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科学技术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
【发布单位】教育部
【发布文号】教技厅[2005]7号 【发布日期】2005-12-15 【生效日期】2005-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科学技术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
强监管的通知》的通知
(教技厅[20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为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合理有效地使用好科技经费,现将科学技术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于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国家现行各项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的,依照现行规定执行;没有文件规定的,依照科学技术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的管理,尤其是要严格规范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和结余经费的管理,切实提高国家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各单位接到本《通知》后,要按照科学技术部要求立即开展课题经费自查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并于2006年1月10日前将自查和整改情况报我部科学技术司和财务司。
联系人:教育部科技司计划处 刘 磊
教育部财务司预算与审计处 何光彩
联系电话:66097841、66097531
传真:66096298、66097532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关于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
各有关部门、单位:
“十五”以来,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逐步完善评审评估机制,强化过程监督,科技经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通过近两年的科研专项经费审计和监督检查发现,在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合理有效地使用好科技经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国办发[2002]2号)以及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现就规范课题经费使用和监督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禁从课题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一些单位为鼓励科研人员争取课题经费,自行制定内部政策,从获得的课题经费中提成用作科研人员奖励支出。按规定,人员费应按照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和国家相关标准在课题预算人员费科目中据实列支。人员费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课题经费用于人员奖励等超出预算范围的支出。
二、严禁从课题经费中直接提取管理费计入课题成本。课题管理费是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课题依托单位为课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房屋占用费和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或折旧费等。按规定,课题管理费应按照财务制度允许的分摊方法,分摊计入课题成本,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列支。严禁课题依托单位直接从课题经费中按比例提取管理费的变相截留课题经费的行为。
三、严禁挤占挪用课题经费,超预算范围开支的行为。课题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不得将课题经费用于旅游、福利劳保、娱乐等活动和与课题研究活动无关的宴请,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等方式变相谋取私利,不得用课题经费经商办企业。与课题研究活动相关的必要支出,也要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开支标准。
四、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课题经费预算。按规定,课题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由于课题研究目标、重大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课题经费总预算造成较大影响的,可以进行调整,但必须按原程序上报批准后执行。对于课题经费预算科目之间的调整,调整幅度超过10%的,必须按原程序上报批准后执行;调整幅度不足10%的,需在课题结题报告中详细说明调整的理由、金额等情况,并在课题验收时予以确认。
五、严禁编制虚假预算套取课题经费。部分课题在申报预算时,存在编报虚假预算现象,虚列人员费、考察调研费、会议费、设备购置费、对外协作费等,课题完成后形成课题资金大量结余,长期挂账用于课题以外的支出,造成科技资金的极大浪费。从2006年开始,对课题结余资金问题,我部将在结题验收和专项审计中加大清查力度,对专项经费5%以内且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课题结余经费,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留给依托单位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课题经费结余超过5%或结余在20万元以上的课题,必须将全部结余资金按原渠道上缴。
六、严禁课题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部分课题存在不及时结题或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的情况,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由课题组甚至课题负责人随意支取,影响了科技预算的严肃性。课题必须按规定及时结题,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必须按程序提前办理课题延期手续。课题验收结题后应在一个月内办理财务结算手续,认真清理账目,正确计算课题实际成本,按规定妥善处理结余经费,课题组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占用课题结余经费。
七、严禁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不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在课题申请时,部分单位为争取课题经费,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将课题占用的房屋、仪器设备原值等列入配套,加大配套资金额度套取科技资金。在课题执行中,存在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到位率低甚至不提供配套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承诺提供配套资金的各有关单位应严格履行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并将配套资金和专项经费纳入课题预算统一管理和核算。
八、严禁课题经费脱离依托单位财务部门监管。目前,在课题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项目执行、轻经费监管,重预算、轻决算的情况,科研人员自行编制财务决算报表,依托单位财务部门监督缺位,导致账表不符、财务数据不真实的问题经常发生。按规定,课题负责人行使经费使用自主权应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和依托单位的日常监督下进行。课题执行各方应高度重视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课题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接受依托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保证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财务核算的准确规范。
九、各主管部门、课题依托单位、课题负责人应高度重视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分级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水平。
1、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要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增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意识,严格执行批复的课题预算,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使用课题经费,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
对有违反上述第三、四、五、六、七、八条之一行为的,科技部将视具体情况对相关当事人实行限期整改、给予警告、暂停课题拨款、通报批评、终止课题执行、追回已拨经费直至一定时限内取消其课题申报资格并记录相关当事人的信用;构成违纪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将违规违纪行为及处理结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告。
2、课题依托单位要认真履行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课题经费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及时修订与之不符的内部管理规定。课题依托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课题经费管理工作,杜绝本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中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对有违反上述第一、二、六、七条之一行为或对第三、四、五、八条之一相关职责履行不力造成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将视具体情况对课题依托单位实行限期整改、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一定时限内取消该单位课题申报资格并记录相关单位和当事人的信用;构成违纪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单位负责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并将违规违纪行为及处理结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告。
3、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所属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本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要对所属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提高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要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杜绝本部门所属单位在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中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科技部将根据各部门的监督管理情况记录其相关信用。
4、科技部将不断完善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建设,建章立制,指导和规范科技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分工负责;将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对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抽查,加大对课题经费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的行为。
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接到本通知后,要认真组织所属单位开展课题经费自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年年底之前纠正完毕,并于2006年1月15日前将自查和处理结果汇总报科技部。
科学技术部
2005年11月16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自2007年秋季学期实施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组织下,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骗取、套取国家助学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形象和学校的声誉,社会反应很大。为进一步规范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与管理工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教监厅函【2010】12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工作范围:
所有中职学校2007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中职国家助学金和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
二、检查工作内容: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财教【2008】336号)等文件的规定,重点对照检查以下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清查情况
2、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申报与审核情况
3、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名单申报与审核情况
4、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资金管理情况
通过检查找出中职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工作要求。
三、检查工作安排:
此次检查有教育监察、财务、职教和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检查分为自查自纠和全面检查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9月20日-10月20日)。各校按照本《通知》所列检查内容逐项自查,根据自查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市教育监察、财务、职教,对各校自查自纠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第二阶段:全面检查(10月21日至11月10日)。教育部将组织检查组,对所有省(市、区)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及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国范围内通报。
第三篇: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报告6月份
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财务管理六月份工作报告
定西供电公司:
按照定电司财„2011‟81号(“关于转发《甘肃省电力公司加强县供电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公司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和规范公司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公司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开展了排查工作,现将一至五月份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二0一一年一至五月份排查发现的矛盾和问题
(一)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个别会计科目与《甘肃省电力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不相符。
2、合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个别合同没有法人委托书。
3.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没有独立制定,而是含在物资管理制度中。
二、立即整改的矛盾和问题,及目前的整改进展
1、对个别会计科目与《肃省电力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不相符的问题。严格按照《肃省电力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通过新会计科目的建立— 1 —
和使用逐个进行了整改。
2、对个别合同没有法人委托书的问题。按委托责任逐个进行了补制。
3、对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没有独立制定的问题。针对我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4、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现金盘点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不及时的问题。
三、下阶段整改计划
严格按照《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及时编制《现金盘点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不及时的问题。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2011年7月份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报告
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财务管理七月份工作报告
定西供电公司:
按照定电司财„2011‟81号(“关于转发《甘肃省电力公司加强县供电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公司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和规范公司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公司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开展了排查工作,现将一至五月份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二0一一年一至七月份排查发现的矛盾和问题
(一)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个别会计科目与《甘肃省电力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不相符。
2、合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个别合同没有法人委托书。
3.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没有独立制定,而是含在物资管理制度中。
二、立即整改的矛盾和问题,及目前的整改进展
1、对个别会计科目与《肃省电力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不相符的问题。严格按照《肃省电力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通过新会计科目的建立— 1 —
和使用逐个进行了整改。
2、对个别合同没有法人委托书的问题。按委托责任逐个
进行了补制。
3、对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没有独立制定的问题。针对我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制
度》。
4、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现金盘
点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不及时的问题。
5、存货管理方面:没有及时对2011年前半年存货进行盘点。
三、下阶段整改计划
严格按照《存货管理办法》,解决存货盘点不及时的问题。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时间安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的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考试日期和语种
第一次考试时间定于2011年6月4日,开考英语(PETS-5)、法语(TNF)和德语(NTD),口试从笔试当日下午开始;第二次考试时间定于2011年12月10日,开考英语(PETS-5)、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口试从笔试当日下午开始。
二、报名日期和办法
(一)报名日期: 第一次考试报名时间定于2011年4月11日至15日,第二次考试报名时间定于2011年10月10日至14日,考点可根据当地情况提前报名。考生可以函报,但必须提前与考点联系。
(二)报名办法: 采取集体报名和个人报名两种办法。集体报名须持单位介绍信和有考生亲笔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个人报名须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军人凭相应的身份证件)。报名时, 考生须交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一张。函报考生,还应向考点提供有考生亲笔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考生考试时所持身份证件必须与报名时所持身份证件一致,身份证件不一致者不得参加考试。
三、报名考试地点
英语(PETS-5)考点:
北京市教育考试指导中心
(电话:010-64269988)
北京语言大学
(电话:010-82303550)
北京外国语大学
(电话:010-88817840)
天津外国语学院
(电话:022-23245567)
河北师范大学
(电话:0311-80788519)
山西大学
(电话:0351-7011732)
内蒙古工业大学
(电话:0471-6575727)
辽宁省留学服务中心
(电话:024-86909660)
大连外国语学院
(电话:0411-82592944)
吉林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电话:0431-84658704)
吉林大学
(电话:0431-88499358)
黑龙江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点:合肥)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地点:青岛)
郑州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地点:洛阳)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省考试局
四川外国语学院(地点:重庆)
(电话:0451-86609153)(电话:021-35372584)(电话:025-83593330)(电话:0571-88907628)(电话:0551-3601917)(电话:0591-22866857)(电话:0592-2185305)(电话:0791-8506254)(电话:0531-86180084)(电话:0532-66787010)(电话:0371-63887548)(电话:0379-69843766)(电话:027-68752843)(电话:0731-88823272)(电话:0731-88872294)(电话:020-36207153)(电话:0771-3237226)(电话:0898-65851886)(电话:023-65385446)
四川大学
(电话:028-85407413)
贵州师范大学
(电话:0851-6702143)
云南师范大学
(电话:0871-5516408)
西安外国语大学
(电话:029-85309384)
兰州大学
(电话:0931-8912115)
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
(电话:0971-6306946)
宁夏大学
(电话:0951-2061069)
新疆大学
(电话:0991-8582938)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考点: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吉林大学、新疆大学。
法语(TNF)考点: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德语(NTD)考点: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四、考试成绩及发送办法
(一)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阅卷和将成绩通知各考点。
(二)成绩通知单在考试后两个月左右由各考点转发给有关单位或个人。
(三)考试成绩对于申请国家公派留学有效期为两年, 如作其他用途的,由各成绩使用单位自行决定。
请尽快将本文转发至有关单位,通知拟申请公派留学及已获公派留学资格但外语未达标人员按时报名。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