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科技大学专业简介历任校长
河南科技大学专业简介历任校长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是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直属的中央部属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第三所综合性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现代化工业城市——洛阳,截止2013年10月,学校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校 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其中专业实验室面积3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61.8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200多种,18万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体育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
河南科技大学在2002年3月由原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其中洛阳工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创建最早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工科院校之一。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75年。洛阳工学院 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1956年4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部分专业迁入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
1956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1958年8月30日,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升格洛阳工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0年6月28日,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2年3月,洛阳工学院、洛阳医专、洛阳农专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洛阳医学院创建;
1962年,洛阳医学院(部分)分建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 1970年,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更名为洛阳地区卫生学校; 1978年,洛阳地区卫生学校升格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 1992年,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并入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岳滩农学院(筹)创建;
1978年,岳滩农学院(筹)改建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1992年,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现任校长孔留安
知
名校友孟庆虎、邱石元、崔起鸿、杨晓鹤、崔世杰、胡祖
六、李晓峰等
主要院系 28个专业学院,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防生大队等
学校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学校代码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设有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二级博士学科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1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4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4个专业招收本硕连读学生,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5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艺术和教育学11大学科门类。有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53个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2个):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河南科技大学教学建设
河南科技大学有1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1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培养计划。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8个洛阳市人文社科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二批)、金属材料工程(第六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第六批)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3年)、法医学(2012年)、动物医学(2012年)、机械电子工程(2011年)、市场营销(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年)、自动化(2009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09年)、车辆工程(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金属材料成型基础、电工学、机械制造基础、车辆构造、数控技术、法医病理学、机械设计、食品工艺学、C语言、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测试技术、大学物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人体系统解剖学、高等数学、药理学、机械工程材料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高分子化学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机械制造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Composi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据学校官方统计,至2013年10月,学校已累积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 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0项,省级奖励332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学校连续高位入选“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科技大学校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
第二篇:历任老校长简介
王行健先生简历
王行健,字仲行(1868----1944),男,温峤镇上街村人,清末秀才,杭州法政学校毕业,出任甘肃皋兰县知事,继任青海西宁道尹公署秘书、西宁县法院推事。1918年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回原籍后任温岭县律师。温岭初等小学堂(即温峤镇中心小学)主要创办人,首任校长。
马鸣銮先生简历
马鸣銮,字锦云(1865----1943),男,温峤镇上街村人,清末秀才,温岭初等小学堂(即温峤镇中心小学)创办人之一。为人清廉高洁,正直通达,好学勤奋,学识渊博,教学严谨,深受学生爱戴。从教十多年来,曾负责过校务,管理过教务、庶务,为学校的创办、发展竭尽全力,留有办学初期的《学校大事记》,备受乡人敬仰。学堂开办初期,带领学生种植柏树、桂树、溪柳等花木绿化校园,美化环境,校园内至今还尚留三棵大柏树,堪为校史的见证。
金长春,男,生于1930年2月,普师学历,中共党员,籍贯温岭。1947年9月参加工作,1952年8月至1957年7月任温岭县第十中心小学即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1956年8月至1957年7月兼任温岭县第七初级中学即温西中学负责人。1957年8月至1984年7月任城北中学校长,1984年8月至1991年7月任温岭电大分校书记、副校长。治学严谨,功勋卓著,曾被评为台州专区甲级优秀教师、浙江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级电大优秀教育工作者,1955年至1961年被推选为温岭县第一届至第三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91年7月退休后参与创办温岭市第一所民办中学-----温岭市敬业中学,并担任校长。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狄宜之,男,生于1930年,高专学历,中共党员,籍贯上海宝山罗店。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温岭、黄岩各小学,天赋口才,在两次区级(泽国、新河)演讲比赛中均获第二名。青年时代曾分别就读于浙江省宁波高级工业学校与浙江省高级农业学校,并担任过学生理监事、文艺股长与主席。1949年10月参加革命,曾任泽国区机关团支部书记,当过公安特派员,参加过剿匪反特斗争,当过县委巡视员与区财粮助理员、区文教助理员。1957年8月至1960年7月任温岭县第十中心小学(即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兼温岭县第七初级中学(即温西中学)行政负责人。其后任教于楚门中学、横湖中学、石桥中学、城南中学、城关中学等,历任副校长、校长、协理员兼城关镇教办副主任等职。退休后帮助办企业,曾任“爱仕达”公司副总经理兼办公室主任,还进入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并担任班长。2000年以特邀研究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书画艺术交流会,其作品获得银奖,2001年获“中华老人诗文书画”创作三等奖,2003年7月于日本东京参加国际书法作品展,并被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中心审定,批准为客座副教授,其墨宝丹青享誉中外。
孙亚夫,男,生于1935年7月,中共党员,普师学历,中专讲师。祖居温岭市城北街道横塘村,现居住在温岭市太平街道西园新村20号。1954年8月毕业于浙江省黄岩师范,9月份入温岭县琛山乡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1956年8月调入温西区中心小学任副教导主任,曾出席温州地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会议,进省教育学院学习半年,后调入中共温岭县委肃反办公室任专职干部。1959年3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60年9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2年2月任温岭县新河区中心小学校长,1969年下半年调入城北区任教办主任,1977年下半年去台州地区党校学习,1978年5月调入温岭县温西中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3年调入温岭县教师进修学校任副校长,还当选为温岭县教育工会副主席,1984年8月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7年8月退居二线,任校长级协理员(正处级),1995年9月退休,进入“第二个青春”孙才元,男,生于1928年2月。授智中学毕业后考入台农,求学一年,1959年12月至1960年8月在浙江省教育学院学习。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46年9月开始在泽国沈桥、新河潮观、山后鲍、寺前桥等校任教,1949年8月任铁场小学校长,1950年8月在高桥南鉴小学任教,1951年6月在温西区土改队工作,1952年在横径小学、横河小学任主委、校长等职。1958年8月任新河区中心小学副校长,1959年8月任新河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2年2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9年3月在新河小学任教,期间曾担任副校长、党支部委员、协理员等职。1988年8月退休后,创办夕阳红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是免费的校外辅导点。现任新河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副主任、新河镇关工委成员。几十年来,多次被评为温岭市、台州市先进个人,曾获得温岭市“老有所为奉献奖”,曾被评为台州市乙等优秀教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台州市基层关工委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温岭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赵明增,男,生于1931年8月,温岭德明中学毕业,中共党员。祖居温岭市温峤镇赵桥村,现居住在太平街道三星小区9幢105室。1951年8月至1954年7月在方城小学任教,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在城南、城东等校任教,1956年8月至1959年11月在大溪中学任专职团干,1959年12月至1972年2月在城南区中心小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72年3月至1978年7月任温西中学副校长,1978年8月至1985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5年8月退出原岗位,在温岭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工作,直到1991年10月退休。
蔡顺根,男,生于1945年3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68年7月毕业于临海师范,1968年8月至1977年7月任温岭县江下公社教办主任,1977年8月至1978年7月任坞根公社教办主任,1978年8月至1979年7月任沙山公社中心小学校长,1979年8月至1985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1985年8月至1986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6年8月至1992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1992年8月至2005年3月任温峤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兼校党支部书记,2005年退休。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温岭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温岭县优秀校长。1993年被评为台州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温岭市“二五”普法先进个人,曾当选为温峤镇八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温峤镇第六次、第七次、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温岭市第七次、第八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温岭市教育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邵云初,男,生于1941年11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温岭速师毕业。1960年3月至1961年7月在沙山小学任教,1961年8月至1968年3月在六三六七部队服兵役,担任部队放映员。1968年4月至1969年1月在温西区中心小学任教,1969年2月至1971年1月任向阳小学校长,1971年2月至1977年7月任江下乡中小学校长,1977年8月至1979年7月任琛山乡中心小学校长,1979年8月至1984年7月任沙山乡中心小学校长,1984年8月至1985年7月任琛山乡中心小学校长,1985年8月至1986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1986年8至1998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1999年8月退休,2000年至今均担任温峤镇小学退教协会会长。任区小校长期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凭借“人民教育人民办,教育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东风,发动社会力量筹资办学,积极筹措人民教育基金,掀起了大力改造校舍的热潮,1990年建造了一幢六间四层的办公楼和十一间三层的教学楼;1992年建造了一幢五间五层的教师宿舍楼、新建了一个厕所、建造了学校新大门;1993年经多方集资,建造了一幢四间四层的幼儿教学楼、浇铺了幼儿活动场地的水泥地面、新建了200平方米的教师厨房和餐厅,进一步改善了教师的生活条件;1997年,又发动社会力量和家长捐资办学,新建了一幢八间四层的实验楼,彻底改变了校容校貌。工作期间,曾被评为县、省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曾当选为温峤镇第八届、第九届党代表,镇、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市第五届、第六届退教协会常务理事。
林正方,男,生于1964年1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温岭师范学校,1989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科,2000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1981年8月至1988年7月在泽国沈桥小学、牧屿小学任教;1989年8月至1998年7月在泽国凤城、光明、联树等地任教(期间的1992年至1993年担任温岭市继续教育辅导员,1993年8月至1994年7月担任牧屿中心小学副校长,1995年8月至1997年7月担任联树中心小学副校长);1998年8月至2002年7月任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2002年7月至今,任温岭市实验小学校长,2008年6月开始兼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温岭联合艺术学校校长。撰写的论文《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发表于《台州晚报》、《利用教材因素,培养想象能力》发表于《浙江教育》杂志,《小学生礼仪教育训练研究》获台州市教科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获台州市课改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师备课的管理》入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主持省规课题《台州区域小班化教育文化研究》和台州市级二个课题的研究。曾被评为温岭市优秀教师、台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等单位聘为“西部教育顾问,在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活动中,荣获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潘明冬,男,生于1958年12月,温岭市温峤镇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74年8月至1981年7月在桐山乡岙口小学任教;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温岭师范,担任校团委学习委员、团委副书记;1983年8月至1989年7月在原温西区温峤镇中心小学任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9年8月至1992年7月在琛山乡中心小学任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8月至2002年7月在江下乡中心小学任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任温岭市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2005年4月至今任该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荣获温岭县优秀校长、温岭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温岭市优秀教师、温岭市尊老敬贤明智领导、温岭市十佳家长学校校长、台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当选为温岭市第十、十一、十二届党代表。
第三篇: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编号历任校长(模版)
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编号历任校
(院)长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18:22xinyun 武汉科技大学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位于武汉青山和平大道947#,是中国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厅直属,国家一类重点院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95年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现任武汉科技大学校(院)长:孔建益。国际代码(毕业证编号):11915。
武汉科技大学历任校(院)长:
武汉科技大学历任校(院)长: 孔建益:刘光临:2001年-2007年;汪厚植 1997年6月—2001年;黎玉柱
本文来源于:http://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整理编辑
第四篇: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校长
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校长。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外文名: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简称: 北科大 是一所形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院系设置有;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学院、体育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
学校设置有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安全工程、矿物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北京科技大学的学校前沿介绍
学校前沿是 1952年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由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校代码及毕业证编号
学校国际代码;10008
毕业证编号生成原理如下: 前5位为学校国际代码,6位为教学类型代码 普通高等教育为1; 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成人高等教育为5;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为6;网络教育为7。7-10位:为颁证年份.11-1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 ,13-17或18位:为学校对毕业证书的流水编号。
电子注册号示例如下:2003年的本科 14308 1 2003 05 00XXXX 2006年专科:14308 1 2006 06 00XXXX
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校(院)长
学校有历任院长;张文奇;1979年2月;1983年10月,任北京钢铁学院院长,王润;1983年10月;1990年10月,任北京钢铁学院院长,李静波;1990年10月;1993年3月,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天钧:1993年3月;2004年6月,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2004年6月;现在,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本文来源:,,
第五篇:北京大学历史沿革及历任校长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及历任校长简
介
北京大学简单介绍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颐和园路5号。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被称为最强的综合性大学。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前身经历:清朝时的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北京大学(1912-1937年)、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1949年至今)。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2002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北京大学现设有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医学部、跨学科部六大部。下设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心理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系、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口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部、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等教学单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等专科。
现任北京大学校(院)长:周其凤。国际代码(毕业证编号):10001。北京大学历任校(院)长: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1981年5月—1984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1996年8月—1999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1999年11月—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2008年11月—现在任北京大学校长)。
本文来自:http:// 由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byzyb.net整理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