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重点难点:
1、如何用剪切拼贴等技法进行皮影人物的制作。
2、如何进行简单的皮影戏表演。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作业布置)。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教学反思:
第二篇:《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推荐)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二、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4)第四步:操作、表演。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小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该怎样表演。
第2课时
(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
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
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三篇:《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2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剪影也是前两个学段涉及过的内容,但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这次需要“让剪影动起来”.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体关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别是“动”的关节所在,更重要的是导语中说的“动手试试,表现你的生活故事”.
学情分析: 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虽然皮影戏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是我们的学生也通过旅游,看书等渠道对皮影戏有所了解,在本节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提醒学生搜集有关皮影戏的知识,并将自己家里有的皮影戏人物带过来一起欣赏.
教学目标:
⒈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⒉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⒊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并能学习让剪影人物动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剪刀、胶水、记号笔、针线、木条等. 学生:卡纸、剪刀、针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⒈同学们,你会剪纸吗?平时都剪些什么?(课件出示传统剪纸作品)⒉老师也喜欢剪纸,看老师剪的是什么?(教师示范)观察一下,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⒊对比老师的剪纸作品和同学们的有什么区别?(看不到人物的五官等细节,只能看到一个影子)
教师小结:对,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影子,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剪影.剪影是一门艺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皮影戏就可以成为会动的剪影,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下如何让剪影动起来.(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⒈看皮影
①介绍皮影戏知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小知识”.)皮影戏是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展示皮影图片.
②欣赏皮影戏表演视频. ③研究皮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出示真的皮影人物,分小组欣赏和研究皮影人物的质地,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同学们动动手让皮影人物动一动.
⒉做剪影
①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在制作之前,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表演故事,分工制作. 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和方法. ②学生制作
画草图→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连接→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根据构思表演自己制作的剪影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将制作好的剪影轮流展示并表演.
师生互动,说一说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流一下.
四、教师总结 从传承民间艺术的角度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面对正在迅速失传、断代的民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保护和传承.
第四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教案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2.学习怎样制作剪影,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3.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皮影、黑卡纸、铅笔、针线、剪刀、木条。学生:卡纸、剪刀、针线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播放视频《我和奶奶跳皮影》。
教师:同学们知道视频中舞蹈的奇怪动作来自什么艺术形式吗? 学生:皮影。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剪影是怎样动起来的。(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看皮影
1.简单介绍皮影知识。(自学教材“小知识”部分)
皮影戏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相关皮影的图片
2.教师拿出一件真的皮影给学生看。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让学生观察这件真皮影,亲手摸摸它的质地,看一看它的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教师试着像民间艺人一样,让这个皮影动一动。画剪影
3.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教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让剪影动起来好不好?”(1)讨论:分配形象。
因为做完后我们要按角色表演故事,所以现在先分好小组和角色,以便于制作每个人的角色形象。我们以身边的同学形象为故事中的人物,来编故事。(2)画草图。(教师讲解示范)
首先从头部开始,了解侧像外轮廓的大体形象,仔细描绘侧影的五官、前额、发型的特征;然后再分别画出身体的各部件,可适当夸张人物特征。(形象可稍大些)(3)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
(4)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胳膊、腿)做剪影
4.学生开始绘草图、拓形象、剪关节。5.连接。
用针线将剪好的手臂、腿按关节点缝合好。(教育学生,使用针线要注意安全)6.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三、学生作业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课后反思】
第五篇:初中美术《让画动起来》教学设计
让画动起来
峄城区城郊中学:苏士军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动画解剖、欣赏讨论等形式,学生能初步了解视觉暂留现象、动画的分类等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展开想象,以简笔画的形式,制作生动有趣的两帧翻页动画。在集体合作中,能参与其中制作一本手翻书。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体会让画动起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动画设计的题材,动画的制作及方法。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的造型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生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动画片。说一说喜欢那些动画形象,为什么? 播放《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主题曲,同学们听听这是那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学生讨论:
(1)你喜欢里面的谁?
(2)你能感受到猪八戒具有那些优秀品质?
2、我国还有那些优秀的动画片?(1)出示图片
(2)学生总结,中国卡通的文化内涵
3、外国动画及主要的文化内涵(1)日本
(2)欧美
4、对比出示及激情导入课题:《让画动起来》。
二、初步学习
讲述:其实,动画片是由许许多多单一的卡通画组合后连续放映而成,那么许多单一的图片怎样成了动画片呢?答案就在课本中,请同学们自己找找吧。
1、视觉暂留
2、设想
3、实验:小鸟进笼
4、结论:由于视觉暂留现象,就无法发现两张图片之间的间隙,给人一种连在一起的视觉感受。
三、深入学习动画的制作
1、展示制作过程
(1)出示几个单一的图片,比较不同之处。
(2)用鼠标快速的点击图片连续循环播放,(课件中这几幅图设置了超级链接,点击时图片会在屏幕上一张张的替换出现,点击最后一幅右下角的按钮,将会进入下一张,否则图片将会不停循环。)你有什么发现?
2、总结:这样,动画就做成了。
3、讨论:制作动画应掌握哪些要点?
4、你还知道有哪些方法制作动画片?——拉轴式、抽动式、翻页式
5、然而,没有一个好的卡通形象动画片是做不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设计一个好的卡通形象。
四、实践
1、学生初步绘画卡通形象
2、展示与评价
3、多画几张连续分解动作的卡通画,用喜欢的方式让画动起来。
4、动画展示与评价
五、拓展与讨论
1、我们的动画可以做的再漂亮点
2、小卡片:动画的分类、电影的发明
3、讲解蜗牛、鳄鱼、苍蝇等动物的视觉暂留是不一样的,我们正在看的电影在苍蝇的眼里是一张张播放的图片。
六、作业
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材料。争取每位同学都要让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