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政办发【2011】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5: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政办发【2011】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政办发【2011】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

第一篇:甘政办发【2011】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甘政办发„2011‟164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

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重点企业:

《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已经省政府 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升我省整体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甘政发„2010‟2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58号)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目的

以提高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为重点,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逐级考核的要求,坚持权责明晰、注重绩效和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综合评价的原则,建立健全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强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质量责任,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我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考核对象(一)各市州政府。

(二)省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统计局、省旅游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省属重点企业。

三、考核内容(一)各市州政府:

1.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情况; 2.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3.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省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1.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情况;

2.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责任的落实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3.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三)省属重点企业:

1.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年度目标、措施和实施情况; 2.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

四、考核方式

(一)自查。每年6月份和11月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省属重点企业要按照年初制订的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计划进行两次全面自查,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并形成自查报告,分别于6月底、12月底前报送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分级考核。每年2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各市州上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自查报告,对各市州政府上年度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束后形;成综合性考评报告,报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最终确定市州年度考核结果。各市州政府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属县级政府进行相应考核,具体考核办法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

(三)政府对部门考核。每年12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政府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自查报告,对省政府有关部门本年度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进行考核。考核首先采取部门互查的方式进行: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成立互查小组,负责对各有关部门开展互查,并形成互查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互查报告,形成综合性考评报告,报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最终确定部门年度考核结果。各市州政府对所属有关部门的考核,可以参照上述办法自行确定,考核结果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四)部门对企业考核。每年12月底前,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企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职责范围内对所管理的省属重点企业本年度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进行考核。考核首先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抽查结果,形成综合性考评报告,报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最终确定企业年度考核结果,并作为该企业评选省政府质量奖的依据之一。

五、奖惩措施

省政府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省属重点企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年度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考核等次为优良的市州、部门和省属重点企业予以表彰奖励;连续2年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市州、部门和省属重点企业,要向领导小组提交书面专题报告,剖析原因,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领导小组视情况追究其责任。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省属重点企业要深刻认识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相关领域的质量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扎实推进。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努力形成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和所管理省属重点企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并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及时查找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小组要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严明考核纪律,确保考核质量和效果。(三)加强信息反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信息沟通,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宏观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有关情况。

主题词:经济管理 质量振兴 考核制度 通知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7月12日印发

共印260份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77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7]77号 【发布日期】2007-06-13 【生效日期】2007-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7]7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我省中东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干旱,局部地方干旱持续五年之久,而且目前旱情仍在蔓延。为了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不出问题,维护全省经济社会稳定,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抗灾救灾目标责任制和抗旱救灾责任追究制。要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抗旱救灾取得实效,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同时,要做好暴雨洪水、冰雹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值班,提高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努力形成抗旱救灾工作的合力。

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抗旱救灾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灾区的支持力度。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捐助活动,帮助灾区群众。要把保险纳入灾害防范救助体系,积极支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灾情的统计、核查工作,及时、正确、客观地反映灾害损失和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要明确专人负责灾情报送工作,对缓报、漏报和谎报、瞒报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旱灾重点监测县每10天要向省民政厅报告旱情监测数据。救灾款物的发放要严格程序,保证重点,做到救助对象公开、拨款数额公开、救助标准公开。要加强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各级财政必须确保救灾、低保资金的下拨,把救灾粮款和低保资金及时落实到救助对象手中。农牧和供销社等部门要切实做好小秋作物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各项物资和技术的准备工作,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如有有效降雨,及时指导帮助群众做好小秋作物的抢种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管护维修工作,加强节水和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河东地区要坚持“三水”齐抓,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挖掘小水资源,建成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抓好集雨节灌工程建设。要以保障城乡群众饮水为重点,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正确处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关系,制定应急供水方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重点企业生产用水,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秩序。要抓好人饮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护好现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要广泛动员和组织有条件的厂矿企业、机关单位、驻地部队为困难群众拉运送水,组织农民开展自救和互助互济。气象部门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发改委和经委等部门要协调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电力供应。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要把劳务输出当作抗旱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

三、妥善安排好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

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吃饭问题。要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把连年干旱受灾群众多的县区以及局部暴洪等灾害严重的县区确定为救灾重点,把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特困优抚对象和因病因祸致贫的缺粮、缺钱、缺劳动力的“三缺户”纳入重点救济范围,把学校和卫生院等作为保证用水的重点对象。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支农补助政策。要把兑付农村低保资金、春荒救助款、退耕还林补助款作为抗旱救灾、消解燃眉之急的有效措施,及时准确发放到户。要全面落实教育资金减免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学生不因旱灾辍学。要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患病群众特别是重大病患者能得到及时医治。

四、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实事求是地报道我省干旱灾情,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受旱地区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灾情,通报抗旱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报道灾区干部群众抗旱救灾的顽强精神,广泛宣传抗旱救灾先进典型事迹,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为抗旱救灾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统计工作巡查的通知(甘政办发[2008]10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104号 【发布日期】2008-08-06 【生效日期】2008-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统计工作巡查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104号)

兰州、嘉峪关、庆阳、武威市人民政府,省劳动保障厅、省粮食局、省林业厅、兰州铁路局:

为加强市州和部门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省政府决定,对部分市州和部门的统计工作进行巡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巡查时间

2008年8―9月(具体时间由省统计局另行通知)。

二、巡查内容

(一)市州巡查内容。重点巡查市州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情况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统计执法目标责任制的完成及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队伍管理、财务管理及部门统计工作管理情况;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二)部门巡查内容。重点巡查统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合法性、制度的规范性、标准的统一性、时间的有效性、方案执行的一致性、资料的保密性、资料使用的正当性、资料报送的时效性、报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发布的规范性、基础工作的完善性及统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取得情况。

三、巡查方式及步骤

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若干统计巡查工作组进行现场巡查。

(一)听取有关市和部门自查情况汇报;

(二)赴有关县市区、委办局、乡镇和企业了解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和原始台账;

(三)召开座谈会,反馈巡查初步意见,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四、有关要求

各有关市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巡查工作,提前做好总体情况介绍及各种统计报表表样、资料、台账、统计制度和统计文件、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等情况的准备工作,并确定一名联络员。巡查工作结束后,被巡查市和部门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于12月底前报省统计局。

市州巡查联系人:孙志国

电话:0931―2176154 ***

部门巡查联系人:王锡斌

电话:0931―2176153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八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聘任省政府参事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5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7]5号 【发布日期】2007-01-10 【生效日期】2007-01-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聘任省政府参事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7]5号)

省政府参事室:

经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聘任姚培珍为省政府参事。工资关系不转入省政府参事室。

请按有关规定办理聘任手续。

二○○七年一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甘政办发(2006)147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6]147号 2006年12月31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甘肃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关系广大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各市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要严格执行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不得违反国家政策,确保改革平稳顺利进行。

甘肃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8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原则

(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合理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

(二)坚持职务与级别相结合,增强级别的激励功能,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

(三)健全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使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加强工资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有效调控地区工资差距,逐步将地区工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二、实施范

本实施意见的实施范围为,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不含2006年6月30日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其中,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

三、职级工资制的实施

列入实施范围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已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并取得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实行职级工资制。

(一)调整基本工资结构

公务员基本工资构成由现行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项调整为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取消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领导职务和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公务员按所任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

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资历。公务员的级别由现行15个调整为27个,取消现行级别。每一职务层次对应若干个级别(附表三),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附表二)。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执行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

(二)套改工资的办法

职务工资。公务员按现任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

级别工资。公务员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按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附表五)。

现任职务,是指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正式任命的职务。

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任命现任职务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试用期外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大专以上毕业的工作人员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

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的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

公务员按现任职务套改的级别,如低于或等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在此基础上高套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对应的工资标准;如高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工资额,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再就近就高套入按现任职务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时,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与原任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为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

公务员套改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套改的级别高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定级的级别工资额的,可按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工资额就近就高套入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三)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

1、晋升职务增加工资。

公务员晋升职务后,从晋升职务的次月起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和相应的级别工资。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2、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增加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公务员晋升职务相应晋升级别时,如晋升一个级别,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当年起计算;如晋升两个级别及以上,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变动级别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自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凡考核称职及以上并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其中,职务未发生变动的,须按现任职务达到上一级别规定年限或按原任低一职务达到套改确定级别规定年限;晋升职务只晋升一个级别的,须按原任职务达到晋升后级别的规定年限。按有关规定高定级别的人员,先按高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高定,但不得突破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按上述办法晋升级别后,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的级别达到所任职务最高级别后,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不再晋升级别,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3、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考核累计两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4、其他。

公务员晋升级别相应增加级别工资时,如增资额超过下一级别一个工资档差,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级别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如增资额不超过下一级别一个工资档差,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晋升两个以上级别时,逐级计算增资额是否超过下一级别一个工资档差。

公务员晋升级别和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在同一时间的,先晋升级别,再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四、完善机关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制

(一)调整机关工人基本工资结构 技术工人仍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构成由现行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奖金三项调整为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两项。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二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四)。

普通工人仍实行岗位工资制,基本工资构成由现行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项调整为岗位工资一项(附表四)。

(二)机关工人工资套改办法

1、技术工人工资套改办法。

技术等级工资。技术工人按考评(聘任)的技术等级(职务)执行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岗位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档次按现任技术等级(职务)、任技术等级(职务)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附表六)。

现任技术等级(职务)是指技术工人按机关事业单位技术等级(职务)考评规定考评(聘任)的技术等级(职务);任技术等级(职务)年限是指技术工人从考评(聘任)技术等级(职务)当年起计算的年限;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学徒期、熟练期外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任技术等级(职务)年限和工作年限的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

技术工人按现任技术等级(职务)套改的岗位工资额,如低于或等于按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套改的岗位工资额,可先按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套改,再就近就高套入现任技术等级(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按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套改时,现任技术等级(职务)的年限与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低一技术等级(职务)的年限。

2、普通工人工资套改办法。

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档次,按套改年限确定(附表六)。套改年限的计算办法与技术工人相同。

(三)正常晋升工资办法

1、晋升岗位工资档次。

从2006年7月1日起,机关工人考核累计两年为合格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晋升一档岗位工资。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岗位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的技术等级(职务)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如增资额超过按原技术等级(职务)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增加工资的数额,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晋升技术等级(职务)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如增资额不超过按原技术等级(职务)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增加工资的数额,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

2、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执行新任技术等级(职务)对应的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四)其他

普通工人经考核转为技术工人后,根据本单位同等条件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工资。

五、新录用人员工资待遇

(一)新录用公务员工资待遇

国家规定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分别为:初中毕业生5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59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10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7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845元。

试用期满合格后,按所任职务和级别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职务工资分别执行下列职务对应的标准:初中、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按办事员;大学专科、大学本科、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科员;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副主任科员;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按主任科员。级别和级别工资分别定为:初中毕业生二十七级1档;高中、中专毕业生二十七级2档;大学专科毕业生二十六级2档;大学本科毕业生二十五级2档;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二十五级3档;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二十四级3档;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二十二级1档。

录用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的中专以上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即按国家规定的定级工资标准执行,试用期满合格后,在国家规定的定级标准基础上级别工资档次可适当高定一至两档。其他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参考录用前本人的工作经历和录用后拟任职务、级别,按照比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低一个级别工资档次的数额确定。其中,毕业并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执行相应学历的试用期工资。试用期满合格后,按所任职务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二)新参加工作工人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仍分别实行学徒期和熟练期制度。

1、技术工人学徒期工资为:第一年570元,第二年590元,第三年转正执行初级工1档,第四年定级执行初级工2档。

2、技工学校毕业的技术工人,第一年590元,第二年转正定级执行初级工2档。

3、普通工人熟练期一年,工资为570元,第二年转正执行普通工1档,第三年执行普通工2档。

(三)截止2006年6月30日仍在试用期或学徒期、熟练期的工作人员,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新的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

六、完善津贴补贴制度

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岗位津贴制度。

(一)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地区附加津贴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方案待国家制定后下发。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另行制定。

(三)完善岗位津贴制度

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国家对岗位津贴实行统一管理。在清理现有各项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对岗位津贴进行规范,具体方案待国家制定后执行。在此之前,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仍按现行规定执行。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岗位津贴项目或调整岗位津贴实施范围和标准。

七、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工资调查指标列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调查比较每年进行一次,由人事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工资标准调整的幅度,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变动等情况和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确定。在工资调查制度建立前,主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由人事部、财政部拟定具体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八、实行年终一次性奖金

对考核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在考核结果确定后兑现,奖金标准为本人当年12月份的基本工资。考核为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

九、套改中有关问题

(一)关于任职年限的问题

1、公务员在同一职务层次担任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同一职务层次的任职年限。

2、公务员现任职务低于原任职务的,其原任同级职务和较高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

(二)军队转业干部按本人现任职务套改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如现任职务低于转业时部队原职务的,根据其现执行工资待遇对应的职务套改级别工资,职务工资执行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工资标准。

(三)受行政纪律处分和受行政刑事处罚人员的工资套改问题 1、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受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基础上低定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低套入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如套改级别为本职务最低级别,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工资基础上低定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如套改级别工资低于本人学历转正定级工资的,执行定级工资。受过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机关工人,在套改的岗位工资基础上降低三个工资档次,降低后的岗位工资档次不低于本技术等级的最低档,初级工降低后的工资档次不低于初级工2档。2、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被判处管制、拘役、劳教、缓刑的公务员,在处罚期满或解除劳教管制、拘役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收回工作的,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基础上先低定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低套入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再降低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如套改级别为本职务最低级别,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工资基础上低定两个级别工资档次,降低后的级别工资档次不低于本级别的最低档,如套改级别工资低于本人学历转正定级工资的,执行定级工资。

被判处管制、拘役、劳教、缓刑的机关工人,在处罚期满或解除劳教管制、拘役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收回工作的,在套改确定的岗位工资基础上降低四个工资档次。降低后的岗位工资档次不低于本技术等级的最低档,初级工降低后的工资档次不低于初级工2档。

3、正在接受立案或停职审查的人员,暂缓套改工资,待审查结束作出结论后,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四)其他问题

1、工资关系未转入现所在工作单位的人员,须将工资关系转入后,再参加工资改革。

2、此次工资制度改革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的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

十、组织实施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地区、部门和单位等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要坚持国家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严格执行政策,不得擅自出台和变通工资政策。各级纪检、组织、监察、财政、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凡违反政策规定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者责任。要切实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

十一、审批程序

(一)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认真填写统一印制的《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档案》,按统一格式填写《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套改花名册》(一式三份)和《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增资审批表》(一式四份)。省直和中央在甘受委托由地方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代管的单位需上报实施报告,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厅工资福利与离退休管理处审批。

(二)属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由所在单位填写《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档案》(一式五份),经各市、州、市(州)委或省级厅(局)审核后,由上级主管单位统一以报告形式上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办理审批手续。

(三)各市、州审批程序自定。在本地区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由市、州人事部门将本次工资制度改革情况以工作总结方式上报省人事厅。

十二、本实施意见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十三、本实施意见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件一:

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工 资 标 准

│ │

├───────────┬─────────────┤ │

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

│ ├─────────────┼───────────┼─────────────┤ │

国家级正职

4000 │

│ ├─────────────┼───────────┼─────────────┤ │

国家级副职

3200 │

│ ├─────────────┼───────────┼─────────────┤ │

省部级正职

2510 │

│ ├─────────────┼───────────┼─────────────┤ │

省部级副职

1900 │

│ ├─────────────┼───────────┼─────────────┤ │

厅局级正职

1410 │

1290

│ ├─────────────┼───────────┼─────────────┤ │

厅局级副职

1080 │

990

│ ├─────────────┼───────────┼─────────────┤ │

县处级正职

830 │

760

│ ├─────────────┼───────────┼─────────────┤ │

县处级副职

640 │

590

│ ├─────────────┼───────────┼─────────────┤ │

乡科级正职

510 │

480

│ ├─────────────┼───────────┼─────────────┤ │

乡科级副职

430 │

410

│ ├─────────────┼───────────┼─────────────┤ │

380

│ ├─────────────┼───────────┼─────────────┤ │

办 事 员

340

│ └─────────────┴───────────┴─────────────┘

附件二:

公务员级别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级 别│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一 │ 3020 │ 3180 │ 3340 │ 3500 │ 3660 │ 3820 │

├───┼───┼───┼────┼───┼───┼───┼───┼───┼───┼───┼───┼───┼───┼───┤

│ 二 │ 2770 │ 2915 │ 3060 │ 3205 │ 3350 │ 3495 │ 3640 │

├───┼───┼───┼────┼───┼───┼───┼───┼───┼───┼───┼───┼───┼───┼───┤

│ 三 │ 2530 │ 2670 │ 2810 │ 2950 │ 3090 │ 3230 │ 3370 │ 3510 │

│ ├───┼───┼───┼────┼───┼───┼───┼───┼───┼───┼───┼───┼───┼───┼───┤

│ 四 │ 2290 │ 2426 │ 2562 │ 2698 │ 2834 │ 2970 │ 3106 │ 3242 │ 3378 │

├───┼───┼───┼────┼───┼───┼───┼───┼───┼───┼───┼───┼───┼───┼───┤

│ 五 │ 2070 │ 2202 │ 2334 │ 2466 │ 2598 │ 2730 │ 2862 │ 2994 │ 3126 │ 3258 │

├───┼───┼───┼────┼───┼───┼───┼───┼───┼───┼───┼───┼───┼───┼───┤

│ 六 │ 1870 │ 1996 │ 2122 │ 2248 │ 2374 │ 2500 │ 2626 │ 2752 │ 2878 │ 3004 │ 3130 │

├───┼───┼───┼────┼───┼───┼───┼───┼───┼───┼───┼───┼───┼───┼───┤

│ 七 │ 1700 │ 1818 │ 1936 │ 2054 │ 2172 │ 2290 │ 2408 │ 2526 │ 2644 │ 2762 │ 2880 │

├───┼───┼───┼────┼───┼───┼───┼───┼───┼───┼───┼───┼───┼───┼───┤

│ 八 │ 1560 │ 1669 │ 1778 │ 1887 │ 1996 │ 2105 │ 2214 │ 2323 │ 2432 │ 2541 │ 2650 │

├───┼───┼───┼────┼───┼───┼───┼───┼───┼───┼───┼───┼───┼───┼───┤ │ 九 │ 1438 │ 1538 │ 1638 │ 1738 │ 1838 │ 1938 │ 2038 │ 2138 │ 2238 │ 2338 │ 2438 │

├───┼───┼───┼────┼───┼───┼───┼───┼───┼───┼───┼───┼───┼───┼───┤

│ 十 │1324 │1416 │ 1508 │1600 │1692 │1784 │1876 │1968 │2060 │2152 │2244 │

├───┼───┼───┼────┼───┼───┼───┼───┼───┼───┼───┼───┼───┼───┼───┤

│十一 │1217 │1302 │ 1387 │1472 │1557 │1642 │1727 │1812 │1897 │1982 │2067 │2152 │

├───┼───┼───┼────┼───┼───┼───┼───┼───┼───┼───┼───┼───┼───┼───┤

│十二 │1117 │1196 │ 125 │1354 │1433 │1512 │1591 │1670 │1749 │1828 │1907 │1986 │2065 │

├───┼───┼───┼────┼───┼───┼───┼───┼───┼───┼───┼───┼───┼───┼───┤

│十三 │1024 │1098 │ 1172 │1246 │1320 │1394 │1468 │1542 │1616 │1690 │1764 │1838 │1912 │ 1986 │

├───┼───┼───┼────┼───┼───┼───┼───┼───┼───┼───┼───┼───┼───┼───┤

│十四 │938

│1007 │ 1076 │1145 │1214 │1283 │1352 │1421 │1490 │1559 │1628 │1697 │1766 │ 1835 │ ├───┼───┼───┼────┼───┼───┼───┼───┼───┼───┼───┼───┼───┼───┼───┤

│十五 │859

│924

│ 989 │1054 │1119 │1184 │1249 │1314 │1379 │1444 │1509 │1574 │1639 │ 1704 │

├───┼───┼───┼────┼───┼───┼───┼───┼───┼───┼───┼───┼───┼───┼───┤

│十六 │786

│847

│ 908 │969

│1030 │1091 │1152 │1213 │1274 │1335 │1396 │1457 │1518 │ 1579 │

├───┼───┼───┼────┼───┼───┼───┼───┼───┼───┼───┼───┼───┼───┼───┤

│十七 │719

│776

│ 833 │890

│947

│1004 │1061 │1118 │1175 │1232 │1289 │1346 │1403 │

├───┼───┼───┼────┼───┼───┼───┼───┼───┼───┼───┼───┼───┼───┼───┤

│十八 │658

│711

│ 764 │817

│870

│923

│976

│1029 │1082 │1135 │1188 │1241 │1294 │

├───┼───┼───┼────┼───┼───┼───┼───┼───┼───┼───┼───┼───┼───┼───┤

│十九 │602

│651

│ 700 │749

│798

│847

│896

│945

│994

│1043 │1092 │1141 │

├───┼───┼───┼────┼───┼───┼───┼───┼───┼───┼───┼───┼───┼───┼───┤ │二十 │ 551 │ 596 │ 641 │ 686 │ 731 │ 776 │ 821 │ 866 │ 911 │ 956 │ 1001 │

├───┼───┼───┼────┼───┼───┼───┼───┼───┼───┼───┼───┼───┼───┼───┤

│二十一│ 504 │ 545 │ 586 │ 627 │ 668 │ 709 │ 750 │ 791 │ 832 │ 873 │

├───┼───┼───┼────┼───┼───┼───┼───┼───┼───┼───┼───┼───┼───┼───┤

│二十二│ 461 │ 498 │ 535 │ 572 │ 609 │ 646 │ 683 │ 720 │ 757 │

├───┼───┼───┼────┼───┼───┼───┼───┼───┼───┼───┼───┼───┼───┼───┤

│二十三│ 422 │ 455 │ 488 │ 521 │ 554 │ 587 │ 620 │ 653 │

├───┼───┼───┼────┼───┼───┼───┼───┼───┼───┼───┼───┼───┼───┼───┤

│二十四│ 386 │ 416 │ 446 │ 476 │ 506 │ 536 │ 566 │ 596 │

├───┼───┼───┼────┼───┼───┼───┼───┼───┼───┼───┼───┼───┼───┼───┤

│二十五│ 352 │ 380 │ 408 │ 436 │ 464 │ 492 │ 520 │

│ ├───┼───┼───┼────┼───┼───┼───┼───┼───┼───┼───┼───┼───┼───┼───┤

│二十六│ 320 │ 347 │ 374 │ 401 │ 428 │ 455 │

├───┼───┼───┼────┼───┼───┼───┼───┼───┼───┼───┼───┼───┼───┼───┤

│二十七│ 290 │ 316 │ 342 │ 368 │ 394 │ 420 │

└───┴───┴───┴────┴───┴───┴───┴───┴───┴───┴───┴───┴───┴───┴───┘

附件三:

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表

┌─────┬─────────────────────────────────────┐ │

级别 │

│ ├─────┼───┬─────────────────────────────────┤ │

省│

│ ├─────┤

│ │

部│

│ ├─────┤

├───┬─────────────────────────────┤ │

级│

省│

│ │

│ ├─────┤

│ │

正│

部│

│ ├─────┤

├──┬──────────────────────────┤ │

职│

级│

│ ├─────┼───┤

│ │

副│ 厅│

│ │

职│ 局│

│ ├─────┤

├───┬──────────────────────┤ │

│ 级│

厅│

│ ├─────┼───┴───┤

│ │

十一 │

│ 正│

局│

│ ├─────┤

├───┬──────────────────┤ │

十二 │

│ 职│

级│

│ ├─────┤

│ │

十三 │

副│

县│

│ ├─────┼───────┴──┤

├──┬───────────────┤ │

十四 │

职│

处│

│ ├─────┤

│ │

十五 │

级│ 县│

│ ├─────┼──────────┴───┤

├───┬───────────┤ │

十六 │

正│ 处│

│ ├─────┤

├───┬───────┤ │

十七 │

职│ 级│

乡│

│ ├─────┤

├───┬───┤ │

十八 │

│ 副│

科│

│ │

│ 职│

级│

乡│

│ ├─────┼──────────────┴───┤

├───┤ │

十九 │

│ ├─────┤

│ │

二十 │

正│

科│

科│

│ │

职│

级│

│ ├─────┼──────────────────┴──┤

│ │

二十一│

副│

办│ ├─────┤

│ │

二十二│

职│

│ ├─────┼─────────────────────┴───┤

│ │

二十三│

事│ ├─────┤

│ │

二十四│

员│

│ │

员│ ├─────┼─────────────────────────┴───┤

│ │

二十五│

│ ├─────┤

│ │

二十六│

│ ├─────┼─────────────────────────────┴───┤

│ │

二十七│

│ └─────┴─────────────────────────────────┴───┘

附件四:

机关技术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 / 月

┌────────┬─────────────────────────────────────────────────────┬──┐

标准│

│技术│ │

├──┬──┬──┬──┬──┬──┬──┬──┬──┬──┬──┬──┬──┬──┬──┬──┬──┬──┤等级│ │技术等级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工资│

├────────┼──┼──┼──┼──┼──┼──┼──┼──┼──┼──┼──┼──┼──┼──┼──┼──┼──┼──┼──┤

│高级技师

│895 │936 │977 │1024│1071│1118│1171│1224│1277│1336│1395│1454│1519│1584│1649│

│ │

│410 │

├────────┼──┼──┼──┼──┼──┼──┼──┼──┼──┼──┼──┼──┼──┼──┼──┼──┼──┼──┼──┤

│技师

│760 │795 │830 │865 │905 │945 │985 │1031│1077│1123│1175│1227│1279│1338│1397│

│270 │

├────────┼──┼──┼──┼──┼──┼──┼──┼──┼──┼──┼──┼──┼──┼──┼──┼──┼──┼──┼──┤

│高级工

│650 │681 │712 │743 │777 │811 │845 │882 │919 │956 │998 │1040│1082│1129│1176│1228│1280│

│195 │

├────────┼──┼──┼──┼──┼──┼──┼──┼──┼──┼──┼──┼──┼──┼──┼──┼──┼──┼──┼──┤

│中级工

│570 │598 │626 │654 │685 │716 │747 │781 │815 │849 │886 │923 │960 │1001│1042│1087│1132│1177│155 │

├────────┼──┼──┼──┼──┼──┼──┼──┼──┼──┼──┼──┼──┼──┼──┼──┼──┼──┼──┼──┤

│初级工

│500 │526 │552 │578 │606 │634 │662 │693 │724 │755 │788 │821 │854 │891 │928 │965 │1006│1047│125 │

└────────┴──┴──┴──┴──┴──┴──┴──┴──┴──┴──┴──┴──┴──┴──┴──┴──┴──┴──┴──┘

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普通工 │610 │634 │658 │684 │710 │738 │766 │797 │828 │862 │896 │934 │972 │1013│1054│1098│1142│1186│1230│

└────┴──┴──┴──┴──┴──┴──┴──┴──┴──┴──┴──┴──┴──┴──┴──┴──┴──┴──┴──┘

附表五:

公务员级别工资套改表

┌──┬───┬───────────────────────────────────────────────────────────────────────────┐

│职务│任职 │

套改年限

│年限

├──┬──┬──┬──┬───┬───┬───┬───┬───┬───┬───┬───┬───┬───┬───┬───┬───┬───┬───┬───┤

│3年 │4-5 │6-7 │8-9 │10-12 │13-14 │15-17 │18-19 │20-22 │23-24 │25-27 │28-29 │30-32 │33-34 │35-37 │38-39 │40-42 │43-44 │45-47 │48年 │

│以下│ 年 │ 年 │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以上 │

├──┼───┼──┼──┼──┼──┼───┼───┼───┼───┼───┼───┼───┼───┼───┼───┼───┼───┼───┼───┼───┼───┤

│省部│1-5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

│级正│ 年

│ │ 职

├───┼──┼──┼──┼──┼───┼───┼───┼───┼───┼───┼───┼───┼───┼───┼───┼───┼───┼───┼───┼───┤

│6-10 │

│7-2 │7-3 │7-4 │7-5 │7-6 │7-7 │7-8 │

│ 年

│ │ ├───┼──┼──┼──┼──┼───┼───┼───┼───┼───┼───┼───┼───┼───┼───┼───┼───┼───┼───┼───┼───┤

│11-15 │

│6-2 │6-3 │6-4 │6-5 │6-6 │6-7 │

│年

│ │

├───┼──┼──┼──┼──┼───┼───┼───┼───┼───┼───┼───┼───┼───┼───┼───┼───┼───┼───┼───┼───┤

│16年 │

│5-3 │5-4 │5-5 │5-6 │5-7 │

│以上 │

├──┼───┼──┼──┼──┼──┼───┼───┼───┼───┼───┼───┼───┼───┼───┼───┼───┼───┼───┼───┼───┼───┤

│省部│1-5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

│级副│ 年

│ │ 职

├───┼──┼──┼──┼──┼───┼───┼───┼───┼───┼───┼───┼───┼───┼───┼───┼───┼───┼───┼───┼───┤ │

│6-10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

│ 年

│ │

├───┼──┼──┼──┼──┼───┼───┼───┼───┼───┼───┼───┼───┼───┼───┼───┼───┼───┼───┼───┼───┤

│11-15 │

│8-2 │8-3 │8-4 │8-5 │8-6 │8-7 │8-8 │

│年

│ │

├───┼──┼──┼──┼──┼───┼───┼───┼───┼───┼───┼───┼───┼───┼───┼───┼───┼───┼───┼───┼───┤

│16年 │

│7-3 │7-4 │7-5 │7-6 │7-7 │7-8 │

│以上 │

├──┼───┼──┼──┼──┼──┼───┼───┼───┼───┼───┼───┼───┼───┼───┼───┼───┼───┼───┼───┼───┼───┤

│厅局│1-5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2-8 │12-9 │11-9 │ │级正│ 年

│ │ 职

├───┼──┼──┼──┼──┼───┼───┼───┼───┼───┼───┼───┼───┼───┼───┼───┼───┼───┼───┼───┼───┤

│6-10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2-10 │11-10 │

│ 年

│ │

├───┼──┼──┼──┼──┼───┼───┼───┼───┼───┼───┼───┼───┼───┼───┼───┼───┼───┼───┼───┼───┤

│11-15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1-10 │

│年

│ │

├───┼──┼──┼──┼──┼───┼───┼───┼───┼───┼───┼───┼───┼───┼───┼───┼───┼───┼───┼───┼───┤

│16年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

│以上 │

├──┼───┼──┼──┼──┼──┼───┼───┼───┼───┼───┼───┼───┼───┼───┼───┼───┼───┼───┼───┼───┼───┤

│厅局│1-5 │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4-7 │14-8 │13-8 │13-9 │12-9 │

│级副│ 年

│ │ 职

├───┼──┼──┼──┼──┼───┼───┼───┼───┼───┼───┼───┼───┼───┼───┼───┼───┼───┼───┼───┼───┤

│6-10 │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3-9 │13-10 │12-10 │

│ 年

│ │

├───┼──┼──┼──┼──┼───┼───┼───┼───┼───┼───┼───┼───┼───┼───┼───┼───┼───┼───┼───┼───┤

│11-15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3-10 │12-10 │

│年

│ │ ├───┼──┼──┼──┼──┼───┼───┼───┼───┼───┼───┼───┼───┼───┼───┼───┼───┼───┼───┼───┼───┤

│16年 │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2-10 │12-11 │

│以上 │

├──┼───┼──┼──┼──┼──┼───┼───┼───┼───┼───┼───┼───┼───┼───┼───┼───┼───┼───┼───┼───┼───┤

│县处│1-5 │

│18-1 │18-2 │18-3 │18-4 │18-5 │17-5 │17-6 │16-6 │16-7 │15-7 │15-8 │14-8 │14-9 │

│级正│ 年

│ │ 职

├───┼──┼──┼──┼──┼───┼───┼───┼───┼───┼───┼───┼───┼───┼───┼───┼───┼───┼───┼───┼───┤

│6-10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6-7 │16-8 │15-8 │15-9 │14-9 │14-10 │

│ 年

│ │

├───┼──┼──┼──┼──┼───┼───┼───┼───┼───┼───┼───┼───┼───┼───┼───┼───┼───┼───┼───┼───┤ │

│11-15 │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5-8 │15-9 │14-9 │14-10 │

│年

│ │

├───┼──┼──┼──┼──┼───┼───┼───┼───┼───┼───┼───┼───┼───┼───┼───┼───┼───┼───┼───┼───┤

│16年 │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5-10 │14-10 │14-11 │

│以上 │

├──┼───┼──┼──┼──┼──┼───┼───┼───┼───┼───┼───┼───┼───┼───┼───┼───┼───┼───┼───┼───┼───┤

│县处│1-5 │

│20-1 │20-2 │20-3 │20-4 │19-4 │19-5 │18-5 │18-6 │17-6 │17-7 │16-7 │16-8 │15-8 │

│级副│ 年

│ │ 职

├───┼──┼──┼──┼──┼───┼───┼───┼───┼───┼───┼───┼───┼───┼───┼───┼───┼───┼───┼───┼───┤

│6-10 │

│19-2 │19-3 │19-4 │19-5 │19-6 │18-6 │18-7 │17-7 │17-8 │16-8 │16-9 │15-9 │

│ │

│ 年

│ │

├───┼──┼──┼──┼──┼───┼───┼───┼───┼───┼───┼───┼───┼───┼───┼───┼───┼───┼───┼───┼───┤

│11-15 │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7-7 │17-8 │16-8 │16-9 │15-9 │

│年

│ │

├───┼──┼──┼──┼──┼───┼───┼───┼───┼───┼───┼───┼───┼───┼───┼───┼───┼───┼───┼───┼───┤

│16年 │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6-9 │16-10 │15-10 │

│以上 │

├──┼───┼──┼──┼──┼──┼───┼───┼───┼───┼───┼───┼───┼───┼───┼───┼───┼───┼───┼───┼───┼───┤

│乡科│1-5 │

│22-1 │22-2 │22-3 │21-3 │21-4 │20-4 │20-5 │19-5 │19-6 │18-6 │18-7 │17-7 │17-8 │16-8 │

│级正│ 年

│ │ 职

├───┼──┼──┼──┼──┼───┼───┼───┼───┼───┼───┼───┼───┼───┼───┼───┼───┼───┼───┼───┼───┤

│6-10 │

│21-2 │21-3 │21-4 │21-5 │20-5 │20-6 │19-6 │19-7 │18-7 │18-8 │17-8 │17-9 │16-9 │

│ 年

│ │

├───┼──┼──┼──┼──┼───┼───┼───┼───┼───┼───┼───┼───┼───┼───┼───┼───┼───┼───┼───┼───┤

│11-15 │

│20-2 │20-3 │20-4 │20-5 │20-6 │19-6 │19-7 │18-7 │18-8 │17-8 │17-9 │16-9 │

│年

│ │

├───┼──┼──┼──┼──┼───┼───┼───┼───┼───┼───┼───┼───┼───┼───┼───┼───┼───┼───┼───┼───┤

│16年 │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8-8 │18-9 │17-9 │17-10 │16-10 │

│以上 │

├──┼───┼──┼──┼──┼──┼───┼───┼───┼───┼───┼───┼───┼───┼───┼───┼───┼───┼───┼───┼───┼───┤

│乡科│1-5 │

│24-1│24-2 │23-2 │23-3 │22-3 │22-4 │21-4 │21-5 │20-5 │20-6 │19-6 │19-7 │18-7 │18-8 │17-8 │

│级副│ 年

│ │ 职

├───┼──┼──┼──┼──┼───┼───┼───┼───┼───┼───┼───┼───┼───┼───┼───┼───┼───┼───┼───┼───┤

│6-10 │

│23-2 │23-3 │23-4 │22-4 │22-5 │21-5 │21-6 │20-6 │20-7 │19-7 │19-8 │18-8 │18-9 │17-9 │

│ 年

│ │

├───┼──┼──┼──┼──┼───┼───┼───┼───┼───┼───┼───┼───┼───┼───┼───┼───┼───┼───┼───┼───┤

│11-15 │

│22-2 │22-3 │22-4 │22-5 │21-5 │21-6 │20-6 │20-7 │19-7 │19-8 │18-8 │18-9 │17-9 │

│年

│ │

├───┼──┼──┼──┼──┼───┼───┼───┼───┼───┼───┼───┼───┼───┼───┼───┼───┼───┼───┼───┼───┤ │

│16年 │

│21-3 │21-4 │21-5 │21-6 │21-7 │20-7 │20-8 │19-8 │19-9 │18-9 │18-10 │17-10 │

│以上 │

├──┴───┼──┼──┼──┼──┼───┼───┼───┼───┼───┼───┼───┼───┼───┼───┼───┼───┼───┼───┼───┼───┤

科员

│26-1│26-2│25-2│25-3 │24-3 │24-4 │23-4 │23-5 │22-5 │22-6 │21-6 │21-7 │20-7 │20-8 │19-8 │19-9 │18-9 │

├──────┼──┼──┼──┼──┼───┼───┼───┼───┼───┼───┼───┼───┼───┼───┼───┼───┼───┼───┼───┼───┤

│ 办事员

│27-1│27-2│27-3│26-3│26-4 │25-4 │25-5 │24-5 │24-6 │23-6 │23-7 │22-7 │22-8 │21-8 │21-9 │20-9 │20-10 │19-10 │

└──────┴──┴──┴──┴──┴───┴───┴───┴───┴───┴───┴───┴───┴───┴───┴───┴───┴───┴───┴───┴───┘

说明:表中“-”前为级别,“-”后为档次。

附表六:

机关技术工人岗位工资套改表

┏━━━━━┯━━━━┯━━━━━━━━━━━━━━━━━━━━━━━━━━━━━━━━━━━━━━━━━━━━━━━━━━┓

┃技术等

│在岗(任│

套改年限

┃级(职务)│职)年限├──┬──┬──┬──┬──┬──┬──┬──┬──┬──┬──┬──┬──┬──┬──┬──┬──┨

│4年 │5-6 │7-9 │10-│12-│15-│17-│20-│22-│25-│27-│30-│32-│35-│37-│40-│42年┃

│以下│年 │年 │11年│14年│16年│19年│21年│24年│26年│29年│31年│34年│36年│39年│41年│以上┃

┠─────┼────┼──┼──┼──┼──┼──┼──┼──┼──┼──┼──┼──┼──┼──┼──┼──┼──┼──┨

┃高级技师 │1-4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9

┃ ┃

├────┼──┼──┼──┼──┼──┼──┼──┼──┼──┼──┼──┼──┼──┼──┼──┼──┼──┨ ┃

│5-8年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

├────┼──┼──┼──┼──┼──┼──┼──┼──┼──┼──┼──┼──┼──┼──┼──┼──┼──┨ ┃

│9年以上 │

│ 5 │ 6 │ 7 │ 8 │ 9 │ 10 │11 ┃

┠─────┼────┼──┼──┼──┼──┼──┼──┼──┼──┼──┼──┼──┼──┼──┼──┼──┼──┼──┨

┃ 技师

│1-4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11 ┃ ┃

├────┼──┼──┼──┼──┼──┼──┼──┼──┼──┼──┼──┼──┼──┼──┼──┼──┼──┨ ┃

│5-8年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12 ┃ ┃

├────┼──┼──┼──┼──┼──┼──┼──┼──┼──┼──┼──┼──┼──┼──┼──┼──┼──┨ ┃

│9年以上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3 ┃

┠─────┼────┼──┼──┼──┼──┼──┼──┼──┼──┼──┼──┼──┼──┼──┼──┼──┼──┼──┨

┃高级工

│1-4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3 ┃ ┃

├────┼──┼──┼──┼──┼──┼──┼──┼──┼──┼──┼──┼──┼──┼──┼──┼──┼──┨ ┃

│5-8年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14 ┃ ┃

├────┼──┼──┼──┼──┼──┼──┼──┼──┼──┼──┼──┼──┼──┼──┼──┼──┼──┨ ┃

│9年以上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5 ┃

┠─────┼────┼──┼──┼──┼──┼──┼──┼──┼──┼──┼──┼──┼──┼──┼──┼──┼──┼──┨

┃中级工

│1-4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14 ┃ ┃

├────┼──┼──┼──┼──┼──┼──┼──┼──┼──┼──┼──┼──┼──┼──┼──┼──┼──┨ ┃

│5-8年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5 ┃ ┃

├────┼──┼──┼──┼──┼──┼──┼──┼──┼──┼──┼──┼──┼──┼──┼──┼──┼──┨ ┃

│9年以上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16 ┃

┠─────┴────┼──┼──┼──┼──┼──┼──┼──┼──┼──┼──┼──┼──┼──┼──┼──┼──┼──┨

┃初级工

│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17 ┃

┗━━━━━━━━━━┷━━┷━━┷━━┷━━┷━━┷━━┷━━┷━━┷━━┷━━┷━━┷━━┷━━┷━━┷━━┷━━┷━━┛

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套改表

┏━━━┯━━━━━━━━━━━━━━━━━━━━━━━━━━━━━━━━━━━━━━━━━━━━━━━━━━┓ ┃普通工│

套改年限

┃ ┃

├──┬──┬──┬──┬──┬──┬──┬──┬──┬──┬──┬──┬──┬──┬──┬──┬──┨ ┃

│4年 │5-6 │7-9 │10-│12-│15-│17-│20-│22-│25-│27-│30-│32-│35-│37-│40-│42年┃ ┃

│以下│

│11年│14年│16年│19年│21年│24年│26年│29年│31年│34年│36年│39年│41年│以上┃

├──┼──┼──┼──┼──┼──┼──┼──┼──┼──┼──┼──┼──┼──┼──┼──┼──┨ ┃

│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17 ┃ ┗━━━┷━━┷━━┷━━┷━━┷━━┷━━┷━━┷━━┷━━┷━━┷━━┷━━┷━━┷━━┷━━┷━━┷━━┛

下载甘政办发【2011】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政办发【2011】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