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下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银装素裹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和比喻句。课时学习目标
1.学生可以认识14个生字,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银装素裹等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可以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以及体会到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从而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和比喻句。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教学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学情分析
1.通过学习《草原》《丝绸之路》和《白杨》,学生已从中领略了西部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风光和历史中商旅不绝、驼铃悠悠的丝绸之路以及挺秀坚强的白杨和白杨一样的西部建设者们。
2.在表达方法上学习了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事物写生动;通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点题收尾;通过借物喻人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青藏高原和修筑青藏铁路方面的资料。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能说说你们了解到的西部吗?
2.(出示青藏高原和西藏的图片)这是哪里?学生分享预习单中查阅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知整体(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预习单中的词语,并积累下来。
3、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在预习单中修改补充完善。)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默读自学提示:
(1)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你如何理解?
1、带着这2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答案。并进行批注(简短写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
3、分享汇报
(1)学生试着概括出原因:(板书:多年冻土,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板书:多年冻土——控制温度;恶劣天气——顽强工作;极度缺氧——建制氧站)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筑路大军说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说出:从字面上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在什么情况下,筑路大军说的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筑路大军怎样的情感。
(3)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用词语来概括,并说出你的依据。(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导学生学生再次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生动表现力。学生预设:生动地写出了风火山为建设者造成的困难以及进一步体现建设者的智慧、坚强、勇敢)
(5)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正线全线完成铺轨,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大大加强了东西部的沟通和经济联系,促进西部发展,世人称之为“天路”。播放歌曲:天路。歌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就是青藏铁路,同学们,请伴随音乐,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艰辛,体会新一代建设者们为西部献出的智慧和力量。
四、答疑解惑,布置作业(7分钟)作业设计
修改习作,尝试运用本单元所学表达方法,生动展现父母的特点。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遇到的困难
如何克服
冻土层
控制温度
不怕辛苦
恶劣天气
顽强工作
勇敢坚强 极度缺氧
建制氧站
攻坚克难
„
课后反思
第二篇: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2018.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重点: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难点: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二、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三、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说说筑路大军在筑路中遇到哪些困难 板书: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还把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文重点:3—10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队员攻克困难的语句 读写结合点: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2.西藏的风光图片。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第四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
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美丽。
师: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
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初读课文。
1、浏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2.小组互助,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检测生字词
3、课堂交流。
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出示:青藏铁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这条铁路的具体路线?(想)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青藏铁路路线图
3、看了这条路线图,你有何感受?(路程好远,好难啊)
5、指导朗读。那就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要把你心中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生评价——齐读
课件出示重点句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青藏铁路工程的概况?
课件出示资料:
建设意义: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这条铁路要翻越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6、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青藏铁路线路图,并且读了以上资料,此刻,你有什么感受?(修筑这条铁路容易吗?)
出示:在青藏铁路施工的过程中,筑路工人遇到了哪些巨大的困难?又是如何战胜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困难的语句,有括号括出描写战胜困难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在句子的旁边做好标注,再和同桌好好交流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点拨)
9、指名汇报 困那之一是什么?(随机课件出示重点句)
A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前面,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渣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出示冻土资料
学生生谈体会(抓根本不可能一词理解句子,圈重点号)冻土区施工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B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的难题。作者还采用的拟人的手法,说明冻土层给筑路工人带来的巨大困难。抓住下马威理解句意。)
板书:冻土区
接下来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C体会恶劣天气
(抓重点词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和海拔4905米理解句子)
板书: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10、师小结:在修路的过程中,我们的筑路大军面对多年的冻土区,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面对含氧量不到平原一半的极度缺氧这样巨大的困难,他们肩上的担子太重了,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筑路工人修筑青藏铁路的无比艰难。
课件出示困难的重点句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11、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面对外国人的嘲笑,我们的筑路大军退缩了吗?生:没有
筑路大军用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声音高呼: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师:筑路大军面对多年的冻土区,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面对含氧量不到平原一半的极度缺氧这样巨大的困难,他们又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呢?
13、师:面对这些困难,科技人员是如何展开工作的?请同学们有笔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师:你觉得筑路大军能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他们靠的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生: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工人的勇气和毅力、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乐观向上
科学创新
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西藏人民多年的梦想,是铁路工人的坚定的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让我们齐读文章最后2小节,边读边想这2小节主要写什么?
课件出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师: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我们的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内心是无比的激动,他们高呼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那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看你能不能读出自豪、兴奋地语气
生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价——齐读
四、总结写法 情感升华
1、师:理解的不错。老师发现有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你知道是那句话吗?(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对,那这句话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再想想该怎样来读。
2、生:a当准备开凿风火山隧道时他们说过这句话,(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
B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说过这句话(坚定,有力的语气)C当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说过这句话(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3、那同学们想想筑路大军还可能在什么时候说这句话?
生:在风火山隧道和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候,他们还会说这句话 师:说的好,那咱们就分组再来读读这句话,南、中、北,分别读,要读出相应 的语气,看看那组同学读得好!全体起立读
这句话就是这篇课文行文的线索,它贯穿了整篇课文,使文章条理特别清晰,这也是文章表达上的最突出的特点。而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采用了什么写法?对,前后照应的写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师总结:同学们,为了修建青藏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家乡和亲人,奋战 在这荒凉恶劣的雪域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这皑皑的雪山之下,还有无数的筑路工人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现在这条神奇的天路。如果让你给这条铁路命名你会叫它什么路?并能说出你命名的理由。
播放课件。播放《天路》 结束语:
同学们,在党中央领导的殷切关怀下,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 经于2007年7月全线贯通了,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好好读一读。
板书设计:
第五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资源: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歌曲(青藏高原)(天路)。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前提测评:说说你对西藏的了解。
2、导入:听歌曲《天路》欣赏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并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的天路指什么?
2、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激思导学
1、出示自学指导
2、学生自学8分钟左右,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
1)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1)课件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通过预习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4)、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汇报交流。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读出相应的语气。
6)、面对着困难,他们是怎么样的?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师小节: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7)、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8)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9)、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10)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3)师指导朗读
11)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12)、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学生汇报(侧面描写)总结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13)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课件出示《雪域天路》诗歌,配乐《青藏高原》师生齐诵。14)学生质疑、谈收获
三、激发潜能
1、当堂检测:(见学案)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