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三个班共有16人,其中一班58人,二班52人,三班53人。
二、成绩统计:
一班及格人数20人,及格率17.5%,二班及格人数10人,及格率14.8%,三班及格人数10人,及格率9.2%,总及格率13.3%。最高分88(一班),最低分2分(一班班)。
三、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1-20为单选题,分值为20分;识图题2题,分值5分;材料题问答题3题,分值为15分;看图写短文1题,分值5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的内容为主。
3、解题情况:选择题全部正确的三个班共有10人,问答题普遍得分不高。
4、暴露问题:
(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
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历史学科属综合性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学内容与政治、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有交叉的知识点。学生课下阅读面不开阔,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遇到跨学科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暴露了其知识储备的不足。
(3)历史思维能力欠缺
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知识面,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次月考的一个粗略的分析,因为是自己教的班级,可能不够客观,但同学们的努力有目共睹,大部分同学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学校也及时对优秀学生做出了表彰。希望孩子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韩 丽
一、成绩分析
历史基础比较差,本届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好的成绩可以达到99分,大部分学生在80分以上,有四五个学生在60分上下,这样严重的影响整体的及格率,均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错误率较高的选择题有:第6题、第11题、第15题、第16题。学生对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理解能力较差,针对有关时间排列题的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非选择题。21题:(1)A、古埃及。B、古巴比伦或两河流域。C、古印度。D、古中国。E、古希腊。(2)图1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图2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的读图能力比较差,在示意图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导致这个比较容易的题失分率也比较高。22题:(1)和平交往、暴力冲突。(2)马可波罗来华、希波战争等。(3)和平交往。理由: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等。学生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的能力比较差;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时没有注意列举出与这两种主要方式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理由说明得不全面。
(二)造成答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条:
1、错别字较多,书写潦草,书写不规范。
2、审题不清,学生对题目理解不准确。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审题不清,缺乏一定的概括和归纳能力。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知识的概括、迁移能力尚待训练。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待提高。答题不准确,有答非所问、问少答多、问多答少等现象。
3、基础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张冠李戴,答案不完整。知识点、得分点把握不住,关键的词、句出不来,乱抄书现象严重。
三、下一阶段改进措施
1、加强审题训练
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审题要高度重视,告诉学生审题——审题——再审题。
2、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平时教学要坚持左图右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加强知识的迁移或重组能力,以便应对新的问题。
3、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生多想,想知识主干,想思维方法,想命题意图,想时政热点联系,想审题解题思路,想规范答题。
4、不放弃一名学生
降低重心,把握尺度,个别辅导,力争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跑出好成绩。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一、测试的目的:
9年级第一轮复习结束,为检查复习情况,在4月26日进行了4月份月考,通过测试查漏补缺。以便进行第二轮复习。
二、试卷结构
⑴。试卷内容比例:中国近代史占45%左右,现代史占55%左右。
⑵。试卷题型比例:客观性试题占40%,主观性试题占 60 %.⑶。试卷难易程度比例:
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6:3:1.下面我对9
三、数据统计分析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
11、最高分:
55、最低分:
10、优秀率:27%、良好率:9% 及格率:46%、平均分:37.2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所用时间适中,符合历史科考试标准,教材中的图、表知识和探研性问题,渗透到选择、材料分析和问答题中进行了考查。在注重考察历史知识点的同时,也注重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试卷分析
第一题选择题。本题的得分率为80%左右,出错较多的是第2小题,出错的原因是分析能力差。第5小题和第9小题。出错的原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差。
非选题中的识图题的得分率约为75%,出错较多的是第14题。此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思维拓展能力差。
第三题是材料解析题,本题得分率较低,约为50%左右,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表达能力差。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问题。从答题情况看,多数同学都不能正确**误的回答,或是回答比较片面。以后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改进措施
1、优秀学生的复习方法。
优秀学生的复习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复习,形成自觉复习、主动复习、有效复习的习惯。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基础训练及自主复习资料为复习阵地,进行系统地复习,同时要求学生按照课程标准的重点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2、强化学生的考试意识。强化学生考试意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让学生形成审题、作答、检查的考试模试,消除考试紧张心理,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3、作好考前心理辅导。考试前,上一堂考试辅导课,讲清考试的一般要求、消除紧张的一般方法、应试的一般方法、复习的一般方法等。
4、加强对进步生的教学培养。建立对进步生的信心教育,让进步生明确考试的目的,激发其考试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以活动促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教学活动,如历史讨论课、历史手抄报比赛、撰写历史调查报告、仿记者历史报道等,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质量分析
天度初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
第一次质量分析会材料
上周一周二我们八年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为了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对月考成绩做认真分析,查找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查缺补漏,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就这次考试情况做一简单总结。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总的来看,各科试卷都符合教学进度,难易程度适中,题目大多紧扣学习考点,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较为公平公正的检测,是较为理想的试卷。
二、月考成绩分析。
考试科目及总分:本次我们七年级主要考察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政治六科共600分。最高分 分平均 分以上即总分在 分以上 人占全年级的 %,平均 分,即总分在 分以上 人,%。平均在 分一下,及总分在 分以下,人,占全年级的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前段学习效果很不尽人意,高分太少,低分太多,希望能引起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注意,下去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认真反思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寻找问题,查漏补缺,为期中考试清楚障碍。争取期中考试能取得满意的成绩。班级分析:总分排名 第一名是八年级()班总积分 ;第二名八年级()班总分,第三名第是八年级()班总积分 ;第四名是八年级()班总积分 ;部分同学与上学期期末相比有较大变化,值得我们深思。单科分析:
1.语文: 总分 分,年级平均分 分,其中: 班平均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全年级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1分;最低分 分.2.数学:总分 分,年级平均分 分,其中: 班平均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全年级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99 分;最低分3 分。
3.英语:总分 分,年级平均分 分,其中: 班平均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二 班 第三,全年级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4.历史:总分 分,年级平均分 分,其中: 班平均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全年级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
5.政治:总分 分,年级平均分 分,其中: 班平均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全年级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
6.物理:总分 分,年级平均分 分,其中: 班平均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全年级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
三、本次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个别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是很关注考试,表现在学生临考前及考试中没有一点紧张氛,考试有睡觉现象,平时抄袭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2、相当一部分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不够,进而各学科的平均分都不高。
3、一部分同学把历史,政治当副课学习,思想上不够重视。
4、部分同学存在偏科现象。
四、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做题策略欠佳。主要表现在对学过的知识运用不够灵活,分析不够全面,导致了分数不高。
2、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因此,我们七年级组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狠抓常规教学,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
3、学习方法还有待于改善。
4.个别班级班干部不作为,班干部轮流值班,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针对本次期中考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几点建议:
1、以这次考试为契机,同学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找出我们自己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及自学中的不足,将自己的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确立自己期中考试学科目标。对于自己在月考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要进行强化性矫正、训练,甚至逐个过关检查。
2.针对自身的学习特点及情况,与本班学习好的同学结对子,多写多练。
3、课后自学需要加强,优等生不能骄傲自满,要力求上进,锦上添花,优等生缺腿科目的这些同学;要加强这些科目的突击学习,首先要从思想上做到重视。后进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早晨多记,晚上多练。
4.老师要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我们年级组今后会加强练习册,作业的检查,注重落实,对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将与家长联系处理。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仅仅关注这次成绩的高低,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次考试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而找到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这一次暴露的问题,下一次不再出现,这些才是我们这次质量分析的根本目的所在。
最后,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优补差,扎实推进,为我们八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及常规管理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八年级组 张科选
2016.10.19
天度初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
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材料
初一年级组
张科选
2016.4.6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城关镇胡营中学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5个班,参考人数217人,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优秀率42.4%,及格率为79.3%,低分率4.7%。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