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意识、规范和实践,实际上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整个中国文化的首要精神,其影响之大、涵盖之广,既深且远。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集道德观、人生观、宇宙观为一体的核心和首要观念。孝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起点与诸道德之首。对当代中国影响深远且发展至今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孝不仅在中国文明中有其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规范,而且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孝的一般意义是孝敬父母,其具体内容在儒家经典—《孝经》中有明确说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又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子如何事亲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诚然,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愚忠”、“愚孝”,我们应该批判、剔除之;但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者的基本思想,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来的伦理规范,是历代人们所认同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我们今天仍须继承和发扬。这是因为,孝敬父母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团结,也能帮助社会与国家的稳定,使社会正气上升。
对于孝亲敬长的合理的孝,我们应大力弘扬;而对于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愚忠”、“愚孝”,我们则应批判、剔除之。
孝是中华文化的中华伦理的鲜明特点。中国文化虽然是由儒释道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但其中心则是儒学,而仁学又为儒学之主要精神,但仁学之精神却是完全由孝道出发的。所以孝道也可以说即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孝是贯穿天、地、人、祖、父、己、子、孙之纵向链条,孝是中国文化逻辑之网的纽带和核心。又由于在孝中已经全部包含了儒家亲亲、尊尊、长长的宗旨,因而成为儒家文化甚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孝是中国文化中出现最早的伦理观念与德目之一。在周代,孝是尊祖敬宗的宗教与人文合一的意识,再发展,才产生了“善事父母”的人文伦理意识。从孝义的产生、发展本身来看,它就是合天道与人道为一的观念,把天、祖、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从孝本身的内涵看,也是把自然亲情的天道与亲子伦理的人道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孝在中国文化中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纵向链条。因此,孝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孝是传统伦理的元德。“百事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起点与诸德之首。正如《孝经》所说:“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孝,不仅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而且也是古代政治伦理精神基础。这不仅体现在思想家的著述与文化观念中,而且也贯彻实施在古代社会的政治中。孝之所以成为仁之根本,关键在于孝是维护封建社会政治、社会稳定的伦理精神基础。
孝道在中国传统社会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是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石,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石。简而言之,泛孝主义是孝在传统社会的地位,但在当代社会,孝不可能再继续享有这样的地位了。它只适用于家族主义盛行的传统农业社会,而不适合于宏扬个性独立的现代工商社会。于是,在范围上,孝道只能局限于家庭之内;在性质上,孝道只能局限于亲子之间。
在建设当代社会的孝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由传统孝道向现代新孝道的创造性转化是至为重要的。那么较之于传统孝道,现代新孝道有哪些特点呢?主要可以概括为:1.人格平等性。2.义务并行互利性。3.注重感情性。4.强调自律性。到了现代社会,它律性的孝道失去其原有的作用与功能,现代社会中,个人独立自主的倾向很强,他律的孝道训练不易为子女接受,也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比较明智的办法,只有代之以自律的孝道教育。在这种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放弃以权威的方式训练子女盲目的服从与外表的恭敬,改以理喻的方式教导子女理解善待父母及其他人的重要与意义,从而学得设身处地的孝道原则。这样的孝道原则则属于个人自己的,不必靠外在的权威或规范来监督,即能自动自发的做出自己认为适当的孝行,所以,这种孝道是自律性的而不是他律性的。
总之,我们既要继续发扬我国孝亲尊老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吸取重视代际亲子平等的合理因素,在新时代建立和享受我们的“新孝道”。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结合自身理解和体会,谈谈孝道,“百善孝为先”
孝道,虽然是源自于古代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但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来说,仍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我认为,对与一个人来说,孝这种感情,应该是完全发自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质的感情,试想,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抱着感激与纯洁之情去照、去敬爱,那么,他会对其他的人付出爱心、为他人着想吗?如果人人如此,那么这个社会怎样去实现团结、安定与和谐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百善孝为先,恪守孝道,对与维持一个家庭的稳定以及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认为,孝道,具体上值得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是用来规范做子女的我们如何去正确地对待我们父母长辈的指航针。古语说,“父慈子孝”,父母对我们的养育、爱护、关心、培养、教育,对我们那些不求任何报偿的、无私的、含辛茹苦的付出,才是我们从小到大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这就是“父慈”;而相对应的,我们就应该做到“子孝”:那就是我们对与父母以及长辈,要怀着一颗敬重之心,去尊敬、宽慰、赡养、照料他们,这是我们做子女所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我们对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的回报。不要把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变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
百善孝为先,具体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我们要持一颗真诚的心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道,不是仅仅供养我们的父母就结束了,它要求我们从血缘、亲情上,发自内心的孝顺父母,用真正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孝道的内涵。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道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对于父母的爱,一种发自我们内心真挚、淳朴的感情。
我们做子女的,履行孝道,最难做到的就是表里如一,表面上与内心上应该一致,即孔子所说的“色难”,孝道难道仅仅是父母有了事子女替他们办,有就是先让父母吃这么简单吗?绝对不是,它需要孝道我们除了在行动上去赡养、照顾父母,更重要的是在内心世界上同样敬爱我们的父母。孝道,是应该以情感为基础的,对于父母的孝道,是完全发自于我们内心自然而然的自觉行为,心中要时刻有父母、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但是我们需要区分古代的孝道中的糟粕部分,例如愚孝,这种要求子女无条件服从父母的这种违反人性的要求。古代孝道的要求:
1、养亲
2、敬亲
3、顺亲
4、谏亲
5、继亲,大部分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但我们必须剔除其中的封建糟粕。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社会里,做到恪守孝道,“百善孝为先”,我们对父母需要有
1、赡养之责
2、关心之情
3、敬重之心
4、理解之智
5、照顾之心。而且,我们对于孝道,不应只局限于我们的父母,对于社会上的老人,我们同样需要恪守孝道,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社会。剩下的,课本p115
第三篇: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我的中国梦
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我的中国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我从初中第一次看到这句周总理的话之后,一直用来鞭策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放弃,不要怕苦的座右铭,他也给了我应对挫折的无尽动力。
中国是一个用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来国度,万里长城,汉唐盛世,四大发明,秦腔京剧曾是她强大的见证。可是那一年,八国联军像强盗一样闯入了圆明园,掠走了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然后一把大火将这个皇家园林毁于一旦;可恨的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进行非人的折磨„„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壮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被激怒了,被唤醒了,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大众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发展篇章。
祖国曾经所拥有的辉煌已成为的过去,侵略者的战争使我们的祖国大地满目疮痍。新中国的一切百废待兴,重建祖国的重担落在了万千中华儿女的肩上,中国人不屈服与命运,我们奋起斗争,我们掌握命运。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新中国的复兴之梦——让祖国重现昨日的繁荣强大。为了祖国的复兴之梦,我们努力前行,不畏牺牲。
新中国成立六十三年来,我们在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速道路四通八达,机场港口一派繁忙,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神舟飞船”、“嫦娥奔月”、“蛟龙下海”,见证着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两弹一星”、“歼20出击”、“航母下水”,让祖国不再受列强欺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伦敦奥运中国健儿创造的佳绩,从此,中华民族不再是“东亚病夫”。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中华民族这个“东方睡狮”已经苏醒,正已稳健的步伐,走在复兴的大路上„„我们离梦想的实现越来越近了。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在祖国的复兴之路上我们是主力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为祖国复兴所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以后将自己的知识化为祖国前进的动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所以,从今日起,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学会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概念及成因 个人理解 举例说明
玉石,科学定义是自然界中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细腻、色泽洁润、坚韧耐磨,以致密块状产出的透明或不透明状的矿物或岩石(多晶)。《说文解字》有言:“石之美者,玉也”。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就已经出现,甲骨文出现的时候才有三千年的历史,而玉的历史已有一万多年。并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的国家。中国一直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玉有五德,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自古以来,玉就代表着美好,带玉的字词一定是一个好字词。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谓玉之五德----即,仁、义、智、勇、洁。“润泽以温,仁也;鰓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君子玉不离身。可见,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对玉石就怀着一种崇敬之情。在中国石器时代,玉一直被视为一种有着丰富灵性的自然崇拜物,作为古人类美化自身的装饰和一种逢凶化吉、避邪去灾的吉祥物。而远古时代先民对于玉的崇拜更多是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有着深厚情感。其中,有一种特别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那么玉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山海经》最早就指出彘身而载玉,在一万两千多年前玉就被作为工具使用或者是被做成好看的首饰佩戴了。但真正能称之为玉器时代的时期,是八千年左右,在兴隆洼出土了一系列上百件玉器。这时候开始玉器已经深深和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相结合,开始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象征。而要说玉的历史发展长卷中最突出的时期,那就不得不说“红山文化”时期了。红山文化的最显著标就是c型玉龙的成型,这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玉器,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龙标志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而与之可以并称的青白玉雕太阳神,在其简洁奇妙的形体无形中就透露着威严和神圣。良渚文化中的青玉琮、玉璧反映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表现了先民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在盘古开天、黄帝、尧舜禹时代,白玉以其珍贵、稀有、坚韧的特质,成为皇权、财富、尊贵的象征。商周春秋时期,玉器与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文化融为一体,“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比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六瑞、六器、组佩与吉、凶、军、宾、嘉结合,以礼用玉、以玉节礼,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人物、动物玉器,并以独特的结构、几何形纹饰、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造型,使各种玉器富有宗教与文化的意义。汉代玉器则采用写实与夸张的创作方法,将人们想象中富有浪漫色彩的仙人生活与现实中有生活气息的人间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玉器的造型上,采用粗旷豪放、高度概括、舍弃细节的手法,把握对象的神韵气势,注重整体效果。道教是思想、教旨、文化都源于中华本土的民间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从东汉末年形成,南北朝时期已发展成为能与儒、佛教抗衡的重要宗教流派。道教对中国玉文化的贡献就是使玉文化在儒家礼玉制度逐渐衰落的背景下能顽强地延续下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唐代是中国玉文化、玉器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摆脱了上古玉器以 “礼”为中心和以丧葬玉为主的传统,开创了以实用玉器为中心的新时代,唐代玉器玉料精美,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工艺细腻、精湛,内涵丰富。玉带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使用者受身分等级的制约。宋代玉器纹饰综合发展,各种深浅浮雕、圆雕、镂雕均有特色,其中平浅刻和镂空技艺空前高超,具有鲜明的特点。玉带板的正面、背面纹饰以多层次、复杂又整的镂空纹饰表现出来。元代玉器除陈设用品愈见功夫外,当时的玉雕艺人已经在雄浑天然的子玉上动脑筋。《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玉文化中第一个山子玉佳作,采用深浅浮雕技法,黑绿白变织纹路,怪兽和海水的完整画面,气势磅礴,风格浑厚,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明代玉器内容繁多,寓意丰富,构思巧妙,技艺精湛。清代的玉器具有淳朴、简古、精工、细致的典雅风格,尤以山子玉器为世人瞩目。
玉石文化给我国历史从不同方面带来了不同层次的影响。首先。玉文化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为国家产生打下了基础。在国家形成之前,首先是文明社会的产生。文明社会所包含的现象和内容很多,而玉器和其他文化产物相比,具有其独特的影响意义。其次,玉意识能够演化成国家意识。从村落社会到村群社会再到国家政治的过程,这是国家产生的一般轨迹,这其中国家意识的产生和形成是关键。玉图腾作为一个氏族和部落的象征,代表了当时人们已有了氏族、组织和地域组织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必然要进一步发展扩大,青铜器的使用,推动了这种发展进程。当玉器的产生和对其的追求进一步发展时,人们赋予了玉器更为丰富的观念形态和内容,这些观念和内容不再是一个氏族或一个村落所独有,它大大超越了氏族地域的界线,成为相当大范围内人们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崇拜,便产生了国家建立之初的意识现象。再之。玉的性质推动社会的发展。玉本身的性质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玉由于难得和稀有,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谁掠夺和占有的越多,谁的地位就越高。这种过程逐步演化,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玉推动了古代国家上层建筑的发展:国家的产生需要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理论、思想文化意识、军队和武器。而在所有的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玉器文化还体现在古代关于玉的一些概念和学说上,包括万物主宰说,这一学说认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及人间帝王,能够沟通神与人的关系,表达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间福祸的主宰。还有天地之精说,这一学说是用天地之精化生万物的思想来解释玉的起源,用阴阳对立的观点来说明玉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把玉推崇为事物之尊者,赋予其神奇的魅力。道德楷模说,这一学说的内容是将玉石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性质与当时社会中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美丑等观念糅合在一起,加以拟人的解释,作为评价,判断人们行为的标准。辟邪除祟和延年益寿说,这一说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 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 的辉煌巨作。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中 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 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 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第五篇: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举个例子,曹冲称象。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呢?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维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所需条件大致有四个:
1.社会实践。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学科的创立,都是由社会实践本身提出的要求。这种客观的要求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同思维主体的需要相结合,便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量。
2.原型启发。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原型,就是与创造性思维主体所设想的事物相似,并能够引起联想的东西。通过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达到创造的目的,就是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能够作原型启发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无中生有”。
3.积累知识。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头脑总经常想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会乐于勤思苦想,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创造的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