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3 02: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建议》。

第一篇:《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建议

《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建议

信息窗3——猴子与鹦鹉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颗大树,树上有一只小猴子和一只鹦鹉在对话。小猴子的体重是2.4千克,是鹦鹉的3倍。通过解决“鹦鹉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引入对等式性质的探索和对形如“ax=b”的方程解法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认识和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O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会解形如“ax=b”的方程。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本信息窗的学习。

“合作探索”红点标示问题是:“鹦鹉重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学习等式的性质及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教材分4个层次进行编排:先找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然后借助天平研究等式的性质,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答方程。

/ 3

本信息窗的编排思路、结构及呈现形式与窗2相似,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窗2中积累的探索等式性质的活动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去探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天平的平衡状态,找出等量关系式,然后用字母表示一只鹦鹉的质量,列出方程,再通过天平平衡的原理探索等式的另一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O除外),等式仍然成立。有了这一性质,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上面的问题了。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方程的。

“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补充解方程过程的题目。练习时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填。

第2题是选择方程解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选择解的过程。方法有两种:

/ 3 一是通过解方程来找方程的解;二是通过代人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体会检验的作用。

第3题是解方程的题目。练习时,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提倡检验。

第4题是看图列方程并解答。此题学生根据图示比较容易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并求解。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式列出的方程。

第5题出示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的面积或周长公式列方程并求解。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一下相关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 3

第二篇:《等式性质(二)》教学反思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法的中、小学衔接的问题。教材改变了在小学阶段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及相关运算律解方程的传统做法,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材作了精心的安排。”(《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对方程教学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这一改法是否妥当,专家自有专家的说法,因为他们可以冠以“衔接教材”,还可以为之“精心安排”,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也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到的至多也就是把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一些感受,拿出来晒晒,一吐为快。

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尴尬难忍的场面让我对教材真的无话可说。

【情境回放】师生共同解决完一个练习题后,考虑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试着用方程做做看。”

问题出现了。交流时一位学生说:“小军跳高成绩是1.45米(刚解答出的结果,学生就用上了),比第二名小明成绩多0.04米(这个数据是学生自己想的)。小明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且学生有了如下的解法(黑板板演)

小军的成绩-小明的成绩=0.04

解:设小明的跳高成绩为X米。

1.45-X=0.04

1.45-X-1.45=0.04-1.45

写到此,学生一愣一愣地望着我,面对学生我只好尴尬地笑笑,便让学生上位。学生编的题目提的问题没错,列的方程也没错,可就是这个等式的性质在这里却用不上了。为了避免纠缠不清的问题,我只好帮助学生另辟蹊径,重新寻找等量关系式:小明的成绩+0.04=小军的成绩。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X+0.04=1.45,很快求出X的值。

〖反思这样的尴尬场面真的让人为难,让人难堪。学生显然没有按照编教材的专家学者的套路去出牌,违反了游戏规则碰壁也就难免了,不过这个规则是大人们定的,对孩子确实有些苛刻了。但如果按以前教材“四则运算互逆关系”来解决此题,这也就不算事了,纵观整个教材,编者确实是“精心编排”,教材中没有出现类似的方程,教材真的是和“四则运算互逆关系”划清界限,师自是不便向学生讲解了。

划清界限也就罢了,继续想教材习题中等量关系的呈现,我想学生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材中“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的干扰,于是也出现了类似的等量关系式,如果教材中呈现的是“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这位学生又该会怎样去想呢,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

话又说回来,即便这样尴尬的场面还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你是无法控制的。比如教材练习二第10题:“每平方米阔叶林一天能释放氧气75克,是每平方米草地所释放氧气的5倍。每平方米草地一天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就有不少学生根据“每平方米阔叶林一天释放氧气÷每平方米草地一天释放氧气=5”,列出方程75÷X=5。越是想回避的就越容易出现,看样“掩耳盗铃”的做法不可取。

尴尬的场面是人为的,面对这样的场面我无语。

但我想,“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我是非讲不可了,因为,我不敢拿学生的成绩开玩笑,做试验,这样重复有效的劳动我还是乐意去做的。

第三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在例4得出等式性质时,虽说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学生掌握的不错,但讲的还是多,不如直接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发现,总结时强调一下,如何去记住这个性质,而不是背下来。对于例5,让学生列方程后独立完成,会的自己做,不会的可以看书,再独立完成,有意识的选了三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结果三个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位同学根据你自己写的和书上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能挑出多少毛病,三位同学犯的错误还典型,一位没写解,“=”号没对齐,(全班只有7名学生全对)另两个X+10+10=50+10和X+10-10=50-40,以分析错误的形式将例题解决,学生就掌握的很好,这从后面的练习就看出来。

课堂一定要关注学生,认真思考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带给你一些惊喜,如果你忽视了,就不仅仅是错过了那一次精彩。这节课在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将书上的等式的性质中“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替换成“数量不变”,这也是我在备课时所想的,能不能替换一下,所以我在备课本上写了“结果不变”,可是没过一会,这个同学又举手了,说自己的“数量不变”不能替换书上的话,当然也包括了我的“结果不变”,因为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肯定会发生变化的。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肯定会更好。

第四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商丹高新学校 张彦刚

《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它是解方程的认知基础,因此学习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一、成功之处

1.游戏热身,点燃热情。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请学生用身体模仿天平的热身游戏,伸开两臂,犹如人体天平,我用课件给出天平两边不同的重量或是相同的重量,让学生模仿不同的天平状态,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他们对天平只要两边重量相等才会平衡加深了认识。

2.先扶后放,研究性质。

在教学中,我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作为引导重点研究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个天平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较轻松观察到: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从而发现一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接着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一系列不断追问,鼓励学生完整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课件动态再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同时加上两个、三个、五个、六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这样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出天平与等式之间的联系,将天平上的实物抽象到等式的计算中,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相等”的性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索得出等式的第二个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我尽可能地放手,给予适时地点拨,总结。在“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这个问题时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理解:0不能做除数。3.开放练习,激活思维。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将巩固练习设计为思维开放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我设置了以下题目:

(1)如果2x-5=9,那么2x =9+()(2)如果5=10+x ,那么5x-()=10(3)如果3x =7,那么6x =()(4)如果5x =15,那么x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改进之处

1.在等式性质的探究中,为了加强对比,我觉得应该再增加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去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这时天平不平衡,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清楚地加深加上对“同一个数”的认识,进行更深入地思考。

2.对于等式的性质应不仅仅停留在说的这一环节,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将等式写出来加以表示,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学生数学的思维,还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在课堂上我逐渐放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不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建议(写写帮整理)

《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建议

信息窗2——称金丝猴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用天平称金丝猴的情境。信息有:平衡的天平,一边是装在笼子里的小金丝猴,另一边是500克的砝码,笼重150克。借助问题“小金丝猴重多少克”,引入对等式性质和形如“x±a=b”这类方程解法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认识和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学会检验。

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你见过金丝猴吗”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合作探索”有1个红点和1个小电脑标示问题。红点问题是学习等式的性质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的方程,并学会检验。小电脑标示问题是学习解形如“x-a=b”的方程。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小金丝猴重多少克?”教材的设计是先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借助天平研究等式的性质,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答方程并检验。

/ 5

/ 5

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天平平衡现象找到的等量关系,即“小金丝猴的质量+笼的质量=500克”,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x+150=500。列出方程后,学生自然会想到“怎样求x”的问题。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学生逐步体会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具体可以分三步进行:①借助教材第52页第一幅图示,初步体会在天平平衡的情况下,两边再放上同样重的物体,天平还是平衡的;借助第二幅图示理解:左边是x,右边是20,天平平衡,用等式表示是x=20。两边分别加10,天平还是平衡,用等式表示是x+10=20+10。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②借助第53页第一幅图示,初步体会在天平平衡的情况下,两边再去掉同样重的物体,天平还是平衡的;借助第二幅图示理解:左边是x+10,右边是20,天平平衡,用等式表示是x+10=20。两边分别减去10,天平还是平衡,用等式表示是x+10-10=20-10。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在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后,也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成立吗?然后借助天平验证猜想,从而得出结论。③师生共同概括得出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理解了等式的这一性质后,再启发学生解决上面研究的问题。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两边之所以同时减去150,目的是让等式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x。通过问题“这个答案对吗”,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此时应注意强调检验的书写格式。学会检验方法后,教师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养成求出方程的解后采用口算或笔算进行检验的习惯。

/ 5 小电脑标示问题是:“你会解x-10=70吗?”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借助天平,让学生直观理解方程两边加10后,由x-10=70变为x=70+10的过程,教材用一个缺一角的正方体表示x-10,用一个完整的正方体表示x,将方程两边同时加10后,左边变为x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方程两边为什么要同时加10。

最后教师结合以上探索过程向学生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教学本信息窗时,要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补充解方程的过程的练习。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方程的两边一定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第2题是一道解方程的题目。练习时,一要强调格式,二要提醒学生检验。

第3题是正确选择方程的解。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选择解的理由。练习此题应注意两点:一是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二是判断的方法有两种:(1)通过解方程来找方程的解;(2)通过代

/ 5 人未知数的值看等式是否成立。学生通过交流,完成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4题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指导学生先寻找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 5

下载《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教学 内 容 课本P3~4页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

    等式的性质

    课题等式的性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之后安排的一个课时,它又是为后面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做准备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为解方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发现......

    等式性质4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案 孔令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采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的自主......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的是等式的另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是零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并利用这一性质解只含乘除法的简单方程。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