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食品药品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江西省食品药品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1、制售有毒有害豆芽案
2014年6月,江西省食药监局发现南昌市部分超市、菜场商户所销售的豆芽产品中检测出非食用物质“4-氯苯氧乙酸钠”。江西省食药监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经过跟踪排查,初步锁定了南昌市郊4个有毒有害豆芽的可疑加工地址。
2014年7月17日凌晨3时,江西省食药监局派出18名稽查人员在南昌市、区两级公安机关50余名民警的配合下,对可疑有毒有害豆芽生产加工点进行突击稽查。现场共查获了无根素260支、AB粉水剂370支、豆芽速长剂181支、豆芽多效增白王12袋、多菌灵4袋。公安机关现场控制犯罪嫌疑人8名。目前,涉案的3名黑作坊负责人已被法院判刑。
2、销售有毒有害假牛肉案
2013年6月~2014年8月,瑞昌市食药监局在该市十五连菜市场内,查获50余斤未经检疫且颜色异常的冻牛肉,经DNA检测,为猪肉,且磷酸盐严重超标。食药监部门和公安机关联手,经过五个多月的侦查,终于掌握了这一全国销售假牛肉的网络。2013年11月20日晚,江西南昌、山东、河南等地统一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查扣有毒有害肉制品80余吨。2014年10月27日,于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判处有刑徒刑,并处罚金。
3、非法添加罂粟壳火锅底料案
2014年10月22日,根据群众举报,江西省食药监局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一家狗肉火锅店中,查实其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罂粟壳”,现场查获740克“罂粟壳”。经江西省食药监局行政处理后,立即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调查。目前,当事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下一步将依法提起公诉。
4、制售有毒有害饺子皮案
2014年4月30日,新建县人民法院对3起饺子皮中掺硼砂案进行了集中宣判,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3名黑作坊负责人1年8个月有期徒刑,并各处罚金2万元。
2013年12月,南昌市食药监部门对某高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时,在饺子皮等食品中检出非食用物质“硼砂”。经过跟踪排查,2013年12月25日晚,食药监部门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对新建县长堎综合大市场可疑饺子皮生产加工作坊突击检查,发现三家小作坊正在使用“硼砂”加工制作饺子皮、馄饨皮等。执法人员现场查获12台生产设备、100多公斤硼砂、4500多公斤面粉和4台电子秤等物品。
5、网售假冒减肥保健品案
2013年12月~2014年2月,金溪县食药监局接到线索,境内有人通过淘宝网销售假冒减肥产品。食品药品执法人员与公安干警果断出击,在金溪县云林路一出租屋内将犯罪嫌疑人万某抓获,缴获假冒减肥产品胶囊成品10万余粒,半成品、成品的货值金额高达110余万元。
经查,万某于2013年4月份开始通过淘宝网购进含西布曲明、酚酞等成分的药粒、药粉,并将上述药粉加工成“纤体抑制食欲”、“强效蓝莓中药减肥产品”、“日本减肥”等假冒减肥保健产品,然后通过其经营的“中医日本蓝莓瘦身”淘宝店销往全国20多个江西省份和地区进行非法牟利。2014年2月20日,万某被金溪县检察院批准逮捕,目前已提起公诉。
6、销售假药白虎活络膏案
2014年3月,赣州市食药监局对赣州开往泉州东的5217/5218次列车上贩卖标示越南生产的假药白虎活络膏进行了查处。经查:犯罪嫌疑人彭某在5217/5218次旅客列车上雇佣周某、王某、陈某等人销售白虎活络膏;嫌疑人罗某、吴某在5217/5218次旅客列车上雇佣方某、包某、肖某等人销售白虎活络膏,或者在火车站站台直接销售给旅客。
2014年3月25日,赣州市食药监局与铁路公安干警联合采取收网行动,分别在赣州火车站、赣州市章贡区龙鑫华城抓获犯罪嫌疑人彭某、罗某、吴某,并深挖出他们的上线。6月11日,假药源头的上线犯罪嫌疑刘某归案,该案涉案人员已销售白虎活络膏40余万瓶,涉案金额220余万元。目前,该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报捕,其他涉案人员正在追捕之中。
7、网售假药“易瑞沙”案
2013年6月~2014年11月,莲花县食药监局根据群众投诉举报,查处了一起利用QQ聊天销售治疗癌症假药“易瑞沙”案。经查,犯罪嫌疑人詹某父女俩自2008年以来在山东江西省济南市从北京等地购进治疗癌症的印度产“易瑞沙”、“特罗凯”、“格列卫”、“多吉美”等假药,然后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通过手机、QQ等联系方式,利用快递将假药销售给广东、湖南、江西、山东等多江西省的客户,销售假药金额高达2048万元。
2014年11月,莲花县人民法院判处詹某父女俩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8、网售假药“神效脚气喷剂”案
2014年6月,吉安市吉州区食药监局接群众举报,查处了网售假药“神效脚气喷剂”案。2014年7月18日,食品药品执法人员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在安福县城某出租屋内查获该生产、销售假药的窝点,当场缴获“神效脚气喷剂”成品药105瓶、“神效冻疮喷剂”成品药65瓶、乙醇消毒液30瓶、粉碎机一台、灌装机一台、打码机一台,拘留嫌疑人1名。当事人因无证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涉嫌犯罪,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9、非法经营含麻黄碱药品案
2013年6月~2014年3月,南昌县食药监局接群众举报,莲塘镇澄碧湖边有非法交易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俗称“摇头水”)行为。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送货人被抓获,执法人员当场在其送货的面包车内查获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28件3360瓶。
南昌县食药监局顺藤摸瓜,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某小区内,查获其同伙储存“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 等药品的仓库。执法人员跟踪尾随另一犯罪嫌疑人至南昌市青云谱区的居住民房内,查获储存“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药品的仓库,查获30多件含麻黄碱易制毒类化学药品,货值金额达40余万元。2014年3月,该案主要人员熊某、于某、胡某被南昌县人民法院分别判处1年等有期徒刑。
10、非法买卖易制毒药品案
宜春市食药监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涂某、肖某通过借用江西东荣医药有限公司的资质证明文件,用于购买氨酚伪麻那敏片销售给吴某,涉案药品货值80万元。通过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吴某将购买到的药品再销售给钟某。而钟某通过多渠道购买含麻黄碱药品(可制毒),查询其银行账目往来,查明其购买销售含麻黄碱药品货值金额达3700余万元,且药品流向不明。目前,钟俊斌已另案处理。2014年5月15日,犯罪嫌疑人吴某、涂某、肖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第二篇: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2014年03月28日 发布
3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查处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中案情复杂、涉案金额较高、社会影响恶劣、具有警示作用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坚持民生导向,始终将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开展了保健食品打“四非”、药品“两打两建”、“打四黑除四害”、“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强力打击整治各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突出违法犯罪,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年各地侦破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万余名,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发生,有力维护了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受违法犯罪的暴利驱使,滋生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因素短时间内还难以消除,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持续不断的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一是长链条跨区域案件明显增多。从原料的生产销售到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劣药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由作坊式生产向跨区域化、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制售网络遍及城乡各地,各环节异地分散,发现查证成本高。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随着物流行业、互联网的日益发达,网上销售假劣食品药品犯罪明显增多,扩散性、欺骗性更强,消费者更容易受骗。三是犯罪手法升级、活动愈加隐蔽。如制售、使用瘦肉精犯罪,以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为主要手段的“瘦肉精”犯罪生产源头基本打掉、主要销售网络基本摧毁后,犯罪分子变换手法,又先后出现在屠宰环节给生猪注射瘦肉精、在兽药中添加瘦肉精等违法犯罪现象,发现查处难度加大。
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形势、特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始终绷紧保卫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紧密配合,大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共同建立了线索共享、案件移送、协同查处、联合督办、共同发布信息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针对一些传统重点领域犯罪根治难度大、多反复、易反弹的特点,坚持行政主管部门源头治理、日常监管与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双管齐下,积极推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根本上防范、遏制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劣药品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经过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打击整治,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仍多发易发,治理难度加大,新的问题还不断出现,打击整治任务仍然繁重艰巨。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立法工作,致力于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并对食品药品违法实施最严厉的惩处措施;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保持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公安部已部署开展“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深化年”活动。
在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保持食品药品领域法治诚信的良好市场秩序,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河南民权“5.24”特大病死肉案。2013年9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指挥下,河南、云南等地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特大生产、销售病死肉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5名,查扣病死牛马肉80余吨,摧毁一跨7省区犯罪网络,查明2008年以来云南昭通、曲靖等地犯罪嫌疑人从当地农户收购病死、死因不明的牛、马、驴,屠宰加工、贩运到省内外农贸市场、熟食摊点等,案值9000余万元。
湖北武汉闵某某等生猪非法注射沙丁胺醇案。2013年6月,湖北武汉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给生猪注射沙丁胺醇案,一举打掉以闵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端掉6个“黑窝点”,查获有毒有害生猪525头及注射器、沙丁胺醇药水等作案工具,抓获涉案人员38人。经查,2012年下半年以来,闵某某犯罪团伙在武汉城乡结合部控制6个屠宰点屠宰生猪,并向生猪注射沙丁胺醇。该犯罪团伙直接经营其中一个窝点,并负责向另外5个无证屠宰点供应生猪,销售“沙丁胺醇”注射剂,按每头猪40元的标准收取“保护费”,案值3000余万元。
陕西西安李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牛肉案。2013年9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下,陕西省西安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牛肉案,抓获嫌疑人45名,捣毁“黑窝点”6个,当场收缴成品、半成品假牛肉17.5吨,案值6000余万元。
山东枣庄盖某等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2013年6月,根据当地监管部门移送线索,山东省枣庄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现场查获未经检疫牛肉制品54吨,查明盖某等人通过非法渠道经由香港购入未经检疫的巴西牛肉制品,再通过物流公司运输至山东等多地,案值1400余万元。
辽宁本溪徐某等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保健食品、药品案。2013年3月,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下,辽宁省本溪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徐某等生产、销售伪劣保健食品、药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缴获生产设备2套、原材料胶囊200余万板、包装物60余万套、生物降压素牌双参胶囊等20种伪劣保健食品、药品20余万盒,捣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黑窝点11处,案值2000余万元。
江苏沛县蒋某等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保健食品案。2013年5月,根据群众举报,江苏沛县公安机关联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深海鱼油案,打掉 “黑工厂”6家,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查扣假劣鱼油胶囊180万粒,查明犯罪嫌疑人蒋某从山东、江苏多家公司利用废弃深海鱼油下脚料生产伪劣鱼油250余吨,案值近1亿元。
广西柳州“5.17”生产、销售假药案。2013年5月,公安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协调指挥广西、安徽等地公安机关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功破获一特大生产、销售假劣人血白蛋白、人用狂犬疫苗等假药系列案,捣毁生产、销售假药黑窝点4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案值2000余万元。
广东深圳“7.29”系列生产、销售假药案。2013年7月29日,根据前期主动梳理排查的线索,广东深圳公安机关、药监部门联合行动,捣毁销售假药窝点8个,破获案件6起,刑事拘留14人,缴获“易瑞沙”等抗癌类假药8600余盒,查明犯罪嫌疑人通过QQ视频通话的方式低价购入高价售出,通过物流寄递渠道销售假药,案值1600余万元。
湖南隆回孙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药案。2013年5月,根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案件,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成功破获孙某等生产、销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查缴假药生产线2条、制假设备6台,缴获假药6000余瓶及各类假药商标、包装盒2.8万余套,查明该团伙2007年以来生产加工“骨刺风湿宁胶囊”等假药销售至湖南、湖北、广东等16个省市区,案值1000余万元。
浙江丽水周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劣创可贴案。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功侦破周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劣创可贴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捣毁生产、销售假劣创可贴的“黑窝点”2个,查明销售假劣云南白药牌、邦迪牌、恒健牌创可贴7700余万片,案值1600余万元。
第三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十大毒品典型案例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典型事故案例
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二〇〇八年五月
前 言
为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安全事故重复发生,促进安全稳定生产,公司汇编了这集《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所搜集的事故案例都是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公司、检维修中心和仪化公司的典型事故,认真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有以下特点:一是安全责任制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重复事故多发。二是直接作业环节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粗放,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造成的事故占很大比例。三是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与防范能力不强。四是“三基”工作不扎实,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存在“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的现象。五是作业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六是现场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本质安全存在缺陷。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后面其实存在着必然性。
公司编制《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是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能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学习,汲取教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事故案例对照,查找到本单位、本岗位以及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努力消除这些隐患,从而为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公司、检维修中心部分
一、物体打击
2005年11月15日8:35,检维修中心二工区钳工顾某在短纤生产中心15K蒸汽加热箱前进行检修作业,被头顶上方垂直下落的一根铝质空调风管(约2米长,直径30公分,重约8.5公斤)砸伤,造成左下睑皮肤40MM裂伤,门牙断裂,右拇指软组织挫裂。事故原因:
1、短纤中心15K空调风管由于已运行20多年,风管咬口松动,风管突然坠落,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价不深入。
二、机械伤害
2006年2月15日16时,检维修中心一工区二装臵保全二班检修人员申某某、任某某、经某某、闻某四人完成聚酯二装臵包装楼XV2014六通阀检修后,检修班长申某某电话通知控制室,要求工艺操作人员将阀盘旋转一圈后停止不动,以观察检修效果。工艺操作人员王某某接电话后即启动阀门试车,先试了四号阀位,再试三号阀位,申某某在现场观察见阀盘已旋转一圈,认为已试车结束(实际上此时仅试完四号阀位),即电话通知控制室工艺操作人员停止动作,闻某同时进入阀箱检查操作。但工艺操作人员在接电话前已发出试三号阀位的指令,阀盘无法停止,导致闻某在阀箱内头部被阀体旋转管件挤压造成上下颌骨折、面部软组织挫裂伤。事故原因:
1、检修后试XV2014六通阀过程中,在未确认阀是否真正停止的情况下,检修人员就进入阀箱检查操作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聚酯生产中心操作人员在阀门试车过程中组织不到位;在试阀过程中,检修人员与工艺操作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确认不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6年12月11日8:30分,检维修中心二工区万某在短纤生产中心后一装臵7K DF2牵伸机油泵处巡检时,发现7K DF2油泵漏油,为了观察清楚漏油部位,在清理漏油部位积油及杂物(一堆废丝)时,僵硬的废丝卷入高速旋转的传动轴中击中万某右手背。致使其右腕背割伤、右桡神经背支断裂。检修前没有按照要求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并落实防范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7年7月1日化纤分公司张某在调整21K切断装臵张力压辊间隙时,张力压辊的气缸连接螺栓突然断裂,张力压辊压到其右手,造成右手拇指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撕裂伤。张力压辊气缸连接螺栓断裂,张某在检查张力压辊时将手放臵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张力压辊下方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7年3月16日检维修公司二工区孔某在1K二牵伸用19MM内六角扳手转动 DF23#辊时,内六角扳手未将螺丝套牢,导致19MM内六角扳手从螺丝上滑出,抓着内六角扳手的右手撞在了加热箱上,造成右手大拇指不全骨折。内六角扳手未将螺丝套牢,操作不小心导致扳手从螺丝上滑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7年7月2日热动分公司陈某等人准备去S1库检修行车时,开启电动三轮车与铁制立柱相撞,陈某左腿被夹在三轮车与立柱之间,致使左腿右侧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陈某非公司电动三轮车准驾人员,违章驾驶车辆,且没有正确骑坐电动三轮车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7年10月25日聚酯分公司申某等人用液压车将解体的热媒泵(213P34)拖放至六单元吊装口,将泵从液压车上移至地面时,热媒泵滑落,右手食指被热媒泵与液压车挤压,造成右手食指10mm的掌心处皮肤缺损,食指挫裂。热媒泵装卸、搬运过程中,没有按要求使用葫芦、撬棍等工器具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灼 烫
2007年3月28日检维修公司六工区黄某在PTA2#B1架二层管架执行敷设6吋钢管,用撬杠撬动调整管道时,碰击到管道南侧上方一个工艺管线上的排放球阀,导致排放球阀打开,酸液从排放球阀斜向喷出,喷溅到黄某脸部,致使右眼灼伤。未能对作业现场的危害进行充分的识别,撬杠碰击管线上的排放球阀,导致排放球阀打开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高处坠落
2007年3月6日检维修公司六工区韩某去PXSL34仪表巡检途经PTA1#空压机二楼时,脚踏在一块未固定牢隔栅板上,人与隔栅板从二层坠落地面,致使其部分软组织拉伤。隔栅板未固定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五、摔伤事故
2005年11月9日16:50,检维修中心一工区职工赵某某到短纤生产中心1K往复作业时,在下横动机地坑时摔倒,造成左肾挫伤。事故原因:
1、赵某某安全意识薄弱,思想麻痹、自我保护意识差,到工作现场未按规定穿劳保鞋,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赵某某眼睛近视,到工作现场时未戴眼镜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7年12月2日聚酯分公司李某骑自行车到聚酯包装控制室巡检,由于雨天路滑,在聚酯包装东门上坡处摔倒,左手手腕着地,致使左手左桡骨茎突。雨天路滑、当事人违章骑自行车进入生产装臵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仪化公司部分
一、物体打击
2005年12月20日23:50,仪化物流中心成品三工区短纤工段叉车班职工李某某驾驶CPD15型夹包机行至下坡处时,因地面不平,车辆振动,致使夹包器下落,撞到排水沟护崖,夹包机急停,由于惯性,李某某身体前冲,撞到驾驶室顶篷的支架上,造成鼻骨骨折,鼻部皮肤挫裂伤,颌面部软组织挫伤。事故原因:
1、李某某在使用夹包车之前,未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夹包车门架后倾不到位,使得夹包器离地高度不足,在下坡过程中撞击到坡底排水沟盖板护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李某某在转弯下坡时车辆未减速行驶,车辆失控,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6年2月27日9:30,仪化短纤生产中心开发装臵前纺工段组件班职工潘某某用电动葫芦从三甘醇槽内吊出熔体过滤器进行冲洗,由马某用手稳住过滤器。在吊装的过程中,斜倚在清洗水槽上的熔体过滤器瞬间滑落,将马某的右手无名指压在清洗水槽的右侧上端,造成骨折。事故原因:
1、清洗过滤器未放平,且斜吊过滤器,过滤器突然滑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作业人员马某、潘某某在作业前未能进行危害分析,识别斜吊过滤器存在的危害,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错误的用手稳住吊装物,且吊装时未明确起吊信号,配合不当,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6年6月20日15:45,仪化宇辉公司DTY一装臵员工王某在交接班期间,被一辆运动的满载DTY产品的工作小车压伤左脚,造成左脚小趾第二趾节断裂性骨折。事故原因:
1、交班职工安全意识薄弱,忙于下班,未观察周围情况,推车时速度较快,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当事人王某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主动闭让小车,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6年7月28日7:50,仪化博纳公司生产部挤压线员工孙某某从4#挤压线穿过叉车通道准备下班时,被一辆行驶着的叉车从后撞到,造成头面部、腰部、四肢多处挫伤。事故原因:
1、叉车司机违章操作,在行驶时,没有及时观察周围的情况,且行驶速度较快,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现场存在死角。孙修成从4#挤压线向叉车通道走过去时,正好有两根水泥柱,挡住其视线无法观察到叉车,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二、机械伤害
2006年2月23日,仪化短纤生产中心以项目检修委托通知书委托仪征星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前二计量泵保温定期作业”(该委托实际工作是进行计量泵泄漏熔体清理),星源公司将该项目转包给仪征星海设备检修安装工程部进行。2月27日上午,星海工程部安排王某某、陈某某、陈某某等三人进行计量泵轴封处泄漏熔体的清理工作。在清理22K35#位时,王某某站在北侧的钢平台上配合,陈某某站在南侧的钢平台上接清出的熔体,死者陈某某面向西站在35#、34#位之间偏南侧,清理外漏熔体。9时55分,死者陈某某伸手接工具时,身体动作幅度较大,加之衣服下摆比较宽松,衣服右侧下摆被相邻正在运转的34#位计量泵联轴节安全插销钩挂缠绕,身体被拖带卷入计量泵传动轴和相邻熔体管线之间(间隙约20厘米),因挤压伤势过重,到达医院时已死亡。事故原因:
1、死者陈某某本人安全意识薄弱,对运转的计量泵联轴节危害认为不足,进行清理工作时站立位臵不当,工作时穿戴的衣服不符合要求,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星源公司安全教育不落实,作业危害识别不到位,作业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短纤生产中心对计量泵轴封处泄漏熔体清理工作的危害识别不到位,现场防范措施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6年11月3日11时45分,仪化热电生产中心锅炉装臵#2锅炉正常点火,于15时25分并炉。17时25分,锅炉装臵电除尘值班员陆某某检查发现#2炉#6灰斗下灰不畅,并找来工具对落灰桶进行了敲打,判断#6灰斗有内部“搭桥”现象,电话汇报班长顾某某。17时40分,顾某某到达#6灰斗排灰阀处,会同陆某某处理灰斗搭桥问题。陆某某打开#6排灰阀上部检查孔盖,顾某某在检查堵灰情况时,发现检查孔口处有一根铁丝,即用手去清理铁丝,突然,铁丝被旋动的排灰阀带动下降,顺势将顾某某左手带入排灰阀内,顾某左手被排灰阀叶轮挤伤,造成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3节缺损的重伤事故。事故原因:
1、当事人顾某某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检查堵灰发现检查孔口处有铁丝时,违反《电业安全操作规程》在未停止排灰阀运行的情况下,用手去清理铁丝,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检修管理存在死角。电除尘检修后,未对设施进行彻底的清理,致使铁丝遗留在灰斗中,现场存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运行管理松懈,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对作业过程中违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制止,现场管理存在“低、老、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管理原因。
4、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督管理不严格。对于处理堵灰搭桥作业,中心没有开展相应的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以及现场危险部位缺乏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同时对习惯性违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监督检查、考核不严格,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2月8日上午10:00左右,仪化长丝生产中心长丝二装臵纺丝卷绕工童某在67线25号位将卷绕头盖板推起进行清理废油污丝作业,在清理过程中,卷绕头盖板突然回落将童某左手压伤,造成其左中指末节完全离断。事故原因:
1、当事人童辉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童某在清理卷绕机废丝时,没有对卷绕头盖板支撑杆的锁紧插片是否到位就进行确认,直接清理废丝,卷绕头盖板支撑不稳突然脱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童辉到卷绕岗位时间不长,操作经验少,装臵针对性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不全面,童某对卷绕头构造及相关操作知识要求了解不全面,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在《长丝卷绕岗位作业指导书》中无清理卷绕头废丝作业内容,且在相关HSE方面要求中也未提及废丝作业的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管理原因。
4、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灼 烫
2005年9月8日10:30,仪化工程塑料厂聚合装臵清洗酯化反应器至预缩聚反应器之间熔体管线上方的1,4-丁二醇冲洗管线,操作人员发现第二道阀门堵塞,便将该管线第二道截止阀阀芯拆下疏通。聚合装臵保全工刘某某未对管道内有无物料进行确认,也未采取防护措施,就直接用螺丝刀捅开阀门口堵塞的酯化物,管道内残存的高温酯化物和1,4-丁二醇蒸汽从阀座处瞬间喷出,造成刘某某面部、颈部、胸部、右上肢等多处烫伤。事故原因:
1、工艺处理不彻底,操作人员在处理冲洗管线第二道截止阀堵塞作业过程中,关闭了酯化反应器出料阀,少量残留液体1,4-丁二醇在熔体管线中被夹套热媒加热为1,4-丁二醇蒸汽,作业时却未采取有效泄压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职工刘某某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做到先确认安全无误后再进行作业,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操作人员在处理管线阀门堵塞的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未按规定配戴防护面罩、石棉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005年9月15日12:30,仪化大康公司氢溴酸生产装臵1#反应釜R01出前馏,氢溴酸操作岗位丙班职工李某某发现反应釜冷凝器下端出料横管中间的放空阀冒气严重,进而发现冷凝器水量不够,即打开冷却水进水阀直接给玻璃冷凝器加冷水,造成2只玻璃冷凝器外壳突然爆裂,将李某某脸部划伤。
1、操作工李某某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化工装臵安全操作规程:“当发现玻璃冷凝器放空阀冒气严重时,应将反应釜切出,待玻璃冷凝器温度自然冷却后,再加水”规定,打开冷却水进水阀直接给玻璃冷凝器加冷水,大量的冷却水进入冷凝器上部,壳层内的水迅速汽化,瞬间产生较高压力,导致玻璃冷凝器受压爆裂,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安全生产管理不严格,生产准备和检查不够,R01冷凝器水量供应不足,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化工装臵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够,当班职工未能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对公司有关部门及上级检查中多次查出的职工不按规定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老毛病臵若罔闻、熟视无睹,未能根本彻底整改,是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2005年12月13日9:30,仪化长丝生产中心二装臵值班长张某进行熔体过滤器81F01熔体排放操作时,熔体及降解气体突然喷出,从接受槽中反溅入张某的面罩下部,造成烫伤。事故原因:
1、过滤器切换过程中,阀门内漏产生降解物和熔体残渣,在排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放流口有部分的堵塞,当阀门开大时,熔体及降解气体突然喷出,从接受槽中反溅后飞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操作人员张某自我防范意识能力不强,对熔体降解后的压力危害估计不足,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长丝二装臵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对这种操作中可能存在熔体从接受槽中反溅后飞出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06年5月23日10:15,仪化瓶片生产中心二装臵定期作业班聚合操作工陈某某在进行13P02.B塔釜泵进口过滤器清洗作业,由于过滤器排尽管线堵塞,拱形过滤器内高温乙二醇未排尽,在抬起过滤器顶盖时过滤器内高温乙二醇溢出,陈某某避让不及,导致左大腿上侧部分浅表层被烫伤。事故原因:
1、设备定期作业未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降温时间短,温度未降到位。过滤器排尽管线堵塞,导致过滤器拱形顶盖内高温乙二醇无法排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操作人员对排尽管线堵塞情况判断不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同时现场作业空间狭小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现场应急救护不到位,进行应急救护时用水冷却烫伤部位时间太短,加深了局部烫伤的程度。
四、摔伤事故
2006年7月11日0:20,仪化瓶片生产中心二装臵动力岗位甲班操作工冯某某骑电动自行车到现场巡检时,因连续阴雨,道路有积水,车辆打滑,冯某某不慎摔倒导致右脚踝关节处错位并骨折。事故原因:1.冯某某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不强,车辆打滑倾倒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瓶片中心安全管理和教育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