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圆明园》有感

时间:2019-05-13 10:5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电影《圆明园》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电影《圆明园》有感》。

第一篇:观电影《圆明园》有感

观电影《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我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将那个美丽的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音乐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调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是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在地图中的广阔疆域上通过镜头的拉近让北京一点点成为画面的中心,随即切入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我们讲述公元1644一个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清,这个圆明园的主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罗马传教士-朗士宁,在中国50年的经历,见证的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书信一点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着段历史的依据。本片便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经历为主题进行讲述的,这种手法在我们的眼中真实生动,不仅仅了解圆明园,更了解的这段历史,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当时的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却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同其他国家的互通有无。他们不会想到的是,就在满清王朝闭关锁国、安于现状的同时,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正一步一步地赶超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悲剧性的惩罚注定是无法逃脱的!今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美好。

在圆明园的陈设和各个宝库中,除了绘制精美的各种瓷器,天文地理仪器,还有来自西方国家作为礼品进贡的铜炮、舰船模型和军用望远镜等,可当政者却并未意识到其中的科技含量和军事价值。当影片中清朝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迎战西方列强的大炮和火枪的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震惊,更多的是人民的愚昧与无知。中国人是智慧的,但聪明不能反被聪明误;自信是上天赋与的,可自大与自负却是万万要不得的。隆隆的枪炮惊醒了沉浸在骄傲情绪中的国人,却无法挽回自高自大所付出的代价。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瑰宝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拍卖之时,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圆明园的大火连烧了三天,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电影《圆明园》,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去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机会,也使每一位华夏儿女在飞速发展的当代暂时驻足,思考历史。痛定思痛,我们可以嘲笑那些相信皇帝在天之灵可以保护他们的宫女和太监;可以瞧不起那些思量着凭借中国地大物博可以免过一劫的王宫大臣,但是绝对不能忘记那个皇权至上、闭关锁国的年代给中国历史铸下的烙印!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同时,更要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践行“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观纪录片电影《圆明园》有感

观纪录片电影《圆明园》有感

该片时长90分钟,对于前一个小时,我没有太多的感触,甚至怀疑该片有“歌功颂德”之嫌。约从第60分钟开始,当看到欧洲人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但中国的皇帝却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我的心情开始纠结。一方面,对满清的闭关锁国、忽视科学、腐朽没落,可谓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另一方面,当看到英法联军20000多官兵集体抢掠、损毁圆明园内珍贵文物,并放火烧毁圆明园后,觉得英法真是兽性大发。作为一个中国青年人,看片时,后一种情绪在我心中更强烈。

他们怎么能这么狠心?并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各方面都堪称“世界奇迹”。他们怎么可以“满心欢喜”地将人类世界的遗产付之一炬?

英法都是文化、艺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国家。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令英国人引以为傲,英国人常常被称作绅士;法国是浪漫之都,是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心中的天堂。或许正如片中旁白所言,对物品的损坏欲是人类的天性,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内心的野心。平时作战纪律最严明的军队在这样的时刻也会变得毫无次序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早已“遍体鳞伤”的圆明园又遭一劫,从此只剩下了今天的废址。

我相信,但凡中国人,只要是稍微有点“文化的”,就肯定知道圆明园。我们在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教科书里,也学过圆明园,知道它是“万园之园”。但是真正是怎么样的?到底有多大、多豪华?被烧毁究竟有多可惜?在我的价值观中,还是没有一个感性和量化的。

这部采用先进技术的纪录片电影却使我对圆明园的修建、扩建、概貌、价值等有了较形象的认识。除了三维动画还原和解说外,是因为还有比较,是借英国将领和法国首领之口所说的“比较”。他们都震惊于这座东方园林式博物馆的华美瑰丽,自叹本国(英、法)所有的宫殿、博物馆都不能和圆明园相媲美!我们知道中国的皇帝是最擅长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的。圆明园建造历时十数年,这样的无价之宝竟因欧洲人的贪婪和自负而从此在世上消失,可谓古今一大憾事。

上面所说的,是我看片时最大的感想。片子里两处关于“武器”的论述也引起了我的深思。第一处是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用的是电视最先进的来复枪、连发枪;而中国军队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冷兵器。毫无疑问,欧洲人长驱直入,顺利得出乎了他们自己的意料。一位欧洲人说,进攻很顺利,只有我们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伤不了我们。最后,我们一共只牺牲了5位站士。中国人这种自杀式的对敌方式令欧洲的主帅都目瞪口呆。如果中国士兵拥有更好的武器,真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这令我想到了历代王朝更替时的忠勇之士;也令我联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帝国。

就像阮晔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外国士兵打战要命,而中国人打战是不要命的。我一直相信,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有骨气的民族,中国纵然有落后、弱小的时候,但总有一天会变得很强大的。或者说,她一直都是强大的。还是一处,是在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从旁白道出的,欧洲人马格尔尼曾送给乾隆先进的炮弹和枪支,但大清帝国却从来没有想过改良自己落后的武器。听到这样的话,跟先前的心情就不一样了。的确,走过2000多年帝制,到了晚清,的确夜郎自大、腐朽落后,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是丧权辱国。历史以沉痛的教训证明,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

最后简单地说说“圆明园大劫”中被抢占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法国的法国馆等处,可以看到少数当年圆明园中的珍宝,但更大一部分至今仍下落不明。曾以儿童的天真设想过,既然明知是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了,为什么不要回来?更可恶的是,强盗还光明正大地将战利品拿出来“显摆”。堂堂大中国为何忍气吞声呢?

说到这个,自然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政治啦、经济了、军事了„„我实在算不上什么愤青,虽然我不很明白个中详细原因,但我理解国家目前的这一做法。回过头来,看我自己说的东西,感觉真像一个中学生在老师的吩咐下,写下的主旋律“作文”。看来,我这个党员的政治倾向性还是很正确的。专业的东西我也不多说了,总之,祝愿我们亲爱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吧!!震撼,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感受。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然后便是深思,圆明园的历史变迁,正是清王朝由盛入衰的历史。圆明园的瑰丽,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自康熙三朝以来的无数的能工巧匠,结合无数人心血的圆明园,却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下,付之一炬。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英法联军野蛮般的杀入北京,烧杀抢掠,让圆明园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湮灭时,清政府在哪里,咸丰皇帝在哪里。这是清政府无能的表现,是清政府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必然后果。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当圆明园大火的硝烟早已散去,列强瓜分中国的时代早已不复返的今天,当我们洗血耻辱之后,我们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帝制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再加上清政府的无能表现,让中国近两百年来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历史,圆明园只是其中的缩影,通过看这部片子,让我们21世纪的年轻人对国家有了更深的感情,也许我们无法个个都做到在战场上如军人一般上阵杀敌,我们无法都能如国家领导人一样为国事操劳,但是我们可以以自己的热情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在各个

领域上为国家做出贡献。让过去落后挨打的局面不在重现。这,我想,应该是如今每一个青年都应担当的责任。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句反复告诫青年的箴言了。我觉得,这句话不应仅仅是放在嘴边而已,在经历看电影这样一次独特的洗礼之后,它深深的落在我的心头,我愿为之奋斗,愿君与之共勉。

第三篇:观圆明园后有感

观《圆明园》有感

——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111班 201110602105 肖议朝

已是第二次观看《圆明园》这部影片,心情复杂。看着那个时候的中国落后挨打,尽丧大国尊严,任国土遭人践踏、任人民遭人作践。看着那个被称为奇迹的圆明园化为尘灰。我们情何以堪!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影片连同解说都想把圆明园描绘成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人间仙境。但我觉得它是一个梦想,一个不可企及的但是真实存在过的幻境。比任何一个幻境都真实,比任何一个真实都幻境。不论外国的传教士,当时的士兵,将军,还是伟大的雨果,他们关于圆明园的惊叹、回忆或者记述都是苍白无力的......鲁迅对悲剧的定义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圆明园的毁灭无疑是整个世界的悲剧。看着影片里如同仙境的圆明园,中国式园林的美轮美奂,古玩珍宝的不计其数,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财富、和奢华的巅峰。也许每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每个人都会为其叹服,但在惊叹的同时却也在为它的最终命运而悲伤。我们无法阻止,当这座世界上最顶尖的园林建成的时候,也正是欧洲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圆明园连同它的建造者就已经注定了要经历一场浩劫。更悲哀的是,因为统治者的自大与愚昧,社会的腐朽、思想的落后,我们在这场浩劫中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无奈的毁灭。

曾经我会觉得愤怒,我会觉得可惜,但愤怒有什么用呢,拿到我要去把英国的大本钟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都炸了吗,不,这只是悲剧的重复。可惜、可惜,如果侵略这还有那没一点良知与道德,也许圆明园还是矗立在东方的世界瑰宝。如果当时的统治者再多一点觉悟、眼光再长远一点、思想再先进一点,那又该是另一番景象吧!如果如果···唉!历史终究是历史,谁也不能改变。况且它已成为我们中国的一块伤疤,治愈了伤痕,可还有郁结百年的血和泪呢?

种种圆明园情绪我都有过,但今天我却抱另一种看法。假如我再想起这段历史,我会大笑,让大火烧吧!烧掉那一切,中国不需要骄奢淫逸的豪华寝宫,不需要妄自尊大,不需要目空一切,也许经历过荣耀与屈辱的中国才会走得更远更辉煌,感谢那把火,烧醒了中国,把我们推向复兴之路。

圆明园中悠远,凄美的音乐还萦绕耳际,它上空的火还在鞭笞着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让新一代的我们奋力赶上世界,让我们创造下一个更胜圆明园的辉煌。

第四篇:观《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上的艺术

——观《圆明园》有感

“请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你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不是幻想,也不是诗意的夸张,而是华美的真实存在,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脑海中的圆明园。

当纪律片《圆明园》在雨果的惊叹中拉开序幕时,我们知道,这部影片即将撕开一种美丽给我们看,悲剧就此展开。这是中国的悲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劫难。

这部完整记录圆明园从建成到毁灭的大型文化史诗纪录,它用真实打动观众,用真实刺痛了每位观众的情感神经。没有炒作的噱头,没有大制作的动作场面,甚至连一个撑场的明星也没有。通过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特效镜头,本片不但虚拟出140多年前的老北京街道,“克隆”出3000多人的英法联军,更是将当年“万园之园”的肃穆、壮观、精巧、雍容再现于银幕之上。当然,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一

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珍宝博物馆的精彩再现,更是对那段历史的探寻与反思。

康熙,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当年是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在畅春园尽情游览;雍正,一个勤政爱民而又蛮横专治的君主,当年又是如何威慑天下,让千万工匠屈服于己,尽心修建圆明园;乾隆,一个才华横溢千古风流的名帝,是如何让意大利人勃朗宁跪地为其画像,让法国人王志成潜心为其设计洋房。

遥看当年清朝盛世,圆明园以“万园之园” 的姿态展现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这座由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美景,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这座北方的园林,湖水却有江南水乡之水的灵动,葱绿的树绕着水,奇形的石傍着树,亭台楼阁相生相趣。它的壮丽,就像秦始皇的长城,只是,现代人恐怕再也无法目睹那个年代北方曾经有过那妙趣横生的水榭,那雄伟壮观的建筑。

一八六零年,苦难中的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洗劫与凌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以后又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一座曾震撼世界的旷世盛园在短短三天化为灰烬,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浮夸不堪的大清统治此时已是千疮百孔。

关于圆明园之美,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远征期间,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丽,当我真的置身其中的时候,它的豪华仍然令我震惊,„„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

出我们眼前存在的现实,必须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其实,抛开圆明园在艺术上的成就,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历史的非正义。从康熙到雍正,从乾隆到道光,花费了整整的150年的时间不说,这其中还包含着多少人民无以数计的血汗啊:300多年前的运河上,无数的纤夫汗流浃背,肩头已经渗出了斑斑的血渍,船上运的,不过是一块来自苏州的奇石罢了!辙马熙攘的驿道上,地方官员劳师动众地护送着一件“朝廷圣物”上京,这“圣物”,不过是皇帝喜欢的一种珍稀花草罢了;更不说那些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可谓件件粘 满了百姓的血汗„„

说白了,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圆明园,不过是一项封建帝王的“享乐工程”罢了。如果这些钱力、人力不是花在这个竭中国150年国力的“万园之园”上,而是花是国防建设上,花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花在改进生产力上,那该是多么好啊!即便是万里长城这样的“人类奇迹”,作为一项“国防工程”,其立意不可谓不高远,但谁又能否认其修筑过程就是一部罄竹难书的血泪史呢?理解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项羽要一把火烧了秦始皇的阿房宫,这把连绵三月不绝的大火,正是对统治者穷侈极奢、荒淫无度的“愤怒之火”。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管是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还是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在成为永恒的艺术瑰宝的同时,同时也昭示着统治者 的残暴和贪婪。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社会,恐怕

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同意为他们的总统建一个豪华陵墓,或者为他们的议员建一个观看人兽血腥搏斗的“竞技场”。

圆明园的修建过程恰恰是中国由盛到衰的过程,它建造的历史恰恰是西方文化复兴、科技发展、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大步前进的历史。所以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是见证了近代中国衰退的历史,它的毁灭同时也是古代帝王制中国的毁灭。

历史的狼烟已经远去。圆明园的悲伤定格了硝烟弥漫的历史。圆明园已然使得那些美学家和语言学家们失语。然而,当看到这个美的不可方物的人间仙境遭到彻底毁灭时,大多数观众包括我却再度陷入沉默。

11级会计一班

汪杨

11414090103

第五篇:观《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后感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影片,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我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只是心底不由的一股震颤,感叹先人的妙笔,愤慨外人的劣行,惋惜紫宫天府的离去。

看着电影的画面,就好似看到了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惋惜之余,痛恨之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

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更令人可恨可气的是,当是作为国家的主人的满清皇帝还坐在那满是烟烟弥漫的龙椅上神游九州呢!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珍藏有中国的文物近百万件,流失在民间的就不计其数。

十八世纪的大清帝国,据说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一座圆明园,标榜着东方的财富。康熙,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当年是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在畅春园尽情游览;雍正,一个勤政爱民而又蛮横专治的君主,当年又是如何威慑天下,让千万工匠屈服于己,尽心修建圆明园;乾隆,一个才华横溢千古风流的名帝,是如何让意大利人郎士宁跪地为其画像,让法国人王志成潜心为其设计洋房。中国是伟大的,伟大到几乎在整个封建统治时期能持续地让欧洋蛮夷和倭人们臣服于旗下并对这些唐人们所达到的空前成就无比崇拜,并由崇拜到敬仰,由敬仰到敬佩,乃至发展到后来的朝圣。但这仅仅是封建社会,该结束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一声枪响,蒸汽机出现了,来福枪出现了,远程跑也出现了,中国失败于此,于是也落后于此。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泱泱大国传承了千年延续的农业文明,加之清朝中后期朝廷的腐败和统治者的昏晕无能,竟导致火势蔓延,使中国这艘承载了千年封建制度的落伍之船几乎在工业革命的狂风骤雨中沉入水底。一八六零年,苦难中的中国遭遇了前所

未有的洗劫与凌略,一座曾震撼世界的旷世盛园在短短三天化为灰烬,浮夸不堪的大清统治此时已是千疮百孔。而今,面对圆明园遗址,除了遗憾,还有愤慨,除了愤慨,还有中国人的痛。天朝上国的美梦,在英法滚滚的硝烟中终于被打破!

最赤裸裸的罪恶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那一幕,恐怕这是他们最愉快的一次战斗,对手只有手无缚鸡之力的几个宫女太监,他们是笑着作战,笑得是那么灿烂,丑恶的嘴脸彰显他们的野蛮,在他们肆虐的破坏之后,仍然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据说是为了公平起见,将士们号召士兵保持所谓的“绅士风度”,居然还举行了维持三天的公开拍卖,各个嘴角上扬的士兵,争先恐后地竞拍,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砸坏,砸不了的放火烧,以此证明他们是这场战役的获胜者,以免被后人遗忘。

引用鲁迅的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枪支、大炮,最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圆明园的辉煌到落破,深刻反映了晚清中国的落后。这是当时腐败没落的清政府,当时愚昧无知,认识落后,思想落后的清政府上演的最后一幕:跪在了自己那毫无可信的傲慢的脚下。

大幕落下,“秦清”之缘就此诀裂。圆明园的悲伤定格了硝烟弥漫的历史,失去的痛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之痛,历史之痛,中国人不能忘记,中国需要一直奋斗。莫要随着历史车轮的碾过而逝去,不然留给我们的也许只是战地尚未散去的硝烟与幸存者内心无法言说的悲哀与空白。

下载观电影《圆明园》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电影《圆明园》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圆明园有感

    观圆明园有感上周六,班级组织一同参观了圆明园,之前只是在课本里了解过它的历史,如今亲眼目睹感触更是深刻。我们一行人在门口留了影,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却是炙热的......

    观《圆明园》有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星期五的那个下午,看了《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深。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

    观《圆明园》有感

    观《圆明园》有感 我们观看了圆明园纪录片数节课,从康熙帝开始修建,于乾隆年间彻底修建完工,它被称为“万园之园”,所以就有当时来到中国并有幸观赏到的传教士说“圆明园者,中国......

    观圆明园有感

    观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的历史就是满清王朝的历史,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 这更让我们铭记这段沉痛的过去。 曾经的辉煌: 上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古老的东风古国在任何方面都处......

    观圆明园有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把古老文明的中国带入到了列强瓜分的半殖民地国家,从此屈辱、剥削、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在这屈辱的80年里,有一天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必须铭......

    圆明园电影观精辟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大家想必都想知道为什么吧 首先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圆明园吧。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的海淀区,于颐和园相连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构成,占地超过16万......

    观电影有感

    观电影《生死牛玉儒》有感(一) 市委组织全市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同志们眼含着热泪如饥似渴、全神贯注地看完整部电影,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牛玉儒那种全心全......

    观电影有感

    观电影《水门事件》有感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触是“事实的真相是来之不易的”。而我们是即将走向这一条传播真相的职业路上,对于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讲,首当其冲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