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母亲的无私奉献
奉献沙湾的新型母亲
—记新疆沙湾县黎淑杰的典型材料
在新疆沙湾县,有一位有口皆碑,众所周知的巾帼女杰——“自治区首届百名青年创业之星”的获得者之
一、“自治区巾帼创业带头人”之
一、伊犁州人大代表,且先后荣获沙湾县“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伊犁州首届十大经济女性”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沙湾县沙泉快印中心的创办人黎淑杰。
一、呕心沥血,躬身耕耘扬风帆
九十年代初,女人经商当个体户,会立即遭到亲戚朋友的反对,她也犹豫过,但是最终还是下了决心,踏上了艰苦创业的历程,创立了沙湾县第一家电脑打印店——沙泉快印。创业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其艰难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对电脑的了解很少,为了掌握熟练的五笔输入技巧,她不分昼夜的练,当接到文稿处理时,她又夜以继日的赶稿件,从她手里出去的稿件,几乎没有错别字,就连标点符号也是正确无误。有一次,全县教育系统达标验收,所有学校的验收资料都要及时上报,为了争取时间,她五天五夜没有合眼,又加上严冬腊月,工作间又没暖气,她感冒了,高烧39.5℃,她一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把所有的工作干完才打针休息。就这样,她一干就是20个冬夏。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沙湾县下岗职工的人数逐步增加,并且许多年轻人无业待岗。通过自己的亲身经
历,她在想,一个人要干成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外,还要掌握一至两门精湛的技能,技能是通往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她又在想,为什么不把这些先进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呢?。
1995年,在经营电脑打印的同时,又创立了沙泉计算机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向社会做出三项承诺:一是针对少数民族学员,一期不会,下期免费;二是残疾人半价或免费培训,包教包会;三是下岗职工免费学习,并帮助他们联系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三项承诺。在培训课堂上,她把思想的启迪、志向的磔砺,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融为一体,培养出一批批实用性人才。自95年至98年共培训电脑打字员699人,为沙湾县及周边各地输送一批优秀的专业打字员。从98年至2000年,培训计算机初级上岗人员969人,让一大批电脑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在22名残疾学员当中,有13人因家庭困难免去学费,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并且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在自己店里工作。她培训的人员就业涉足于沙湾、伊犁、乌苏、奎屯、石河子、昌吉、乌鲁木齐、喀什、库尔勒等地外,有的还受聘于内地各处,就业率达89%。
2003年11月她被自治区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授予“自治区职业培训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04年4月被命名为“自治区首届百名青年创业之星”称号,并且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王乐泉的接见。2004年9月又被自治区妇联授予“自治区巾帼创业带
头人”的称号。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荣誉证书,她哭了。一时间,多少年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无论怎样克制,再也制止不住的热泪顺脸而下,一个普普通通个体经营者的付出,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再艰辛也值得。从此职业培训如一把火炬,点燃了她心目中干一番事业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她再度创业的道路,滋润了她乐于奉献社会的心田,自己创业成功不算成功,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走向成功,才是成功的起点。她坚信,她的渴望已经在不断的创业中找到了起点,并逐渐扬起了风帆。
二、倾注心血,寸草丹心授技能
2002年,她在原有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又申办沙湾县再就业培训学校。该校的成立,给那些待岗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为那些就业困难的人们带来重新就业的光芒。因为,她的经营理念是:“沙泉人渴望像沙漠绿洲中的涌泉一样回报于您,回报于社会”。十几年的艰辛积累,已经不能用金钱作为衡量她的标准。白天工作一天的她,顾不上吃晚饭,又利用晚上的时间,手把手教会下岗职工操作计算机的真实本领,并且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下岗职工创业,引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实例,激励下岗职工们成功创业。近三年,她免费培训下岗职工783人。通过技能培训,很多人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其中还有一部分人通过培训,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后,又招用了一批员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她深信:沙漠之泉,水流虽小,却能使干涸之人产生生存的希望,为人们提供生存的条件。
三、以德为先,甘用大爱写春秋
2004年,她的沙泉再就业培训学校又被批准为沙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的工种从原来的三项扩大到电焊、中式烹调、家政、保姆等十三项。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农民工要转移就业,很多贫困的农民工想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可是就连交通费和吃住费都付不起,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她又改变学校的培训模式,车拉教学设备和老师走进农村,送技能培训下乡,把培训班办到农户的家门口。工作中,她如杜娟啼血,似春蚕吐丝,对少数民族学员尽职尽责,首先让双语老师教会语言,通过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然后再教他们学会技能,每天她紧张与忙碌兼备,枯燥与快乐并存,经常是一天吃一顿饭,在挥挥洒洒之中,倾注着她对改变家乡面貌的眷恋之情,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在职业培训的海洋中苦苦求索。就这样,她一干就是五个春秋,用博大的爱和顽强的执着,让一批批农民工学会技能,走出村队,进城务工创收。据统计,自2004年-2008年,共培训农民工6231人次,为沙湾县的“一户一人一技”培训工程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沙湾县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无怨无悔,抛向社会都是情
她吃苦耐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新时代母亲的自信自强的精神,时刻打动着她的儿子。她非常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与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从小就从中华传统美德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她的言传身教,使儿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在学
生中乐于助人,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儿子经常资助那些贫困的学生,把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领回家,给他们发送伙食,添补衣物,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有爱就能奉献一切,就情就该回报社会”就是她真实的写照。
五、无私奉献,洒向人间都是爱
黎淑杰,以坚韧和自强绘出了她的人生轨迹,实现着她的人生价值,也体现着她的人格魅力。她常说:黎淑杰的成长,沙泉的发展,是党和国家好政策的真正体现。这些年,她为困难户、孤寡老人捐款捐物12000多元,2003年“六一”儿童节,为山区西戈壁镇庙台子小学捐赠计算机10台,先后资助过三位贫困学生。目前,从沙湾一中考入扬州大学的朱晶晶就是她一直资助就读的。朱晶晶的父亲早逝,母亲又患有白血病,不要说交学费,连母女的吃穿问题都难以维持,黎淑杰得知后,从高一开始,一直资助她上完高三,争气的朱晶晶高考以566分的成绩考入扬州大学,今年已读大三了。逢年过节回来,一家十几口人欢聚一堂,是黎淑杰最高兴、最欣慰的时候。她说:“我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家庭,更爱我的这些争气的孩子们。”
黎淑杰在事业上取得了业绩,为国教子,以德育人,把她全部心血和诚挚的爱倾洒在沙湾县的大地上,像她这样奉献沙湾的新型母亲,必将激励感染着沙湾人,向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树精神丰碑
————《杨善洲》观后感
作为一个老党员,看了电影《杨善洲》后,杨善洲那种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震撼着我的心灵,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不忘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二.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
电影中,杨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会议的时候,对于是否应开闸放水缓解旱情的事情,与会的同志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立即打开全区水库闸门,放水保苗,缓解旱情;另一方则考虑到水库容量只能保证几天的供应,过后将带来更大的用水困难,责任重大,无人敢承担此责任。此时,杨善洲同志的一句“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吧”立刻打破僵局,开闸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难免,与其双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不如权衡利弊,敢于承担责任,打破僵局,才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提供保证。三.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涉及的各方关系。
工作中要避免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家长式的思维来处理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多些“换位思考”、多些“设身处地”,多些“润物细无声”。电影中保山地区下辖的两个县,一个县是水源地,另一个县是该水源地的下游,两位县长为了两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发生争执,双方群众也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杨善洲赶到现场后,并未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的紧张和焦虑,而是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去彼此的县做县长,看看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开闸放水,问题迎刃而解。工作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尝试着转变思维路径,换个角度看问题,不禁是解决困难,协调关系的有益方法。
四.重视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决策科学。
植树造林之初,由于“飞机草”等有害植物的侵袭,前期种下的树苗大片死亡,面对困难,杨善洲阅读农业科技书籍,认真调查研究,终于发现株高超过50公分的树苗由于根系发达,有害植物长不过它们,能有效抵御其侵蚀。从此便栽种株高大于50公分的树苗,问题得以解决。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中,杨善洲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行动,诠释了“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的精神内涵。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不仅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工作中勇于担责,善于协调,依靠群众,重视学习的工作作风。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学校作出应有的贡献。
毕节市工程信息学校 李琼
2013年9月23日
第三篇: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再说得朴实点,就是要有个谋生的依托。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春雨,就像蜜蜂爱鲜花!怎样才能体现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搞好每一次活动,做好每一次巡检,填好每一张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写好每一篇文稿。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
没有任何借口,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当你接到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当你自觉晋级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积而薄发?总之,接人待物,为官处世,你是喜欢拿着放大镜百般挑剔找外因,还是常常拿着显微镜自我剖析找内因?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惰,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要说:非也!在我们公司,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何永良,十多年敬业奉献,曾三次荣获集团公司劳模称号;刘开福,全身心投入生产技术工作,获今年优秀技术工人;老主任郑德友,沤心沥血,鞠躬尽瘁,汗水染白了双鬓,赢得了大家的敬仰。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比比他们,想想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呢?
细节决定成败,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业绩。有哲学家说过: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错误的数据可以导致磷炉停产,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可以使几个通宵的心血白费,一篇材料的失误,可以使若干年的努力泡汤,而人生紧要关头一步踏错,可以使一生的命运彻底改变。这就是细节的重要,这就是精细的力量。
实现人生价值,永无止境追求自我完善。什么是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相信许多人在思考,许多人在追求,也有许多人感到困惑迷茫。有句广告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我不想讲空泛的理论,也没有过高的奢望。我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废寝忘食、绞尽脑汁,苦熬一个个不眠之夜,如果写出的材料能得到领导的一声肯定;诚心诚意,尽职尽责,干过一件件份内份外之事,如果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同事的一声赞许,就足以使我欣喜万分,就足以使我乐此不疲。这就是我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也许有人会讥笑:真是胸无大志,真是鼠目寸光。我不想反驳,但也不会改变初衷。一个人的价值,靠自己追求实现,靠别人评价衡量。
第四篇: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钱学森:(1911.12.11—),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断努力,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事迹: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3.孔繁森:为了西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鲜血、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当时在拉萨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在羊日岗的地震废墟上,他看到3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便嘱咐当地干部务必要安置好他们。不久他再次来到羊日岗乡,决定亲自抚养这3个孤儿。孔繁森每次下乡,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收养孤儿后,经济上更加拮据。可他不让孩子们受委屈。1993年为了给两个孩子付学杂费,他悄悄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献血,卖3次血,得了900元钱。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他几乎没往家里寄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了藏族群众身上。在他当拉萨市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孔繁森去世后,他留下的遗物仅有8.6元钱和三个纸箱。
1995年4月初孔繁森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很快掀起了学习热潮,中组部、中宣部决定在全国共产党员和全体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并为此专门发出了通知。江泽民主席号召全党全国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他说:“孔繁森同志是我们全党的楷模。我们要像当年学习雷锋、学习焦裕禄一样,大力开展学习孔繁森同志事迹的活动。”江泽民、李鹏还分别为孔繁森同志题词。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李鹏同志的题词是:“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七一”前夕,中组部又追授孔繁森同志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
4、人民的好书记——邓培民
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5.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52年出生。历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1997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2001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2003年4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牛玉儒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党的优秀民族干部。2004年8月14日,牛玉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2。
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
6.任长霞:1964年2月8日生于郑州;1983年10月从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工作,先后任预审科民警、预审科副科长、法制室主任;1996年10月任郑州市公安局法制室副主任,1998年11月任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2001年4月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4月14日20时40分,当任长霞为侦破“1•30”案件从郑州返回登封途中突遇车祸因公殉职,一位到任仅3年的公安局长,因公殉职后,14万群众自发为她送行。
7.周国知: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勾腰坝村,1978年11月入伍,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退伍。1984年9月招聘为国家干部,先后担任原椿木营区后坝乡人武部长、乡长、椿木营区(后改乡)计生办主任、民政助理等职。因积劳成疾,身患肝癌,于2003年9月27日病逝。
七、当代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
8.许振超: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1991年任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桥吊队队长。作为一个“老三届”出身的普通工人,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他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而且屡屡勇挑大梁,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令世界航运界敬佩的一流桥吊专家。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效率。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中国杰出法官——宋鱼水
9.宋鱼水:现年38岁,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1989年,她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海淀法院经济庭工作。11年来,她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她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并荣获“十大杰出青年法官”。
“白衣圣人”——吴登云
.吴登云:1939年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郭集镇柳坝村;1960年考上扬州医专学习,63年毕业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的青年学生,怀着 报效祖国的热情,告别家乡父老,风尘仆仆地来到距家乡5000多公里的西北边陲,一干就是36年。当地的少数民族老乡称他是“白衣圣人”,干部们称他是“活着 的孔繁森”,他就是现任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的江苏赤子—吴登云。把心“押”在责任上,乌恰地处帕米尔高原,境内多是海拔1700至6146米的大山,一年中每秒3至20米的大风要刮160多天,大雪封山期最长的地区达206天。从1963年踏上这块艰苦 的土地起,吴登云就以孺子牛般的赤诚,为这里的柯、维、汉等各族人民服务.....11.艾买尔`依明: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党委组织干事。曾干过电影放映员、通讯员、人武干事等工作。2003年,他被阿依库勒镇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干部,被阿克苏市委组织部评为电教先进工作者。1997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决定充实加强基层人武部力量,他自愿报名,走上了反分裂、反暴力恐怖斗争的第一线。他曾两次下水救人,两次用身体堵决口,四次入火海抢险,他的感人事迹在阿依库勒镇广为传颂。
12.杨忠贤:1999年9月哈密地区推出的模范共产党员杨忠贤,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萨尔乔克乡卫生院一名汉族医生,他扎根牧区37年,与当地哈萨克牧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37年中他全心全意为哈萨克牧民服务,抢救过无数病人,为哈萨克牧民接生3000多例无一死亡,他和妻子为抢救哈萨克儿童,奔走于牧区,延误了自己9岁女儿感染流行性脑膜炎的治疗,造成女儿终身痴呆,杨忠贤身患癌症期间还坚持为牧民看病,最后倒在了岗位上。1997年9月17日,杨忠贤因病去逝,哈萨克人按本民族习俗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遵循教规的哈萨克人集体公决,第一次破例将一位汉族兄弟安葬在本族墓地,下葬的那天,数千哈萨克人自发地为他告别。杨忠贤事迹的专题片《草原忠魂》反映了他的事迹。
第五篇: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 五指山市人民检察院纪检组 黄 雄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这几天连续收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片中所展示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共产党的风采。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情怀和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大山的火把——赵世树,秉承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大山中的小学工作了三十年,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板凳妈妈——许月华,身残志坚,从小失去双亲,又不幸失支双腿,靠着两个木头板凳行走。为了让那此不知道自己生日的穿上温暖的毛衣,吃上可口的饭菜,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许月华用她特殊的身躯,呵护一个又一个渴望温暖的童年,那板凳敲击的声音,分明是一首爱的旋律。
今生无悔——王万青,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他,风华正茂年龄,就奔赴阿万昌草原。为了牧民的健康,为了民族的团结,将青春热血洒在了茫茫草原。正因为有王万青一样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才谱写出了多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壮丽乐章。特战尖兵——刘珪,某部队某分队分队长。还在就读高中的他,被“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消息所震惊,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高中毕业后光荣参军,成为一位特战兵。刀尖上的舞者,十三次遭遇险情,都以化险为夷而赢得喝彩。每每接受任务,都以高标准完成,折服了教官,展现了中国特战兵的风采。用自己大无畏的精神,赢得了“特战尖兵”称号。正是刘珪这样默默保护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战士们,才让我们安心工作和生活。本色——王坤友,在面对由乡干部回到村里工作的情况,没有怨言,而是踏实工作、任劳任怨,在多个干群关系较为恶劣的村,他都是以自己的满腔热情、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一一化解,为此甚至于她的妻子身患重病他都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在爱人身边。在田间里头,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践行了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工作的承诺。
……
上面只是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事迹。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能够立足本职,无私奉献,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人民的好儿女》这种对党忠诚的高贵品质,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
通过观看学习,我对“人民为服务” 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我清醒的认识到,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准则的。
《人民的好儿女》纪录片中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我会立足本职工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生活和工作上的指南,努力的工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2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