作《新中国60年中医图书总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凤翔临证经验》(学苑出版社)、《校注吴氏医验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百一选方治验实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王立杰男1953 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模版)
王立杰教授事迹材料
王立杰,男,1953年3月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院长。1992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技术经济、能源经济管理与政策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王立杰教授政治立场坚定,学术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任教20多年来坚持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矿区综合开发理论与应用、煤炭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风严谨、为人正直,具有人民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良好的道德水准,是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一、教学工作
王立杰教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7门主干课程:本科生的《企业战略》、硕士研究生的《公司战略管理实务》、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战略管理实务》、工程硕士的《战略管理实务》、博士研究生的《管理学前沿》、《资源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选讲》,年均讲课200学时,他教学态度认真、授课形式灵活、讲课语言生动,课程内容丰富、紧跟学科前沿,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作为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45名。其中,1名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后,5名已成为博士生导师,8名已走上大型煤炭企业或行业的领导岗位,3名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为校优秀博士论文。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被评为优秀,4篇获校级一等奖。
二、科研工作
王立杰教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重要工作,通过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五”科技攻关、部重点科研项目及其它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共被引用158次,被SCI收录1篇、1EI收录9篇、ISTP收录7篇,被CSCD收录25篇、引用46次。
主要科研奖励:
(1)主持的课题“平顶山、大屯矿区综合开发与技术改造的研究及应用”,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主持的课题“平顶山矿区煤炭综合开发研究”,获1998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3)主持的课题“90 年代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研究”,获1996年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4)主持的课题“大屯矿区技术改造与综合开发研究”,获2000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5)主持的课题“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获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6)主持的课题“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研究”,获1999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7)主持的课题“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获 2002 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三、其它方面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管理学院院长,他勤政廉洁,民主开放,勇于创新,心系学科发展,关注师资建设,在管理学院成立时,就提出要把管理学院办成我国矿业、能源领域一流的管理学院。在他任职期间,新增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包括MBA、MPA);组建了“能源经济研究所”和“煤矿MIS实验室”,在学校“211工程”、“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负责人组织申报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获得资助;组织建立了6个教学实验基地,为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平台;组织举办了6期“煤炭行业高级职业经理人”、13期“煤炭行业工商管理”培训,为煤炭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几年来,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学院已形成了具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4个学士点以及煤炭行业高级培训等多层次办学格局,在矿业能源领域已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第四篇:本人于xx年毕业于XX高等专科学校
本人于1998年毕业于沧州市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8月分配到河间市景和镇初级中学,2007年调到河间市第四中学,一直工作至今。2005年年11月经河间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学二级教师,2008年于河北师范大学自学本科毕业 同年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理解中国梦之含义,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XXX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
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XX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XX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XX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XX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XX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xx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 “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XX市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xx年被评为XX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能够积极指导季XX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和XX老师的数1998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我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20XX年,XX同学在XX市小学生电子报刊比赛中获三等奖,今年XXX同学获二等奖。当然比赛结果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让比赛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第五篇:我于xx年毕业于xx幼儿师范学校
我于xx年毕业于xx幼儿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xx小学任教。98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公开招聘调入xx幼儿园,担任语言组教学及教研组长工作;99年在四川省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管理专科毕业;2000年,被任命为园长助理;2002年被推荐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万教人〔2002〕22号),同年被任命为副园长。今年6月在重庆市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我被xx教委作为区骨培养对象派往xx区挂职培训一个月,03年7月参加了区教委组织的幼儿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经考核合格已结业。培养期间,我除了认真按照要求参加培训外,还积极进行自我学习,接受上级及幼儿园领导的悉心指导,现根据万州教人〔2005〕100号文件要求,申请参加骨干教师评选。作为新时期的职业女性,作为一所示范性幼儿园的副园长,自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做一名老师就做一名有爱好的好老师,做园长就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园长。几年来我协助园长带领幼儿园先后创建了万州区教研示范学校、万州区示范幼儿园、重庆市一级幼儿园;被万州区政府命名为幼儿教育先进集体,我个人也不断完善自己,先后获得了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万州区幼儿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各种技能比赛中均有优秀成绩,撰写论文多次获得区县教育学会、专委会等级奖。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培养和帮助。
现在,我提出评选申请,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进一步成长,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幼儿园创造价值;带动同事一起发展,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