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时间:2019-05-13 13: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第一篇: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一)主要内容:

1、抒写理想壮志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在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时,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的杜甫一心追求仕途,有着伟大的理想壮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杜甫诗《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一生执着追求的政治理想。在杜甫名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还有他对于战乱以及朝廷腐败带给下层人民百姓的痛苦。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首诗标志了杜甫诗歌的转变。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还有《丽人行》,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描写出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对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3、表现战乱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羌村三首》《哀王孙》《哀江头》《北征》等作品都是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是所写,诗歌写出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当时的社会形态。

杜甫沙场抒怀,描写的战事悲壮,代表作品有《悲陈陶》、《悲青坂》。《悲陈陶》中的“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满怀悲痛之情为他们唱挽歌,但他们为国牺牲,死得壮烈,使诗歌在描写战败的时候兼有悲、壮之情。

4、感叹身世遭遇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他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这些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到晚年,但却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杜甫已是“老骥伏枥”,但其心中的政治抱负却还没有实现,杜甫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又很无奈,这种无奈是悲哀的,也是可怜的。《咏怀古迹五首》借对五个人物的凄凉身世、壮志未酬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寄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琵琶写意,表达了诗人千载留恨的悲郁情怀。

5、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

杜甫对着祖国的山河有着莫大的热爱,他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丽。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声名,为日后的仕进作准备。他先到了吴越一带,江南景物和文化,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杜甫赞颂祖国不同于其他诗人,在赞颂祖国美丽中,结合社会现实,抒发对祖国命运的悲切之情。在《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引诉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归乡无望的忧伤。另外《秋兴》八首从孤城日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那低沉的音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

(二)艺术成就

1、在写实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篇: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浅谈杜甫诗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表现着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苦心追求的精神;“毫发无遗憾”、“新诗改罢自长吟”,这表现着诗人的辛苦锤炼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是表现着诗人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还具有渊博的知识修养。正是经过这样辛勤的努力.杜甫在艺术上拥有多方面的才能。无论是五言、七言、古体、近体,在他的手里莫不精工锤炼,卓然成章。

杜甫的诗歌又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而达到空前的高度。他的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笔调客观严谨,在叙事写景时不仅是忠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气息,甚至以年月人诗,以增强写实的气氛。毋怪前人对他这种精确地反映生活的创作态度,盛赞为“穷极笔力,如太史公记传”

现实主义是杜甫创作的主要特色,但是,诗人也有不少浪漫主义的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好诗,如他的名篇《饮中八仙歌》、《洗兵马》、《梦李白》、《古柏行》、《蚕谷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后部等等都是。

杜甫诗歌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具有十分鲜明而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深沉凝重,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的“沉郁”。这种风格,是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但是,在这种风格的基调上,诗人的创作又呈现着多种多样的风采,或雄浑、或悲壮、或奔放、或瑰丽、或质朴、或古简、或轻灵,无不达于胜境。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他除了前面所说的“为人性癖耽佳句”之外,又在《戏为六绝句》中说:“清词丽句必为邻。”这说明他在掌握语言的艺术上用功很深。总的说来,杜甫诗歌语言的特色是:精工、稳重、有力而又时有出人意外的神妙。读他的诗,绝少平滑松脱之感,而是在铿锵紧凑之中,使人感到辞警意丰,笔无虚设。

杜甫在诗歌创作艺术上的成就,还表现在他卓越地掌握了中国语言的声韵。他常根据诗的内容和情绪,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韵律,更大地发挥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他的诗不仅具有形象的美,而且具有音乐的美

在古今中外诗坛上,杜甫的诗篇别具一格,独占鳌头。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诗中虽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但胸中充满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和伟大抱负又岂是李白的浪漫主义所能媲美的?但是腐败无能、奢侈腐化的大唐统治者却视而不见,使杜甫留下了“青明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的愤慨,将自己的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一泻千里,抒发得淋漓尽致。

极为伟大的诗圣杜甫。

第三篇: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 名:柯昌江 教育层次:本科

学 号: 070635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分 校:商洛分校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目 录

一、目录................................................2

二、序论............................................三、杜甫的巨大成就........................................3

1、杜甫的成就..........................................3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3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4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5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5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7

....3

4、小结............................................7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8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8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8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8

4、小结............................................8

四、结语................................................9

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名:柯昌江 学号:070635 【摘 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恶与批判;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融情于事 ,寄情于景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点。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 ,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

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他以伟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

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他在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他就是伟大的,全能的,空前绝后的杜甫。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

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首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爱联系在一起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皇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他偏向了人民一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揭露帝王穷奢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敌入冠时,他疾呼 “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的境界。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捐躯健儿;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的张仁愿……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雄,纵暴略与浑羌同。”的皇室禁军。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石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他反对唐王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 “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正是他们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他珍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平之风袭人。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物象是丰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形式上,风格上,美学趣味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首先,在诗歌的体裁上,杜甫各体皆精,各体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五言古诗,杜甫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两项重要的进步。一是健全了周密的法度;二是完善了长篇叙事诗的样式。使五言古诗发展到形式精美、大开大合、沉郁悲壮的水平。七言古诗,杜甫在章法、句法、内容、风格上都纵横变化,曲尽状态,达到了新的高度。后人誉之为“格大体深”“老成深厚”。五言律诗,杜甫超越诸家之处在于意境鲜明、气象宏大。尤其是广阔的格局,沉雄的气象,为同侪俊贤所不及。七言绝句,杜甫成就不算最高,但是,引入律法,另开生面,比之于同辈诸贤,亦各有行秋。尤其 是诗歌的容量,无与伦比。七言律诗,杜甫雄视天下,独步古今。其基本特点是格律精细、对仗工稳、词句雕琢、气象雄浑、内容深刻,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

其次,杜甫的诗歌,在形式风格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杜诗的境界极雄浑,极壮大。杜甫的长篇叙事诗,首尾开合、波澜顿挫。就是八行的近体诗,也是格局广阔、气象万千。他善于用精练的句式,营造出开阔的视野,表现出沉厚的力度,收到笼罩天地、惊心动魄的效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山仰止、大海巨石。几令后人难以为继。杜诗的笔法,变化极度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大调深;“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清丽自然;“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笔力万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弱不禁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沉郁顿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闲适自娱;“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忧患愤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淋漓酣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情辞真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富于哲理……烟云满纸、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杜甫诗歌善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其强烈的效果,往往震摄心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对比新奇;“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夸张大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强烈;“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夸张动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埋沟壑。”对比竦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余丈。”夸张触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对比强烈;“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大胆……凡此种种,都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杜甫诗歌的议论是深刻而尖锐的。“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往昔铸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公何以答升平。”……都增加了诗歌的强烈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还善于创造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悲青坂》刻画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交待了战场的形势,突出了唐军处境艰难;“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重笔描写了叛军的悍勇和骄横,衬托出唐军的溃败;“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描写了唐军败后的已惨景;“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总结失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希望。《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剑器行》则描写了两位身怀绝技的艺术家,从盛极一时到流漓颠沛的坎坷人生,反映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画面。类似的典型描写在杜诗中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堂堂正正,血肉丰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杜甫诗中,最成功的是崇高。开阔的境界,沉重的笔力,广袤的舞台,沧桑的社会变迁……反映在笔底,就充满了历史的重负。诗人以其伟岸的人格力量,肩挑道义,手擎乾坤,完成了永恒的正义力量的升华,有一种昂扬向上,矢志进取的崇高美。杜甫诗歌,还有优美的一面。许多写景小诗,词清句丽、意境空灵、韵味悠长,恍如深潭见底、烟袅晴空,体现了优美的意味。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也是浓厚的。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心存社稷而身落荒丘,胸怀稷契之志却流离困顿于三程水驿。他把为社稷苍生纾难解悬的心思深深的蕴结在一篇篇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爱国之悲、忧民之愁,也把自己壮志未酬、几经离乱、百病缠身、孤独穷困的感时伤世的情感凝聚在一首首的诗歌中,使之饱含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无奈慨叹和天道不我的忧伤情怀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剧的时代,悲剧的国家,悲剧的人物命运,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道德力量,产生了沉重的缺遗。

杜甫的诗中也不乏喜剧色彩。无疑,诗人杜甫是时代民族的一个悲剧人物,他大半生颠沛流离、顽疾缠身,仅活了59岁,却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黑白颠倒、有志难酬的整个社会,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广袤“乾坤”以及转烛潦倒、孤寂悲苦的多难人生作顽强的抗争。和历史上的其他悲剧人物一样,杜甫没能打败他异常强大的对手,他的微躯无可奈何地消融于无限的宇宙中。但是,那无边的苦难却又并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抗争中突显出来的崇高人格,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某种永恒的东西播扬于后世。然而,这些并不是全于“悲壮”中实现的,至少在杜甫眼里,那些强大的对手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喜剧性的存在的,他敢于在壮阔的人生战场上张显自己人的主体人格,更敢于藐视和嘲弄一切压迫他的敌对力量,使它们往往显得名不符实、荒谬绝伦、陈腐可笑,以至诗人在心灵世界可以自由驱驰,或狂欢、或冷观,表现出一种“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的喜剧精神,于是其个体生命又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张扬。“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产生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4、小结

总之,杜甫的诗歌成功地超越了《诗经》《楚辞》的传统,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中晚唐时代离杜甫较近,大量的诗人以杜甫为师,学习杜甫又区别于杜甫,将笔触延伸到了杜诗未曾涉及的,或者虽有涉及,却不够深入的领域,补充了杜诗的不足。韩愈和柳宗元发展了杜甫的刚健、雄壮的风格。韩愈偏重于力量,并引入了散文的笔法;柳宗元于雄健中杂入了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产生出强烈的美感。元缜和白居易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增加了通俗的语言,完善了七言长篇叙事诗。元缜还在悼亡诗的领域获得了成功,白居易则在新乐府的样式上取得了进展。李贺以杜甫的创作方法,表达李白的出世思想和屈原的美学风格,创造出悸鬼惊神的诡奇境界。李商隐和杜牧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各有专精。李商隐沉郁悲愤,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无题诗;杜牧奇伟超拔,擅长七绝,营造出清新俊朗的意境。另外,孟效与贾岛,皮日休与陆龟蒙,刘禹锡与李绅等,无一不在杜甫身上吸取营养,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两宋是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求变的时期。他们学习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千奇百怪、自成别调。

苏轼与黄庭坚是宋朝诗坛的两面大旗。苏轼学习杜甫,得意忘言,自铸伟词,卓成大家;黄庭坚学习杜甫,“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的百年辉煌。

王安石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创造了优美清丽的“半山体”。他的七古、七律,则波澜顿挫、变形夸张,富于表现力。

陆游学习杜甫悲壮沉雄的风格,气势充足。内容则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时代特征。

另外,江西诸贤的透彻,王令的力量,李清照的奇伟等,都得力于杜甫的启迪,各自有所建树。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元、明两朝,杜甫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因袭风气浓厚,诗歌的成就不高。清朝诗道复兴,流派纷呈,各有标举。创作上则学习杜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代,诗界开始孕育革命,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美学趣味,仍受杜甫极深的影响。

4、小结

总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他那些不朽的诗篇,已经成为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精粹,永远保留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中,产生了最广泛的示范意义和最持久的影响力。

四、结语 今天,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诗歌局面。超越杜甫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完成民族诗歌的伟大复兴,是新世纪里有志于振兴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

[3] 张梅,论杜甫的人性、人格及其诗歌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2。[4] 阮璐,唐人戏作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 王宁宁,真者无畏〃善者无私〃智者无忧[D],西南师范大学,2004。[6] 林琳,杜甫写景抒情诗与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7] 钱翠霞,试论杜甫的忠君思想的发展和转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0。

第四篇:杜甫诗歌精选

杜甫名篇

温馨提示:

1.加粗斜体为我们的题目,要求嘉宾说出题目,并背出本诗的其他任意两句。

2.最好大家对自己不熟悉的诗歌进行资料查询并进行标注。嘉宾答出题目后,解说员对本诗进行简单的补充,以显示我们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厚度。

3.以《望岳》为例:

请听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歌,谁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望岳》。回答正确!大家掌声鼓励!这首诗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当他游历山东时,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按照约定,请您再背出《望岳》中的其他任意两句:

非常完美!我们的第一名幸运嘉宾产生啦!第一份神秘礼物送出!接下来,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7.《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4.《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6.《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7.《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8.《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21.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2.《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23.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第五篇:杜甫后期诗歌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尚书》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意思简单说就是诗歌是用来表达愿望的。我们读诗,也就是在读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闲情逸致,也学习他们的旷达胸襟。说到这儿,大家脑海中一定闪过了一首首诗歌,也闪过了一个个鲜活的诗人形象。想到了谁? „„有着仙气的李白、有着禅味的王维,写长诗时艳丽华贵的白居易,写了无数无题有着无尽韵味的李商隐,在各自的风格上都是无人可敌的。但我们平时一说到诗的大家,诗词界的两大高峰,我们会想到李杜,而且李白排名在前。但是,过去一千多年的诗词界,推崇杜甫的人要远远多于李白。李白固然是“诗仙”,但杜甫的“诗圣”地位,要比李白重得多。

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杜甫被推崇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被后人所推崇,忧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为后人所敬仰。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细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杜甫展现给我们的是多样的精彩。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有„„ 想当初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建成后,诗人写了许多诗:《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可见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喜悦的。想当年

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自读课文(一读)

首先,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诗歌注解,正音正义,初步感知内容。

三、教师引导(背景)

公元764年春天,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不知这一生的飘泊何时是了。

四、学生鉴赏研究(独立鉴赏)

读好诗,如品槟榔,初时味涩,反复咀嚼,方能品出其中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鉴赏这首诗歌,主动思考,找出阅读诗歌时的障碍并记录下来。

五、全班交流(提出疑问)一个学生用散文化语言还原情景。

在一个微风习习的月夜,一叶扁舟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诗人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禁心潮澎湃。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施展,年过半百却还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想想自己究竟像个什么?不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嘛。

六、赏析诗歌

1.本诗写于旅途之夜,写了哪些景物?

参考解说:细草,微风,江岸,危樯,独舟,星月,平野,大江,沙鸥。

2.分析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

答: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3.颔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

参考解说:人在心情不好时,会把话倒过来说。作者此时处境艰难,落魄失意(看了注解就知道),就用反话自嘲,而且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特别是后半句)。

4.这首诗体现作者沉郁雄浑风格的代表性诗句是哪句?这句话是不是把作者此时的孤寂心情抛开了?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解说: 代表性的一句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并没有抛开作者的孤寂心情。出句写天地之广大,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对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月涌,更显大江流动, 天地虽大,诗人不过是其间的一只沙鸥而已,这境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诗人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的出现就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可见,这两句虽是体现作者沉郁雄浑风格的写景描写,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

5、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解说:比喻,设问;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对比,反衬。

下载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杜甫著名诗歌

    杜甫著名诗歌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面对这个乱......

    经典杜甫诗歌(通用30句)(含5篇)

    经典杜甫诗歌(通用30句)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各位读者收集的杜甫诗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2、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

    杜甫·诗歌篇[精选多篇]

    诗歌篇 1.《山行》是描绘了( C)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B)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

    杜甫诗歌汇总60句(五篇模版)

    杜甫诗歌汇总60句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本篇文章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诗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1、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来存老......

    杜甫诗歌汇总60句[5篇范文]

    杜甫诗歌汇总60句精选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本篇文章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诗歌,欢迎大家分享借鉴。1、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2、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3......

    杜甫诗歌历史背景探究[大全]

    杜甫诗歌历史背景探究 陈 晓 晔 【摘要】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时期,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的深重灾难和诗人的悲惨境遇,使诗人的创作在继承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基......

    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中文系0936 林静 17号 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着诗人的人格魅力。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饱含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