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活动的原则
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幼儿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启蒙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根据《纲要》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基础,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作为音乐活动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
在同一次活动中,复习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助于提高享受的程度,新授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助于提高掌握的熟练程度。但如果每次练习都是原样重复,就很容易让幼儿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在估计幼儿有可能会厌烦之前,将活动方式做一点改变,以通过增加新鲜感来吸引幼儿的继续投入。比如打击乐《开心的羊羊》中,为了达到看指挥熟练地合奏的教学目的,教师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先是用身体感知和表现这首曲子的节奏,比如拍手、打出自己不同的节奏型、把节奏谱做成一条音乐小路让幼儿体验;接下来,让幼儿自选乐器先尝试自己敲打,再看节奏谱敲打,再分声部敲打,再轮换声部进行巩固练习。虽然自始至终用的是同一首音乐,但孩子们却并不感到枯燥,相反个个兴趣盎然。因为教师每一次都有改变,才让幼儿有了学习的动机和需要。
2.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
无论是在同一次活动还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同一活动材料的同一水平的重复都是不利于幼儿发展,又不利于保持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系列方案设计的要求事先考虑好如何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教学目标。在每次进行重复练习之前,教师应首先提出下一层次的、对幼儿有具有挑战性的新的努力方向。每次重复练习后,教师还应给予积极地正面反馈,使幼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努力的结果,增强进一步努力的动力。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前面三遍都是整体欣赏音乐,但是每一遍欣赏的要求不一样。第一遍要求孩子说出自己听到的觉得很特别的地方,比如:很害怕,节奏不一样,象狮子叫的声音,象拉琴的声音等;第二遍欣赏时,教师讲述故事,要求孩子说出故事中主要的几个角色,内容;第三遍欣赏时,我用画图谱的方法将音乐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要求幼儿猜测并主动去理解音乐的段落、每一段表现的情节内容。可以说每一次的欣赏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因为要求不一样,所以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全身心地去参与。
3.动静交替的原则。
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奏快”。他疲劳得快,恢复得也快;注意力集中得快,转移得也快。因此,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也必须遵循材料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厚的收获。
第二篇:马原活动感想
马原活动感想 14030103 曹慰栋 医检
这次马原活动感触很多,学到很多,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深刻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前提。经过这学期马原课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这次我们马原活动的主题是安乐死合法化,一开始我觉得应该所有人都会支持这种观点吧,然而经过多方面的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发现我错了。我没有能够全面地去分析这个问题,更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发展,比如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原因:社会会利用合法化的空虚实施犯罪以及有些人得不到充分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而被逼无奈选择了安乐死,这些原因都是很实际的,我们在考虑安乐死的合法化的同时都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出最公正客观的判断。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这次的实践活动,我自己认为安乐死合法化的阻力因素在于:首先,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一旦出现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所以一旦实施安乐死合法化,必将导致加快人口老龄化。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仍然没有做到很全面,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有些人因为无法治疗而被迫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就起不到安乐死的初衷意义了。这两点都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分析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考虑安乐死合法化的同时,就不得不将这些实际阻力因素考虑进去。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点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比如这次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把以前看到过的某个教授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观点当做了真理,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分析,还好后来在小组讨论中发现的及时,立刻改正。
此外,我觉得这次活动进行得特别好,既能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我们的医学人文素养,让我们提前融入医学这个大环境。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将自己无私奉献给社会,正所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第三篇: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母鸡的蛋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和自信的情绪。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母鸡孵蛋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母鸡孵蛋》音乐律动,熟悉音乐旋律。
1.师:“今天我们到母鸡家去做客。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边进场。
2、“母鸡今天孵了几个蛋?(3个)“我们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大中小)“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小鸡)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现不同的小鸡。
1、“们来看一看最大的一个蛋里住着谁,睁大眼睛看仔细喽。”(老师出示第一个蛋)
谁来说说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呢?(引导幼儿回答出强壮)
“还有谁想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2-3名)请全体幼儿示范做强壮的动作。
“它这么的强壮,它是这样唱的!”教师示范: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
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 “它叫什么名字啊?” “哦,这叫棒棒鸡,难怪这么强壮!” “我们来说一说,棒棒鸡唱歌是怎么样的?”(幼儿回答)“哦,原来它是这样唱歌的?”
“我们把它响亮的声音画下来,你们帮我一起唱,好不好?”出示图谱
“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幼儿模仿棒棒鸡的动作学习唱第一段一遍。
2、打嗝的小鸡——能够在小节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师:刚刚的小棒棒鸡们,唱的非常棒。第二只小鸡也争着要出来了呢。我们请它出来吧。
“我们来瞧一瞧这只鸡长得什么样子呢?(幼儿回答,老师引导、帮助幼儿和棒棒鸡进行区别)
“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打嗝鸡。”“你们会打嗝吗?”(幼儿示范)“在什么时候我们会打嗝呢?(幼儿回答)”“看来这只鸡过得很自在,很悠闲嘛,老师想它一定总是吃得饱饱的,所以才常常打嗝,对吗?” “打嗝鸡会怎么唱歌的呢?”(幼儿讨论)
“和棒棒鸡会一样有力量吗?会多一个什么呢?” “听一听老师会怎么唱: 叽叽叽呃,我是打嗝鸡
叽叽叽呃,我是打嗝鸡” 引导幼儿一起唱二遍,老师画图谱。
师:“它是叽叽叽叫了几声打嗝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唱,教幼儿学唱叽叽叽呃,叫三声第四声打嗝。边看示意图边学习叽叽叽呃。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唱一遍第二段。
“我们在唱的时候除了发呃这个音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示呢?(引导幼儿说出拍手、捂嘴等动作,并学唱)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打嗝鸡真好玩,我们来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么唱歌的呢?”(出示图片害羞鸡)配班老师放音乐,上课老师画图谱。
“这是一只害羞鸡,害羞是什么意思啊,谁来做一个害羞的表情?” “谁来做一个和他不一样的?”
“它是这样唱歌的:叽叽叽叽,我是害羞鸡
叽叽叽叽,我是害羞鸡” “怎么唱的?”幼儿唱老师画图谱
4、“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三只可爱的鸡,还学会了它们的歌,我们一起连起来唱一遍好吗?”
5、利用铃鼓进行伴奏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为棒棒鸡伴奏呢?”(引导幼儿利用铃鼓发出重音)幼儿演唱
“打嗝鸡的声音应该怎么表示呢?”(引导幼儿表现出呃的动作)“害羞鸡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小小的、轻轻的)
三、结束部分 师:“听,母鸡妈妈又下蛋了,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出去看一看,好吗?”
第四篇:音乐活动
一、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
幼儿倾听的态度、能力与习惯直接影响音乐欣赏活动的效果,从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就能为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幼儿来讲,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应当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
1、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与能力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声音(音响)我们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倾听、模仿,用语言表达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如:不同的走路声、玩玩具声、雨声、玩水声、马路上的声音等等,使幼儿从起初的无意识的听到有意识的关注,再到主动倾听与模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丰富了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感性经验,为幼儿今后的欣赏与表现积累相关的创作素材。
2、营造和谐的音乐环境,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敏感性
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与感受,往往需要一定的音乐技能做支撑,在幼儿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基础上,我们还通过生活环节和专门的音乐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以下相关音乐素质:节奏感、旋律感、结构感、音色感、速度感、力度感。
二是创编丰富的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辨别力和节奏的准确性。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音乐活动总目标,我们有意识的在以往音乐游戏的启发下,创编了许多有趣的音乐游戏,如:在日常将同一首歌曲变化不同速度进行演唱,引发幼儿体验乐曲速度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与特点;用废旧材料为故事配音响效果,在感受不同音乐效果的同时,学会控制音量、轻重变化;为熟悉的诗歌配以多种节奏型;用不同颜色书写或绘画歌词、表现音乐,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乐句与乐段;对于有句末重音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句末加上拍手和捻指等动作;以猴子爬树、小飞机、螃蟹上山等游戏帮助幼儿运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上行和下行的理解„„。总之,我们将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巧妙的融于游戏活动之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音乐素质随之提高。
二、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特点
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幼儿对音乐的创造表现,而表现的前题是幼儿对音乐的充分感受,在感受音乐特点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步建立起对音乐的表象,教师的作用在于采取适宜的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在头脑中构建起音乐的表象,在逐渐熟悉音乐作品的同时,增进幼儿对音乐特点的感受与理解。
1、注重音乐与幼儿原有经验间的有效对接
为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师在活动前要反复的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及时丰富幼儿的原有经验,这种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以寻求目标与幼儿经验间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丰富生活经验: 围绕有主题的音乐,教师要丰富幼儿关于音乐作品表现内容、作品中角色特点(生活特点、动作特点)、等相关经验,为幼儿今后的音乐表现提供素材。
如:《螃蟹上山》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螃蟹的不同生活情节。在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分配的不足,提高学习质量。
2、注重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幼儿来讲,需要教师紧密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通过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为幼儿在原有经验和音乐作品之间搭设学习的支架,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1)结合音乐特点,巧妙设计图谱
图谱是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活动前教师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细致分析与研究,找准音乐的主要特点,有意识的设计图谱。需要注意的是,图谱的作用是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而不应因图谱的繁杂,使幼儿在头脑中进行新的符号转换,使学习更加复杂,影响学习效果。图谱特点:
·直观、形象、简洁、易于幼儿理解
·图谱中符号的数量、变化次数、行数要与音乐曲式结构(乐段乐句)相一致。(2)赋予音乐以故事情节
根据音乐特点教师可选择幼儿熟悉的和自编的故事,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 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联系,实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故事特点:
·内容短小、角色与情节不宜过多,不要使幼儿在与音乐相对应时无从下手。
·情节与音乐特点贴切,便于幼儿理解。
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在行列中》(选自《幼教简讯》),教师就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了小朋友练习队列的故事:※整齐的进行分队队列练习——※分散进行自选游戏——※听到集合哨声,继续进行练习。整个故事简单明了,三个突出的情节与音乐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队列练习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与创造素材。(3)运用肢体语言创造性的感受音乐
在学习了许卓娅老师的著作后,我们懂得了音乐欣赏不仅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相当重要。研究中我们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如:以“放两响炮”游戏中边听音乐边点燃芯子长短不同的炮,帮助幼儿感知乐句的长短不同,炮响前用手捂耳的动作提示幼儿重音即将出现;在《单簧管波尔卡》中用剁陷、煮饺子、放水等动作帮助幼儿对欢快、流畅乐段交替变化特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举一反三,赋予音乐多种情节。
三、给予幼儿创造性自主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体验创造想象的愉悦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不同的人会赋予音乐不同的意义,儿童亦是如此。但这种意义的赋予首先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大胆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与条件,允许并接纳幼儿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方式,在满足幼儿的表现需求的前题下,不断带给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帮助幼儿构建审美情感,实现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价值。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积极尝试运用幼儿创造性自主表现的方式,即:在幼儿感受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允许幼儿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表现音乐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愉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
第五篇:志原者活动总结
XXX年XXX系“桂林市创城”志愿者活动总结
为了响应“桂林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号召,积极参与创城活动,想市民们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知识,我系在XX年XX月XX日星期X上午组织了大一的志愿者去桂林市丽狮小区进行志愿者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创城活动的意义,增加大家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虽然活动的时间不长,但是志愿者们的积极度和热忱却非常高。经过仔细的安排和布署,这次志愿者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下面是这次活动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
该活动组织者:XXX系组织部
活动内容: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倡议书以及市民手册和相关资料 活动主题:创建文明和谐桂林,争获文明城市
二、组织情况
有各班组织委员向班上同学宣传,同学自愿报名参与。各班志愿者人数及名单确定后交给书记部,把所有志愿者分为七小组进行服务活动,每组由各班系干带领。
三、进行情况
1、书记部、主席部、组织部先对丽狮小区负责人进行服务活动情况了解。
2、踩点结束后,组织部负责写策划书,并安排好相关工作。
3、活动当天,所有人员集中安排工作和说明注意事项,统一去丽狮小区。到达后,由小区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工作,之后开始工作。
4、同学们对此活动兴趣和热情很高,很积极参与,非常配合此活动的工作,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的对各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次志愿者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这次志愿者活动将更加强化了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深同学对志愿者精神的了解,这次活动带动志愿者活动的发展,为志愿者精神的传承献出了一份微薄之力,同时也为桂林创城活动贡献了一份力。
XXX系组织部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