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北烈士陵园观后感
华北烈士陵园观后感
篇一:华北烈士陵园>观后感
清明节,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华北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向为国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烈士陵园门口,一幅对联深深的震撼了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的身心顿时涌上了一股强劲的力量。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高大而雄壮,它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华北人民反抗侵略 的不屈斗志。
我们在烈士英雄纪念碑前默哀三分钟,表达我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缅怀之意。
烈士们大多是在年轻的时候就为了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了国家的解放,人民的利益,不惜将自己的年轻热血洒在这片土壤上,他们是永远的先驱者,是永远的丰碑。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继承先烈遗志,保效祖国,服务人民。
篇二:华北烈士陵园观后感
4月27日,从呼和浩特东站乘坐包头到广州的火车南下石家庄时中转时,特地去参观了华北烈士陵园。
河北的省会城市原来在保定,石家庄过去只是个偏辟的小村庄,是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1968年河北省决定把省会迁往石家庄。新建的火车站本人外观感觉太压抑,根本没有建筑美感。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白求恩及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
白求恩大夫是我们这一辈人非常熟悉的一位加拿大医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白求恩大夫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外国医生。一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是上小学的我们天天早上要学习'老三篇',其中就有《纪念白求恩》一文。所以,我从小就有一个无法抹去的向往,看看白求恩陵园。
篇三:华北烈士陵园观后感
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烈士陵园。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为了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大夫,'民族英雄'马本斋、等著名烈士都安葬在这里。去之前老师已经让我们做了功课,我们对烈士陵园有了初步的了解。每位同学都亲手自制了白色的小花。我们先到了白求恩的墓前,给白求恩鞠躬,敬献了我们自己做的小白花。白求恩是加拿大的一名医生,他是为了国际主义来到我们国家,为了人类的和平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白求恩的纪念馆,看到他生前使用过的药箱和物品,让我们大家肃然起敬。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和平,我们生长在和平的年代,>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更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才能不辜负他们伟大的付出。
第二篇:华北烈士陵园简介和感想
一、简介: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54年8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它以“褒扬烈士,教育后人”为办园方针,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为中心任务。主要为了纪念抗战中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园内安葬着我国革命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316位团职以上革命烈士,安放着建国后牺牲或病故的900多位革命烈士、老红军的骨灰。
二、白求恩的事迹: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三、感悟:那日,我们整个组坐车来到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原本还是喧哗着,在面对铁栅栏的时候,一切都肃静了。怀着敬畏,先是瞻仰他们庄严的神情、那义无反顾的决绝,而后去感悟他们奋战的壮怀和激烈的伟大革命精神。每走进一座纪念馆,我们感知文字流淌出的热血,伴随着滚烫的泪落下我们的缅怀和爱国情怀,看着这些将士们的衣物,这些曾经记录着那个年代的历史,每个人都静默甚至哽咽了。
这脚下踩踏的土地,不知是多少将士们的身躯填平的;这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不知是多少将士们的鲜血供养的。我们行走,石缝中迸发出铿锵和坚定,正气氤氲在我们的上空,从遥远的远方传来响彻天际的鼓声,猛的撞击在我们蹦跳的心上,慢慢达成共振,那激奋和大无畏随着空气的波动再继续传向更遥远的远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向这样的伟大革命精神脱帽!都在向这样的伟大的革命先烈敬礼!
第三篇: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实践报告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游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
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我和我的父亲来到了这个陵园。走进陵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纪念碑,“为国捐躯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闪闪发光。纪念碑坐落在可容纳万人的悼念广场中央,广场东侧为革命文物厅,西侧为影视厅。走在陵园中,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会说话的,它们在向我诉说着那个年代的英雄事迹,仿佛闭上眼就可以看到烈士们奋勇厮杀的身影,还可以听到他们浴血奋战的呐喊。
穿过广场,我来到了烈士纪念馆。因为我去的时候不是很凑巧,有些场馆在装修维护不让进,所以我只去到了烈士纪念馆。进入烈士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一面雕刻着烈士们名字的墙。左右两个展厅中有烈士的名字、生平,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文字我仿佛就看到烈士们在我眼前一样,展厅中还有烈士们用过的东西穿过的鞋等物品,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漫步在陵园中,这里没有人喧哗,所有人都是庄严肃穆的。看着奔跑的孩子与闲坐的老人,我的心变得好平静。
在陵园的后面部分是烈士墓群,最一开始我是有些抵触的有些害怕的,可是当我看到好多人都是在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后我突然开始反省自己,他们在自己二十岁时是在为国奋斗,而我在干什么。
从陵园出来,我想了很多,我想到了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不能再荒废自己了。
第四篇: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
参观完烈士陵园的观后感一
八年级(2)班刘美
2012年3月31日,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骆校长和王辰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乘车来到了万埠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
进入陵园内,仰目可以看到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立于陵园中心的高峰之巅,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我们集体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景仰之情。并宣誓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报效祖国。随即又来到了烈士墓碑前,墓碑上刻着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的革命先烈的名字,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告知世界,我们是不可侵犯和战胜的。
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事迹,他们仿佛在给我们讲诉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多次立下战功。在1977年6月中旬,潦河发生了特大洪水,上级任命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三位同志为同机组人员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为了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抗洪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决完成抗洪救灾的飞行任务。6月17日上午,在飞往安义县途经高安县时,因天气突变,浓雾弥漫,造成飞机失事,三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格去描绘未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和谐。
西满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二
阳光摘下了往日的乌云面纱,饱含深情地将一片光明赐给大地,还未化的覆在土地上的冰面,把阳光反射上去,变得格外耀眼。
——题记
轻松屹立在白雪中,仿佛是那些永不倒下的战士,英勇的战士们啊!你们为了新中国牺牲了,你们,在土地之下,我们,正走在你们用鲜血与无私而伟大的精神开辟出的光明之路上,我此刻是说不出的感动与深深的崇敬。
踢着正步,我们走进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走着,想着:古往今来,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花木兰替父从军刘胡兰年仅15岁为国捐躯,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和他们一样的,还有董存瑞、雷锋……
而如今,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难道就可以高枕而卧,养尊处优了吗?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当年被日本侵略,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软弱无能,不会居安思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如果整天懒懒散散,萎靡不振,天天攀比浮华而不实际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中国还会有敌国外患的。因此,我们要时时牢记国耻,不怕艰难,不怕苦难,有一颗爱国心!当年软弱的中国之所以有重新站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每个中国人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也因为如此,才有这样多的战士为了祖国宁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正因为如此,重新站立起来的中国才腾飞起来!
烈士陵园观后感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清明节前,我们学校的同学来到烈士陵园,来缅怀先烈,纪念前辈。
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着主持人说:“向革命烈士鞠躬,低头默哀三分钟。”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荣辱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第五篇: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时光却将烈士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里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我陷入了沉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纪念碑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那时时局动荡,人心不安,人人都想过着一种“江村小路,微雨才晴”的生活,天天能够“一叶扁舟,尽容鱼叟”,这些烈士们也是人,他们的愿望估计和广大群众也没有什么不同的,但他们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奔赴战场保卫我们中华人民的家园,他们知道畏惧却选择去战胜畏惧!
曾经在我上大学之前,我读到过这么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所谓英雄,便是那么一群知道畏惧却选择去战胜它们的人”
英雄者,万人敬仰,芳名传万世!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前人的感想,也是我在参观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他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
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