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国家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有关要求
贵州省2013年国家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有关要求
按照科技部高新司有关要求,现将我省申报2013年国家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的有关要求公布如下,供各项目申报单位参考:
一、编写格式。
总体上参照2012年指南的形式,对同一领域的指南明确了分级描述的结构,确定了按照同一级别申报。
三级标题:能源、信息、先进制造、遥感。
二级标题:交通、材料、现代服务业。
充实研究内容,对具体申报的研究方向,采取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式,重点围绕研究目标、主要任务进行描述。
二、申报经费。
根据各领域、各计划的经费情况,科学测算2013年度新上项目的总体规模,严格按照指南各研究方向的申报限额进行申报。
三、申报名额
贵州省申报名额为7个,国家高新区2个,共9个。
四、相差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申报单位的同一项目(课题)只能通过一个推荐主体申报一次。已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
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限申报一项项目,年龄至申报时不超过56周岁(1956年4月1日以后出生);
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
申请项目参与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在研项目原定于2012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可不计入)。
对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明确的研发任务,优先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已在各领域指南中分别标注。
征集类别主要有前沿技术研究类、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不再征集基础研究类。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项目申报单位和技术负责人。
形式审查。对项目(课题)推荐书进行形式审查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不符合项目(课题)申报的基本条件;
不符合申报资质要求;
推荐书编写不符合规定格式; 申报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规定申报程序。
科技部高新司规定的网上申报时间为2012年5月1日8:00至5月15日17:00。
科技部高新司规定的纸质材料截止时间2012年5月22日17时(京外25日17时)。请各单位于2012年4月20日下午5时30分前送贵州省科技厅高新处(厅机关三楼309房间)。
联系人:5840232 吴岸琪
5826038 敖 剑
科技厅高新处
2012年4月
第二篇:2013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1
2013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发布日期: 2012-12-22
2012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包括重点专项、重点项目、引导项目和专项计划项目4个类别,其中专项计划入库项目包括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2个专项。
一、重点专项
专题一: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专题编号:0201)
1.专项背景
在2011年本专项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农业高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继续围绕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组建农业科技研究团队,以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科技与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储备,推进产业整体技术的跨越与升级。
2.专项内容
根据广东农业科技现状和现代农业产业做强做大对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选择制约我省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主要攻关的技术为农产品与食品加工、食品安全、有害生物防控、安全投入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农村信息化、农业装备等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3.专项目标
每个新立项项目至少达到的目标如下:
(1)技术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并基本能实现产业化;
(2)形成2套以上技术体系或备案标准、技术规范、装置,形成1项以上通过实质性审查的发明专利;
(3)项目实施获得的科技成果在行业内或一定区域范围内推广应用;
(4)结转项目按原有目标继续实施。
4.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其中2011年立项项目可按科技计划申报程序申请结转;
(2)申报单位为广东农业科技研究团队的牵头组建单位,参加单位须为团队成员单位;
(3)每个新申报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200万元,结转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其余要求按广东农业科技研究团队管理办法执行。
二.重点项目
专题二:农业领域重点项目(专题编号:0202)
1.研究内容
针对制约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开展优势特色农业相关的安全高效种养关键技术和模式、高效低风险农业投入品开发、有害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农业生产环境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农产品加工与增值关键技术、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精细农业关键技术与关键装备等研究。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组织申报内容和牵头单位来源于粤科函农字〔2011〕1378号文已公布入库的关键技术攻关类项目;
(2)研究对象为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
(3)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牵头组织申报,必须以产学研结合方式推进项目的实施;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三.引导项目
专题三:农业领域引导项目(专题编号:0203)
1.主要内容
围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及其科技需求,研究开发并推广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以及改善农村生产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其它各类涉农先进适用技术
2.申报要求
(1)在广东省内注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可自由申报;
(2)以研究与开发内容为主的项目选择农业攻关计划申报,以应用示范内容为主的项目选择星火计划申报;
(4)35岁以下、硕士学历以上且未获得过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支持的科技人员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5)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四.专项计划
(一)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
专题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专题编号:0204)
1.主要内容
在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开放、安全、可控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包括研发建设相关的海量数据处理、并行计算、虚拟化技术、新一代数据搜索、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分析、云数据安全保护等。在云平台上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动植物病害远程诊治、农村医疗远程诊断、村务管理、招聘就业、教育培训、影视娱乐等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库群,提升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为省级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施单位,鼓励联合信息与通讯等行业共同实施。
专题五:信息资源建设(专题编号:0205)
1.主要内容
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基层组织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发展完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的三农直通车网站群平台,进一步推进“专业直通车网站”、“地方直通车网站”和 “乡村信息网站”建设,为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提供信息资源支撑。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
(2)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由省级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施单位牵头申报单位;“专业直通车网站”由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申报;“地方直通车网站”由地级市或县级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申报;“乡村信息网站”由涉农高校牵头申报;
(3)申报“专业直通车网站”、“地方直通车网站”建设的单位须在三农直通车网站平台上分别完成1个相关网站的信息内容建设;申报“乡村信息网站”建设的单位须在三农直通车网站平台上完成1000个乡村信息网站的信息内容建设。
专题六:动植物医院专家坐席及远程诊所建设(专题编号:0206)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治服务平台,完善专家资源建设;面向农村基层发展一批农业单位(包括农资店、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企业等)建立“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诊所,扩大建设“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治服务网络,通过“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治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提供动植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长久存在的动植物病虫害与疫病的防治难、诊断难、看病难的根本问题,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村村通动植物医院”专家坐席建设项目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诊所建设项目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诊所由地级市科技主管部门为牵头申报单位,组织农业单位实施;
(3)每个申报诊所建设的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50万元,项目须完成不少于100个诊所的建设规模并覆盖本地区每个镇。
专题七: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推广(专题编号:0207)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村村通商城”、“村村通大市场”、“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可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发展一批农业企业(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等)应用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流通、交易、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追溯等信息化建设,加速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营销成本,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地级市科技主管部门为牵头申报单位,并负责组织、筛选本地市特色农产品、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实施项目;
(3)每个申报项目须组织10家农业企业各建1个 “村村通商城”农产品销售网店,并实施安全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应用,同时每个项目须发展30家农业企业成为“村村通大市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专题八:农村村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推广(专题编号:0208)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基于SAAS模式“村村通村务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功能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村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为县(区)科技主管部门;
(3)每个项目至少在20个行政村组织实施农村村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推广;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专题九:农村基层远程医疗信息化应用推广(专题编号:0209)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基于SAAS模式“村村通农村基层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高科技手段,把中心医院同基层服务有机结合,促进中心医院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使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减少因医疗资源分布的地区参赛城乡差异、贫富差别等造成医疗水平的不平等,使患者以可负担起的价格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为县(区)科技主管部门;
(3)项目须完成不少于50个村镇基层医院或卫生所的建设规模并覆盖本地区每个镇;
(4)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专题十:现代农业适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专题编号:0210)
1.主要内容
支持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对农业产业的关键节点开展现代农业适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重点开展不同区域特色农业的良种、资源节约型技术、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工储运、农产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装备技术等应用示范。
2.申报要求
(1)申报对象为省科技厅认定的农村科技特派员;
(2)农村科技特派员必须与服务对象(农户、涉农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申报,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同时协议须作为申报材料附件之一提交;
(3)项目计划申报类型为星火计划;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5万元。
专题十一: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专题编号:0211)
1.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我省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突出健康农产品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平台建设,从产业链的角度集成产业发展全程的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提升技术链的耦合度与集成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和自由申报。其中组织申报的项目来源于粤科函农字〔2011〕1378号文已公布入库的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自由申报的项目由各地市组织辖内涉农业龙头企业牵头,须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
(2)自由申报项目数量:各地市限报1项,且不能与本地市已入库项目重复(含重复牵头申报单位和重复内容);
(3)申报内容必须是地方优势或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全程的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至少是2个以上关键节点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点或应用示范区域;
(4)项目计划申报类型为星火计划;
(5)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十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题编号:0212)
1.主要内容
围绕我省东西北地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建设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合理,有较强科技开发能力、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较健全的管理体系、较强科技投入力度,综合效益显著,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推广农业良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并通过在园区核心区应用示范,辐射带动整个园区的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园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园区农业企业,培养园区科技人才,服务园区多个农业产业链,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申报单位为我省东西北地区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2011年已启动建设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地市不能再次申请;
(3)每个园区申请的经费不超过300万元;
(4)其余要求按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执行。
五.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补充说明
1.不能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在研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内容申报新项目(结转项目除外);
2.主持2项在研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不能以主持人身份申报新项目(结转的算1项);
3.除信息直通车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为1年外,其余项目实施年限原则上均不超过3年,4.攻关计划项目的技术目标应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
5.各类计划支持经费额度除注明外均按省科技厅统一要求执行;
6.重点专项、重点项目、引导项目等各类项目须严格按照本指南的项目类别、层次和相关要求申请,否则按形式审查不合格处理,不再进入评审程序;
7.信息直通车专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承担过信息直通车相关项目的单位;
8.信息直通车专项所有课题申报单位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少于2:1。
第三篇:2012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012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 发布日期: 2011-12-22
针对我省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和社会事业三大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主要分重点专项和引导项目两个层次进行申报。
一、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一)专项名称:中药现代化。
1.背景说明
针对我省中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新药产品开发滞后、中药健康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重点突破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中药材生产大品种、中药饮片和健康产品;通过扶持、培育“大品种”、“大企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技术跨越发展,提升我省大中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中药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中的占有率及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
2.实施内容
专题一: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1)
项目内容:选择若干大宗南药或珍稀中药、我省名优中成药和健康产品相关的岭南中药材品种,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研究、野生变家种与野生抚育支撑技术、种子种苗标准化及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建设相应GAP种植示范基地及优质种源繁育生产基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构建岭南道地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题二:岭南特色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2)
项目内容:以岭南特色中药饮片和超微饮片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饮片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饮片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的变化。
专题三:中药健康产品的产业化研究(专题编号:0303)
项目内容:支持若干以中药为基础的健康产品和功能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香熏产品、食品添加剂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大中药产品研究,并实现产业化。
3.科技经济指标:
① 建成5个左右区域布局合理的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和濒危、稀缺药材的繁育示范基地,逐步实现常用大宗品种、濒危稀缺品种和效益显著的中成药和健康产品所需原料品种的产业化基地;
②以国家药品标准为准则补充完善提高,制订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标准5~10项,上升到国家标准3~5项,申报专利5项以上;
③ 实现5种左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中药健康产品产业化。
④产业基地和产品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亿以上。
4.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5.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②鼓励产学研联合,企业承担单位应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资信记录;
③项目申报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④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二)专项名称:十百千万工程
专题四:十百千万工程(专题编号:0304)
1.背景说明:配合我省实施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扶持我省积极参加“十百千万工程”的医疗器械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创新医疗机械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提升和应用评价等研究。
2.重点支持:
①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核心技术、生理参数的新型检测技术、血液透析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开发。
②高端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库系统、临床即时检验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的研发;用于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的多功能检测系统的研发。
③新型医用生物材料、药物剂型及植入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
④具有远程巡检、诊断、维修指导等功能,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先进医疗器械研发;适合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使用的智能化、便携式诊疗器械研发。
⑤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评价研究。
3.科技经济指标:
①突破一系列中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基层医疗机构适用医疗器械,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开发新产品5-10项,新增产值5亿以上。
②在省内三甲医疗机构组建2-3个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评价基地。
4.组织形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5.申报要求:
①优先支持积极参与“十百千万工程”的省内医疗器械企业。
②优先支持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对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应用示范评价研究。
(三)专项名称:民生科技创新工程。
1.背景说明:大力发展与广东民生切实相关的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结合起来。
2.实施内容
专题五: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题编号:0305)
背景说明: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是由省科技厅和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组建的应急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是我省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旨在前瞻性开发和储备突发事件应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专家队伍,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重点支持方向:依据《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发展战略规划》,围绕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应急技术的需求,重点支持申报地震灾害、海洋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核事故有关技术领域的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申报要求:
①省内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
②具备国家或行业规定的相应研究资质,具有技术及产品研发必须的研究场所、仪器设备和专业人才。在相应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研究队伍结构合理,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强。
③具有将技术及产品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能力;具备突发事件协同应对能力。
专题六: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专题编号:0306)
重点支持:①山洪灾害治理技术;②港口海岸防台风预报预警技术,咸潮灾害预报预警技术;③长期、中期及短临地震活动预报预测研究。
组织方式:自由申报,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属研究院(所)申报项目。
专题七:废气污染控制技术(专题编号:0307)
重点支持:针对我省典型工业和居民日常生活等行业排放硫化氢、氨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恶臭有害废气,特别对排放量大、污染重、浓度低、成分复杂、难处理的污染问题,研究开发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重点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典型废气的点源污染治理工艺与设备;重点开发生活点源恶臭废气排放控制的核心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以深度净化为目标的废气治理技术、催化/吸附材料行和设备。
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②鼓励产学研联合,企业承担单位应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资信记录。
③项目申报人为企业,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含科技特派员);项目申报人为研发机构,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④优先支持省属研究院(所)申报项目。
专题八: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专题编号:0308)
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农田与矿区污染土壤的调控与修复技术,特别是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研究中度与轻度污染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控制技术模式、技术规程与管理策略;开展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已关闭或搬迁后典型工业污染企业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究开发修复处置关键技术与修复技术装备,研究相关技术的系统集成。
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想结合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九:临床医学技术(专题编号:0309)
背景说明:针对广东省的区域特点和常见疾病,按照临床性、普遍性、先进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多中心合作的原则,在常见病医疗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以及恶性肿瘤(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新技术研究等方面,重点组织,择优支持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高相关领域的质量和水平。
组织方式:自由申报
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②项目申报人应具有高级职称;
③项目申报人有一定的研究经历,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
④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提供1:1的经费配套。
(四)专项名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1、背景说明:围绕《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为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引领和支撑,推动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实施内容
专题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编号:0310)
南海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包括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组及功能基因、海洋生物药用、工农业用功能基因、海洋经济动植物及其病原微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等研究;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的开发: 海洋生物制品基料、海洋生物型临床营养制品和保健制品、海洋新型农药和促生长制剂、功能性添加剂、生物材料等高值化的海洋生物功能制品。
专题十一: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专题编号:0311)
海水淡化及其浓排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水循环冷却工程技术。
专题十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专题编号:0312)
海洋资源勘探开采、海底工程、海洋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
3、科技经济指标
通过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新增产值5亿以上。
4、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5、申报要求:
⑴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⑵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依托单位申报的项目。
二、引导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十三:优生优育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保障技术(专题编号:0313)
重点支持:组织开展重大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及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干预技术和措施等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专题十四:疾病防治(专题编号:0314)
重点支持: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等)早期诊治、社区干预的防治技术。
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②项目申报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专题十五:城乡饮用水安全防治技术(专题编号:0315)
重点支持:研究河流、水库底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及控制技术;开发水库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核心技术;开发城乡饮用水深度处理及水质安全防治关键技术及设备;针对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研究开发水处理关键技术和新型高效水处理材料。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十六: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专题编号:0316)
重点支持:各地市、县(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发工业节水工艺、工业污水回用关键技术,集成开发重点耗水行业节水成套技术;研究开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无害化技术,提高资源性拆解产物的利用效率;开发废旧机动车、废旧塑料等环境无害化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十七:公共安全(专题编号:0317)
重点支持:①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控制技术;②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的接触人群健康效应评价;③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关键技术研究;④安全生产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装备研究;⑤防范和打击犯罪的技术与装备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专题十八:体育(专题编号:0318)
重点支持:①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关键技术研究;②国民体质监测研究;③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学、运动免疫学等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专题十九:旅游和文化(专题编号:0319)
重点支持:①出水文物和数字化文物保护等研究;②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技术;③高科技旅游产品研发。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二十:海洋生态环境评估、保护与修复(专题编号:0320)
重点支持:①海洋环境容量及近海承载力评估技术;②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③围填海对海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第四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项目申报指南
六、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四)文化科技创新西部行动
1.数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撑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制定基于地理信息图层的文化资源加载与服务集成技术规范,研究基于影像和街景地图的文化资源虚拟展示、文化资源信息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研制集成电子商务、电子地图和文化资源展示等服务功能的开放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集成云平台和线上线下虚拟文化商店接入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制定与各类互联网开放接口规范;结合西部行动计划开展应用示范,集成云平台具备千万级在线用户支撑能力,支持主流手机和PC操作系统,电子地图数据覆盖西部各省市,支持与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子支付平台的对接。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具有电子地图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服务企业申报。
2.区域文化资源集成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应用示范
研究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运营机制,构建区域性文化资源展示、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等内容聚合虚拟文化商店云服务平台;以丝绸之路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走廊为主线,集成区域主要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办不少于80家虚拟文化商店,开展应用服务示范,提供网上虚拟文化商店、旅游地理信息导引、旅游产品营销、网购、票务、文化演出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支持具有资源覆盖和服务优势的省级区域性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3.西部特色文化实景互动展演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西部城市文化内涵及文化主题艺术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研究城市景观、建筑及室内空间与文化主题大众体验的内在关系;研究交互空间体验和音效、影像与载人装置同步控制等文化创意与空间设计融合的声光电多维空间综合展演关键技术,结合西部城市文化特色及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实景规划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的文化主题实景互动展演技术集成解决方案和新业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东部具有大型实景展演艺术创意和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与西部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运营企业联合申报,共同开展技术集成与西部落地应用示范。
4.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云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媒体交易和智能撮合模型、知识产权在线保护与智能信用评价体系,研发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撮合云平台、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系统。聚集百万级创意设计个人或工作室,开展创意设计领域的众包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年数百万级的创意作品众包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西部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企业申报。
5.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研发与国际文化交流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敦煌石窟等民族历史和艺术文化遗产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集成数字化采集处理、内容制作、视听觉、虚拟现实、多媒体等适屏传播展呈方法和技术,构建高清晰度展示内容与文化内涵库的网络化传播云服务平台,形成符合国际表达的数字化展示系列资源,面向全球开展国际化网络传播与实地展示,实现每年千万级点击量的网络展示和10个国家的实地展览。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中西部优势单位联合申报。
第五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内容
四、制造业
(一)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共性技术研究
针对桥式起重机轻量化设计共性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起重机金属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提出适合于轻量化桥式起重机起升减速器结构形式、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研究桥式起重机械安全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形成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完成在中/大型桥式起重机上的示范应用,自重减轻10%,节能10%以上。
有关说明:无。
2.桥式起重机械关键部件及智能控制技术开发
针对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设计的需要,开发高效变频电机、专用交流变频器、轻量化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形成系列产品并应用。开展桥式起重机械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实现吊钩定位控制、智能故障诊断及安全保护。电机功率范围≤315Kw,低频过载倍数>1.8(3Hz);新型减速器系列型谱满足200t以下轻量化桥式起重机需要,功率密度提高20%。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3.桥式起重机新型传动装置开发与应用
针对桥式起重机对轻量化的需求,开发两种以上不同等级起重机的新型传动装置,并在75-200吨桥式起重机上应用,实现整机减重25%以上,节电15%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4.轻量化桥式起重机推广应用技术研究
针对工业厂房设计中轻量化桥式起重机配置,研究变频电机、变频器、圆盘制动器、悬挂式减速器等关键配套技术,开展箱型梁自动焊接、钢丝绳卷筒加工和组装等关键工艺研究,推广应用100吨以下轻量化桥式起重机系列产品100台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二)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研究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围绕节能减排、关键零部件载荷谱分析、整机及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疲劳寿命预测等共性技术研究。研制试验装备,选择关键基础部件进行可靠性台架试验。形成可靠性试验、检测等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有关说明:无。
2.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的低噪音要求,开展排气频谱、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流体特性、优化散热系统等研究,降低风扇造成的气动噪声,开展产品的发动机减振系统和驾驶室减振系统测试和评价,优化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刚度和阻尼比,改善整机的振动特性,实现目标机型的排气噪声1m近场辐射声压级降低1-2dB(A),发动机舱风道提高风量10%。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五、交通运输业
(一)双源快充纯电动公交客车开发及产业化 研制基于网线配电和车载能源的双源快充城市电动客车,重点研究双源动力系统的匹配与优化设计技术、电气系统集成化与模块化技术、高效驱动与回馈技术、网线设施匹配技术、快充电源系统技术、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技术、高压电安全与电磁兼容技术和智能化诊断与控制技术,12米及以上公交车公交工况电耗≤0.8千瓦时/公里(不开空调),并开展示范运行考核。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3家。
(二)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动力电池成组技 术
开展动力电池串并联组合矩阵式架构与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与安全设计技术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电池系统耐久性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3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大于1000次,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满足整车使用要求,并取得整车产品公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3家。
(三)增程/插电式电动汽车关键总成技术 1.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开发及产业化 研发先进的机电耦合总成,完成包括电机、逆变器及耦合装置在内的机电耦合系统产品设计和性能开发,进行机电耦合系统的整车集成、匹配标定、可靠耐久等试验研究。产品结构、成本、质量等满足整车使用需求,应用2款以上混合动力乘用车车型,混合动力模式节油率40%以上,并取得整车产品公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家。2.基于新型发动机的乘用车增程器开发
研发适应于增程器的新型发动机,进行增程器系统集成;开发先进的增程式电驱动系统,并应用于增程式电动乘用车。增程器工作噪声、重量、油耗、成本等满足整车需求,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发动机最低比油耗≤230克/ 千瓦时(带OBD),增程器比功率≥0.3千瓦/公斤。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四)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重点开展低成本、长寿命和低温环境适应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技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空压机总成,低铂(Pt)及其合金催化剂,低成本双极板。实现燃料电池系统-20℃低温冷启动、寿命>5000小时,成本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家。
(五)电动汽车标准规范、测试及基础设施等技术 开展我国城市公交客车行驶工况及基于底盘测功机工况法排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燃料电池汽车测试等技术及电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消防技术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与测试规范;完善充电及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完成相关标准规范报批稿不少于20项,并形成与新增标准规范相匹配的测试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家。
(六)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与集成示范
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研究,开发包括车载信息技术、车联网技术、用户行为监控技术、智能充电技术与充电网络等在内的多技术集成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分时租赁平台;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定价及 网银支付与结算体系、维保响应体系和运营服务体系等研究,并开展较大规模的车辆及充电网络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4家。
(七)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 采用整车设计新技术,研究城轨列车系统的新架构、新结构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制下一代城轨列车走行、承载、控制、牵引传动、制动和辅助等子系统;开发出具有低噪音、低能耗、高可用性和高适用性特征的城轨列车样车,与既有国家标准相比,列车内外噪声降低不少于3分贝、列车减重不小于10%、列车节能不低于10%,并完成线路试验。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家。
(八)列车控制与信息服务网络(TCSN)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
研究TCSN的体系架构、功能逻辑和标准协议体系;研究车载实时任务调度、控制与服务一体化、动态配置与互联以及多协议复合与协同等关键技术;形成TCSN系列标准,研制TCSN综合测试平台;开发具有大带宽、可重构、高可靠等特征的TCSN产品平台,面向列车实时控制任务的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100兆/秒,形成产品级样机系统并完成装车运用验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九)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与验证
研究面向定制到达的机载飞行引导、交通环境监视与共享、空地协同的航迹运行管控等航迹运行关键技术,研制机载和地面的核心系统与装备;利用校验飞机、大型客机在典型航路和终端区进行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实现航路上分钟级和终端区秒级的运行管控。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十)自主船用低速柴油机开发验证平台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
完成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排放船用低速柴油机整机开发设计与样机制造,样机油耗不高于180克/千瓦时,通过机内净化技术使排放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三阶段要求。形成覆盖大中小缸径低速机的开发、设计、验证平台。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申报范围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项目推荐
请根据指南及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并按要求填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申报单位需按要求完成网上申报,并通过各推荐单位报送正式文件。
推荐单位分为以下几类:
1.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
5.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数额不限。
三、申报资质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
2.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项目,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需为在职人员,限申报一个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2014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在研项目可不计入)。
四、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应针对各领域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突出研究重点。
2.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 合作。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企业牵头优先考虑。
3.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左右。按指南三级标题(如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无三级标题的可按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4.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
5.本次项目申报时,不预先对申报项目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求,结合目前现有的支撑条件和自身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项目经费需求。各单位提出的项目经费需求将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及立项后进一步细化编制项目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
6.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
7.项目申报者应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如有违规,科技部将记录在册,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相关联系电话
1.能源、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 服务业
联系人: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计划与监督处 马晓辉、蓝弘、雷瑾亮
联系电话:010-68339041、68342550、68351583 2.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
联系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与区域发展处 王志强、张巧显
联系电话:010-58884824、58884828 3.人口与健康
联系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与协调处 邱宏伟
联系电话:010-88225161 4.农业、村镇建设
联系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 王文月、孟艳萍
联系电话:010-68511848 5.科研条件
联系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洁技术发展处 谢茜
联系电话:010-5888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