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02: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折纸》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折纸》案例分析》。

第一篇:《折纸》案例分析

《折纸》的案例分析

惠阳区新圩镇产径小学

丘东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一支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师:现在,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生:我可以列出:1/8+5/8。生:我可以列出:5/8+1/4。……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评析:让学生自己折纸与涂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复习了分数意义,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鼓励其他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让学生说,多给学生说的时间与空间,进而调动大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

生: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

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8+2/8=3/8。

生: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1/8+1/4=2/12。……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评析:教师没有很快就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把质疑的机会让给了学生,让很多学生都来思考,到底谁对谁错,在无意中有效地调动和提醒了全体学生都来思考问题。】

师:我听了很多同学的不同意见,但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正确。3.图像验证

(学生对照自己的算式,开始观察涂色的两个部分,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我也发现了“1/8+1/4”在图上的结果是3/8。师:那么这个3/4与3/8是怎样得出的呢?

生:我发现了,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生: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

【评析:用操作来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理。】 4.总结方法

师:现在,你知道异分母分数该怎样加减吗? 生:知道。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生:还有,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评析: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点:(1)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2)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师:计算1/2-1/4 =? 师:完成“试一试”

师:归纳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生: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师:79页第1题,看图填一填。

师: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1,1/2,0,再算出来。

【评析:通过适当及时的联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做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出现了没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师在小结时明确:通分时最好是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样可以减少约分的麻烦,而且不容易出错,这是很有必要的。】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异分母分数该怎样加减。…… 〖教后反思〗

在开展课前的复习时,一般的教师往往采用提供现成的习题代学生进行练习。而这位教师则采用请学生折纸与涂色的方法,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提出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选择探索时,教师也是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进行探索。在这两个环节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数学的练习题应来自哪里?一般说教师应为学生作好准备,但当学生具有这种能力时,完全应该把这种权利还给他们,而且通过他们自己提供相关的素材,对深化他们已学知识的认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本案例片断第二个特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知识。但教师却把新授课的讲解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现了学生常见的错误。然后,教师也不急于进行拨乱反正,又请学生自己开展争论,是谁对谁错?而争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教师仍不出面澄清算法,又一次组织学生用所折纸的图像去进行验证。对这三个重要环节的处理,则引出了学生最后的发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每一项新的事物,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而这位教师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还给学生,就让他们进行尝试,从学生的内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满足。当然,学生的探索中,往往会运用知识的迁移,但由于分数的加法与整数的加法其表示对象的不同,所以学生出现了找不到方向的局面。在这紧要的关头,教师仅点拨用图像进行验证,从而引出学生思考上的深入,并发现了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

第二篇:活动案例:教幼儿折纸[范文]

活动案例:教幼儿折纸

“烦死了!烦死了!”鹏鹏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

师:“剪坏了是吗?鹏鹏只试了二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四次,第五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好朋友的剪法,是先看一下好朋友的中心线应该对准哪一边,然后就可以剪了,这样才不会断开了”

鹏鹏朋友又开始第三次尝试,他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鹏鹏手里不停地翻转,他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拓印。终于,他动手拓印了,这次,是把中心线对准了不能分开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她的好朋友不再一分为二了,但是在剪的时候,差点把手的部分剪断。表面看来他已经接近成功,他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师:“真棒!只要剪手的地方小心一点就行了,鹏鹏再试一次行不行?”“行!” 他非常肯定地回答。

这一次鹏鹏的动作特别迅速,很快就剪完了。可是打开一看,傻眼了,又变成两半了。此时可以想像鹏鹏的心情,既有意料之外的失望,也有莫明的困惑。最后,他用大眼睛望着老师寻求帮助。

师:“没关系,鹏鹏再是一次吧,只要你记住中心线对准那里,一定会成功的。”鹏鹏立刻说:“我再试一次” 这次鹏鹏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他兴奋地向老师报喜。“太好了!”“我想再剪一棵。好的。尝到成功滋味的鹏鹏,心情好得很,还在继续进行着剪纸。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教师教一步,幼儿剪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儿童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有大量的机会做他们愿意做并感兴趣的事情,去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去自主地获得智慧的发展。上面所描述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案例。

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只是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当小朋友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教师此时的策略是:提醒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确定疑难究意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劳的尝试。当孩子有点进步时,要鼓励小朋友再次尝试,巩固和完善这一新技能,老师的行为是再次观察等待。教师要充分利用范例,不仅允许孩子看,还可以拿在手里,拆开研究,给小朋友进行有效的支持。相信成功的经验会增加幼儿在今后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适当的鼓励又使他们参与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意愿达成。

一次手工后,小朋友都拿着自己剪贴的一盆水果,兴高采烈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去了,剩下张老师在辛莘苦苦在打扫小朋友留下的费纸屑。我看到心理很难受,就说:“小朋友,张老师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在扫地”师:“张老师为什么这么辛苦?”小朋友:“因为地上有很多纸屑?”师:为什么地上有很多纸屑?

大一班:胡天慧2009、4、18

第三篇: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本站推荐)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一)、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纸的普遍性,为课前材料的准备提供了方便。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又掌握了折纸的几何形状。比如,折小鱼、小鹅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风琴用正方形等。熟练了,学生就记住了折什么用什么形状的纸了,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折纸须认真仔细地记住教师的每一步示范动作,再进行模仿练习或不断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折纸符号。这种模仿练习的不断进行和对折纸符号的使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折纸作品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纸气球是方形的等,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对比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学生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就是发展他们手的动作。折纸中的折、转、压、展开等技巧,需要学生双手的配合和手指积极活动。因此,折纸就是训练学生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办法。

经过教师双手的演示折叠,一张平面的纸,变化成了美妙的立体形象。折纸的立体造型激发着学生的折纸兴趣。依据教师的示范和折纸符号的使用,学生启动着自己的左右手协调而积极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个折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习惯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较差,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折纸就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一种好办法。折纸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依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把每一步折叠到位,最后才能把作品折好。

折纸最初学习的对边折,对角折是折纸的基础,教师要提醒学生把对边或对角对齐了再压平抹好。更要折好几个常用的基本折纸形状,比如,宝塔、气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篮子、茶壶以双正方形起折;千纸鹤、仙鹤以双菱形起折等,它们是一些折纸的起点,需要学生认真而细心的折好,为更多的折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折纸速度有差异,总会有部分学生又快又整齐的完成。这样老师可以在检查其作品后,鼓励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小朋友,这样既会激发学生做小老师的愿望,还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折纸学习中,认真地去学习每一步折叠,争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折纸的意义

2、让学生知道折纸的基本折发。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并学会相互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去表现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折纸的主要特 征。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制作。

三、课程内容(共10课时)

1折纸的起源和认识

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高句丽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但是到底事实如何,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各种说法均是推测。

但是,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有纸张出土,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在日本,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的说法占主流,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折纸的认识,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会下降,因此,折纸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会更明显,甚至可以让人重新焕发青春。”国外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折纸还能增进人们的感情,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人们和睦、和谐相处。“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你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你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2、折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①对边折。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两边相对折叠,成为两个长方形。②对角折。用正方形纸,将两角相对折叠,而成为两个直角三角形。③集中一角折。在正方形纸的对角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④集中一边折。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⑤四角向心折。将正方形纸先折两条对角形,找出中心点,然后将四个角向中心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点折。

⑥双正方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边折,再根据中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⑦双三角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角折,再根据分角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3、单双菱的制作

4、千纸鹤的制作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图解:

5、百合花的制作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6、葫芦的制作

7、蘑菇的制作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7、桃子的制作

8、孔雀的制作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9、个人作品展示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并存入档案。

2、课程组织形式,先让学生搜集材料(如,彩纸、广告纸,小刀胶水等)。

教师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实践中,让学生在制造美地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

创造美。

4、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建立档案。对所有的搜集资料整理放好。期末上

交保存,以利于总结改进并做好汇报工作。

五、关于折纸的一点思考

1、折纸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需要学生概括和抽象地表现事物,这就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如何

有效地开展折纸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出自己想折、能折的多种东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学生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学生学习的依

赖性。

3、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每天练习,如何把握让学

生有机会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的坚持性。

4、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折纸教学中还应与环境创

设相结合。

最全文档整理

第四篇: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一)、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纸的普遍性,为课前材料的准备提供了方便。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又掌握了折纸的几何形状。比如,折小鱼、小鹅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风琴用正方形等。熟练了,学生就记住了折什么用什么形状的纸了,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折纸须认真仔细地记住教师的每一步示范动作,再进行模仿练习或不断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折纸符号。这种模仿练习的不断进行和对折纸符号的使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折纸作品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纸气球是方形的等,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对比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学生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就是发展他们手的动作。折纸中的折、转、压、展开等技巧,需要学生双手的配合和手指积极活动。因此,折纸就是训练学生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办法。

经过教师双手的演示折叠,一张平面的纸,变化成了美妙的立体形象。折纸的立体造型激发着学生的折纸兴趣。依据教师的示范和折纸符号的使用,学生启动着自己的左右手协调而积极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个折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习惯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较差,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折纸就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一种好办法。折纸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依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把每一步折叠到位,最后才能把作品折好。

折纸最初学习的对边折,对角折是折纸的基础,教师要提醒学生把对边或对角对齐了再压平抹好。更要折好几个常用的基本折纸形状,比如,宝塔、气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篮子、茶壶以双正方形起折;千纸鹤、仙鹤以双菱形起折等,它们是一些折纸的起点,需要学生认真而细心的折好,为更多的折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折纸速度有差异,总会有部分学生又快又整齐的完成。这样老师可以在检查其作品后,鼓励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小朋友,这样既会激发学生做小老师的愿望,还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折纸学习中,认真地去学习每一步折叠,争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折纸的意义

2、让学生知道折纸的基本折发。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并学会相互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去表现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折纸的主要特 征。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制作。

三、课程内容(共10课时)

1折纸的起源和认识

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高句丽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但是到底事实如何,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各种说法均是推测。

但是,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有纸张出土,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在日本,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的说法占主流,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折纸的认识,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会下降,因此,折纸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会更明显,甚至可以让人重新焕发青春。”国外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折纸还能增进人们的感情,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人们和睦、和谐相处。“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你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你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2、折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①对边折。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两边相对折叠,成为两个长方形。②对角折。用正方形纸,将两角相对折叠,而成为两个直角三角形。③集中一角折。在正方形纸的对角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④集中一边折。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⑤四角向心折。将正方形纸先折两条对角形,找出中心点,然后将四个角向中心 3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点折。

⑥双正方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边折,再根据中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⑦双三角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角折,再根据分角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3、单双菱的制作

4、千纸鹤的制作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图解:

5、百合花的制作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6、葫芦的制作

7、蘑菇的制作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7、桃子的制作

8、孔雀的制作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9、个人作品展示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并存入档案。

2、课程组织形式,先让学生搜集材料(如,彩纸、广告纸,小刀胶水等)。

教师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实践中,让学生在制造美地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

创造美。

4、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建立档案。对所有的搜集资料整理放好。期末上

交保存,以利于总结改进并做好汇报工作。

五、关于折纸的一点思考

1、折纸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需要学生概括和抽象地表现事物,这就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如何

有效地开展折纸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出自己想折、能折的多种东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学生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学生学习的依

赖性。

3、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每天练习,如何把握让学

生有机会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的坚持性。

4、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折纸教学中还应与环境创

设相结合。

第五篇:案例分析

分析评估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是否符合条件。

3、案例分析

案例

1某塑料编织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2月份、2005年1月份会计报表相关数据余额如下:

2004年12月份会计报表年末余额中预付帐款120万元,原材料320万元,应付帐款580万元,预收帐款85万元;2005年1月份会计报表年初余额中预付帐款0,原材料240万元,应付帐款465万元,预收帐款0。原材料、预付帐款、应付帐款和预收帐款2005年初余额较2004年末余额分别减少80万元、120万元、115万元和85万元。

经评估分析及企业约谈说明,存在以下几个涉税问题:

① 2004年8月份购设备支付120万元,未取得发票,未作固定资帐; ② 2004年11月收受某物回公司虚开的废旧物资发票二份,货物废塑料,金额80万元;

③ 2004年8-12月销售给某农资公司编织袋85万元,未开具发票申报纳税,挂预收收款。

3、货币资金的流量变动分析

案例

2某轮胎模具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2月份会计报表年末余额中短期借款125万元,较年初增加75万元,且企业经济总量及经济指标较去年未发生相应变化。

经评估分析及企业约谈说明,并要求企业提供短期借款相关书证材料,另对提供短期借款的企业侧面了解,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涉税问题:

① 提供给轮胎模具有限公司短期借款的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从事轮胎模具加工,成立时间2004年8月,规模较小,存在巨额短期借贷资金可信度较低;

② 轮胎模具有限公司2004年8月职工集资45万元组建轮胎模具加工小规模企业,另将设备磨床一台30万元、存货磨坯一批45万元投放到了小规模纳税人处,作企业启动。轮胎模具有限公司帐务处理:借“现金”75万元、贷“短期借款” 75万元。轮胎模具加工企业为其加工模具,以加工费抵顶设备、存货款,双方都不开票申报纳税。

③ 设备磨床30万元8月份投放时为帐面净值,但未作帐务处理,仍提折旧至今。

(三)存货与纳税评估分析

案例3 某轻型商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1-6月销售收入17893.32万元,上期留抵677.47万元,销项税金3041.86万元,进项税金3964.51万元,已纳增值税50.33万元,进项税转出16.19万元,期末留抵1634.26万元。存在疑点是期末留抵税金大,是否存在商品发出而未开票申报纳税的现象。

经根据企业2005年6月份会计报表数据评估分析及企业约谈说明,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书证材料,分析结果如下:

① 上年留抵余额为677.47万元;

② 2005年6月底存货余额较年初新增5351.81万元,其中:新增材料存货(包括外购件)3190.34万元,增加留抵税额542.36万元;新增在产品存货(不含工费)892.99万元,增加留抵税额151.81元;新增产成品存货1268.48万元(其中材料动力占生产总成本比例为92.48%),增加留抵税额199.43万元;另外2005年4-6月材料存货估价入帐数980万元,减少留抵税额166.60万元;

③ 综上1-6月影响增值税留抵额因素值=677.47+542.36-166.60+151.81+199.43=1404.47万元;

④ 纳税申报期末留抵与影响增值税留抵额因素值差额229.79万元,其原因是:2005年1-6月“折扣与折价”1353.18万元,虽部分取得购货方税务机关“销货折让证明单”,但皆尚未开红冲发票给购货方,却已在申报销售额中扣减,涉及销项税金230.04万元,应补增值税230.04万元。

(五)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与纳税评估分析

1、预提费用: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2、待摊费用:是因权责发生制而产生,指已经支出,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费用。

3、企业会计报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余额变动分析

① 预提费用年终是否有余额,是否有故意调节当期成本、损益的嫌疑; ② 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中是否有擅自将期间费用或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转入此科目处理,从而达到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损益;

③ 待摊费用与开办费,评估分析开办费是否按期推销,着重针对新开办企业而言。

4、案例分析

案例4 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纺织品与服装,为新办商贸企业,经国税批免新办商贸企业2004企业所得税50万元。2005年6月对其2004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税收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经对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审核分析,发现下列几个疑点:

① 2004销售收入总额619.91万元,利润总额147.60万元,销售利润率为23.81%;销售利润率偏高,是否存在少结转销售成本现象;

② “待摊费用”余额为0,主要指“开办费”;

③ “固定资产” 余额为0,是否经营场所为租赁,租金是如何支付的。经企业约谈说明,排除相关疑点,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涉税问题: ① 销售利润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咨询服务收入141.02万元,占总收入的22.74%,且其成本费用较低;

② 2004年2月一次性支开办费5.17万元列“管理费用”,未按规定摊销;

③ 经营场所为租赁,年租金12万元,按合同规定年初支付,取得发票在2005年1月,租金列2005年1月“管理费用”

成本分配与纳税分析

① 评估分析企业是否擅自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

② 结合材料(商品)、产成品明细表余额、材料(商品)盘存表,评估分析企业是否有多结转成本现象。

案例5

某热合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金属材料(镍),商业流通企业。2005年10月对企业2004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纳税评估。

经对企业2004会计报表数据和纳税申报表的评估分析,发现二个疑点:

① 2004销售收入10319.35万元,已纳增值税11.43万元,平均税收负担率0.11%,期末留抵30.74万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偏低,且留抵税金偏大,是否存在隐瞒收入或虚列进项现象;

2004年利润总额744.43元,销售利润率0.001%;应纳税所得额19.22万元,应纳、已纳企业所得税6.34万元。销售利润率明显偏低,成本费用是否存在不按规定列支现象。② 2004年利润总额744.43元,销售利润率0.001%;应纳税所得额19.22万元,应纳、已纳企业所得税6.34万元。销售利润率明显偏低,成本费用是否存在不按规定列支现象。

根据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及企业约谈说明资料加以评估分析: ① 增值税评估分析

A、运用存货变动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A)存货期末较期初减少33.30万元,影响进项税金5.66万元;(B)估价入帐材料期末较期初减少252.03万元,影响进项税金42.84万元;

(C)期初留抵0.65万元,期末留抵30.74万元;

(D)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值=(11.43+0.65-30.74-5.66+42.84)/10319.35=0.1795%.B、运用商业流通企业毛利率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A)商品销售成本10196.55元,商品毛利率1.19%,毛利率较低是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B)期间费用中运费32.50元,抵扣进项税金2.45元;

(C)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值=(1.19%×17%×10319.35-2.45)/10319.35=0.179%.C、存货变动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值与商品流通企业毛利率增值税

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值基本相符

② 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

销售利润率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 A、商品镍毛利率较低;

B、期间费用较大,其中运输费全年支付32.50万元; C、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调整后应纳税所得19.22元。③ 自查补税说明

发出商品40.85万元应在2004年9月份确定收入实现,却在2005年4月份确定销售,销售成本40.50万元,毛利0.35万元,税费0.02万元,应调增应税所得额0.33万元,补企业所得税0.11万元。

下载《折纸》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折纸》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分析

    故意伤害 某镇的简中伦和侄子简永学家因放杂草在发生争执中,简中伦将简永学打成重伤, 1月19日,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对简中伦批准逮捕。当天早上11点左右,简中伦把自家地里的杂草......

    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重庆晨报》曾报道,重庆北碚中学初二学生刘某模仿世界杯足球赛中罗纳尔多的头,给自己剃了光头,只在前后各留了一小撮头发。第二天他去上学,刚到教室,就被班主任老师......

    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

    案例分析

    农夫山泉赞助奥运 在和平时期,体育是最能集中公众注意力和情感的领域。体育热闹、紧张、激动、拼搏、平等、快乐、健康等人类情感,都是构成良好品牌形象的元素。  案例评析 企......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一、(要约的变更)1998年7月5日,我国某公司向菲律宾一公司发盘“以每吨800美元CIF菲律宾港口的价格出售某种谷物300吨,7月25日前承诺有效”。菲律宾商人接电报后,要求中......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汇总 1、欧洲在古希腊时期出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的学园——缪斯学院,它使古希腊的科学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城。 1775年,法国将巴黎科学院改组为法兰西......

    案例分析

    在我国某地区过去曾经发生过一种奇怪的脱发病。有人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头发成一束束脱落,当地人恐惧地称之为“鬼剃头”。经过医学和地质学工作者的考察研究发现,原来这里的土壤......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甲、乙、丙、丁四人经协商投资成立了一家从事服装生产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50万元,甲以厂房出资,作价200万,乙货币出资50万,丙以机器设备出资作价80万,丁以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