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时间:2019-05-13 13:3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主旨句:。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文天祥《过零丁洋》)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

(2)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的呼唤。(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直接写到“雪”字的四句诗是:①②③④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5)纷纷暮雪下辕门。《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是:。(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课外古诗

(1),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2)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默写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课文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2)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政治抱负。(3)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以物喜”:,,“以己悲”:,,(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9)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⑽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文中的成语有:、、、、。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⑴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⑵写出文中的成语:、、、、、⑶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⑷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⑹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⑺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俱:

2、从流飘荡从: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奔:

5、负势竞上负:

6、互相轩邈轩:邈:

7、蝉则千转不穷转: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

9、横柯上蔽柯: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

2、造饮辄尽造:

3、亦不详其姓字详:

4、因以为号焉以为:

5、每有会意会:

6、亲旧知其如此亲:旧:

7、或置酒而招之或:

8、造饮辄尽造:辄:

9、期在必醉期:

10、环堵萧然萧然:

11、箪瓢屡空,晏如也屡空:晏如: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

13、衔觞赋诗觞:

13、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14、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

5、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道:

2、执策而临之策:临:

3、其真无马邪其:

4、其真不知马也其: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等:

9、才美不外见见:

10、故虽有名马虽: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千里:

1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也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也.《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2、援疑质理援:质:

3、益慕圣贤之道益:慕:

4、俟其欣悦俟: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逾约: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10、烨然若神人烨然:

1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硕师:

12、或遇其叱咄叱咄:

13、色愈恭,礼愈至至:

14、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敝:

15、尝趋百里外尝:

16、不敢稍逾约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见:

3.为坻,为屿,为嵁坻:屿:嵁: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5.佁然不动佁然: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居:

7.隶而从者隶: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9.下见小潭下:

10.日光下澈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蛇: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

16.记之而去去:

二、翻译重点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岳阳楼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2、越明年越: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制: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

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胜状:

7、衔远山,吞长江衔: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晖: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10、前人之述备矣述:备: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极:

12、迁客骚人迁客:骚人:

13、霪雨霏霏霪雨:霏霏:

14、连月不开开:放国: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去: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集: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汀:极:

18、宠辱偕忘宠:偕:

19、把酒临风把: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古仁人:

21、或异两者之为或:为:

22、庙堂:江湖: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斯:归:

25、若夫:至若:嗟乎:

26、不以物喜以:心旷神怡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秀: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5.名之者谁名:

6.饮少辄醉辄: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9.云归而岩穴暝归: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从:

11.吾谁与归归: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秀: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

14.休于树于:

15.山肴野蔌肴:蔌:

16.宴酣之乐酣:

17.非丝非竹丝:竹:

18.弈者胜弈:

19.觥筹交错觥: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乎:

21.树林阴翳翳:

22.鸣声上下上:下:

23.太守谓谁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满井游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恶能无纪恶:纪:

2.冻风时作作:

3.局促一室之内局促: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乍: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

6.柔梢披风披:

7.毛羽鳞鬣之间鳞:鬣:

8.夫能不以游堕事堕:

9.麦田浅鬣寸许鬣:

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

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重点句子译文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都已消散净尽,天与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第23课 马说

1.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2.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饲马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完后,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博览群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知识渊博的老师、名人相交,(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第26课 小石潭记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第27课 岳阳楼记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文章记下这件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览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他人的批评指责。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在水面上的光如跳跃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浙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这两种心情。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9.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指的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之机,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第28课 醉翁亭记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水之中的乐趣啊。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古诗词曲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坡羊.潼关怀古羊》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同情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2.《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

5.《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3.用事:掌权,主管。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5.听事:办公的地方。6.逆旅:旅馆。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nǎng从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3.表示调动:

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②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③调:调动官职。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④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⑤补:补充空缺官职。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⑥改:改任官职。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⑦出:京官外调。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4.表示兼职:

①兼:兼任。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②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③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④署:代理官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雎传》)⑤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摄、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r>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阪(山坡)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

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

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甫(才、刚刚)

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造(造访、到)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容(宽容、或许、许可)遽(急速、就、恐惧)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狱具(判罪定案)、系狱、收、牵累、录(逮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A

1、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

5、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比——等到 比及南郡

8、鄙——①偏远地区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俾——使 俾入邑庠

10、病——①困窘②缺点③担心④责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芳不得薄兮薄雾冥冥 C

12、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3、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除——①台阶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 D

18、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诚不得已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②缘故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顾——①只是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国——①首都、都城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愿枉车骑过之 H 30、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31、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2、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J

34、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35、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既克,公问其故

36、假——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②暗中、悄悄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④小路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侯生乃屏人而间语曰 间至赵矣

38、见——①被②作第一人称代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君既若见录

39、就——接近、靠近金就砺则利 40、厥——其 思厥先祖父 K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42、克——能 克终者盖寡 L

43、类——像 中绘殿阁,类兰若

44、怜——爱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5、令——美好 便言多令才 M

46、弥——①满②更加 弥天大罪

奉之弥繁,侵者愈急

47、靡——没有 靡计不施 N

48、乃——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P

49、畔——通“叛” Q 50、期——整

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

51、趣——①通“趋” ②通“促”

52、请——①请允许我②拜访、看望③约请 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公子闻之,往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53、秋——时间 诚危急存亡之秋

54、却——退后、退却 却秦兵三百余里 R

55、让——责备平原君让魏公子曰

56、如——去、到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如白沙,道海安 S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58、胜——①尽②能承受,胜任,禁得起③美好的 何可胜道也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驴不胜怒,蹄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60、适——到刚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彼乐土 61、示——给……看 请指示王 适得府君书 62、市——买 交广市鲑珍 63、视——比较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64、私——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5、属——连缀、连接 衡少善属文

66、数——①计算②数落、列举罪行③几、几个、几次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范增数目项王 67、速——招致 始速祸矣

68、素——①白色②平素、平时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且相如素贱人素昧平生 69、率——大都、全部 六国互丧,率赂秦欤? 70、爽——差错 无毫发爽 T 71、徒——白白、只是、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徒以吾二人在也 W 72、亡——丢失、遗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亡羊补牢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73、微——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74、委——把……交给 委命下吏 75、唯——希望 唯大王孰(熟)计议之 76、遗——送给 秦遗赵王书曰 77、恶——怎么 天下恶乎定? X 78、悉——全部、都 悉埋于地

79、咸——全部、都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②帮助、辅助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1、向——从前、以前 向吾不为斯役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82、谢——①谢罪、道歉②谢绝、拒绝③告诫、劝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 多谢后世人 83、信——确实

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 84、幸——①希望②皇帝到……去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5、许——多余、左右 一百里许 86、徐——慢 徐趋

87、寻——不久 寻病卒 Y 88、要——通“邀” 便要还家 89、易——换 请以十五城易璧 90、狱——案子、案件

91、因——①沿袭,继续②趁机③通过,经由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2、遇——对待 然公子遇臣厚 Z 93、再——两次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94、贼——害、祸害 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95、识——①知道、记得②标记 汝识之乎 封识宛然

96、致——①表达②招致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97、诸——之、之于 王语暴以好乐,有诸? 投诸渤海之尾 98、族——族灭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9、卒——①终于、最终②死③通“猝” 卒廷见相如 卒而葬之 卒起不意

100、坐——①犯罪②因为 王曰:“何坐?”曰:“坐盗。” 停车坐爱枫林晚 古汉语固定格式 孙长江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一样,都有一些由于沿用已久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格式。如果我们对这些固定格式了解得不够,会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甚至会使我们丢掉许多不该丢的分。本文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是很多的,本文着重要解决的是一些最常见的固定格式。⒈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⒉……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⒊……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⒋得无……乎?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 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③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

⑤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⒌奈……何如……何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何”则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先看下面例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②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 ①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 ②(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③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 ⒍何有于……?

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句式的紧缩和移位。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原到“有”的前面。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⒎何……为?

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为”这个虚词。“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èi”,一是读“wéi”。读“wè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一是读“wéi”。读“wéi”的时候,情况比较复杂,有三种情况。一是动词性,是一个“本领”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它都能够代替。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为”必须读“wé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须读“wéi”。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

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

例句:②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 ⒏不亦……乎?

这是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词,稍一疏忽就可能把它理解为副词,其实,它是一个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不是……吗?”或者译为:“岂不是……吗?”

在古文中,这种固定格式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下面的几个例句: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句中的化线处应译为:“像这样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②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学习并且不时地温习它,不是很快乐了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9、有……者

这种固定格式常用于叙事的开头,以突出叙事的对象。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格式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叙述的对象“人”在句首出现了,如“楚人有涉江者”,此刻,“有……者”属于定语后置;二是叙述的对象在句中没有出现,不属于定语后置,如“杭有卖柑者”。请看下面例子:

人有亡斧者。(《韩非子》)在这个句子中,“人”出现了,因此,“有……者”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在这个句子中,叙述的对象没有出现,因而不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城里有个叫成名的人。”

10、何……之有?

这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固定格式。句中的“何……”是“有”的宾语,“之”属于结构助词,表示提宾。这种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如下面的例子: 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应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应译为:“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呢? ③夫晋,何厌(通“餍”)之有?(《左传·崤之战》)应译为:“那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呢?”

④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叔向贺贫》)应译为:“如果不忧虑德行没有完善,却忧虑财物不足,将要哀悼还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应该说这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因此,无须再举更多的例子。

11、唯(惟)……是…… 惟……之为……

这种固定格式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格式。需要再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是”与“之为”,均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作用;而唯(惟),表示的则是动作的唯一性,译为“只”。这种格式在成语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惟命是从; ②惟利是图; ③唯你是问; ④唯仁是亲; ⑤唯才是举; ⑥无乃尔是过与?

等等。例子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12、所以…… 所以……者

所+介词(以、从、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这是古文中十分常见的固定格式,是一种名词性的“所”字短语。首先我们得知道,在古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完全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复音虚词,用在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结果,而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表示,就是不能表示结果。那么,他都能表示什么呢?它可以表示动作所涉及到的原因、根据、工具、处所、办法、凭借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因)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吕氏春秋·察今》)(表根据③笔,所以书也。(表工具)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表处所)

⑤吾知所以距(通“拒”)子者,吾不言。(《墨子·公输》)(表办法)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凭借)

⑦圣者,非所与熙(通“嬉”)也。(《墨子》·公输》)(表凭借。应译为:“圣人是不能与他随便开玩笑的。”)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表原因)⑨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篇》)(表方法)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因)

例子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3、……何所……

这是一种表疑问的固定格式,是“所……者(为)何”的紧缩和移位。懂得了这一点,也就等于知道了在阅读古文中遇上了这种固定格式时应该如何翻译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②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③白雪飘飘何所似?

⑤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孔雀东南飞》)

14、有所…… 无所……

这两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比比皆是。需要强调的是,“有”、“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的“所”字短语作它们的宾语。这两种固定格式的翻译比较灵活。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可译为:“对财物没有取什么,对妇女没有宠幸谁”

②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与妻书》)句中划线的地方,可译为:“贫困没有什么可苦恼的。”

③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同上)句中划线处,可译为:“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接近。”

例子很多很多,这里也不再一一列举了。

15、有以…… 无以……

这两种固定格式与上面讲的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有以”与“无以”是“有(所)以”与“无(所)以”的省写。“有”、“无”仍是动词,“(所)以……”是“有”或“无”的宾语。如“军中无以为乐”,就是“军中无所以为乐”,但不必机械地译为“军中没有用来作乐的东西”,可改变语法结构译成“军中没有什么用来作乐的”。“有以……”的译法类同。如下面的例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可灵活地译为“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方法”和“没有用来汇聚成的江海的方法”。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可译为:“我才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方法。”

还应该强调一下,“有以”常和“未”连用,此时,与“有以”的用法相同。如:臣未有以报也。(《庄暴见孟子》)

古代汉语中的固定格式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些却是最常见的,掌握了这些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古文阅读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重点字词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重点字词复习资料(人教版)

词篇

第一单元

绯fēi红 标志 落第 不逊xùn:谦逊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托辞:借口油光可鉴jiàn:照 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wù痛疾

物以希为贵 芦荟huì 匿nì名:隐藏 眼翳yì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宽恕shù 质问 文绉绉zhōu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器宇:气概,风度。禁锢gù: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xī利 侏儒zhū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炽chì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gòu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jīn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hàn首低眉:低着头显得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无可置疑 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无垠:广阔无边。搓cuō捻 企盼 繁衍yǎn 迁徙xǐ觅mì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cù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míng思遐xiá想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第二单元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tuì尽 凛lǐn冽 升腾 脂粉奁lián:盒子 朔shuò方:北方。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huì 犀xī利

迸bèng射 播弄 虐nüè待 雷霆tíng 踌躇chóuchú 鞭挞tà 祈祷qǐdǎo 罪孽niè 拖泥带水 稽qǐ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旸yá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姮héng娥苍茫 胆怯qiè 翡fěi翠 蜿蜒wānyán执拗niù 憔悴qiáocuì 馈kuì赠 真谛dì 璀璨cuǐcàn 镶xiāng嵌 酷肖xiào 海誓山盟 长吁xū短叹 千山万壑hè 盛气凌líng人

第三单元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chù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yáo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luǒ露 戈gē壁滩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媲pì美 挑衅xìn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啮niè齿 缄jiān默 窥kuī探 狩shòu猎 顾忌jì 凋diāo零 滑翔 目空一切 哂shěn笑:讥笑。拍板 牟móu取:谋取。黑咕隆咚 颤颤chàn巍巍wēi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kāng慨kǎi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众目睽睽kuí 第四单元

蹲踞dūnjù 酬和hè 熹xī微 譬pì喻:打比方。淳chún朴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ì:鸟鸣声

向例:一向的作法。面善:面熟。腌yān 门楣méi 苋xiàn菜 籍jí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náng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囿yòu于:局限于,拘泥于。钹bó 招徕lái:招揽。铁铉xuàn 饽饽bō 秫shú秸jiē秆 随机应变 合辙zhé押韵:押韵。油嘴滑舌

家醅pēi:自家酿的酒。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蔫niān 怵chù:害怕 抠kōu:小气。第五单元 缥piǎo碧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 经纶lún世务 嗜shì酒 萧xiāo然 短褐hè穿结

箪dān瓢屡空 戚戚qī 汲汲jí 衔觞shāng赋诗 祗zhǐ 骈pián死 槽枥cáolì 粟sù 嗜shì学 假借 硕shuò师 叱chì咄duō 负箧qiè曳屣xǐ 烨yè然 容臭xiù 缊yùn袍敝bì衣

第六单元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嵁kān 佁yǐ然 俶chù尔 悄怆chuàng幽邃suì谪zhé守 浩浩汤汤shāng 忧谗chán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xié忘 翼yì然 林霏fēi 伛偻yǔlǚ提携 山肴野蔌sù 觥gōng筹chóu交错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字词复习检测篇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不逊()广漠()掺和()瞥见()滞留()禁锢()炽热()搓捻()污秽()迸射()罪孽()胆怯()翡翠()执拗()咫尺()佃户()解剖()笃信()干涸()顾忌()睥睨()()酷肖()蓬蒿()璀璨()()混淆()弥漫()茁壮()深恶()痛绝 如法炮制()相形见绌()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文zhōu zhōu()nì()名 宽shù()chóu谢()zèng()亮 xī()利 mì()食 繁yǎn()迁xǐ()凛liè()juàn()念 qǐ()首

鞭tà()踌chú()憔cuì()kuì()赠 驰chěng()深suì()挑xìn()吞shì()狼jí()pì()美 jiān()默 shòu()猎 shěn()笑 pì()喻 chún()朴 jí()贯 家pēi()迷wǎng()jiū()住 jí()手

和xù()发chù()móu()取 磨cèng()kuī()探 门méi()招lái()贪lán()心fēi()kōu()门 挑tī()chóu()备 xī()戏 áo()游 狂wàng()露xiàn()泪水yíng()眶 广mào()无垠 长xū()短叹 众目kuí kuí()藏污纳gòu()hàn()首低眉 风雨如pán()抑扬顿cuò()海誓山méng()míng()思遐想 千山万hè()油光可jiàn()花团锦cù()yǎo()无消息 càn()然一笑

生意àng()然 彻夜不mèi()莫zhōng()一是

三、改错(将正确的成语完整写在右边)相形见拙 无与纶比

莫中一是 盛气陵人 精巧绝论 美味佳淆 名思遐想 藏污钠购 正经危坐 暗然一笑 既物起兴 引经剧典 相幅相成 苍海桑田 不可明状 粗制烂造

四、填写短语

油光可()

深恶痛()粗制滥()郁郁寡()立鸡群()

正()危坐()然失色

广()无垠 花团锦()

冥思()想

千山万()相形见()

美味佳()

众目()

一是

慷()大方 龙吟凤()

萤()映雪 合()押韵 赋诗

众说纷()心安()得()听途说 油然而()入()三分()无消息 诚()诚()

五、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教诲(huì)犀利(xī)

倘若(tǎng)B、畸形(jī)

滞留(zhì)

污秽(huì)

C、宽恕(shù)小憩(qì)

窥探(kuī)D、掺和(chān)朔方(suò)

哂笑(shěn)

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鬈(juán)发 禁锢(gù)翳(yì)

B.庶(shù)祖母 文绉绉(zhōu)糜(méi)先生 C.匿(nì)名 诘(jí)责 不逊(xùn)D.烂漫(màn)芦荟(huì)颔(hān)首

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莫()衔()

A.间隔 间断 间隙 间或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八、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幼稚(zhì)鲲鹏(kūn)吞噬(shì)媲美(bì)B.挑衅(xìn)迷惘(wǎng)滑稽(jī)苔藓(tái)C.雾霭(aǐ)迁徙(xǐ)蹼鹬(yù)颈雉(zhì)D.惩罚(chéng)秤砣(tuó)哂笑(shěn)诺言(nuò)

九、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解 jiě 解决 押解 解释 解数

B.宿sù 宿舍 宿营 宿命 归宿

C.恶wù 厌恶 恶心 恶习恶劣

D.差chā 差错 误差 出差 差距

十、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混淆 深邃 赋予 不过尔尔

B.考察 戈壁 清澈 绵延不绝

C.郭煌 干涸 崩塌 混然一体

D.端详 焦躁 收敛 不可思议

十一、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及不可耐 难以置信 误入奇途

振耳欲聋 心安里得 异口同声

错别字: 改正:)(十二、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无言以对(来)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广阔无垠(边际)C.为人所知(被)精巧绝伦(同类)D.不自量力(测量)相形见绌(笨拙)

十三、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叱咄(duō)缥碧(piǎo)弗之怠(dài)B.烨然(huá)泠泠(léng)轩邈(miǎo)

C.皲裂(jūn)箪瓢(dān)辄尽(zhé)D.婵娟(chán)黔娄(qián)汲汲(jí)

十四、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十五、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至舍(学舍,书馆)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甚箭(快)D.戾天(至,到)何许人(处所)十六.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四个)(2分)

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油然而生 胜气凌人 藏污纳垢 暗然失色 相形见拙 郁郁寡欢

十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科研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十八.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朔(shuò)方 鞭挞(tà)一撮(cuō)灰 恐吓(hè)B.蜿(wǎn)蜒 长吁(yú)短叹 酷肖(xiào)和煦(xù)C.水泵(bàng)徘徊(huái)冥思遐想(xiá)蔫(niān)了 D.哂(shěng)笑 熹(xī)微 执拗(ào)短褐(hè)穿结

十九、.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正襟危坐(端正)鹤立鸡群(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B.朔方(北方)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油光可鉴(镜子)

C.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美艳之至(极点)不逊:无礼.逊,谦逊.D.从流飘荡(顺从)蕴袍敝衣(破)广袤无垠(界限、边际)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重点字词[模版]

一单元拼音

第一课:烂熳绯红驿站颇冷解剖畸形不逊匿名诘责瞥见芦荟扒手扒土

第二课:文绉绉糜庶祖母佃户吹笙摹画钥匙汤匙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眼翳宽恕 酷似晾晒马鬃欣慰凄惨翻来覆去塾师背脊驮灯驮子枉读 胡髭长髯黝黑一绺绺鬈发藏污纳垢滞留禁锢蒙昧酒肆轩昂颔首侏儒尴尬犀利锃亮甲胄粲然热泪涟涟广袤无垠搓捻怦怦譬如花团锦簇繁衍迁徙觅食小憩冥思遐想纠正期期艾艾自怨自艾郁郁寡欢Make By

下载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及拼音

    八年级下册生字词合集:第一单元1.社戏撺掇cuānduo 絮叨xùdāo怠慢dàimàn家眷jiājuàn蕴藻yùnzǎo 纠葛jiūgé潺潺chánchán 漂渺piāomiǎo凫水fúshuǐ 皎洁ji......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字词复习资料(精选)

    金銮殿额枋(fāng)御(yù)道鎏(liú)金雍(yōng)正攒(zǎn) 鳖(biē)头天井得体 第一单元 15.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cāng)俗雅俗之别 1.鄂(â)豫(yù)皖绥(suí)靖(jìng......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及默写归纳 上册  《望岳》 1.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

    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测试题

    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初,权谓吕蒙曰6......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复习资料 攒cuán拗ǎo确凿quâ záo菜畦cài qí桑葚sāng shân轻捷qīng jiã 蟋蟀xī shuài臃肿yōng zhǒng脑髓nǎo suǐ相宜xiāng yí书塾s......

    文言文重点句子

    表现手法 一、积累一些诗的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资料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字词解释:净:消失。许:表示估计,左右、大约。绝:独一无二。共色:同样的颜色。从:顺,随。缥碧:青白色。湍急的水流。甚箭:甚于箭,比肩还快。奔:指飞奔的马。寒树耐寒常......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人教)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绯红(fýi hï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 标致(biüo zhi):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标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