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听课感悟[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2: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人与海鸥听课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人与海鸥听课感悟》。

第一篇:老人与海鸥听课感悟

《老人与海鸥》听课反思

吕君丽

2013.11.29

听田园老师讲《老人与海鸥》这节课,我受益匪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中,中心问题是由孩子们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老人与海鸥的亲密关系。而老师在这节课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也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重要的事,在田老师这节课中,虽说孩子是六年级的,但是,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仍放在重要地位,读词语环节,好多读错的字音,田老师按照拼音的要求去纠正孩子,这样做,是根据孩子的学情来做出的调整。可见田老师在课堂的把握上能够得心应手。

田园老师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的以读代讲方法的运用。这节课中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让我大开眼界:学生自由读、默读、同桌读、点名读、男女生读、集体读、教师范读、配乐读。其中,在老人喂海鸥这一教学环节,田老师设置配乐读,欢快的音符响起,孩子的灵感像是顿时被开发出来一样,变成了音乐人,舒缓的音乐起时,立刻变成深沉的乐章,不得不说这是教学的艺术魅力,我深深的陶醉其中。而海鸥为老人送行的环节老师深情款款的配乐范读让我泪水一直在眼里打转,情之深,不言而喻。

课堂评价语的运用是田老师的一大亮点,整个课堂中没有一句点评语是无效语,每一次点评都很中肯,并且针对性极强,回忆我自己的课堂中,孩子读书,我一般是说“很好,很有感情”这样简单的评价语,往往评价过后还会把课堂环节隔断,但是在田老师的课堂上,评价语的运用成了链接各个环节的纽带,不留痕迹,让人听起来整节课水到渠成,完全没有作假的痕迹,似乎每个环节之后就应该是这样的,可见田老师的备课之充分。

在听张贵民老师讲评课时提到的备课、备学情、备读,让我在田园老师的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了。田老师讲这节课备课时她将每一个可能的回答都预设过,可见工作量之大,也让我们看到一个负责的教师形象,同时也是我今后的借鉴。

总之,听了田园老师的课,我觉得自己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多像这些优秀教师学习,同时不断的总结完善自己的教学,我相信会有收获成功的一天。

第二篇:《老人与海鸥》听课反思

语文实践要人人平等

——听《老人与海鸥》一课的学习收获谈起

塔城市第一小学耿玉梅

11月25日,参加了市局举行的讲课、听课推广周活动,我被安排于塔城市二小听课。有幸第一节课就听了二小六年级老师王翠英的《老人与海鸥》一课,王老师关注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以情趣为落点,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近年来,2011版课程标准特别指出: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句虽短,力度尤大。由此可见,时下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视感悟,忽略运用的现象将成为当前乃至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着力改变的问题。

结合王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以下就学生的语文学习收获谈谈自己浅显的思考。

一、学生收获了什么?

一方面,从感悟的角度来讲,王老师的课重视情趣,重视创设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感悟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但仅仅有感悟够不够? 就学生语文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应当是从课堂中学习有用的语文。纵观这堂课,语文教学强调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堂课中都存在缺位,尤其是写。当然一堂课仅40分钟,不能强求什么训练都有,什么能力都提升,但至少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所得。

二、语文实践要人人平等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实践正是学生“言”、“意”兼收的最好途径和归宿。因此人人平等的语文实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保障每个孩子具备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之必要条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语文实践人人平等?我想仍以这节课为例来谈。

1.不要用教师的解读完全替代学生的解读。

客观地讲,语文学习本身就不平等,教师作为主导,往往以自己的解读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收获。因此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常常直接决定了学生收获的大小。在《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能力层级做出清晰、准确的量化表述之前,这种现象必然存在。问题在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师务必转换观念,努力帮助学生学有所得,一课一得。

基于这一前提,有必要改善课堂教学中的伪探究、伪感悟、伪练习。还没有深入文本,就脱离读书、感悟、方法的渗透与习得直接要求复述,对学生来说是多么枯燥而困难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来说?还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语句?当学生无言以对的时候,教师又给大家时间来练习交流,但汇报时,学生还是只能茫然地照本宣科。

儿童和成人的认知有不同,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学习路径指导学生的练习。虽然老师提示了大家要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按顺序说。但这里的练习和交流都是无效的,因此是一种伪练习。脱离学生学情和学习规律的设计往往能够造就这种伪练习,伪练习多了,真收获自然就少了。

再如这节课上,为让学生体会到海鸥的情感,将课文中的相关重点字词点红,让孩子认真读这些重点的字词,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实现《课程标准》里“揣摩关键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高年段目标。

但是这些词直接大屏幕变红提示,是教师通过强调给学生的,无异于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解读教材与课堂教学的能力越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想必就越弱。而围绕这样的议题产生的感悟也好,探究也罢,并不源自于学生真正的学习动机,所以也只是学生配合教师的“伪探究”、“伪感悟”。

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有必要教给学生探究和感悟的方法,由扶到放,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反之如果全盘包办代替,坚决不放,学生就可能丧失思考和感悟的主动性。再者,学生(初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体验是否一定与再学习者(教师)设定的路径完全一致?是重叠还是交集?也许完全就没有关系,或是超出了教师的设定,这些都有可能。

因此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课堂语文活动的设计,都不可以教师的解读来完全替代学生的解读。要考虑学段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实际,课堂生成情况等因素,努力做到师生在语文实践中相对平等,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思考,也尊重学生的所得。2.公平分配话语权

做小学语文教师不容易,一是由于教材的知识体系淡化导致专家做的事下放给了教师,做不好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压力,何其难也;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普遍存在的大班额问题困扰着我们,有的班级人数甚至可以八、九十计,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语文实践人人平等又谈何容易?

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做到话语权公平分配?我们不妨转换方式,将一两个学生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的精彩发言时间还给全体学生;把一个人的口头表达,变成全体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三分钟时间,给一两个孩子只能成就他们的精彩,而给全班同学,则人人都有机会说,都有机会写,努力做到从说到写,落实训练。

继而可以采用“开火车”或随机点名的形式,广泛听取学生的回答,无论是否精彩,都是他们的独立思考也都是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成果。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的语言实践中实践语言,表达情感又何愁“得意忘言”呢?

当然如果还想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空间是很大的,孩子们可以分组交流各自的感悟等,然后进行讨论评价。他们的语文实践成果就又转化成了课程资源。这样又何愁个别孩子的朗读或者是批注无人问津呢?表达是训练,评价也是训练,听、说、读、写有机整合,人人参与人人实践,我想这样的语文便是充满着活力的,有用的!

第三篇:听课教案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浓浓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1、师:童年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小动物接触的经历?生自由交流。

2、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一起感受他们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板,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初读:

1、有没有易错的词语,提醒一下大家。初识文本,感悟“词”境。2.出示词组,读准字音。

褪色 抑扬顿挫 亲昵 模样 旋窝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画面中哪个画面?(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4、读课文之后,你觉得那个画面让你意想不到?为什么?

(问题预设归纳:老人究竟对海鸥做了什么?海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寻常的举动?)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想不到”

默读勾画出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并尝试批注概括,围绕“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展开品悟交流。

(一)预设一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些词写得生动、传神?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创设情境朗读。

3.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二)预设二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情境朗读,学着老人声声呼唤。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2.理解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三)预设三

老人谈海鸥:“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1.生读,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什么感情。(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

2.谈:假如你是海鸥,听了老人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四)预设四

1.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2.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

3、出示资料:他叫吴庆恒。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与海鸥相遇后,就爱上了海鸥这种可爱的动物。他每天步行20余里,从 城郊来到翠湖公园,为的只是给海鸥喂食。他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花 一分钱坐公交车,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可他却用每月308元的退 休工资一半以上用来给海鸥买食物。

四、总结梳理,书写情感

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就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他时常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里充满无限的企盼,海鸥也望着这位慈祥的“亲人”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

(依据学情确定写话内容)

1.学生自由写话。

2.交流。

五、入情入境,铺垫后文

1、当我们彼此怀揣着美好祝愿的时候,老人却静静地、永远地离开了翠湖,离开了海鸥„„

2、作业:有感情的朗读海鸥为老人送别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哀悼老人的动人场面。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创设情境,想象促读

1.自读画面二,在书的空白处及时标注上阅读时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品悟海鸥对老人这份震撼的情。

3.想象促读。

三、细品词组,回归整体

1.出示词组,感情朗读。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2.用自己的话梳理全文。(可以用上以上词语)

四、潜心会文,升华“意想不到”

(结合之前的几次“意想不到”质疑)你们说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真的“意想不到”吗?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教师深入学生,聆听交流过程。

小结: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一切“意想不到” 的事都会在意料之中。

五、交流写法,突破难点。

我们在领悟了课文的人文背景之后,别忘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速浏览课文,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1.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汇报。

2.教师适时点拨,了解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并附部分碑文:

“„„与鸥同乐,此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妙趣,岂非春城人民爱鸥情结之表征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铸像以誌其永恒。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乃华夏文明之精义,然则,“海鸥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2.再论老人的一生是的一生。

3.推荐一:视频网址──CCTV10有关老人的生平报道。

推荐二:《我的野生朋友》

作者:[法]蒂皮·德格雷云南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老人与海鸥听课体会

《老人与海鸥》听课体会

魏家岭中心小学 鹿丽娜

2015年3月24日上午,我们五年级组在李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建昌县小学2014—2015学下学期教材培训会”。一上午的会议,我们聆听了来自巴什罕中心小学孙立亚、李慎魁和小德营子小学李玲、郑晓琳四位老师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四节公开课。这几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主要谈谈李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我的心得体会。

李老师的课十分精彩,是一场成功的课,是一场让人难忘的课。这堂课李老师不仅充分地把握了文章的主线,而且他还通过不断地多样化地朗读使学生感受文中深含着的情。整堂课可以说是以情为着力点,使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使学生掌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让他们体会到了句子的意思,还让学生感受领悟到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本堂课是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其教学重点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得到感情的升华。

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李老师本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积极认真地备课,而且在于其平时的积累以及扎实的语文功底。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必须要有一桶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把它付诸于实践之中,并始终坚持下去。

恰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设备是老师必备的一项技能。我们通常本末倒置,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会步入误区,使整堂课变成了放映课件课,那多媒体只会起到负作用,这是哪位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李老师把握地很好,上课前三分钟他给学生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期间配乐朗读更加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爱。他让多媒体材料始终围绕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领悟其所学之物,让其内化并掌握,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我要学习的。

有感情地朗读,看似容易,其实这是语文课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在有感请地朗读之前必须理解其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感情,也就是说它必须建立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的。让学生理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巧妙,恰当地引导学生。没有理解的朗读不可能是真正的有感情。李老师赵老师努力创设情境,从用多种方法练读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呈现,让学生在老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入文本,在一次次走进课文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在教学第四段文字的时候,第4小节是通过老人那抑扬顿挫和亲昵的呼唤声感受到人鸥之间的那份默契、和谐。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抑扬顿挫”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然后再请学生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喊一喊部分海鸥的名字,这样学生分别唱念出“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的名儿时,会体会到唱比念更有那份亲切感,又有声音高低、长短、停顿的感觉。

总之,李老师的课让我获益良多。当然,他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学生评价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但这只是白玉微暇,下次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第五篇: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褪色、亲昵、企盼、瞻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二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主人公在翠湖公园里的塑像图片。教师叙述并质疑:同学们,这就是昆明翠湖公园里老人的塑像,在你们的心目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生答:英雄,诸如黄继光之类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诸如雷锋叔叔??)

2、图片中的这位老人跟大家想的可能不太一样,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像这样由昆明全体市民自发捐款为一个普通人塑像在我们中国还是破天荒头一回!那在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生了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随着第21课,一起走进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吧!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出示课件,简介作者、老人和海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

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情,来把老人与海鸥的这种关系写下来的?(指名学生说,教师加以指导)

3、师生交流,总结。(喂食海鸥,唤唤海鸥,谈论海鸥,海鸥为老人送行)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1、老人和海鸥是联系在一起的,读懂了老人,也就读懂了海鸥。默读课文1至13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老人的句子,仔细体会体会,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2、指名学生读自己划出来的句子,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句子一:“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读了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三个“褪色”、外貌描写等)(2)从三个“褪色”来看,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生活节俭、衣着朴素)

(3)老人自己的生活这么节俭,对海鸥却从不吝啬,从哪些词中让你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关爱?(理解“每天”、“二十余里”)

(4)老人这么做是一件容易的事吗?相机导出教师课前搜集的一些资料,加深学生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这位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每个月挣300块钱的工资,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2毛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出门时决不坐公交汽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毛钱的车费。为了节省钱,一碗干饭,两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生病不舒服了,也绝不到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些草药煎着喝;但是这位老人却舍得买4.5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吃!老人去世了,我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的竟然只是6个鸡蛋,而这鸡蛋也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5)我想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数字一定深深打动了你的心,想说点什么吗?(通过教师的介绍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6)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这段话。

句子二:“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动作描写、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十分和谐、默契,美得像一篇美妙的乐谱)

(2)用“▲”标出描写老人的动词,交流说说标出哪些动词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老人对海鸥就像对儿女一般)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人对海鸥就像对儿女那样细心、耐心。

3、小组合作,研读后面部分。

(1)师启发:刚才我们重点研读了2、3自然段,是抓住老人的外貌、动作描写,和海鸥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的。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读书方法小组合作读后面几段,继续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情谊。

出示要求:①找出有关句子细读。②在小组内交流读后体会。③全班交流:用“我读懂了??”汇报。

出示提示:①“亲昵”是什么意思?“抑扬顿挫”地唱是怎样的唱?模仿老人的样子说说②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这段话该怎么读?为什么?③“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欧群,眼睛里带着企盼。”“企盼”是什么意思?老人在企盼什么?

(2)学生自主研读,小组交流读书心得。(3)全班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翠湖公园里最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如此亲密的关系,这样的亲人般相处的场景,在翠湖边上演了一次吗?是啊,这美妙的画面上演在十多个冬季,一千多个日子啊!读句子——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四、总结升华,巩固拓展。教师小结学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等细节之处进行揣摩文本来领悟人物、动物的情感。课后,大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二部分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意。

附板书设计:

喂食海鸥

老人与海鸥 呼唤海鸥

谈论海鸥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立足于在学生阅读全文后,立刻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之间关系的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第13自然段:“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新人一样”。然后,从1-13段中找出体现老人与海鸥这种亲人般关系的语句。这样,整篇文章的线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师在小结处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时候也适时出现该中心名,随着阅读感受的不断增加,对该句的朗读处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课文的1-13段,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研读了老人的外貌和喂海鸥的细节。这部分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是第3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动作的字词。并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方式感受到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但是在对这一段的处理上,我感觉读得还不够,如果老师读写老人的句子,学生读写海鸥的句子,这样对读,学生还能感觉到老人与海鸥的默契与和谐。但是在教学10—13段的时候,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在几个学生谈到点的时候,并没有再让学生深入品读下去,如老人企盼能和海鸥去滇池一处就挖掘得不够。

下载老人与海鸥听课感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人与海鸥听课感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云南昆明翠湖边的真实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人与海鸥》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总揽全文,整体......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桥北学校 李桂莲 《老人与海鸥》一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张艳芬 今天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的深厚友谊,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鸥有......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第二次 宣化学校 张会玲 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

    老人与海鸥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平武县古城小学:罗洪芳 教学内容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作者:曹晓静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

    老人与海鸥(范文模版)

    致老鼠闫妮 我喜欢你们——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粉红的耳朵。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洗脸、洗手、洗澡、刷牙。还要叫你们自己劳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