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电信研究
中国电信品牌运作的研究分析
摘 要
电信业新一轮重组后,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全业务运营商。通过新一轮重组,三家主要运营商的经营范围,包括区域和业务,似乎都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3G大战,品牌先行。中国电信的“天翼”以“互联网手机”为卖点,借助立体造势以及各级分支机构的联动推广,在品牌推广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随着3G业务的不断发展,3G业务的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将会越来越明显,公众用户的业务需求也会趋向于专业化。3G面世至今,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3G品牌有电信的“天翼”、移动的“G3”、联通的“沃!”形成接近于三足鼎立的势态。虽然“天翼”品牌发展至今已有不小成就,但就整体而言依然有很多问题和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天翼”品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几点改进策略,并对现阶段通信市场上的3G品牌培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中国电信的发展史
中国电信即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主体电信企业和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成员单位包括遍布全国的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
近几年来,面对固网业务急剧萎缩、历次电信业改革遗留大量不良资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重等挑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企业实际和资源特征,于2004年在电信行业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电信网络运通过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等非语音业务,强化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全球固网电信企业普遍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了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国家2008年实施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和2009年初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迎来了全业务经营和3G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二、成功品牌代表——天翼
(一)天翼的介绍
随着3G技术的不断成熟,3G手机用户的竞争非常激烈,天翼正是基于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天翼”,英文名称“e surfing”,是中国电信为满足广大客户的融合信息服务需求而推出的移动业务品牌。“天翼”的推出,有效填充了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的内涵,进一步深化“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企业品牌定位,充分发挥中国电信的融合业务优势,更好满足广大客户特别是中高端企业、家庭及个人客户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天翼的本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集及时通讯、在线获取信息、及时办公等所有与网络连接作业的功能于一身的移动平台,即广义的综合性移动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终端使用体验。“天翼”强调“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的核心定位,面对语音、数据等综合业务需求高的
中高端企业、家庭及个人客户群,提供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便捷话音沟通服务。“天翼”的数据业务优势会进一步强化中国电信在互联网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并不断通过丰富的游戏、娱乐、影音、社区群体等互联网应用,让客户体验“科技创新、自信、时尚活力”的品牌个性,成为“领先一步、掌握未来”的信息时代先锋。
(二)天翼的演进
2008年,中国电信将其新手机品牌天翼定位于“互联网手机”,彼时,由于其手机应用尚不成熟,业界对这一概念还持怀疑态度。但从那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来看,中国电信互联网手机这一概念确实抓住了3G时代的核心和趋势,可谓眼光独到、高瞻远瞩。
移动互联网向以融合通信、多媒体应用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电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分为多媒体信息融合通信、基于位置信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以SNS为纽带的综合化应用、以视频为特色的多媒体应用。
中国电信围绕着“互联网手机”这一定位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一系列手机互联网应用。2008年11月,中国电信“189邮箱”开始测试,将用户的邮件从PC上搬到了手机上;2009年5月26日,中国电信与微软MSN联合发布天翼LIVE1.0版,凭借其可免费发短信、和MSN互通、融合电信多种业务等功能,天翼LIVE用户增长迅速;2009年8月25日,中国电信“爱音乐” 数字音乐业务发布,为天翼品牌奏响了青春时尚的音符;2009年9月1日,中国电信天翼空间应用商城测试版正式上线,极大的丰富了天翼手机的应用与内容;2010年3月12日,中国电信天翼视讯正式发布,基于TV屏、PC屏、手机屏的三屏内容共享和互动的融合视频产品正式展现于公众眼前;2010年3月17日,中国电信召开主题为“宽带无处不在,天翼融聚精彩”的天翼宽带暨天翼空间上市发布会,发布了“天翼宽带”及中国电信应用商城天翼空间。“天翼宽带”是中国电信推出的融合性宽带接入产品,融合叠加了有线宽带、WLAN、3G等多种接入方式。用户只需一个账号,安装天翼宽带客户端之后,即可方便使用电信网络接入、短信、通信录、天翼live、爱音乐、天翼视讯、189邮箱等电信业务及服务。
2010年底又推出了天翼对讲业务,呼叫接续快,支持单呼和组呼。
(三)天翼品牌的宣传
天翼这个品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靠宣传,中国电信除了聘请“当红小生”邓超作为CDMA品牌天翼的形象代言人,还在各个大型媒体的黄金时段中投入大量形象广告之外,各地方电信也是各出奇招、竭尽所能。
“这是我的新号码,它不止是手机号,还是上网账号,走到哪儿,用它都能上网,聊天号码也是它,E-mail也一样,记邮箱再也不麻烦,宽带还能漫游。这就是天翼,你也可以拥有。189,值得期待。”
邓超的形象阳光、健康,又代表了中高端人群的需求,所以很符合新电信推的天翼品牌 的定位。这个广告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在短时间内就已经深入人心了。天翼的核心定位是“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率先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从营销角度看,市场上往往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而第一相比第二能够取得巨大的消费者认知价值和成本优势。中国电信抢先提出互联网手机的感念,凭借自身优势着力冲击了G网,向其发难,这从战略角度讲是非常到位的。从抢占先机而言,中电信的天翼手机无疑打了一场很漂亮的品牌攻击战。
三、天翼品牌的优与劣
(一)天翼品牌的劣势
1、终端方面。
中国电信基础网络设施比较完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电信己建成了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微波为辅的高速率、大容量、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的基础传输网、接入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和智能网等。同时DWDM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相继建设数据通信网络和智能网不断扩容。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中国电信通过优化天翼终端的经营模式、加大厂商的引导力度和调整终端销售的渠道结构等手段,提高天翼定制终端的销售量和客户渗透率。
2、业务方面。
中国电信吸引用户最有效的业务发展策略是:充分利用FMC捆绑优势与固话、宽带捆绑带来的资费优惠和一个账号、一个账单的使用便利,把移动元素注入“商务领航”、“我的e家”等品牌中,实现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一是CDMA与无线互联网捆绑。天翼号码不但是手机号,也是上网账号,天翼用户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内置了WiFi模块的CDMA手机随时随地登录中国电信在全国的WiFi网络。在没有WiFi网络的地方,则可以通过CDMA网络高速上网。二是CDMA与固定电话捆绑。从国外运营商已有的全业务运营经验看,网内用户的话音业务价格将不断降低,甚至免费。在美国,一个普通个人用户每月的通信话费只占个人收入的数十分之一,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大约是十分之一。中国电信目前已在部分省市将CDMA手机与固定电话捆绑,二者互相通话免费,一旦在全国推广,将进一步推动国内通信资费下调。
同时,天翼终端全面承载电信的传统互联网业务,让用户享受到高速率、全域覆盖和使用便捷的手机互联网体验,最大限度地将互联网冲浪快乐体验在CDMA手机上重现,全方位地满足用户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同时,号码百事通、即时通信等业 务都将纳入天翼体系,体现在CDMA手机上。作为中国电信的新业务品牌,天翼主要针对个人用户,以融合移动与固网的全业务优势,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手机服务,开启移动互联网新时代。CDMA手机将成为真正的互联网信息应用提供平台。当前天翼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语音业务,而是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国电信可以发挥移动、数据、综合信息捆绑的业务优势,着重提高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做其他运营商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3、用户方面。
中国电信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个人移动通信客户,并利用统一账单来保有家庭客户市场。
对高端用户而言,电信服务消费占日常支出的比例较小,手机号码已经成为其商务、生活和娱乐的个人标志,而且现有运营商的业务设计已经基本满足其主要需求,因此,整体网络忠诚度相对较高。对中端用户而言,手机是一个联系和消费平台,虽然号码资源不具备强敏感性,但在业务组合和资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用户也不会轻易更换。另外,中端用户中的白领和年轻群体较多,对移动增值及移动互联网类业务需求比较明显,对创新型的业务和性价比较高的资费设计敏感度较大。对低端用户而言,手机是联系工具,号码资源基本不具备障碍,由于收入较低,对电信资费最为敏感,网络忠诚度较低。
基于以上客户特征行为分析,建议中国电信在发展天翼用户时,应该根据细分用户群的消费敏感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首先,中国电信可以利用在政企客户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其中的个人移动通信用户。电信可以在其利用固网行业信息化圈定的大型企业、政府、金融、公安、税务、教育等重要政企客户领地上发力,在固网语音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叠加移动应用,快速推广综合虚拟网、一号通业务,并在高密度广告营造的氛围中,以超低价购机、话费赠送甚至对关键人物直接赠送手机等手段,撬动政企客户中的个人移动通信市场,以“固定”带动“移动”,逐步渗透、策反集团客户中的个人移动通信用户。政企客户中的个人移动通信用户,特别是政企客户中的“关键人物”,具有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特点,这部分用户被策反会导致群体性的个人客户离网。
其次,中国电信利用统一账单来巩固自己在家庭市场的竞争优势。电信已有长期的家庭市场经营经验,具有针对家庭的固定电话和宽带互联网产品,并在发展宽带业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延伸到家庭的营销渠道。获得CDMA网络资源后,中国电信可以很方便地将家庭产品与CDMA网个人移动产品捆绑,通过家庭内成员通话优惠、家庭固移通话优惠、统一账单等方式抢夺客户。在我国,很多政治、经济活动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的,可以说家庭是构成我国社会的最小单位,全业务运营时代,占据了家庭市场意味着取得了对全部市场的控制权。
(二)天翼品牌存在的问题
1、中国电信品牌营销与业务营销混淆
从天翼与189的对应关系上看,至今中国的通信运营商还没有将号段与客户品牌完全对应获得成功的先例,及时当初和现在有很多人以自己是139号段而自豪,但不可否认,用139的并不都是全球通,不用139的也未必不是全球通。也许当初139号段在中国电信旗下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与做法,但后来的中国移动却并没有沿袭,也几乎不可能在4亿用户情况下沿袭。以此看,如果中国电信要想做不仅仅是千万级的运营商,那就不能将189等同与“天翼”,也绝不能让客户误以为189就是“天翼”。
从189宣传的效果看,前期的火热预订与后来并不踊跃的开通之间未免让人感觉虎头蛇尾,这也是靓号营销的后遗症。过多的渲染号码的吉祥确实可以鼓动人心,但最终让用户买单时,单纯的吉祥号却并不足以撬开用户的钱袋,就需要“天翼”品牌下的整体服务及时跟进,而显着突出189就会让用户有更大的可能“买椟还珠”。从目前的宣传推广效果看,189的风头严重盖过了天翼,号码热显然已经热得过了头,失去了控制的189太过疯狂,已经有让“天翼”品牌夭折的危险。
据电信业务员介绍,133、153、189的用户将享受同水准的待遇,只要用户的终端可以提供支持,所有号段的用户均可使用‘天翼’业务。189不过作为新开放的号段,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靓号选择。但事实上,中国电信官方网站上的品牌专区里业务品牌之一的“天翼”,品牌logo依然挂着大大的189字样,不能不让仍在观望的客户产生怀疑,也让133、153的客户感觉非常尴尬。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189即是“天翼”,结结实实是理解错了,可这个错误是谁造成的呢?其实,广大客户的这种错觉正是中国电信自己造成的,是中国电信品牌营销与业务营销混淆的结果。
2、前期定位失准:互联网手机,消费者理解问题
天翼品牌主打的口号是“互联网手机”,遗憾的是,在Google和百度上都没办法搜索到“互联网手机”的明确定义。根据一名通信行业内的人员的分析:
所谓“互联网手机”,就是和互联网高度结合、全方位结合的手机。可以实现上网浏览、收发电邮、阅读新闻组等等互联网应用,还可以结合宽带、手机邮箱等服务。
对于普通用户会怎么理解“互联网手机”这个概念?由于“互联网”和“手机”这两个概念十分浅显而且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普通用户更多的会这样想:“互联网手机”就是手机可以上网——这是最直接浅显的理解。但现在几乎每款手机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GPRS/EDGE/CDMA 1X/HSPA/WIFI„„)上网,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看来,“互联网手机”这个定位并不是天翼的专利。中国移动的G3可以是互联网手机,中国联通今年要推出市场WCMDA手机也可以是互联网手机,要再宽泛一点儿说,咱们现在的几乎每一部手机都是互联网手机。
现阶段,中国电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进而对“天翼”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定义,即本文中前面提到的“天翼的品牌定位”。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3、缺少差异化:“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
“天翼”强调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这个诉求并没有错,但如果做一下置换,把“天翼”两个字换成“G3”或“WCDMA”、把“中国电信”换成“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上述说法照样切合实际这说明“天翼”的宣传不能体现与竞争对手3G品牌的差异化。
就如同天翼互联网手机,低价也是它,高端也是它,时尚也是它,商务也是它。它没有个性,消费者谁都觉得这个品牌和自己没关系。目前中国电信遇到的一个挑战,就是客户凭什么选择电信移动业务,同样的功能,相差无几的价格,凭什么让用户心动?因此迅速丰富业务功能,发挥融合优势,已经成为电信移动业务避免同质化的必由之路。
4、扬短抑长:移动业务经验不如另外两家
中国电信给用户的认知是国内最大的固网运营商,那么,抛开既有优势而过度宣传新上马的移动通信业务,中国电信似乎是在扬短抑长一因为,中国移动说自己是移动专家,中国联通在移动领域的运营经验也比中国电信更丰富。多方比较,中国电信不正是在为他人作嫁
衣吗?定位:对于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中国电信是下了血本的,在总共1100亿刚支付给中国联通的购买C网的费用中,除去中国移动帮助支付的500亿元外,中国电信自己支付了600亿元。说来也凑巧,电信从一开始将长城133转给联通,到最后从联通手里接回CDMA。辗转了多年,还是回到了起点
在终端上,中国电信也遇到了问题——终端资源一直是制约CDMA发展的一个瓶颈;“劣质的终端产品伤了很大一部分高端用户的心”。CDMA发展多年,早先联通将它定位于高端,后期定位于中低端。但是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CDMA终端的质量情况都不是很乐观。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市场出现的不同品牌手机多达千余种,其中90%以上是GSM手机,CDMA手机的所有产品加在一起也难以达到200种。甚至在开始时诺基亚根本就不提供CDMA终端的机模。这样的情形,马上就在市场上出现了反应。据调查,目前“天翼”的终端大多是些国产的二线品牌,而且很多都是电信小灵通的终端生产厂商,虽然多了上网功能,但是机型很难为年轻人所接受。LG、三星、诺基亚虽然也有部分低端机,但是比起同样配置的GSM手机来说要贵几百元,而且样式多已陈旧过时。而高端机中相同品牌相同样式相同功能只有型号不同的手机,C网机比G网机的要贵1000元以上。而且手机的样式很少,选择余地很窄,手机的兼容性很差,只能用电信的,不像GSM手机可以选择联通或者移动。
在功能方面,“天翼”非常强大。中国电信将天翼手机定义为“互联网手机”,是期望通过“C+W“,即”CDMA+WIFI”两种网络实现手机用户无线上网,实现互联网业务,包括电子邮件、聊天上网、音乐视频、移动办公等业务。而且,天翼将成为中国电信“我的E家”和“商务领航”的重要平台,通过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可以产生“全球通”无法比拟的业务优势。但是,“天翼”的这些功能目前都无法实现,这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正是基于此原因,电信189号段发放至今,WIFI手机对于中国电信来说仍然只是设想。
四、天翼如何“翼”起来
(一)全业务竞争中统一品牌体系
将过去分散的两大客户品牌和四类产品品牌进行统一管理,全部归属在“天翼”之下,从目前过于分散的客户品牌+产品品牌的模式,转换为企业品牌(母品牌)+产品品牌(子品牌)模式。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看,电信运营商在重组之后,需要对消费者进行重新的品牌教育,以更好的帮助消费者了解和认清全业务,尤其是3G业务的真正内涵和价值,从而实现“创新——吸引力——标杆”的铁三角战略滚动发展。
中国电信目前在三家运营商中,是唯一真正全面开展全业务的运营商,固网固话和移动三块业务所面临的客户群体,即有聚类,但是更多是分类,横跨商企、家庭、个人,成为一种矩阵式的业务结构。在这种背景下,清晰的品牌结构,将有利于中国电信顺利完成向全业务的转型,并且有利于在市场端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品牌和业务的传播。
(二)新、老客户并重
虽然“天翼”的市场用户在快速增长,但是宽带等其他业务由于受到冷落极有可能出现用户的流失,这样的“漏斗”现象将导致中国电信“增量不增收”。面对全业务运营和全方位竞争,中国电信不应厚此薄彼,在语音通信为主导的通信市场中,宽带、小灵通、固话仍是中国电信的根塞,特别是宽带业务,中国电信应尽快调整战略和态度,以“天翼”为主导,宽带等其他业务全面跟进。
“天翼”的宣传应针对在网客户和新客户并重,加强有效地宣传和推广,让在网客户切实感受到其对老客户的重视,对老客户从终端、资费到服务诸多方面与天翼新的定位情况下的各种服务相统一。这样既可稳定老客户,又能够通过老客户的口碑相传形成对天翼品牌的有效支撑。另外,电信市场结构已经相当成熟,各运营商目前尚未覆盖的高端客户数量已经非常之少了,试想仅仅通过189的号段来吸引新客户来改善电信的客户群体是不切实际的,依靠目前的新号段策略只会让客户群体趋向于低端化,如此一来,在吸引新客户入网的同时,也要把策反移动和联通的高端客户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因此,提供其他运营商所不能提供的功能应用成为重中之重。
运用挖墙脚战略争取客户,目前中国中高端没有手机的用户几乎为零,这就意味着中国电信必须要从其他运营商手中“抢夺”客户。将品牌理念与产品的优越性传递出来。
(三)、品牌差异化
“推出天翼品牌,打造差异化移动新产品”是中国电信集团在12月17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天翼产品作为中国电信全新打造的移动通信产品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产品有着较大区别,但用户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区别,这样,用户就会陷入“产品价格谁低廉,就买谁的”的误区。因此,中国电信在对天翼及其套餐产品进行推广时,在差异化营销方面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加强天翼及其套餐产品特殊功能的宣传。
天翼产品是中国电信为满足客户的融合信息服务需求而打造的移动业务品牌,它有着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产品所不具备或难以具备的融合业务优势以及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功能。比如:“189”号段,不仅仅是国内移动业务继“13”号段和“15”号段之后首次开放的“18”开头的号段,而更是客户的一个互联网信息应用平台。为此,“189”不仅是手机号码,还可以成为客户的宽带上网账号、聊天号、邮箱号等。
二是要加强天翼及其套餐产品品牌个性的宣传。
在当前自由自在且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进行品牌差异化营销时,必须从客户感知的角度出发,来介绍天翼产品品牌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产品的不同的个性体验。比如:伴随189的放号,移动全球眼、号码管家PIM、手机下载、爱音乐、彩信、手机报、WAP、统一充值、IVPN、移动版号码百事通、同时振铃等新产品将同步融合,进入天翼产品系列。因此,要做好天翼及其套餐产品的差异化营销,中国电信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体验,使其尽快熟知并掌握此类产品的差异化知识,进而向用户进行极具针对性的展示,以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
(四)、梳理用户群
“信号稳定、辐射较小”这一CDMA的特有优势由于曾经被联通广泛宣传,但并没有使得用户数增长上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电信为消除原有的联通痕迹,不太可能将这一优势作为宣传重点。因此这一轮“天翼”品牌宣传,中国电信更多的将重点放在互联网应用上,突出C网网速更快、应用更丰富的特点。
对高端用户而言,特点是收入高,电信服务消费占据日常支出比例较小;手机号码已经成为其商务、生活和娱乐的个人标识,而且现有运营商业务设计已经基本满足其主要需求,因此整体网络忠诚度相对较好。
对中端用户而言,手机是一个联系和消费平台,虽然号码资源不具备强敏感性,但在业务组合和资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去轻易更换,另外中端用户之中白领和年轻群体较多,对移动增值及移动互联网类业务需求比较明显,对创新型的业务和性价比较高的资费设计敏感度较大。如果针对后者做足文章,则中端用户容易被电信天翼业务打动。
对低端用户而言,手机是联系工具和娱乐终端的承载,号码资源基本不具备障碍,由于收入较低,对电信资费最为敏感,网络忠诚度较低,在一定时间内,感知到什么网络资费优惠就会进行转网,对于此类用户,要重点打出资费品牌,实现用户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效果。
因此,中国电信在发展天翼业务用户时,应该根据细分用户群消费敏感点,通过具备针对性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来达到用户市场竞争的最佳战略效果。
五、对电信公司品牌发展的建议
(一)要实现品牌管理的系统化
品牌的系统化就是要解决品牌间的结构、层次和关系(关联)问题。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品牌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品牌—客户品牌—业务品牌。三者的关系是,企业品牌是统领,业务品牌和客户品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企业品牌首先是处理好与公司战略的关系,客户品牌则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同时考虑竞争状况来进行管理,业务品牌的主要工作则是提供什么样的业务给不同的客户品牌,以六大因素中的业务因素驱动客户品牌。
2G时代,运营商的重点是客户品牌,3G时代,业务品牌则与客户品牌同等重要。对客户品牌进行要系统规划,对客户品牌统筹下的各相应业务品牌进行精细化运作,把业务做精、做细,把内容做充实,把服务做好,从而提高客户品牌价值、企业品牌价值以及品牌的社会价值。
(二)实现品牌塑造的人格化
品牌人格化主要是针对客户品牌来说,因为客户品牌是所有品牌里面最核心的。在电信行业,由于技术和业务相似,品牌也几乎趋同。但是凝结在品牌中的精神文化却不同,品牌一旦被注入独特的精神文化,在其与客户头脑的某种意识碰撞出火花时,心与心的沟通与共鸣也就产生,客户也就能从众多的品牌中识别、认同和接受该品牌。虽然网络一样,服务相似,但消费者认为它们还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还来自于品牌精神文化的差异。品牌的灵魂最终就是精神文化,品牌精神就是客户的人格化体现。品牌精神是永恒的,只有把品牌精神人格化,品牌才会不断延续和发展。
六、总结
品牌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名片”,特定的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它意味着一定的产品质量水平,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它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战略。随着竞争者数量增加,电信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品牌建设之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周而复始地强化,品牌的建设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中国电信刚刚运营移动业务,需要虚心向竞争对手学习品牌建设的经验。当然,学习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如何融合已有特色,发挥差异化优势。因为品牌的概念就是唯一,行业内的唯一,消费者心智中的唯一。
参考文献:
1、王晓初.敦促中国电信放下身段求共赢 创新是当务之急[J].通信产业报2009.12.28
2、刘东凯著.中国电信:折翅的“天翼”如何腾飞[J].通信产业报 2010.1
3、杂志.中国电信业 2010年第10期
4、吕艳丹著.有效的品牌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8
5、中国电信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中国电信3G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依靠传统营销组合方式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电信正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在电信产品、技术、营销手段日益趋同化的今天,亟须创新营销模式,整合营销资源,以实现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一、什么是整合营销?
1、整合营销的内涵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D·E·舒尔兹教授提出和发展的。它着重强调综合性使用各种促销工具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近年来,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整合营销从早期的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目前已发展到业务战略的过程,即整合营销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为核心重组企业的管理行为和市场行为。该理论提出后在企业界引起极大反响,一些跨国公司如柯达、IBM、奥美、美国微软等企业都积极着手IMC的规划与实践。
2、整合营销的特征
(1)整合营销是以建立企业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价值系统。整合营销不仅要关注企业的消费者,还要关注企业的外部市场,即潜在客户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群体(如雇员、商家、政府及相关团体等等)的利益诉求点,使企业在客户和外部环境的价值系统中不断增值。
(2)整合营销强调建立统一的传播风格,更注重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是以综合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迅速树立品牌形象,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目的。
(3)整合营销强调营销的循环沟通,实现真正的客户关系营销。整合营销认为,营销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循环沟通的过程。在强调客户消费行为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基础上,再利用市场调查等形式引发消费者的再次反应,循环沟通,实现真正的客户关系营销。
二、中国电信转型为什么需要整合营销?
中国电信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需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需要进行价值链延伸,使中国电信成为信息的聚合者(集EP、AP、CSP、CP等),其运营模式都要进行相关的改变,构建新型的以利益相关群体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另外,市场竞争,使得产品的趋同性、可复制性以及营销手段的可模仿性日益加大,塑造企业统一形象和关注品牌营销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当前中国电信存在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的营销模式和工具方法,需要进行综合协调和整合各类资源。只有以整合营销为基础重整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中国电信的整合营销策略分析
(一)探索商业模式,提升整合与掌控能力
1.商业模式将成为运营商在信息服务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服务时代,信息可以来自于产业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竞争已由原来的运营商个体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价值链竞争,商业模式的竞争将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电信应把握产业链的主动权,重新构建新型商业模式,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为核心,让政府、银行、医疗机构、学教、社区等也都加入到价值链中,形成异业联盟;同时,要根据内容与应用的纵向发展推出多功能信息终端设备,加强与设备商的联动。只有建立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才能使产业链良性发展,否则电信将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
2.电信不存在普适性的商业模式,需要根据业务特性、市场需求确立不同的商业模式
由于不同业务,其产品周期、业务特性以及服务模式的不同导致其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电信宽带、商务领航,无线业务,其商业模式将各有不同。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1)宽带业务,适用于“产品金字塔模式”
“产品金字塔模式”,即创立一个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即建立起产品间的区隔。这种模式实施的基础在于客户本身的结构呈金字塔式,即最高端的客户数目较少,最底层的是大量的普通用户,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
(2)商务领航业务,适用于“基础产品延伸模式”
“基础产品模式”,即利用优势资产(业务、品牌)建立基础产品,通过基础产品来积累用户群,而后通过外围辅助产品来盈利。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案例是微软通过低价甚至免费销售和发放其基础产品DOS和Windows,然后通过提供升级产品及外围相关产品来获利。目前商务领航可以先从通信应用产品切入,通过基础产品来获取、扩大和锁定大量用户群,逐渐通过开发和提供大量的信息化产品获取更多利润。
(3)无线业务适用于“品牌营销模式”
“品牌营销模式”即根据用户偏好和特征,给客户不同的品牌体验。例如,韩国SK是这种模式的最典型代表,SK电讯把韩国所有的用户按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细化,从18岁以下到60岁的用户都有专属的业务品牌,建立个性化品牌化服务,这种市场划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构建新型商业模式,需要提升整合和掌控两大核心能力
提升整合能力:就是整合网络、平台和产品,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信息服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合网络和平台,目的是能为融合、综合产品提供捆绑平台、丰富的接入手段以及灵活的计费手段。第二个层次是整合产品;第三个层次是要整合信息服务,即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加强掌控能力:首先,要掌控消费者需求,要有识别客户需求的能力;第二,要掌控内容和应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解决方案;第三,要掌控渠道/终端,使渠道成为提升客户体验和价值的有效通道。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整合能力和掌控能力。例如号码百事通业务,业务平台和渠道的整合需要与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应该相匹配,如果仅仅搭建了优质的统一平台,但缺乏对区域内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控和整合,将很难建立起良好的盈利模式。
(二)加强产品体系管理,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1)完善现有产品体系,建立清晰的产品开发与运作流程
运营商转型,产品创新是关键。现阶段应密切跟踪国内外最新的产品研发信息,结自身优势,通过通信与互联网应用的结合,增强通信产品功能,逐步拓展产品外延。目前要加强产品体系的管理和规范,把握产品研发主动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引入PLM(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战略,快速推出新产品,以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目前在越来越强调速度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开始引入PLM策略。PLM比较其他IT系统有一个独特的价值,即改善企业产品创新体系,使利润进一步提高。PLM的4个主要应用部分包括:
1.产品数据管理(PDM),起着中心数据仓库的作用,它保存了产品定义的所有信息。从这些中心仓库,企业可以管理各类与研发和生产相关联的材料清单(BOM);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2.协同产品设计(CPD),让工程师和设计者使用CAD/CAM/CAE软件及所有与这些系统配合使用的补充性软件,以协同的方式在一起研发产品;
3.产品组合管理(PPM),是一套工具集,它为管理产品组合提供决策支持,包括新产品和现有产品;
4.客户需求管理(CNM),是一种获取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意见,并把它们集成到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之中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制造商开发基于客户需求、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整合客户群,建立以政企、家庭、个人为基础的精确化营销
根据电信市场发展趋势,电信转型的逐步深化,中国电信将形成以政企、家庭、个人为特征的新的战略分群。
1.政企客户:建立以行业应用为基础,并不断拓展到行业间的应用服务
政企客户是指企业和其他非盈利性组织类客户群,包含大客户和商业客户。一些IT服务商的运营经验表明,将客户按照行业进行细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有利于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政企客户市场中取得成功。
2.家庭客户:建立以“星级家庭”为核心的客户群营销,并做好客户忠诚度计划
对电信公众客户应逐渐向以“星级家庭”为基础的营销模式转变。虽然现阶段电信大部分IT系统还很难实现所有业务与客户号的关联,实现统一的家庭客户蓝图,但可以从基础的产品归并做起,以“星级家庭”之类通信业务总消费积分回馈计划为基础,吸引用户主动提供家庭背景信息和家庭通信产品拥有数量,逐步实现家庭客户数据的积累,获取深入的客户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和新产品开发。
3.个人用户:加强客户洞察,调强内外部数据的整合,实现客户品牌营销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个人用户是指以强调客户出行和私密性为核心的个人需求。个人用户不仅指移动业务,实际上公用电话、电话卡也是面向个人用户的。对于个人客户来说,统一客户试图相对容易,但要深入分析客户消费行为,除内部数据挖掘外,还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等手段了解更多的客户背景信息,根据客户总体特征,实现客户品牌营销。
(四)加强渠道统筹规划,提升渠道对新业务的支撑
渠道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环节。在电信转型中,新业务在企业中的份量已经越来越重,因此,渠道也要根据这种特点做适当调整,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化、差异化的需求。电信企业渠道的整合应主要集中在渠道建设、渠道运作和渠道管理上。
1.在渠道建设上: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渠道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自助服务和有选择地发展代理商。对于某些发展难以突破的业务可承包或转售给代理商、中间商,延长和拓展供应链,同时要加强对代理商的管控,不断完善各渠道的评估和监控体系。从支撑新业务的发展角度来看,首先应该加强营业厅的建设。一方面加强自办营业厅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提高营业厅的新业务宣传和体验营销能力,创新营业厅模式(如店中店),引入和增加连锁加盟,丰富宣传和体验的方式。
2.在渠道运作上:应从分析客户需求及市场特点出发,制定渠道发展策略,由总经销商为中心,转变为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目前,电信把用户细分成小区用户、学生群体,渠道客户、跨国公司、写字楼、旅游者六大类,分别根据用户购买关键要素制定各自的营销策略。
3.在渠道管理上,应以加强渠道对业务的信息管理支撑,加大对渠道一线人员的管理培训和做好渠道定位这三个方面着手。其中渠道定位较为重要,明确渠道的定位和权责范围,遵循高成本的渠道应该对应高收益的业务;办理过程简单的业务应该尽量采用自助渠道等低成本的渠道。
(五)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营销
正如美国的一位品牌策略专家所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中国电信转型更需要进行整体品牌建设和规划,在全国电信市场发出同一个声音,表现同一个企业形象。
1.电信品牌已从企业和技术品牌进入到业务、服务和客户品牌主导的阶段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电信业务的品牌塑造可以分为企业品牌、技术品牌、业务品牌、服务品牌和客户品牌五种类型。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整个电信行业已经开始从过去的企业品牌和技术品牌主导进入到业务品牌、服务品牌和客户品牌主导的阶段。最佳的电信品牌组合推广策略是:在不同时期主推不同细分市场的业务品牌和客户品牌;将服务品牌贯穿在整个品牌建设的过程之中;将技术品牌转化为业务品牌或者客户品牌;将企业品牌的传播作为辅助手段,作为区别其他运营商的符号。
2.通过细分市场创建品牌是电信品牌的致胜策略
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很多国际品牌得以成功的关键,美国宝洁、联合利华等都堪称是细分成就品牌战略应用的行业楷模。对于中国电信来说,目前对市场的细分还远远不够,需要充分挖掘细分市场的需求,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特点,设计针对特定群体的客户品牌,赋予品牌独特的个性,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突出品牌个性,形成品牌独有的个性魅力和影响力。
3.实施品牌多样化策略,现阶段应尽快建立主导品牌
品牌多样化策略,是指电信企业在各种增值业务上,创立不同品牌的策划活动。品牌多样化必须以主品牌为统帅,在此前提下进行子品牌的业务开发,使主副品牌之间有一定的衔接,保证主品牌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以及子品牌的独特性,每一个子品牌的设计和推广都会增加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企业形象,主品牌反过来又与子品牌,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电信还缺少明晰的主导品牌体系,尚不能构成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在整合营销的观念下,营销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摒弃传统营销突出营销功能的专门化,以及分散和静态的市场操作。中国电信面临转型大任,需要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整体的、系统化的思考和创新,实施整合营销,中国电信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第三篇: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
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
摘要 在电信运营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营销渠道是企业和客户联结的纽带。渠道建设直接关系到运营商经营实力的提升,是稳固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筹码。中国电信成立之初提出了以直销渠道为主的营销渠道模式,加强和完善企业直销渠道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的研究,希望找到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章首先论述了电信企业直销渠道概念,分析了直销渠道的特点和功能。而后对中国电信的直销渠道体系进行了总结。接下来是对企业直销渠道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经营运作实际,指出了渠道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目前和未来企业直销渠道建设的建议和思路。关键词:直销渠道、中国电信、渠道建设、市场营销 Study of China Telecom‟s Direct Marketing Channels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mpeti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trade iS fiercerand fiercer.If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s want to occupy the advantageposition in the
market,they must improve their key competitive power.Marketing channels is the tie binding enterprise and customer,build andconcern promotion of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 operator‟S managementlevel and business strength. At beginning of founding,China Tetecom has brought forward themarketing channels model,in which direct ones are focal part.Enhancingand perfecting direct channe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 to firm‟Sbusiness management. This thesis proceeds with theory of direct marketing channels intelecommunication trade and analyzes i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tfirst.And then
it summarizes the direct marketing channels system ofChina Telecom.Then combining firm‟S current situation it points out themain deficiency existing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in channel construction.This thesis finally put forward China Telecom‟S construction of channelswith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KEY WORDS:Direct marketing channels China telecom Construction of channels Marketing 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请学
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洼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页,共31页 第一章绪论1.1本文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行业发展迅猛,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信业的发展也正处于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竞争格局的多元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及业务的融合,使电信运营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做为产业价值链核心地位的电信运营商,也走出依靠垄断封锁来占领市场的思想,开始了走向市场化、精益化的运营管理。但是由于改革尚需时日,运营商业务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不足,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式的经营,需要通过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运营商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关注点须从网络资源转移到客户资源、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营销渠道是联结企业与客户的纽带,渠道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的拓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现有用户,发展潜在客户,培养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运营商必须采取有竞争力的营销渠道策略,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渠道体系。因此,建设营销渠道是运营商的重要工作。中国四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在集团成立之初,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企业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公司。为实现这一宏伟的发展目标,在构建渠道模式上,中国电信变革创新,提出建立“大客户,商业客户、社区经理、农村统包责任制、10000号”为主渠道的营销模式,旨在建立全覆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渠道体系。近两年的实践,有力推动了这一渠道体系的建设。1.2研究意义和目的 运营商通过营销渠道获得的竞争优势,由于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是长期稳固的竞争优势。直销渠道中企业直接面对客户,没有中间机构的参与,渠道营销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力。中国电信提出的四大主渠道,基本上都是直销渠道模式。建设和管理好营销渠道,特另咀是直销渠道,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营销能力,而且利于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找到产生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思路,为企业和其它电信运营商带来一些启
发。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页,共31页1.3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生产运作管理学等管理理论,在理论背景基础上,结合中国电信现今直销渠道的实际运作情况和影响企业营销管理的各种客观因素,分析渠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渠道建设进行了研究,并做出系统地、全面地评价和建议。由于目前企业联营直销渠道(如电信超市、农村统包渠道中的合作形式)规模小,加之渠道建设的影响因素复杂,本文的研究没有太多的涉及。在中国电信由网络服务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扮演的角色将有所变化,业务重心也会发生转移,相应的营销渠道建设也必须适应新的企业运作方式。本文也试图对这一时期中国电信的营销渠道的建设做~浅析。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页,共3l页 第二章中国电信直销渠道体系2.1电信企业直销渠道概述2.1.1电信产品直销渠道的概念 渠道反映了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所经由的通道,其一端连接生产,另一端连接消费者。电信企业要将其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就需要通过销售通路进行输出,电信营销渠道就是电信产品所经过的这条销售通道。电信产品的经营,实质上是对无实物形态的信息转移,这种转移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当产品从电信企业出发,没有经过渠道中的任何参与转移的组织,直接到达终
端客户手中,这样的渠道形态就是电信产品的直销渠道(如图2-!)。顾名思义,间接渠道就是指产品的转移经过了渠道内的中间环节间接的到达终端客户手中(如图2.2)。匿漪圈 图2-1直接渠道简图 图2-2间接渠道简图2.1.2直销渠道的功能 直销渠道总的目标是完成电信产品从企业到用户之间的直接传递。为实现这一目标,渠道必须满足一系列功能,这些功能由渠道中各种内容的流程构成。这些流程包括实物流、所有权流、促销流、谈判流、资金流、风险流、订货流、支付流和信息流九种广义的渠道流(如图2。3)。图2-3渠道中的内容流程 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北京m口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页,共31页 各种流程的流向不同,实物流、所有权流、促销流在渠道中的流向是由电信企业指向客户的单向流动;谈判流、市场信息流及风险流则是双向的;订货流和货币流是由客户向企业的反向流动。直销渠道的功能包括:(1)调研:即收集制定营销计划和进行交易时所需的信息。(2)促销:即进行关于产品销售的说服活动。(3)接洽:即寻找可能的购买者并进行沟通。(4)匹配:即使所供应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5)谈判:即为了转移产品的所有权,达成协议的过程。(6)财务:即为实现营销目标对资金的取得和使用。(7)运输:即对产品的转移。(8)风险:即渠道中交易加载给双方的风险。营销
渠道是电信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是企业营销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营销 因素。对营销渠道的研究,目的是使企业以最有效的方式把产品转移到它的目标顾客手中„。本文对中国电信直销渠道的探讨,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运营商自身 的渠道建设工作上,分析中国电信如何更好地发挥直销渠道功能,将电信产品直接转移到目标客户手中。2.1.3直销渠道的特点 由于直销渠道没有中问机构的参与,产品转移直接从企业到客户,因此相对 间接渠道而言,它有渠道短的显著特征,从而带来了以下的特点:(1)电信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顺畅,信息没有经过中闻环节而 产生的噪音。企业能够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做出 快速反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客户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情况。而 中间商的参与会使传递的信息出现嗓音。(2)产品的传递速度较快,直接从企业到客户。客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接 触和购买到新产品。(3)双方风险小。关于产品的订货、销售、售后服务,企业与客户直接签 订合同,购销关系相对稳定,不涉及与中间商的合同纠纷。(4)对企业经营实力要求高。由于没有中间商的参与,企业要自己去开展 销售网络的覆盖、市场需求的调研等工作,这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Press BertRosenbloom:MarketingChannel:AManag
ementView,6thEd.ThcDryden 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页,共3I页2.2中国电信直销渠道战略 营销渠道战略决定了营销渠道策略的制定,渠道策略同产品、价格和促销策略共同构成营销策略。中国电信直销渠道战咯为其销售目标和渠道建设提供了方向和原则,引导着企业直销渠道建设的努力方向。渠道模式的选择无所谓优劣,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出发。这是与企业产品特点、发展历程、竞争环境等综合因素息息相关。中国电信的直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1、电信产品是一种服务行为或过程,具有无形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储存性,采用直接渠道有利于服务的完整性; 2、中国电信脱胎于老的邮电企业,有庞大的人员队伍,有较好的直销渠道基础,开展直销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在当前固网业务利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开展间接营销渠道势必要与中间商共享经营利润,直销渠道可以避免这方便的担忧。在中国电信集团尚未成立之前。营销渠道战略并没有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对直销渠道和间接渠道的建设投入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直销渠道成为中国电信渠道建设中的重点是在中国电信集团成立之后。为实现5年左右的时间将企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公司这一的发展目标,在构建渠道模式上,中国电信提出建立“大客户,商业客户、社区经理、农村统包责任制、100
00号”为主渠道的营销模式,旨在建立全覆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渠道体系。在企业的实践运作中,除了农村统包责任制有中间代理机构和人员的参与以外,基本上都是直销渠道模式.2002年以来,企业在直销渠道建设上的投入力度巨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直销渠道的重要作用,.直销渠道策略也将在未来发展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电信总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3直销渠道的形式 中国电信的直销渠道主要有客户经理、社区经理、10000号客服中心、营业厅、电子营业厅五种渠道形式,它们所服务的目标客户有所不同,分别是:(1)客户经理:服务对象是大客户和商业客户;(2)社区经理:服务对象是一部分商业客户和社区公众;(3)10000号、电子营销渠道:服务对象覆盖了所有客户;(4)营业厅:服务对象是普通公众和商业客户。图2-4示出各渠道形式对应的目标客户群: 中田电信直销壤道建设研究北甫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页,共3i页!£竺兰
I………………….. …。FF:-[夏豆]
I…”..……„1 …鎏II≮鼍回声 7v口7 中I兰垦竺翌}-…一一一 晷—L 1000—o号]………. :………·-I蕊№客户l耆 : 鲁 ………… …-·: 臣圃………。…{墨寺.-.臣困 r_-一L———————_J :。f……t…” …一;I!r——;
ii订…一…一· …:.二。?=::『…‟1 ::==::: 图2-4各渠道对应的目标客户群 中国电信对不同渠道形式对应客户群的定义如下:(1)大客户:月消费在3000元以上的企业客户;(2)商业客户:月消费在3000元以下的单位用户以及个体企业用户;(3)普通公众:除大客户、商业客户以外的其它用户,主要指住宅用户、流动用户。2.4直销渠道中的业务 中国电信通过直销渠道经营的服务内容包含了目前的所有业务,包括: l、电话业务(I)电话装、移、拆业务:电话终端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市话、公共电话、办公电话、用户交换机、虚拟网等;(2)程控新功能:主要有缩位拨号、三方通话、转移呼叫、免打搅服务、电视会议、来电显示等;(3)语音业务;主要有区问电话、区内电话、长途电话;(4)电话信息服务:主要有160人工电话信息服务,168电话自动声讯信息 台:(5)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2、智能网电话业务;主要包括集中付费业务(800业务)。记账卡呼叫业务(201卡、301卡、1P卡等),大众服务业务。3、数据通信业务(1)分组交换业务:主要有交换型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及一些任选业务(多 址广播、网络用户识别等);(2)数字数据业务DDN;(3)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业务; 中国电信直销槊道建设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7贞。共3
1页(4)中国公用电子信箱业务;(5)电子数据互换业务(EDI)。4、网元出租业务:包括电路出租、管道出租、电信设备出租等。5、其他业务;主要有电报业务、无线寻呼、会议电话、卫星微波传送电视节目等。2,5直销渠道中的参与者 在直销渠道中,中国电信并非独自完成产品到消费者的转移,有大量合作性质的组织参与到这一过程(如图2,5)。它们包括:1、渠道服务内容提供商(如广告商、会展公司);2、渠道产品内容提供商(如ICP);3、渠道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大大小小的网络专维公司);4、联营直销渠道企业(如邮政企业、社会投资机构)。中国电信和这些组织联合起来,保证直销渠道的畅通和效率。图2-5直销渠道中的参与者 中国电信与渠道合作成员的协同能够产生经营优势。这种合作有以下四个主 要特征,如下表2_1所示。袁2一l渠道成员合作的主要特征 合作特征 简要描述 相互依赖 合作方与企业相互依赖,彼此行为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 分享目标 彼此都分享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目标,以确保服务、信息流动顺畅 系统联结 彼此都娃子台作规则的控制下,以一套制订的行为标准将双方聚拢在一起 系统开放 合作方可以相对容易的进入或退出渠道,保证优胜劣汰 中国电信直销槊道建设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8页,共31页 第三章中国电信直销渠道现状分析3.1中国电信直销渠道的现状
中国电信从2003年开始实施渠道建设,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覆盖的主动服务。做为建设的重点,直销渠道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不同形式的直销渠道也各自发挥着自身优势。3.1.1大客户经理渠道 电信大客户虽然占全部用户数的比重小,但却提供给中国电信的近8D%的业务收入。由于大客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做好渠道营销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构建大客户营销渠道组织结构建设上,中国电信省市级公司都设立了大客 户服务中心,大客户经理对外代表企业,随时为他们解决任何业务问题,同时代 办各类电信业务,使客户随时享受高质量服务。在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级大客户营 销服务体系,实现了全球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近年来企业建立了跨地域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协调淘通机制,对于重大项目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提供周跟踪报告和月通报:按大客户的不同需求实施差异化服务:建立重要客户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客户在使用电信业务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试行向重要客户提供故障报告和网络运行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实施客户网络优化,以及提供管理型带宽业务、网络集成和外包服务等。中国电信为发挥大客户渠道的营销作用。提出为客户筹划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即从组网服务到网络安全、从呼叫中心到视频会议、从系统集成到网络外包等一系列完整的专家级解决方案。例如:建立大客户经理定期联系
制度,在10000 号客服熟线的基础上,开辟了专门针对大客户的服务热线;通过建立大客户贴心服务系统和客户个性化的网站,随时受理客户的业务定单、计费查询、观测业务 使用情况等等。企业利用多种网络、技术、管理资源,日前又推出了“零距离” 贴近、“零中断”保障和“零时延”快速响应服务体系,以进一步拓展大客户服 务领域和内容,提升大客户服务水平。在对大客户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中国电信还针对不同用户细分市场,实 行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全面推行针对不同等级用户的“星级”服务计划和针对 长期保持用户的服务升级计划,开展网络集成、网络代维、网络优化等延伸服务,使集团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跨地域无差异服务。目前,中国电信的大客户 中国电信直销渠道建设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9页,共31页服务框架已基本形成。各部门、各行业利用中国电信网络组建的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已经超过200个。3.I.2社区经理渠道 社区经理制是直销渠道建设的核心之一。在实行“营维合一”,把优质电信服务进社区过程中,社区经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电信的地市级公司,特别是南方各电信分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了~些经验,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新产品服务内容直接延伸到用户家中,方便了客户的需求,普遍赢得客户的满意。同时,注重服务的跟进,杜绝因为后续服务跟不上而导致用户的流失。比较好地
做到“营维合一”。而北方电信成立时间尚短,加上经营战略的重心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社区经理渠道的服务重点放在用户数量的扩张上。后继维护服务方面做得不到位;营销能力也不能满足电信服务在社区大面积覆盖。实施社区经理制,企业除了要求区域营维中心社区经理做好包区内客户的服务工作外,还要做好各项业务发展以及用户修障和欠费催缴工作,并及时反馈包区内市场竞争动态。目前各省分公司的社区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细化到社区、考核到人,有效地提高社区经理为社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I刍觉性。3.1.3 t0000号电话营销渠道 中国电信的10000号服务结合了以往众多特服电话,如:112、114、118等,是一个综合的业务平台,实现了电话营销唯~集中渠道,向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10000号渠道建设的总目标是建成电信企业综合、优质、高效、灵敏的营销服务渠道。通过以电话为基础的多种通讯渠道为客户提供有关电信业务的受理、查询、申诉、营销以及其它社会化的综合服务。受理方式包括电话语音、.
第四篇:关于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研究
关于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研究
09经济学 中国经济专题研究 林坚华 20090700005
摘要
当前,电信、金融、电力、铁路运输、航空、石油等行业的垄断让人们感触颇深,其中尤以电信行业为甚。我国对电信行业进行了高度的行政经济规制,导致了该行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整、独立、透明的法律体系。本文回顾了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改革历程,结合各方学者对行业垄断的解释及对我国电信行业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电信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得出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垄断模式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表面上是自然垄断,实质上是行政垄断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电信行业,自然垄断,行政垄断
一、引 言
今年来,我国关于垄断行业的探讨和争议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自2008年《反垄断法》正式颁布,实施 3 年多,虽审理了几百个案例,但一直未能触及央企。人们一直都在热议:《反垄断法》针对我国国内大型垄断企业是不是享有潜型的豁免权,央企因其特殊的身份享受着特权,反垄断调查的大刀根本不会砍向他们。直到2011年11月,这个“幻想”终于被打破,出现了首例执法机构对具有行业垄断色彩的央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电信业巨头发起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若查证属实可能会对两家开出巨额罚单。这则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曝光以来就受到舆论的极大关注,也引发了各界学者对此的研究。借此契机,本文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我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研究,并提出电信行业克服行政垄断的政策建议。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来自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硕士余斐蓉(2006)、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张湘赣(2002)、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叶茂甫(2009)、山东大学国民经济学博士杨秀玉(2009,2010)、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谢勇(2011)、王红茹(2011)、方宁(2011)、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刘斌(2012)。
关于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研究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电信行业市场格局现状
电信业也就是通信行业,它包括通信制造业和通信运营业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电信业只指电信服务业,提供电信服务的是通信运营商。当前我国提供电信服务的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少数几家屈指可数的企业。以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产业集中度来看,移动、电信、网通、联通四家企业瓜分了整个电信业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2002年电信分拆重组以后,中国移动成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新的“中国电信”位居次席,新的“中国网通”居第三。而且,电信市场中不同业务间呈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在固定电话网领域,一直以来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新“中国网通”在市话通信市场上占有了大约35%的市场份额,电信与网通形成双寡头垄断;在移动通信市场,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强之争”,形成双寡头垄断;在数据通信市场方面,四大运营商的实力接近。到了2008年6月,六大通信运营商再次整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中国电信行业存在的垄断问题
由于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存在,在某些行业,极易由市场力量形成一家企业或极少数企业来提供整个市场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自然垄断。由于电信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规模的基础投资和复杂的技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较明显,因此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研究成果来看,电信行业被公认为自然垄断产业。中国的电信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为什么说中国电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只是“一定的”的呢?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对电信行业一直实施严格的政府管制政策。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之前,电信业务一直是由国家原邮电部或原国有企业中国电信垄断经营。政府既是管制政策的制订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这就决定了中国电信产业天生有着自然垄断为表象、行政垄断为实质的特点。而从另外一点来论证中国电信行业这种特性的证据在于,无论是各通信公司的成立,还是原中国电信的分解,从表面上看,虽像我国的电信行业正在打破垄断、形成竞争,然而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改革重组都是由政府操作的,如果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是不会有这些变化的。
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规模经济收益明显,与以前相比,它确
关于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研究
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是,由于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这种特性,电信行业所具有一些弊端并未消除,反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像电信产品资费较高、服务较差,电信运营商缺乏技术进步动力和竞争力等问题。
(三)中国电信行业形成行政垄断的原因
在原因分析中,杨秀玉博士提到了两个方面:管理体制的行政性以及管理方法的行政垄断性。“„„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甚至政企一体化现象十分严重,„„,政府主管机构既是行业的管理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垄断利益和行政权力相结合导致了极强的垄断势力„„”;“„„在垄断性行业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背景下,很难保证行业主管部门是为了从管理好整个经济的全局利益出发来管理行业的微观经济,„„,往往是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其他厂商进入市场„„”。
可以说以上的两点非常准确地概括了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内因,而外因则有由谢勇提出的法律和监督的缺失:“„„我国电信垄断的法律规制体系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当竞争法》„„其中对于电信行政垄断问题有所涉及,但内容不够明确,反行政垄断的程序责任也不完善„„”。在法律监督这方面,前段时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电信业巨头被调查,现已被法律界人士视作我国反垄断监管的里程碑。由此可见以往人们对《反垄断法》的质疑程度有多高。且不说目前两家企业中止反垄断调查的申请是否存在“猫腻”,这个事件的发生无疑给所有具有垄断嫌疑的国企给予重重的一击。
(四)针对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建议
我国电信行业确实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对我国电信行业垄断进行规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余斐蓉在她的文章中则对此进行了一个概括,她认为对电信业垄断规制有利于我国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克服电信业垄断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既有利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又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但在对可行性进行分析的时候,文章仅仅从法制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反垄断法》通过之前对央企的调查,其威信呼之欲出,显然这还是不完全的。王红茹和方宁在他们的文章中则提到有另外一点,他们认为电信行业中的几大巨头,事实上都不存在太大的技术创新问题,也就是说,垄断的成因中行政的因素远远大于竞争市场的因素,并且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不同的是,正因为电信行业仍存在有自然垄断的苗头,因此发改委首先向其出重拳,至于行政色彩更
关于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的研究
三、结 论
本文通过调研当前我国电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对各方学者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我国电信行业兼具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两种性质。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电信业务日趋丰富,市场需求空前旺盛,而垄断经营带来的弊端也就日益明显起来。尽管我国电信行业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着,但总体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政府调控、市场半开放的状态。因此,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加大对电信业监管力度,才能使电信业的竞争纳入有序竞争的轨道。
参 考 文 献
1、杨秀玉,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J],山东大学,2010
2、叶茂甫,中国电信业改革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复旦大学,2009
3、张湘赣,中国反垄断问题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02
4、刘斌,从行政垄断走向市场垄断——试析中国电信业市场格局的演变[J],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改革与开放,2012年10期
5、杨秀玉,行政垄断影响下我国电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王红茹,方宁,联通、电信、广电“反垄断三国杀”——《反垄断法》治得了行政垄断吗?[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45期
7、谢勇,浅议中国电信行业的行政规制[J],企业导报2011年19期
8、杨秀玉,中国电信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杨秀玉,中国电信产业行政垄断问题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叶帅,刘江,吴燕,张宸,王爽,李昕哲,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国企行业垄断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31卷第8期,2011年6月
11、余斐蓉,中国电信业垄断规制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06
12、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改革1998年02期
13、王保树,论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
第五篇: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与设计[范文模版]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与设计
张新跃 华汪明 黄礼莲 高儒振
2012-3-5 11:09:56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11年第09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全业务运营形势下中国电信IT支撑系统面临的安全新挑战,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电信运营商CTG-MBOSS支撑系统安全现状和当下亟需解决的安全问题,在分析和比较了当前国际最先进的安全保障体系模型,基于多年来电信在IT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结合了行业最佳实践,设计了适用于中国电信全业务支撑要求的安全保障体系模型框架,并给出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路线规划和演进策略。IT安全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生产系统和企业核心数据承载在网络环境中,IT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每一位信息管理者都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1-3],保障企业核心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企业核心数据不丢失,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根据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战略规范IT-SP2.0,以及中国电信的CTG-MBOSS安全规范,由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支撑系统(BSS)、运营支撑系统(OSS)和企业数据架构(EDA)组成。伴随着中国电信深度转型战略背景下,如何加强IT系统的统一管理,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成为电信IT工作的主要目标,而IT系统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电信业务的开展。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化、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对IT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全网IP化技术的演进,IT系统由封闭转向开放,业务运营模式的变化带来安全管控点的增多,系统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运营商IT支撑系统数据的大集中增加了提高系统架构的复杂程度,安全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将随之加大。但是,IT系统的安全建设滞后于系统建设的事实一直困扰着IT系统管理者。
因此,从基础网络环境入手,以安全域为切入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IT安全保障体系,实现IT资产对象可管可控的安全运行环境,为企业全业务运营保驾护航,成为IT安全工作追求的目标。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必须从各个方商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将组织、策略、运行和技术等各方面紧密结合,构成全方位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核心资产的安全。
一个完整的IT安全架构,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统筹规划,逐一落实每项安全管理制度,统一部署安全防护措施,循序渐进地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从管理和技术层面执行严格的管控措施,使之能够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安全威胁。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是支撑企业IT安全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架构,是指导企业进行安全规划与建设的依据,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以CTG-MBOSS信息化架构为基础,以IT安全战略为指导,实现可管、可控和可信的三个IT安全阶段目标目标。体系建设遵循“管技结合、预防为主、注重长效、循序渐进”十六字方针,最终实现可信赖的IT安全运营环境愿景。
IT安全保障体系的三个阶段目标特征定义如下:可管阶段的特征是“职责明晰、预防为主、有效识别”,可控阶段的特征是“主动防御、及时响应、集中管控”,可信阶段的特征是“体系完善、流程通畅、全员参与”。
整个IT安全保障体系由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两个重要部分组成。
图1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图
2.1 IT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在整个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和安全运行三大体系。
安全策略体系总述了中国电信IT安全的总体方针政策、演进策略、标准和指南、以及各类实施细则组成。它明确了企业IT安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明确了演进路线和指导原则,是企业统一部署安全建设工作的总体纲领和依据。
安全组织体系定义了保障IT安全策略有效执行需要的角色和职责,为安全策略能够贯彻实施的组织保障的保证,从职能上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类别。该部分从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落实上明确了信息安全职责与考核管理规定,从人员和组织上约定了主体和客体以及第三方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运行体系从IT系统生命周期和安全风险管控流程出发,从开发、建设、维护、响应和核查五个阶段提出安全风险管控的要点,明确了不同阶段安全防护的具体要求,涵盖了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事件响应、安全监控和安全检查等内容[4-5]。
如图2所示,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在逻辑层面上又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分别对应IT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细则、流程文件和操作手册提高IT安全保障能力。
在决策层面,通过IT安全管理策略对信息安全方针进一步进行诠释和明确。包括了信息安全组织策略、人员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策略、物理环境安全管理策略、访问控制管理策略、IT系统建设管理策略、IT运维管理策略、法律法规复合型管理策略等。
在管理层面,围绕电信IT安全管理策略,通过具体的各个管理制度,同时参考国际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技术服务最佳实践,明确集团层面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以全面覆盖和满足外部法律法规、主管单位、监管机构、技术发展及相关合同协议的最新信息安全要求。
执行层将管理层面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落实为具体的管理细则、操作流程及指南等,用以指导具体的信息安全操作行为。包含了物理环境操作、网络连接与准入、终端安全管理、文档与信息安全管理、账号与密码管理、应用系统开发与验收、安全维护作业流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连续性作业计划、合规性检查、安全基线达标管理等各种配套的操作指南。IT安全技术体系
技术是实现IT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终端安全六个方面实现安全检测与识别、安全防护、安全审计与恢复三大保障能力。其中,安全检测与识别能力主要包含了威胁识别、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内容;安全防护能力主要包含了身份认证、攻击防护、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配置等内容;安全审计与恢复能力主要包含了操作审计、应急响应、灾备恢复等。
图2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管理视图
安全技术体系围绕中国电信IT安全目标和方针,遵循国家和工信部IT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结合IT技术发展现状和中国电信实际安全需求。通过定义安全对象和技术防护要求,确定IT安全集中管控目标,明确安全防护措施,制定通用安全配置和作业指南等,来提高整个企业的IT全网安全防护能力。安全技术体系在逻辑上分为“定义层”,“管控层”和“防护层”三个层面。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技术视图如图3所示。
定义层明确了中国电信的IT信息安全防护对象等级和等级化的安全防护目标和要求,对不同安全等级的IT系统采取相应级别的IT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和手段,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中国电信业务系统主体由MSS、BSS、OSS、EDA等4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为了能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合理有效地安全防护,根据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等级划分原则,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等级划分,并且依照安全等级防护标准对IT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体系中对IT防护对象的安全等级划分满足国家等级保护和工信部“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等级”对电信网的要求[6-8],并且做了相应的增强与扩充,将遭受攻击后“会对中国电信的正常运行和企业合法权益包括(企业形象、经济运行)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但尚未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运行和公共利益”的重要系统定义为2.2级,等级定义如表1如所示。
防护层根据防护对象的安全等级,分别从网络、主机、终端、应用、数据、物理等6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要求。定义了网络、应用、数据和设备等IT基础设施的通用配置规范,同时依据中国电信IT系统的不同安全等级,明确和部署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提高中国电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它包括了IT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和IT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指南两大部分。其中IT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从安全监测与识别、安全防护、安全审计与恢复三大类安全防护能力产品的功能与定义,包括了以下三种。
图3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范技术视图
(1)检测与识别类:身份认证、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
(2)安全防护类: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DDOS防护、VPN、数据库安全、恶意代码防护、网页防篡改、WEB防火墙、行为管理、终端安全、数据防泄露;
(3)安全审计与恢复类:安全审计、堡垒主机、备份恢复。
IT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指南从网络、主机、数据、应用等几个层面制定了IT基础设施的安全配置要求。包括了网络设备安全配置、主机安全配置、数据库安全配置、终端安全配置、应用和中间件安全配置、网络安全域划分等具体内容。
管控层主要包括集中用户认证管理和安全控制管理两个方面,定义了安全管控组件功能、接口标准、实施与演进路线。其中集中用户认证管理主要功能是建立集中用户管理管理机制,进行账号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与统一审计管理,实现IT系统“四实名”;安全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安全运维管控机制,进行安全设备监控、安全日志审计、安全事件处理等管理行为,实现核心系统和数据操作可告警、可阻断、可审计、可追溯[6]。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演进路线
如图4所示,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分阶段逐步建设实施,结合电信的实际安全需求和安全风险级别,规划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实施和建设演进路线图。
可管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明确IT安全资产防护等级、建立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安全责任、编制企业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引入安全运维流程,以安全域为切入点,规划设计网络体系架构,全面部署安全监控与预警措施,对重要系统部署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实现“职责明晰、预防为主、有效识别”的要求。
可控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细化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安全主动防御体系,部署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措施,遵循纵深防御的防护思路,部署统一IT安全运维平台,实现对IT设备和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维护;建立集中用户账号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账号统一认证、统一授和审计。实现“主动防御、及时响应、集中管控”的要求。
可信阶段实现IT安全工作全员参与,将安全工作逐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固化安全运维管理流程,建立可实现的IT安全考量体系,形成持续优化、不断演进的长效安全管理机制;针对重要系统建立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逐步建设成“安全可信环境”,打造集预警、监控、响应、恢复为一体的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图4 中国电信IT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演进路线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信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IT支撑系统面临的安全挑战,通过比较当前国际最先进的安全保障体系模型,结合中国电信业务保障需求,设计出了新的IT安全保障体系模型框架,给出了各个框架的功能和建设要求,阐述了安全保障体系如何建设路和实现的演进路线,对于指导未来整个电信运营商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张新跃,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华汪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
黄礼莲,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部高级工程师;
高儒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部高级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王娜,方滨兴,罗建中,等.“5432战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J].通信学报,2004(7).[2]方滨兴.建设网络应急体系,保障网络空间安全[J].通信学报,2002(5).[3]白云,张凤鸣,黄浩,等.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发展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4]郭建东,秦志光,刘乃琦.组织安全保障体系与智能ISMS模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5).[5]张新跃,沈树群.策略驱动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6]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7]YD/T 1728-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8]YD/T1736-2008工信部支撑网安全防护要求.[9]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3.0版),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