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精)(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1: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精)》。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精)

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

清者乐雪,雅者乐花。

雪与花,特别是梅花,像是孪生姐妹,若即若离,有着种种微妙的关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交相辉映,尽显丰姿。

人们常以花喻雪,谈到下雪,总说是雪花飘舞。雪还素有“六出梅花”的美名。以雪喻花就更寻常,苏州梅花出名,早春时节,千树皆白,暗香浮动,人称“香雪海”。刘禹锡《杨柳枝》中有这样的句子:“昨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既然互为本体与喻体,雪和花似乎令人难以分辨了。然而,富有哲理的宋诗,还是巧妙的区别出它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王安石的《梅花》诗吧。是的,雪有雪的优点,梅有梅的长处。卢梅坡《雪梅》说:“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话虽如此,雪与花还是互相搀杂了对方的特点。从王禹称《春居杂兴》“荞麦花开白雪香”句中可见,雪香未必不如花香。而周邦彦《浪淘沙慢》中所描绘的“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告诉我们花白也未必逊于雪白。

落雪与落花,由于季节的因素,却令人产生截然不同意境。落花的时候,是李后主《清平乐》中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教人伤怀。落雪的时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人奋进。

还是李煜在《浪淘沙》中悲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黯然销魂者,落花岂非亦有份?可是毛泽东《咏梅》中的落雪却带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结果。可见和雪关系最恰的,也只有梅花。同样是主席诗,《冬云》中写道:“梅花欢喜漫天雪。”又有韦庄《浣溪纱》:“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在寒冬,幸亏有梅与雪做伴才让大地还有生气,也幸亏有雪衬托才显现得出梅的高洁。卢梅坡另一首《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与花,还都可以传达物是人非的心境,这一点,中外诗句相映成趣。法国诗人维庸问:“去年之雪今安在?”感叹人事苍茫。而中国诗人崔护,却在《题都城南庄》中吟咏:“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是充满了怀旧的思绪。

风花雪月,也许太缠绵了些,却是人间纯真的情感。所以,我亦乐雪,我亦乐花。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诗中春夏秋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诗中春夏秋冬

(一)诗中的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诗中的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诗中的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四)诗中的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1、人类的始祖:

2、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

3、种族形成的原因:自然环境

4、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

5、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

6、反映女子的权利大于男子权利的神话故事是:

7、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利超过女子,亲戚关系以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

8、反映男子的权利大于女子权利的神话故事是:

9、现在为什么还有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传统观念)。

10、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教材87页):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1、古埃及文明是孕育的成果

2、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3、金字塔的作用:

4、古巴比伦文明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成果。

5、6、法典由的功绩。

7、古印度文明是孕育的成果。

8、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9、婆罗门的职责和义务:

10、刹帝利的职责和义务: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

11、吠舍的职责和义务:

12、首陀罗的职责和义务:

13、种姓制度产生的影响:许多人的反对和批评。

14、佛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大多(释迦摩尼)

主张:众生平等

教义的核心: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任务: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

传入中国在汉朝,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地区。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1、西方文明的摇篮:

2、全希腊的学校:

3、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在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时代。

4、5、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6、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则无权享受这种民主(局限性)但它毕竟在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积极影响)。

7、罗马共和国:

8、布匿战争:

9、但它也使罗马的贪婪和占有欲恶性膨胀,人们开始把财富和奢侈品享受视为神圣。

10、罗马帝国

时间:公元前27年建立者:屋大维

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2、大化改新

时间:646年元旦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用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

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最终使日本迈进了封疆文明的发展时代。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朝,唐朝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3、伊斯兰教

创始人:默罕默德经典:《古兰经》

4、三洲的5、派遣的使者叫和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1、西欧的封建制度的核心:

2、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

3、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5、产生的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创始人:耶稣

教义核心: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宣扬对人们的博爱

地位:在当时人们备感绝望的混乱时代赢得了人心,成为一种被广泛信奉的宗教,丕平填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6、7、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8、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1、拜占廷帝国的建立

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灭亡→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公元前27年)

→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拜占廷帝国)

2、拜占廷帝国强盛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并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拜占廷帝国的经济发展基础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形成了许多发达的商业中心。

3、拜占廷帝国衰落的4、拜占廷帝国衰落和灭亡的原因 ★拜占廷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故步自封 ★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缺乏创新,创造力渐失 ★土耳其人的进攻

5、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第23课文明的冲撞和交融

1、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2、古代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

3、暴力冲撞的典型事件: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

4、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5、竺(印度)郑和下西洋

6、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哪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为什么?(教材120页)

7、说一说古代文明交往方式的类型及其区别?哪种方式发展更有利?

类型: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 区别:和平交往多以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式展开,而暴力冲撞多以战争、武力征服、殖民扩张等形式进行。和平交往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而暴力冲撞会带来伤亡,痛苦,仇恨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等。因此和平往来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1、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公元前4000年代末

象形文字埃及人创造

2、文学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赞美了希腊人的力量和勇敢 《奥德赛》赞美了希腊人的聪明和智慧。

3、最能代表古希腊文学成就的是

4、素有,代表作是

5、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6、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7的一部民间故事集,成书于的反映了中古时代中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

8、艺术

希腊的帕台农神庙 罗马圆形竞技场巴黎圣母院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第四篇: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题: 第一节从尊重宪法开始 备课时间:2011.5.22 授课时间:2011.5.24 授课班级:八年级207班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比较资料等方法,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树立宪法意识。

知识: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地位,知道“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了解违宪行为的表现。【教学重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简单回顾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说一说: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种?一般违法行为中的违宪行为指的是哪种行为?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导入“违宪行为”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 猜谜游戏:“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这是我国的哪一部法律? 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条、第二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提问:(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与你所知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普通法律的内容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如果用上面的这个谜语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应该用哪一句话?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的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在内容上大于其他的普通法,因此它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根本法的地位。即“国法之根本”。

议一议:阅读教材P7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的规定,说一说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有什么联系?你可以用谜语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这种联系? 教师归纳:宪法为普通法提供了立法原则,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即“子由母产生” 案例分析:(1)、阅读教材P73“某县公安局设卡收费”提问:该县公安局在国道上的设卡收费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2)、阅读教材P74 “周恩来总理的事例”提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他遵守了宪法中的什么规定?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提问:谜语中的哪句话是以上两个案例的概括?(“排行我老大”)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72“苍茫村村委会的村规民约”的事例 提问:

1、村委会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什么规定?

2、法庭的判决印证了谜语中的哪句话?

教师归纳:违法了宪法的“公民婚姻自由”的规定。印证了“冲突我有效”。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宪法与普通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归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过渡:因为宪法所具备的权威性,要求宪法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与其他普通法也不一样。

出示材料:宪法的修改程序与普通法的修改程序

提问:宪法的这种修改程序说明了什么?

教师提示:宪法的制定或修改比普通法严格。

(二)、新课学习: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佘祥林案件”: 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村民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5年3月28日,张在玉的突然归来证明佘祥林当年被冤枉了。2005年4月13日,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2日,因“杀妻”冤案提出国家赔偿的佘祥林从赔偿义务机关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了25.69万余元人身侵权赔偿金(含无名女尸安葬费1100元)。

讨论: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对佘祥林作出赔偿? 教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要作人员侵犯了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发青年马某相恋。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

提问:谢某是不是必须信仰伊斯兰教?马某的弟弟能不能“好好教育”一下谢某?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马某一家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属于违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我当法官:

教材P75“我当法官”的四个材料。答案可参考《教师用书》P101 明辨是非:

有人认为“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你认为呢? ①宪法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 ②维护宪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③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 基本义务:依法服兵役、劳动(即是权利又是义务)、依法纳税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尤某,男,17岁,汉族,河北省某市郊区某乡中学学生。尤某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瞧着别人发财,吃喝玩乐,他也想发财。1988年春的一天晚上10点,偷偷爬墙溜进本村电线厂,偷出铜线10公斤,并于第二天拿出去卖时被查获。教师归纳: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才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出示案例:施某,男,20岁,上海市南汇县书院乡村民。施某为2002年冬季征兵的应征公民,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态度不端正,不愿履行兵役义务。后经乡村干部耐心做工作后,勉强参加了应征体检,施身体合格,经乡、县政治审查,施某合格。施本应无条件服从征兵命令,参加解放军。但施某无视征兵命令,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

提问:你认为施某这种行为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义务)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任务。”

出示案例:1987年4月,云南大姚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团根据县委提出的候选人建议名单通过后,提交全体代表讨论酝酿,50多名代表讨论中明确表示不赞成名单里提出的县长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做候选人,提出了新的候选人名单,并向主席团要求实行差额选举。

提问:云南大姚县50多名人大代表的反对有没有法律依据? 教师归纳: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权利)。我国宪法《总纲》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10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第103第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说一说: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以上案例也可以用其他案例进行讲解。)阅读空间:教材P76“于时俱进的宪法” 提问:(1)、宪法的四次修改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2)、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制定到现在,只进行了四次修改,是为什么呢?教师归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宜有太频繁的变化。

学以致用:阅读教材P75“黑龙江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事例” 说一说我们中学生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重点:

(一)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什么(或者核心是什么)?——依宪治国

(二)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或者: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或者:为什么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在联系

4、修改宪法的程序和意义。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四)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1、具体表现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违宪的表现 ①是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规定的内容或程序相抵触;

②是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

(五)树立宪法意识

1、树立宪法意识的理由(或者宪法与公民的联系)

①宪法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 ②维护宪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宪法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 ①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②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③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

3、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积极向群众宣传宪法,树立依宪治国的观念,严格遵守宪法; ②宪法提倡和肯定的行为要努力去做,宪法禁止和否定的行为坚决不做,宪法要求做的行为一定要做到;

③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4、法制教育宣传日及其主题,并说明它们为什么都与宪法有关。(参见作业本第49页)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5、我国建国以来的几部宪法,我国的现行宪法。(参见书本第76页)

6、宪法是要变化还是要保持相对稳定,并简要说明理由。

主要说明:①我国宪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发展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我们也要强调宪法不宜变化太频繁,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局。

课题: 第二节 树立法律的权威 备课时间:2011.5.15 授课时间:2011.5.18 授课班级:八年级207班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日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能力: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知识: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导入】播放Flash《家园》,感知法制化的社会带给我们安全的生存环境,稳定的生产生活,甚至给社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活动】(课前布置)

查一查:我们已有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多少?

议一议: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不是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承接: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讨论】对下列案件,如果你是法官,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呈现讨论题:一个父亲,将他罪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毒瘤,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法律将会如何作出判决呢?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刑法追究的。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父亲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但他没有剥夺儿子生命的权利,他做了就是违法 行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教师再一次设问:面对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这个父亲可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略)。【我做法官】

由学生甲乙丙丁分别扮演某村民、小偷。两警察,演绎教材079页“小偷状告失主”典型案例。表演完毕后,展现讨论题:

(1)小偷与失主已经私了,法院为何还要判决小偷有罪?

(2)假如你是小偷状告失主案的审判长,你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承接: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思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典型案例】 展示《田凤山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案例: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田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7日依法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田凤山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查明,1996年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436万余元。案发后,赃款已全部退缴。学生讨论:

(1)田凤山案发前,担任过哪些职务?(2)田凤山被判刑,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引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治国要坚持违法必究,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你说我说】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承接: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课堂辩论】

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正方:权比法大 反方:法比权大 【案例分析】

湖北省天门市优秀企业家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市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

市政府要陈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问:(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承接: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议一议】展教材081页“听证会”材料

问:举行听证会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结:

课题: 第三节

我们也有监督权 备课时间:2011.5.20 授课时间:2011.5.24 授课班级:八年级207班 授课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监督权的涵义,以及明确实施监督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对监督权的理解,明确监督权既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材料

让学生自学引言材料,使学生明白:每一位公民都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在学习引言的基础上的拓展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2、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某些人的法律意识差和有关执法力度不够)

3、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师:从这个案例中看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求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要求我们关注法律实施的和司法的公正,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引出课题: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监督:)

过渡:那么究竟什么是监督权?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监督权呢?

(二)新课学习:

1、案件聚集

1)

阅读教材第84页刘涌案件,并思考从刘涌案件的审判中,法律是如何得到贯彻实施的?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从刘涌案件中,请你说说司法公正是如何得到维护的?

师: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正,需要加强法律监督。

2、案例分析

出示书本第85页强行集资案例,提问: 1)在上述案例中,谁行使监督权?监督权的行使产生了什么作用? 2)除了上述监督途径之外,法律监督还有哪些途径?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我们应选择哪些适宜的方式?(行使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取得国家赔偿权)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得出结论:作为公民既有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权利,也有积极参与监督、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引出书本第86页郭光允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监督权的实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学生互动,感受行使监督权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3、小组讨论

我们行使监督权(结合书本第87页罗晓材料)提问:

1)有同学认为,行使监督权是大人们的事,我们中学生无法行使监督权。你认为怎样? 2)当你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责任,没有做好他们的应该做好的工作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

3)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__(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得出结论:

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我们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与社会生活中的违法和不公正的现象做斗争。4、1)知道你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是谁吗? 2)你知道市长热线电话吗?

3)你知道如何通过新闻媒体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5、课堂小结:在法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的保护神。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就是关爱社会,关爱民生,关爱我们自己。

6、课后延伸:就你身边存在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谈谈你准备如何来行使监督权?

小结: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作文之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作文之道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着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下载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精)(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精)(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关于离愁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

    六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收获

    六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收获(1) 人人都说秋天是金黄色的收获季节,这在城市中似乎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乡间的开阔地才可以痛快的仰视秋日愈发高远的天空,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波浪,这时人......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17 诗词五首 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象并揣摩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交流学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五、六单元选择题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五、六单元选择题精选 班级: 姓名: 得分: 1.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的是 ( ) A.莎士比亚 B.达·芬奇 C.伏尔泰 D.罗伯斯庇尔 2.“科学革命的开端......

    八年级下册个单元英语作文

    Unit1 What’s the matter? 你的朋友Jack由于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现在头痛、眼睛不舒服、腰背酸痛,并且睡不好觉。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并给出你对他的建议。 要求:(1)内容包......

    新版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1----5)单元

    新版八年级下册英语(1---5 )单元作文Unit 1 My dream job When I was a child , I was in a mountain village . There was not hospital there . When farmers were ill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莲与解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莲与解暑 莲多开于七月盛暑,火蒸火燎的季节里有了一池莲叶,与隆冬时节的雪中送炭颇有异曲同工之效。 据我看来,人们之所以爱看莲,于生理和心理学上,都......

    五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5教案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二、明确缩写要求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四、尝试取舍 五、集体交流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