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英语复习课评课稿
评 课 稿
英语组
就„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理念新:
1、体现了任务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堂课的题目来看,老师与学生的训练很默契,2、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注重对学生动机、兴趣、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授课方法活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学生参与面广。据我统计,整堂课有30位左右的同学站起来发言。
3、课堂互动频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生生之间的pair work、group work使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三、组织能力强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用不同手段完成不同任务。
2、有亲和力。上课时老师始终面带笑容,平等待人,对学生耐心启发,循循诱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这种氛围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应变能力强。能妥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随机问题,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四.课堂效果好
1、整堂课下来非常流畅,自然,学生能很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2、能有效利用45分钟,听、说、读、写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听了几位老师几堂精彩的英语课后,觉得有以下方面是特别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1、在短时间内能准备出内容如此丰富的课,说明老师们平时英语资料的积累是非常多的。
2、每堂课的词组以分组竞争的形式展出,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竞争心理。
3、重视基础语言知识,对于基础语言知识,讲得透,讲到位。
4、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知识点时,能结合语境,提供情景。
5、课堂教学有思想。不是照搬而是吸收消化融进自己的思想。
4、这堂课流程顺畅,节奏适中。师生问答,学生表演,处处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期末复习重点内容的落实更是别出新栽、设计巧妙。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和对课堂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或不同看法望多交流。篇二: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
评陈晓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陈晓萍老师所上的是初三复习阶段的听力及阅读理解课.针对中考的要求,让学生训练练习为主,抓住试听、读题、初听、再听和解题这五个解题要领,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和提高一些听力技巧, 其间做到精泛结合、听读结合、听译结合,注意到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在这堂课上扮演了“战场上的指挥员”,“学生情况的检查员”,“听力问题的讲解员”等。
其实,对于每一节复习课都应有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把课堂作为复习的场所,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老师作为复习的指挥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听力和阅读理解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若想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等综合能力,必须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听力和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要求相当程度的英语基本功,正确的听音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和熟练技巧的运用。因此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练是最重要的。
蔡蓓芳
2004.6 评童垚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童垚老师所上的课是一堂针对中考题型---补全对话的一堂复习课.“补全对话”是“情景交流”题型的最基本考查方式。“补全对话”是中考的必考题。要做好这类题目,尤其重要的是熟悉初中教材中的30个交流项目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这堂课中童老师让学生对此类题的考查形式及解题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能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大训练量,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此堂复习课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对补全对话这一中考题型进行横向或纵向综合, 在复习中,全面、整体地对语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提高,在提高中运用,也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复习中,让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与框架,这样既便于记忆,也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当然复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一种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其能触类旁通,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调动其主动参与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掘其潜力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中有目的地思考、学习,通过方法与规律的掌握,更进一步地开展创造性学习,并且运用于实践,使学习具有创造性.以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自己的活动来练习相关内容,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要上好初三复习课并不容易,老师们如何通过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调控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乐于学习,是复习课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蔡蓓芳
2004.6.评张素琴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张素琴老师所上的这堂复习课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复习了初中英语重要的语法内容----宾语从句.对于这堂课张老师作了比较详尽的安排,复习目标明确,从宾语从句的语序,引导宾语从句的各种连词,以及宾语从句中,主句与从句在时态上的相互呼应等方面一一作了复习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宾语从句的概念及其用法,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从理论到实际,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印象.运用多媒体,便利了复习内容的呈现,增加了复习内容的容量, 让学生有一些直观的和系统的了解.初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每复习一个项目,让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专项练习。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每项内容得以全面、系统的巩固和提高。
蔡蓓芳
2004.5.评三位老师的初三复习课 岑利明
张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有关复合句—宾语从句的复习课,童老师的是一堂补全对话题型的复习课,陈老师的是一堂听力和阅读理解的训练课。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张老师一开始就直入主题,明确的出示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复习宾语从句和本堂课的重难点
1、由不同引导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3、宾语从句中时态的变化
二.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有的放矢。
张老师根据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法归纳,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宾语从句的语序。
2.引导宾语从句的各种连词。3.宾语从句中主句与从句在时态上的相互呼应。
然后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有的放矢的操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掌握了解题技巧,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童老师在上完型填空复习课时主要采纳了以下教学方法: 1. 采用知识块总结归纳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她把初中三年的主要完型填空素材归
纳为以下几个话题: 问路,打电话,看病,买东西 谈论天气等。对学过的有关几个话题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总结,使学生对以上知识一目了然。2.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一个知识点归纳后,童老师总是留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自我消化和理解,一改传统的教师一言堂。3. 在对每一块知识块进行总结归纳之后,童老师总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对应的针对中考
题型的专项训练,这不仅能让学生熟悉题型,且学会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知识及语言点也将得到进一步归纳和总结。通过典型的习题训练,加以分析、比较、指点、归纳和对解题技巧的点拨,使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达到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
能力
陈老师开的是一堂听力和阅读理解课。听力和阅读理解是学生普遍感到障碍较大的两种题型。陈老师组织这堂课时,充分考虑到听力与阅读的相互关系——学生对听力题目的事先阅读和理解对能否正确无误的理解所听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前半节课先用来进行听力训练,后半节课用来做阅读训练。
陈老师在组织听力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选项,预测内容。陈老师在进行听力测试之前一般有一段时间给学生做准备,尔后才放录音,而且在听每道题前都留有时间,陈老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快速阅读整个听力卷,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从卷面上尽可能多地得到信息预测内容,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捕捉听音时的关键词句。2.在组织授课过程中,陈老师实行精讲精练的教学策略。
通过试题、试卷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弥补存在的知识缺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陈教师让学生来主讲题目的答案,自己则充分了解学生在试题、试卷中反映出的知识缺漏,对认为还有必要、针对学生未讲透、未归纳完整的,经过讨论还有疑问的易错的内容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就解题方法和技巧作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实做到精讲。
但三个老师的复习课在总体上还残留有传统的讲评课形式,即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们则成了纯粹的知识接受器,常常在悄无声息中接收教师单向传输的信息a、b、c、d??,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讲评课在复习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也就难以体现。如何组织复习课,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作用,并同时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将永远是我们教师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评陈晓萍、童垚和张素琴老师的公开课
刘雅娣 2004年5月
授课内容:初三复习课
授课者:陈晓萍、童垚和张素琴
授课班级:初三(2)(4)(3)班
陈晓萍、童垚和张素琴老师上的是初三英语复习课,分别是听力、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宾语从句。
陈老师这堂课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听力,后一部分是阅读理解。听力理解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一项题型。近两年随着中考听力题型的不断改进、题型的上升及难度的加大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如何训练学生的听力以适应中考要求是每一位初三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陈老师能针对中考题型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阅读理解在中考中的分值也有所上升,2分一题的占了10道。陈老师利用事先发给学生的阅读材料,逐一进行讲解,并从中点拨解题技巧和方法。整堂课复习量大、内容多。
童老师上的是补全对话。补全对话也是中考的主要题型。在这堂课上,童老师向学生展示了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谈论天气等交际功能较强的一些对话,并对每一个对话中可能用到的一些常用句子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选取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操练。
张老师上的是宾语从句。张老师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宾语从句的几种形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同时适当运用媒体,加深学生印象,加强复习效果。
评初三教师复习课
董玉娣中学 杨信龙
张素琴老师、童垚老师和陈晓萍老师在总复习阶段各上了一堂中考题型复习课。张素琴老师呈现一堂关于宾语从句的复习课,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练习精要,难点突破。童垚老师复习了补全对话的内容,整堂课设计恰当,层次清晰;系统全面,效果显著。陈晓萍老师把听力、补全对话、阅读理解融合为一体,汇合成一堂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功能课。听了四堂复习课后,我感觉三位教师都在备课环节下了较大的功夫,突出了自己的优点,增强了复习课的效益,让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有了更深更全的理解,实用能力更强。
时间:5月11日
地点:三(3)教室
内容:宾语从句
对张素琴老师所上的复习课提几点看法:
1.可以设计一些学生间的互动练习:a:i can sing this song.what did i say? b:you said that you could sing this song.等等。
2.在练习时应在宾语从句基础上进行时态变化。强化宾语从句“三要素”。
3.分层次引出具体用法,这样更系统、全面。
时间:5月28日
地点:三(1)教室
内容:补全对话
对童垚老师所上的复习课提几点看法:
1.校对时可以让学生做对话。
2.归纳知识点后让学生熟记并进行适当训练
3.时间太紧凑,最好有所侧重,可以结合前二届中考补全对话内容为主,其余为辅,并对今年中考补全对话作出提示。
时间:6月7日
地点:三(2)教室
内容:听力、补全对话、阅读理解
对陈晓萍老师所上的复习课提几点看法:
1.提供的练习可以更典型些,可以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扩散。
2.可以设计更巧妙,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评童、陈二位老师的初三复习课
童老师上的是初三的一堂复习课----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是中考的典型题型,童老师把它作为专项复习是非常必要的。整堂课教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童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历年来中考各种话题: 问路,打电话,看病,买东西,谈论天气等。通过媒体呈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
陈老师上的是一堂听力和阅读理解课。
听力和阅读理解同样是中考的典型题型。许多初三学生在此两题型中比较容易失分。陈老师把整堂课分两部分,前半节课用来进行听力训练,后半节课用来做阅读训练。老师精心准备了与中考题型一致的听力材料和阅读理解材料,通过向学生展现听力和阅读的技巧,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学生提高该两题型的解题能力。
阮纬
评陈晓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陈老师上的是中考总复习----听力与阅读理解。整堂课,陈老师把它分为两个部分对学生进行总复习:前半节课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采用边听边做边讲解答案的方式;后半节课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采用学生课前预先做好,然后课内教师根据问题对文章进行讲解概括,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从而达到目的。整堂课突出重点,适合中考题意,课堂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步骤明确,重在分析能力,学生思路敏捷,反映灵活,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目的明确,一节课完成了应要完成的任务,教学容量和密度适宜,课堂效率高,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听力理解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四会”能力中训练难度最大的技能,在中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逐年上升,难度也有所加大,听力测试成为考生最感棘手和头痛的难题。阅读理解是历年中考必考的重点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必须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以及根据文章线索和生活常识来推理判定,它不仅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考查考生的阅读的速度及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陈老师在进行每个题型前后,是否将听力与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概括,使学生达到开拓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增强应试能力的目的。
童垚
评张素琴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张老师上的是初三语法复习课-----宾语从句。宾语从句是初三的主要语法之一,是历来中考的必考项目,牢固地掌握宾语从句的各种用法对学生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张老师把宾语从句按不同的句式、句型以及时态归类,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边讲边练,边归纳总结,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此项语法的掌握起了一定的效果。整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融合起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启发性的问题及练习,营造良好的当堂练习氛围,学生课内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运用各种当堂小结方法。教学目的明确,突出重点,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步骤明确,一节课完成了应要完成的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建议:1)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现已不是初中内容,要求学生不用掌握,是否可以删去 不讲。
2)宾语从句的反意疑问句,对初中学生来说太难,不用讲得过细。3)在做填空时,教师是否不要先讲,最好叫学生自己先做,再校对总结。
童垚
评陈晓萍老师的课篇三: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曹雄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篇四:初三英语话题复习课的评课稿
初三英语话题复习课的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钱老师上的是一个话题复习课,这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复习课.他将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人的话题进行整合,把人分为ordinany people 和great people 两类进行复习教学。课堂设计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拘泥于课本.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是学生真实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新的设想,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1.钱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整堂课都是用英语进行组织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
2.导入新颖,过度自然.教者在say you say me的歌声中,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以自我介绍引出话题简述,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3.教学流程设计合理,针对中考适时进行能力训练,如在介绍普通人的品质时,复习跟人有联系的语法知识,让学生操练运用一些形容词,以及描写人的句型,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介绍伟人时,适时增加了听的训练等。在谈论people around as 的同时,尽量使听说读写的形式多样化。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注意及时鼓励,及时点评,及时纠错。最后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 people around as 这一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学生由衷地说出:we are proud we are chinese.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使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是一节不可多得的成功的复习课。不足之处:1.如能将圣诞树上单词的红色改为白色,效果更好.2.板书还欠规范.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商榷!希望今天的复习课能使大家学有所获!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系统地归纳复习了定语从句,精心设计练习,讲练结合,让同学们在练中进步,并适当联系中考考点,突破难点,同时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不足之处:传统教学课堂容量小,实间浪费比较多。作为复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黄老师的这节课氛围宽松和谐,师生互动多,讲解详细具体。在讲课过程中,黄老师没有只就题讲题,而是注意英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听完黄老师这节语法复习课,我觉得怎样让语法课摆脱传统语法课的枯燥,同时又能让整节课更有效果,更具有效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韩金煌老师的课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板书工整,教态自然,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是一堂难得的优质课。黄文炳老师的课课堂师生互动活跃,教师基本功扎实,讲解循序渐进,整节课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改精神,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优点:韩老师的这堂课归纳全面,练习精心设计,讲练结合,由简到难,深入浅出。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复习有效性。
存在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使学生患上“看课”的毛病,尤其是水平低下的学生较难很好掌握全部知识点。
反思: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在英语课堂中也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优势。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听了韩老师的课后,我在想,如何能够把这两种教学优势有机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否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优点: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联系中考,突破难点,精心设计练
习,讲练结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新颖巧妙,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且以关联词为主线逐一展开,详细讲解。教师语言幽默具有亲和力,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足见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不足之处:复习课课堂容量大,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效果会更好。
反思:要上好专题复习课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听了黄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非浅。如何避免语法课的枯燥乏味,上出新意,上出最好的效果是我们每个英语老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其实在农村中学执教的老师都知道,黄老师的这节复习课是最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既复习了语法知识又能在复习中阐述、补充新内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节很成功的复习课.若要说不足,那就是,太可惜了.如果能用上多媒体教学,加大练习量,及时点评,让学生马上巩固,就更加完美了.黄老师是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基本功扎实、富有感染力的老师
听完这一节课,我觉得韩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教学基本功扎实,他采用多每天教学,系统的归纳复习定语从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课堂复习内容容量很大,特别是口诀的应用,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黄老师这一节课也突出体现了他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楚,教师态度和蔼,复习内容详细全面,举例得当,能体现重点和难点,复习具有系统性和代表性,所以我觉得黄老师的这一节课很实用,很高效
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课,觉得受益非浅。这两堂课都充分了体现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韩老师课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节奏紧凑,教学容量大,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系统地复习了定语从句,并在课堂上及时地进行大量的针对定语从句的各个知识点的专题训练,讲练结合,效果非常好。不足的地方,就是,过于严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教学容量大,授课速度快,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难于掌握所复习的全部语言点。
黄老师是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富有感染力的老师,无论是从授课语言,知识点的系统复习以及板书等等,都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由于定语从句有大量的语言点需要复习,同时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单纯靠粉笔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堂课若能合理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
听完黄老师这一节课,我觉得黄老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基本功很扎实。我想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因素。黄老师能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他们渴望学到的知识,这也是让我很受益的一点。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篇五:高中政治复习课评课稿 高中政治复习课评课稿 “有”与“优”
——2011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优质课评课稿
瑞安中学 李晓 2011年11月23、24两日在宁波二中听了12节浙江省优质课。这两天,12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展示了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探索,共同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什么样的课才是优质课?一堂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2010年全国优质课评比时评课老师胡云琬老师提出“六有”:“有魂”、“有神”、“有序”、“有生”、“有色”、“有效”。接下来我就结合这“六有”谈谈这次听课体会。
有魂指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正确。从功能角度审视政治课,它具有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种功能。前两种功能不可或缺,第三种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是三维目标的主要目标。这次参赛老师分别从材料的筛选、点拨分析等环节全面落实了这一目标,将情感目标教学与知识、能力目标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杭州的张佳老师围绕着宁波的财政之道谈到宁波今年已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1700多万元,财政出资3000万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从知识教学角度来讲是体现了财政支出包括哪些方面,又体现了财政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知识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是民生财政,财政为民、惠民、富民,很巧妙。又如台州的徐菊红老师包含深情的朗诵“有的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再如衢州的杨少伟老师用衢州最美女教师和“小悦悦”正反例子对比,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的震撼,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具有极好的价值引领的功能。温州郑鹏老师在生命与价值这一篇章中带领学生解读生命,教育学生要笑对人生,这种对高中生进行生命价值的引领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总之,就有魂角度来讲,这十二位参赛老师做的都挺好的。
有神,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充满激情、满怀深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展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优质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上有笑声、有讨论声、质疑声、有此事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声”„„如衢州的杨少伟老师在播放“小悦悦”视频时还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感动自己当然也感动了所有的人,悲伤了自己当然也悲伤了所有的人。在那时,政治课堂是有魂的有神的高效课堂。
有序体现在:①教学结构有序。如衢州的杨少伟老师用“发现美”、“思考美”、“传递美”;杭州张佳老师用“港通天下”、“海定波宁”、“海阔天空”、“书藏天下”;温州郑鹏老师用“灾难与生命”“温情与救援”、“生命与价值”都体现了用板块构建课堂,结构特别紧凑,结构构建合理,教学思路清晰;②设计的情境有序。如温州的郑鹏老师用温州动车事故这个情境、杭州张佳老师用宁波政府的财政之道,衢州老师用衢州最美老师等情境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吸引力、感染力;③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温州郑鹏老师设置“读了这篇日志,你对?生命?是否有些新的认识?”。这些设问思维含量很高,而且具有浓浓的哲学味和生活味。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得思考,从这一意义上讲,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郑老师从一位学生的实践中引发了思考,并把它带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引发对生命的重新认识,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正由于高质量的设问从而引发了学生高质量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很精彩。
总之,有序这个要求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既体现科学性的要求,又要求艺术性和创新性。这是优质课的高级要求。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对教材文本仔细研读,读懂教材的本义,在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如果有需要还需要补充资源,设计情境、活动、问题。有生指有生成。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教学时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展示教学预设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必然产生生成。预设与生成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一节政治课即使预设的流程十分顺畅,但如果缺少生成也不是优质课,只有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才是优质政治课。
有色是指有比较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师彰显个人魅力和教学风采,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在这次大赛中,老师的个人风采突出,个性鲜明。如杭州的张佳老师幽默诙谐,丽水徐骁老师的质朴真诚,温州郑鹏老师的儒雅大气,台州徐菊红老师的温婉抒情,宁波金佩燕老师的清新秀丽,为我们呈现了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教学大餐,使我们大饱眼福。有效是指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即三维目标达成,学生学有收获,具体可表现为:知识方法获得有效,学习能力提高有效,情感道德得到提升。从长远看,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或较长时间的教学,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加快了良好的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一堂课就像一座山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不足与缺憾也在所难免。在这次比赛中也存在不足与遗憾。在做到这“六有”时要出现了四重、四轻。重补充课程资源轻整合课程资源;重预设,轻生成;重感性,轻理性;即重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轻帮助学生将其内化和提升形成理性认识。重课堂教学,轻课下导行。总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优质课的意义所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探究的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共同期待今后的精彩。
第二篇:高中英语评课稿)
篇一:高中英语说课稿范文两篇 高中英语说课稿范文两篇
前言: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开展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有情景创设,学生探究,学生处理问题和巩固训练等环节。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
本单元围绕考古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旅游作为当今社会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英语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名胜古迹是旅游的重点内容之一,名胜古迹中的许多发现都来自于考古工作。所以archaeology也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学主题。
本单元所选的语言素材涉及中外名胜,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正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所提:学习考古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历史教育片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同时本单元的教学对教师本身历史文化修养、广阔的知识面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体现了师生共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的“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已有知识谈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朝、唐朝等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等,为以后阅读英国的《巨石王》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基础。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利用表达好奇功能结构谈论他们所感兴趣话题。
3.听力是这一课的难点。听力材料介绍是古代法国人用来射箭的一种武器。材料长,对武器的结构的解释比较复杂。但是学生听过材料后能够顺利地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这里不要求学生理解细节,只要能完成练习就行。
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会谈论古代人的生产、生活; 2.学会表达对什么东西的好奇,如:
•i wonder what/ who„ i really want to know„ •i’m curious to„i’d love to know„
•i wonder if/whether„ what i’d really like to find out is„ •i’m curious about„ i’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3.学习一些与考古有关单词、短语和句式,如:archaeology及其派生词,curiosity, bronze, dynasty, decoration, artifact, unearth, spear, pot等。
(二)情感态度
1.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总体学习目标,以便激发学习学习积极性。
2.从谈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朝、唐朝等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等入手使学生到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学好英语自信心。3.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通过-ology,-ological,-ologist等词根的学习,掌握archaeology, archaeologist, archae-ological等词,同时掌握同类词的学习方法。
2.调控策略:通过听力让学生了解到听力有时很难,不可求全责备。可以材料调整听力要求。有的要听懂细节,有的甚至要推断隐含内容,但有的只需要掌握大意。
3.交际策略:通过谈论古代人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和谈论兴趣等真实交际活动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4.资源策略:让学生了解博物馆、名胜古迹和书籍资料一样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文化意识
1.了解英语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2.了解西方国家部分古代用具。
3.通过中外古代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具体教学步骤(一)导入(lead-in)这一步骤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因为一般学生认为考古没什么有趣的。
活动方式:师生互动。教师盯着天花板的一处看30秒钟。引起全班同学一起去看。然后问:what do you see? 学生自然会回答:nothing.然后再问do you know what i was looking at? 学生自然会回答:no, i don’t.然后告诉学生老师根本没有看什么,只是做一个动作而已。再问why did you look at there after me?学生答不上。老师告诉学生that is because of curiosity.再问what is the word curiosity from? 学生学过curious,所以能答上来。老师再讲: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都具有对新鲜事物认识的兴趣,这叫做curiosity。然后给出一个新词: archaeology(板书课题)并指出this is a new word for you.you may want to know it.老师再问do you think it is a course or a science?部分学生会答yes.接着问why do you think it is a science?学生会说出他们学过以-ology结尾的词。这时便可以打出幻灯片,再进行以下活动:
汉语意义名词形容词„„学家
技术technology 生物学biology 心理学psychology 人类学anthropology 细菌学bacteriology physiology sociology zoology 1.组织学生推出physiology,zoology和sociology和汉语意义; 2.组织学生推出technological, technologist;
3.组织学生推出其它词的-ological和ologist的形变;
总结:学习构词法知识对于扩大词汇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最后指出今天所学内容是archaeology.再问what are the goals in learning the unit?(二)单元学习目标(goals)请一个学生解释本单元学习目标(goals),然后和全班一起关上书回忆本单元的四个学习目标。
(三)预备(warming up)活动形式:分组评论。谈论课本上的四幅图画。先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年都有许多西方人到中国来旅游。如果你想为他们提供帮助,就得学会用英语谈论中国古代人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等。然后用what did they eat? where did they live? what did their homes look like? what kind of tools did they use? what objects have we found from their age? what kind of entertainment did they have? 谈论古代人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四)听力(listening)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播放磁带让学生听第一遍,提问材料的大意。播放第二遍,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做听力训练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今天的听力材料较难,但是同学们能很好回答课后问题这就够了,不一定要了解那些细节,不可求全责备。根据不同制订不同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重要环节。(五)对话(speaking)活动形式:组对练习。1.发出指令,提出要求; 2.学习会话范例; 3.给对话所用句式;
4.学生组对谈论兴趣与建议。
四、教学时间分配
教育心理学指出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本课时的主要任务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预备工作。所以要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接受考古这一新的概念。导入部分用8分钟;目标部分用3分钟;预备部分用5分钟;听力部分用12分钟;会话部分用10分钟;最后用两分钟总结本课内容和布置作业。
五、课堂板书设计
将黑板划为左右两块,左边板书教学步骤,右边板书生词和短语。高二英语新教材说课稿
一、教学课型:阅读理解课
阅读理解课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以听、说、读为主,之后上升到写。遵循从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处理,最后到信息输出的原则,真正着眼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部分。本单元围绕“健康生活”这一主题,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抽烟、吸毒、爱滋病、学习与工作压力等影响健康的棘手问题。本节课通过祖父写给孙子的信,告诉孙子他之所以能长寿和充满活力,主要得益于他健康的生活方式,劝告孙子把烟戒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灵活应用所学的描述吸烟的危害、吸烟成瘾的原因及戒烟的方法的词汇和句型: 词汇:cigarette, stress, adolescent, due to, tough, mental, be addicted to„, quit, be accustomed to 等
句型:it’s amazing that„
„how easy it is to begin smoking and how hard it is to stop.it isn’t easy to stop smoking, but millions have managed to quit„
(2)能力目标:根据阅读话题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劝募戒烟的信
(3)情感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到抽烟的危害。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 远离有损身体健康的活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归纳语篇主旨要义及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会用英语描述吸烟的危害,用英语给吸烟者提出戒烟建议。
三、学情分析:
1、通过词汇教学以及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已有所了解。
2、通过预习,学生能理解课文大意,但中心思想及主题句确立不准,导致理解有偏差。
3、学生普遍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知识面不够广泛, 因此不能用英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 1.图片激活法:通过图片展示,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回忆起有关身体健康的话题。
2.问题讨论法:设计几道有关青少年吸烟话题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引出本节主题。
3.略读法(skimming):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略读文章,找出文章信息点,理解文章结构,完成设计的练习。4.找读法(scanning):给出题目,要求学生以有目标的方式阅读,找出问题答案,从而了解重点细节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等。
五、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通过图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导入新课。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what are they doing ?(2)which are healthy activities while which are unhealthy activities ? [设计说明] 通过看图片,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活动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2.新授阅读理解:a)语言材料的输入与内化。b)目标语言的输出。
(1)pre-reading(读前)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your classmates.(学生讨论,发表个人看法)1)have you ever smoked? if you have, have you ever tried to stop ? 2)why do you think some adolescents start smoking? 3)do you think smoking should be banned?(2)while-reading(读中)skimming(略读)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hen answer these questions.(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1)how many parts does the reading text consist of ? 2)who wrote the letter? 3)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etter? detail reading(详读,10分钟)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读课文,填表格, 获取文章重要信息)(3)post-reading(读后,5分钟)discuss these questions in groups to check your 1)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james’ grandfather is? he is healthy and leads an active life.he is knowledgeable.he reads the internet.he appears to love his grandson.2)what are the suggestions james’ grandfather gives to quit smoking? a.prepare yourself b.be determined c.break the habit d.relax e.get help if you need it f.keep trying
3、学生活动:(分组练习)思考、整理信息并发表个人看法的思维过程。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支持抽烟,乙方反对, 让他们各自列出支持与反对的理由。advantages(好处)disadvantages(坏处)
a makes them happy a cause terrible damage to„ b gives them energy b not enjoy sport c enjoyable c affect their babies healthy d relaxing d affect the health of non-smoker e smell terrible f have the ends of the fingers turn yellow [设计说明]让学生思考、整理信息并发表个人看法。落实教学目标。4.课后作业:(课后采访)(1)采访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吸烟的看法,并宣传吸烟的危害,劝家人或亲友戒烟。
(2)根据刚才学生们列举的抽烟的优势与劣势,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要有学生个人的看法。(语言的输出)[设计说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语言,是本课的重点
篇二:高中英语评课稿 评 课 稿
英语组
就„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理念新:
1、体现了任务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堂课的题目来看,老师与学生的训练很默契,2、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注重对学生动机、兴趣、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授课方法活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学生参与面广。据我统计,整堂课有30位左右的同学站起来发言。
3、课堂互动频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生生之间的pair work、group work使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三、组织能力强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用不同手段完成不同任务。
2、有亲和力。上课时老师始终面带笑容,平等待人,对学生耐心启发,循循诱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这种氛围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应变能力强。能妥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随机问题,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四.课堂效果好
1、整堂课下来非常流畅,自然,学生能很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2、能有效利用45分钟,听、说、读、写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听了几位老师几堂精彩的英语课后,觉得有以下方面是特别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1、在短时间内能准备出内容如此丰富的课,说明老师们平时英语资料的积累是非常多的。
2、每堂课的词组以分组竞争的形式展出,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竞争心理。
3、重视基础语言知识,对于基础语言知识,讲得透,讲到位。
4、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知识点时,能结合语境,提供情景。
5、课堂教学有思想。不是照搬而是吸收消化融进自己的思想。
4、这堂课流程顺畅,节奏适中。师生问答,学生表演,处处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期末复习重点内容的落实更是别出新栽、设计巧妙。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和对课堂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或不同看法望多交流。
篇三:高一英语英语评课稿 高一英语第10周评课
授课人:王志生
评课时间:2012年11月1日下午第二节课
评课地点:高一英语备课组
评课人员:高一英语备课组全体老师
主评人:杨文龙
智晓娟:
王老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自始自终,学生表演、提问和回答积极、主动,体现了这一教学观念。
王卫巍:
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观看完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反映日本大地震的视频后,一个问题:what’s your feeling about a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flood?不仅成功地导入了本节课的话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进一步复习巩固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词汇。在知识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一人谈的局面,教师三次创设了问题语境,让学生参与交流,师生共同熟悉课本,不断的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句型进行操练,表达,以达到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描述生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陆敏: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小组学习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每呈现一个活动任务,四人的小组立刻投入到积极的交流互动中-读,说。展示的环节学生分工明确,没有出现你推我桑的情况,从此看出王老师的小组教学开展的经常化,并也效果很好,各个小组竞相展示。陈爱平:
王老师对词汇练习编排的很灵活,既有启发性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而且又技巧性地渗透本课的生词教学。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总之,这是一堂设计到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课。
陆琴:
纵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课堂上的活动都是积极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处于相对自然地状态,他们不断地习得并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的理念。
束媛媛:
王老师虽然是为年轻老师,但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二、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吕老师大气的板书准确的表达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电脑等比较熟练。三:看教态:吕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融洽。杨文龙: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生收益面大。我在谈几点不足之处:
一、整体时间安排有些前紧后松。
二、缺乏对学生输出的再挖掘的能力。
三、课件制作的过于繁多,据笔者观察,这节课总共展示幻灯片30多张,这很明显超过了正常的10张左右即可的标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老师一定可以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上的高手。
篇四:高中英语说课稿:《unit13 healthy eating》说课稿范文 高中英语说课稿:《unit13 healthy eating》
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与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经过高一上半学期新教材学习基础之上。学生已经逐步的适应了在活动与任务中学习英语以及如何处理语言知识与活动开展的关系。并且,他们也已经形成并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元话题
本单元的材料编排以健康饮食为核心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主要谈论了4个次话题。各个话题之间衔接十分符合认知规律。如图所示:首先定性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垃圾食品,接着谈论不当的饮食对身体的影响,身体不佳就得看医生,那么看病的时候如何用英语与医生交流。大家都不想因为不良饮食而生病,于是接着从多个角度探讨我们平时的食物偏爱与营养结构,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同时也谈论了我们实际饮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小吃以及如何写食谱,自己动手制作来解谗。
语言技能分布 当我们沉浸在第一单元五颜六色的美味佳中的时候,我们除了流口水之外,英语语言的各项技能----听说读写也不知不觉的被品味被消化。
教学理念
本单元在授课模式上尝试采用tbl任务型教学模式,其实用step 1.2..也没什么两样,问题是无论是那种形式,都要围绕所要达成的既定目标而设置任务或步骤,在实质上力争达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多层次多形式的对话,根据教育心理学家kolb的体验式学习理论,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具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基础。体验式学习更能达成有效的知识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对话的时候,尝试着关注以下三方面:师生对话中关注班级中最薄弱的那个学生。生生对话中关注团队协作互助的精神。通过这两点,试图促进知识的落实。
书本与生活的对话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注重学习的绩效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分享形式可以是多角度的。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庭之间,朋友之间等。
以上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并非非用不可,或是最先进的。本人觉得在这个话题下可以尝试着渗透一些。操作理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例如在warming-up部分,让学生界定healthy food and junk food的概念,完全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我们英语课的主要 好学教育:
目的还是想着招数,骗学生开口说话。我们是英语教师,毕竟不是营养学家。
类似情况如在阅读模块中的问题讨论部分。
大部分学校外语教学,不,英语教学是大班教学,学生层次不齐,因此任务的设置要有层次性,难问题碰到薄弱生,老师学生一起生气,容易题碰到好学生,老师学生都不过瘾。最后只好说,这书没法教了,不过想想一家老少。当然更要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达成目标的平台。
每一个任务的展开都设法先给予足够但不过量的输入,力争环环相扣,用我们在座的一位学长的话说:打假,不自己骗自己。
第三方面:在资料搜集时,不让可怜的英语老师一人都挑,学生老师一起动手,开学初,将各个单元的资料搜集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在相应单元开工前上交。开展一些评比活动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请大家自己看,限时20秒。教材上没有课外学习任务,但我觉得这个内容可以尝试。warming-up 由于昨天有些老师没有教材,特提一下教材内容:
1)教材给出了一些食物图片,要求界定垃圾食品还是健康食品 2)给出一个空白饮食调查表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刚过完春节回校,添一下嘴唇,还很能回味到过年时的美味佳肴,因此何不充分利用这一事实。实现学生从压迫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激发他们交谈的兴趣,不仅实现了良好的过渡,而且借机呈现大量有关食物和饮料的词汇,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brainstorm 是方法之一。
2。在回味美食的同时,引出话题healthy food,junk food,由学生给出不同的定义。允许众说纷纭,但尽量让英语作为课堂工作语言。
3。课堂上的学生饮食调查可作为更广泛的家庭饮食情况调查的铺垫,拟增加健康状况一览,使学生能直观的发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为后来的健康食谱的制定提供依据。listening 1.教材分析:
听力材料分为两部分:
1)母亲与mike关于mike胃痛与他一天饮食情况的对话 2)mike前去就医与医生的对话 2。教学建议:
1。建议在听力开始前做pre-listening.好学教育:
针对第一部分对话,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询问一日三餐以及点心等。因为听力一是母亲与儿子有关一天饮食的询问式对话。
2。针对第二部分对话,由于就医问诊是大家共有的体验,让学生进行pair-work,根据以有的就医经历和听力一所获得的信息,假象mike与医生的对话和医生可能给出的建议.比一比猜中率。
3。1&2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听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从而能在听的过程中准确定位,捕捉到问题所需的信息点。
4。听力任务完成后建议复听,尝试再现听力中的情景(多种形式,如表演,单句复述,take notes然后完整复述或spot dictation等),为下一步的speaking做好务实而有效的准备。
speaking 1.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三种就医情景,和一个范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常见的就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尤其是常用的表达方式。2。教学建议:
1. 前面听力模块中通过听力训练得到了相关表达方式的输入,同时在最后的巩固性复述中对就医情 景作了充分的铺垫,在这里speaking模块开始前让学生精彩回放mike的就医情景。为接下来的情景会话热身。2。然后分别罗列病人和医生的常用的表达方式。3。在有了热身对话和常用表达方式的支持,可以鼓励小组活动,创设更多的情景进行会话表演,让学生接触更多有关疾病的词汇(无意识的在情景中接受了词汇扩充)。4。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尝试:a.: 听力再现。b:范例复述或表演 5。时间允许,还可将对话落实到笔头。(供选择)reading 阅读部分 1.教材分析:
教材在读前给出了4个有关饮食习惯的常识性调查问题,阅读材料是有关饮食习惯的议 论文体的文章,读后给出了5个拓展性的问题。2。教学建议:
1。建议阅读部分的教学侧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把握,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利用本文可突出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中心把握能力:设及高考题中作者意图推测,标题选择,段落大意确定。b:信息归类,寻找规律:eg.不同食物----不同的营养,给出未提及的食物作营养成分推测
好学教育:
c: 生词猜测。eg.organic,eco-foods,supplement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以上3方面的技能训练,我个人不主张让学生对本文进行课前的预习。2.也在进行读前问答的时候,不仅关注他们的回答内容还可引出课文中或相关的新词,尤其是营养成分类的词汇以扫清文化背景障碍和语言障碍。
3。读后的发散性问题,如果时间紧迫,建议学生以小组任选一话题讨论,由小组发言人做汇报。建议敢于大胆取舍,调整教材,那出一点大家风范来,毕竟我们至少读了4年大学,在一线拼了那么多年。再说有新大纲明文规定,支持我们。4。其它的语言难点可随机处理,若时间来不及,也可放到language study 模块中处理。language study 1.教材分析:
这一部分包括单词释意,had better,should and ought to表示给出建议的用法。教材给出单句补全,和根据2个情景给建议两种训练方式。这是本单元主要语法点。2。教学建议:
1。在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可将word study大胆修改成:听教师读解释,学生写单词,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搭配,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同学提前完成了,因此就需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内容或变换检测角度。
2。如果前面阅读模块中仍有部分语言问题未解决,可在这里弥补。毕竟语法和句型仍是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说实在的,考试分数就是我们饭碗中的大米饭的颗粒数,领导可知道,我的碗中饭,粒粒皆辛苦。
3。澄清这些modal verbs 的否定形式。可以将sefc ii中first aid一课中提及的各种急救场景做为情景,训练学生运用这些modal verbs给建议。(供程度较好学生)分成dos and don’ts 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本单元所学的情态动词来给出建议。不仅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了这些语法项目的功能,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生存技能。
4. 根据所给情景写出可能性的建议这一任务中,可以创造性地尝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写更多的情景,然后相互交换,针对情景给建议。以便进一步发掘教材的内在价值。integrating skills 1.教材分析:
提出了snacks这个话题,同时给出了两个snacks的recipes,要求学生能模仿写recipe.教材也给出了4条writing tips.2。教学建议: 好学教育:
1)。建议从常规的三餐或我们实际的饮食习惯导入snacks时,进行头脑风暴,呈现我们国家丰富的小吃文化。通过文章的阅读和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所罗列的小吃进行判断(bad---good---better---best)简要说明理由,这个建议的设计其实是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小吃一文中提到了几种食物,并且作了优劣判断,那么可以利用这一素材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这也是学生在考试中主要的失分点。例如:文章信息:orange>bread>chocolate,我们可推出strawberry>dumpling>icecream 2)。建议不同小组写不同的recipe, 在模仿范文写recipe之前,须经过讨论,用丰富的体态语言表演制作过程。通过活动的形式熟悉这些有关烹饪的词汇。因为本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烹饪有关的词汇。
例如:a学生做一个动作,b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或者表演一种snack的制作过程,有另一学生描述。
3)最后的recipe进行展示共享。有实物投影的可书面让学生和老师点评,没有的话,可口头表达点评 课后整理配上图片更佳,全班展示分享。
篇五:评课稿范文 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评课人: 指导老师: 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六:高中英语说课稿范文 高中英语说课稿
一、说课标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一必修模块1第4单元的阅读课型,这单元围绕earthquakes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由于本单元生词量较大,并且warming up可挖掘的东西较多,因此把reading设计为本单元的第2课时。本课型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语法学习提供了载体,并且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具体描写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本篇文章词汇量大,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复杂的数字,出现许多定语从句,篇幅较长,并且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对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结构较明显,较容易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阅读课主要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具体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a)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词汇,并掌握复杂数字的表达法。b)学习掌握与地震相关的词汇,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 ,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 ,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 right away, at an end, dig out, give out, thousands of以及一些优美句子的赏析。2.语言技能目标:
a)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归纳出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b)让学生复述课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c)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汇、知识,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创造性交交际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学会有关地震的知识,并能通过学习讨论懂得地震时的应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学救人 和有关地震的形成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一般知识。
b)懂得地震无情人有情,即使发生了多么可怕的灾难,国家和解放军官兵都会不顾自身安 危,奋力抢救,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
c)了解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 然 界和谐共处。
d)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e)欣赏课文中优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语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 享受,一次心灵的愉悦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读的技能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确定本环节的主要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重点
1)让学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预兆、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时的应急救生以及震后的救援。
2)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写作的意图,突出培养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词把握能力。
b.根据主题快速捕捉文章重点细节的能力。c.总结归纳能力。
3)重点掌握有关地震的词汇,特别是shake, burst, ruin, injure, destroy, shock, quake, rescue, disaster, army, organize, bury, shelter。
4)欣赏并理解课文中优美句子,让学生掌握一些英语修辞用法。2.难点
1)如何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
2)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信息,并灵活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达到语言 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
三、教学方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及与课题相关的直观教学道具
教法渗透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本课组织学生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一次就地震后幸存者的访问。该设计基于课文内容,但又不局限于课文的范畴,旨在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策略,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体会、掌握语言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观法(视听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影视剪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图表等直观手段,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3.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法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
发展,调整学生的语言焦虑感。因此,本课打破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采用“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课堂教学结构,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降低语言焦虑感,获得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对学习本身和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感。4.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要求按 “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进行语篇阅读训练,即从“整体”开始,以“整体”结束的“三段式”阅读教学法。本课采用从整体略读——分段细读——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即是这种教学策略的体现。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将具体说明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案及其内在的设计思想或理论依据,即阐明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为什么采用某种教法以及预计达到的种种教学效果等。
步骤一.pre-task(pre-reading activities)
贯彻兴趣策略,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先播放有关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画面,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马上就联想到earthquake这一词,这时教师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紧接着引导学生“can you for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amages?” 通过图片,学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识,为课文的阅读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接着呈现文章的标题“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主动认知状态。学生可能一下子无法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但估计在前面所展示的mtv画面及图片的启发下,大部分同学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虑到文章生词较多,且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的同时,有必要在讨论“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 步骤二.task-cycle(while-reading activities)
贯彻目的与困难策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1、通过限时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略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重点阅读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归纳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该环节教师应通过限定阅读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精读各个段落语段,侧重培养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和猜测生词的能力,学会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
【设计思路:本文的篇幅较长,生词多。因此,采用分段细读,根据段落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主要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唐山地震来临之前所发生的奇怪现象,培养信息归类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现很多的数词。因此,以这些数据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查读方法迅速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再以4人1小组为
单位,讨论这些数据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观点。第四段,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震后救护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体会地震无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非停下阅读去查找单词表。在这一环节中可适当处理一些语言难点(如:一些生词、词组及定语从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体会这些词组的用法。每个段落刚好都有一个含有英语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了解其中的英语修辞用法,学习理解并学会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3.通读全课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并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内涵。
【设计思路:针对本文的结构较清晰,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和大意。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再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间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样的相互启发、促进,学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础较差学生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励。最后教师可通过图表展示文章基本脉络及中心词,一篇篇幅长的文章就转化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我设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步骤三.post-task(post-reading activities)
贯彻语用策略与情感策略,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完成本文的主题任务。达到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到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环节共设置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指导学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时间线索展开复述,这样把阅读内容和所学的词汇、句型有机地结合。二是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活动。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及采访中可能会用到的日常交际用语。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的输人,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重要语言信息,并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从课文知识的巩固到自身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词汇障碍的影响,而用普通话甚至闽南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扮演自身作为“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并 “动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督促学生坚持用英语作为课堂交流的语言。
五、课堂各环节时间安排
结合本校高一学生实际和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计划用45分钟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如下:(一)pre-task: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预计需要5分钟左右,考虑充分利用上课前 的课间时间)
(二)task-cycle:课文主体内容的教学与操练,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过渡(预计需要28分钟 左右)
(三)post-task: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的过程,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预计需要10分 钟左右)
(四)homework and sum up: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第三和第四两个环节预计需1 分钟左右)
六、课堂板书设计
将黑板划为左右两块,中间上方写本课课题,左边板书文章主题脉络,右边板书生词、短语和句子。
第三篇:高中英语评课稿
Unit 1 Global Warm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堂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通过有效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兴趣,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设计可操作、有效的活动。交际型教学,是语言教学和实际语言应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学生所学语言知识应得到实际运用,在课堂中通常以需要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教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教授学生方法。同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本身,还要帮助他人学习、向其他同学学习,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激发新的想法,不断学习新知识。
一、五个优点
(一)新旧知识结合,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语言知识需要不断的运用与复习,在这堂课中,很多重要但学生易忘记旧知识重现,并与所学新知识相结合,应用到新知识的练习中。
(二)课堂结构合理有效
这堂课首先系统学习新知识,然后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讨论,运用新的语言知识,最后进行展示和评价。这也充分体现了“1525”课堂模式的有效应用。
(三)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明确
每节课都有其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是很重要的。这节课中,老师对重难点知识讲解细致到位,并有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运用这些点。
(四)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知识最重要是落实到实际运用上。孙老师讲知识点时,能结合语境,提供情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起到了巩固作用,又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点的实际用法。
(五)课堂互动频繁
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生生之间的group work使课堂动起来。上课时老师始终面带笑容,平等待人,对学生耐心启发,循循诱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二、五个缺点
(一)对前节课所学知识复习不足
上节课也是词汇课,而所学知识在本堂课也会用到,复习不到位增加了学生任务的难度,任务中花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二)板书呈现没有关注到所有学生
这堂课讲解知识点时使用了大量板书,极为重要,但字体偏小,影响了座位靠后的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讨论前缺乏指导
讨论任务中涉及到几个较难的结构用法,老师任务前没有进行指导,增加了学生学习讨论的难度。
(四)展示时学生参与人数少
讨论完的展示过程中,只有五个组的代表进行了发言,其他学生没有机会表达不同观点。
(五)未体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词汇课只注重了知识点的讲解和任务的进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五个建议
(一)回顾前课,增强衔接
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增强课堂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二)清晰呈现知识点
板书和多媒体的呈现应考虑全体学生,做到清楚明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和轻松。
(三)活动前指导难点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于学生较难或者陌生的知识点在活动前应有一定指导。
(四)增加展示参与人数
展示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让受益的学生更多。
(五)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不敢说英语,害怕出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点,还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运用所学知识说英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英语学习更自信。
第四篇:高中英语评课材料
高中英语评课材料
必修一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writing 杨丽老师这堂课讲的是module one 的 writing 部分,整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准确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对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设计了目标明确,方式灵活 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这堂课重点是学习一篇email,然后根据邮件中的问题写一封回信,教材设计writing 这部分是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写应用文,打开学生的视野。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会将重心放在写上,因为在reading and vocabulary Myfirstdayat senior high 课文中,就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句子和短语,而且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也是高一新生,很容易表达对学校、教师的想法,但这个班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再复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初二重点)班级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名学生知道用法。就是在这样的学情下,教师依然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对话,问答,小组讨论,学案导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杨老师首先把这封邮件作为阅读材料,提出问题,what’s it about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培养学生scan 和skim 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我认为 这部分设计的非常好,她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写作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也非常巧妙,教学重心关注学困生。分析完课文后,杨老师把开头段,编成短文填空,重要词汇让学生反复填,把这段作为作文模板,将写作难度降到最低,上完这堂课,学生完成写作作业不成问题。
另外杨老师的个人素养较高,基本功扎实,口语流畅自然,对待学生有亲和力,与学生关系融洽,教学气氛轻松和谐,以知识为主线,整个教学结构严谨,环节之间做到了有效联系。无效教学环节减少。
不足之处是包办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堂课的容量较大,既分析了课文,学习了短语,语法,还训练写作技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的节奏较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很多问题在学生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教师没有继续启发诱导,而是包办代替,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其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不一定要都完成,重要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学了多少。
另外忽视板书的作用,整个课堂内容都在幻灯片上,黑板上没有写一个字,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幻灯片不能全部代替黑板的作用,如果能把作文中要用到的重点词汇记录到黑板上,是不是更方便学生的写作呢?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望批评指正。
第五篇:高中英语阅读课评课稿
篇一:高一英语阅读公开课评课稿
高一英语阅读公开课评课稿
xxx 这次我听了xxx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结合所听的课及和其他老师的交流,谈一点我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予以指正。
一.值得推介的几点。
1.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以当前的世界热点问题展开热身和讨论活动来导入整堂课,从而引出单元的主题----working land。
2.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对于高中英语的阅读课来讲阅读内容的落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除了阅读内容的设计还牵涉到一个过程控制的问题。在这方面,郑老师充分利用了的课后的阅读后活动,如判断,回答大意等多种形式。在阅读开始前,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项阅读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些无效阅读。
3.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郑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4.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二.值得探讨之处。
1.导入的题目设得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的阅读时间显得局促,不妨直接把引入缩小,变成与farming相关的问题,诸如are you from a farmer’s family?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rking the land?等等。
2.时间的分配上显得不够科学。
篇二:王娟英语阅读课评课稿
八年级英语任务型阅读研讨课评课稿
钟培平
王老师的本堂课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英语课,她非常自然而流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说明她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实,而且平时对课堂教学和教学的研究一定是深入的。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注重了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欣赏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做好前测,巧妙导入
前测是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的基础,用好前测,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能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这对整体的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王老师能巧妙设题:导入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你知道的工作名称以及运用句型im going to be a teacher.使学生复习了已有知识,进一步复习巩固与工作相关的词汇,也为建构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2.精心设计,培养阅读能力。
在首次阅读时,老师先设计了两个简单的问题:what is she going to be when she groups up? where is tiantian going? 然后在难度上有所提升,完成两个填写表格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使用一些连接词,如first、then、next、finally等。这些词不是难词,但学生在平常写作中不会有意识的去用,而王老师的处理就使文章的框架水到渠成。尤其是retell写作策略,非常受用,学生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很清晰地复述课文,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总之,这是一堂设计到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课。
3.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纵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课堂上的活动都是积极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处于相对自然地状态,他们不断地习得并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全班同学积极合作,认真讨论,动脑,动口、动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的理念,有效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4.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基本功扎实
王老师虽然是为年轻老师,但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二、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吕老师大气的板书准确的表达了本课的知识要点。
三、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电脑等比较熟练。
四、看教态:王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师生情感融洽。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始终是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面带微笑地和学生在交流,而学生也不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听课而拘束,与老师配合相当密切。
5.教学效果好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从上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准确率高,犯错误的不多见,实现了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的达成。
6.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1)、整体时间安排有些前紧后松。没有给个体学生留下足够的机会去展现自我,比如说在复述课文与读小作文时,每次活动只有一男一女。
(2)、整堂课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有所忽视。长期的全英语教学教学使得好学生越来越好,但基础差的就很难跟上。
(3)、整堂课老师缺乏激情,显得很平淡。
篇三: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评议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案、反思及评议
教学反思
本节阅读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导入精彩
以老师的亲身经历为切入,首先呈现老师曾出国澳大利亚旅游和学习的照片,用问题
导入。这几个问题都具有趣味性和导向性,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明确而强烈的学习期待心理,这种心理会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要求学生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说说与旅游及留学相关的词语,(碰到生词时老师作必要的解释。)帮助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有关出国旅游的信息包,鼓励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用分类、归纳的办法记忆英语单词。
2.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
教师在布置每个任务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比如:在阅读的skimming部分,教师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准确、快速地归纳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略读技巧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也为下一步获取细节信息的活动打好了基础。又如detailed-reading部分,教师给学生共留出12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带着问题思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3.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能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就内容而言,设计了大脑风暴活动、猜测活动、理解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既有个体活动,又有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和师生互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又有合作中学习的活动。活动前本人都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和任务,并调控好课堂教学。由于设计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4.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任务,但毕竟基础差学生还是蛮多的。因此,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在consolidation部分,“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ll in the diagram below: benefits of doing a preparation course„difficulties at the university„” 笔者采用的活动形式是: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与同伴合作,也可以请教老师。但无论哪一类学生,都要求他们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激发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5.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帮助学
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6.本节课通过整体阅读、分层阅读、整体感受来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层次性与任
务设计的有效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阅读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个别学生如果预习不充分,可能会消化不了。
2.作业(1)可以改为:suppose your friend has a chance to go to england to study, what suggestions will you make to him or her ? 3.在做true or false和consolidation时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准备时间。
对裘云辉老师市级英语研讨课的评课
---庄亚丹老师记录
徐洁老师评议: 1.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指导下,非常有效地进行学习。2.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与活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变化多端,类别齐全。
3.作为阅读课,将更多时间用在与学生阅读、理解、解答问题。事实多样的问题设计成功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学习。
4.本节课突出了“学”这一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可适当增加一点“思”和“活用”的时间。
孙涛老师评议:
裘云辉老师的这节阅读课很成功,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2.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lead-in到pre-reading到prediction到skimming到scanning到consolidation到interview到summary。
3.注重各种阅读技能的培养。如:预测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文升华到思想情感的教育。
4.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陈红洲老师评议:
本节课的亮点:
1、对课文的处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层递进,深入浅出。以图片导入,结合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老师在布置每个任务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
考,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建议:
作业布置时,可以把建议寄给“朋友”而不是“老师”,以避免重复。
任勇老师评议:
1、课件清晰,裘老师通过不同颜色的标注突出重点和难点,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2、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笑了,听课的老师乐了,这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本质。从interview来看,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得不错,教学效果应该是有效的,成功的。碰到生词时,老师都会叫学生跟读,并用简易英语解释,说明老师很注重基础。建议:
是否可以放录音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篇四:高中英语评课稿
评 课 稿
英语组
就„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理念新:
1、体现了任务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堂课的题目来看,老师与学生的训练很默契,2、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注重对学生动机、兴趣、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授课方法活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学生参与面广。据我统计,整堂课有30位左右的同学站起来发言。
3、课堂互动频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生生之间的pair work、group work使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三、组织能力强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用不同手段完成不同任务。
2、有亲和力。上课时老师始终面带笑容,平等待人,对学生耐心启发,循循诱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这种氛围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应变能力强。能妥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随机问题,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四.课堂效果好
1、整堂课下来非常流畅,自然,学生能很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2、能有效利用45分钟,听、说、读、写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听了几位老师几堂精彩的英语课后,觉得有以下方面是特别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1、在短时间内能准备出内容如此丰富的课,说明老师们平时英语资料的积累是非常多的。
2、每堂课的词组以分组竞争的形式展出,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竞争心理。
3、重视基础语言知识,对于基础语言知识,讲得透,讲到位。
4、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知识点时,能结合语境,提供情景。
5、课堂教学有思想。不是照搬而是吸收消化融进自己的思想。
4、这堂课流程顺畅,节奏适中。师生问答,学生表演,处处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期末复习重点内容的落实更是别出新栽、设计巧妙。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和对课堂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或不同看法望多交流。篇五:英语阅读课natural disaster的评课稿
吕斯琼老师上的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module 8 lesson 3 natural disaster阅读课,这也是今年4月在淮南一中举行的一节市级研讨课。作为还不到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 能够勇挑重担,非常自然而流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说明她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实,而且平时对课堂教学和教学的研究一定是深入的。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注重了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欣赏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审美情趣。教师的角色已经成功地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转变是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做好前测,巧妙导入
前测是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的基础,用好前测,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能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这对整体的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吕老师能巧妙设题:写出你知道的自然灾害的名称以及与这些自然灾害相关的形容词;思考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把前测题当做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把握此话题学习的整体脉络,为真正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老师通过三分钟的左右的检测,帮助学生预习了自然灾害名称以及相关的形容词,使学生复习了已有知识,为建构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导入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观看完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反映日本大地震的视频后,一个问题:what’s your feeling about a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flood?不仅成功地导入了本节课的话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进一步复习巩固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词汇。
2.精心设计,培养阅读能力。
读前的词汇练习编排的很灵活,既有启发性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而且又技巧性地渗透本课的生词教学。如呈现生词thunderstorm、catastrophe、rainfall时就特别关注阅读技巧——根据语境来猜测单词的意思。读中活动能有层次地渗透一系列的阅读技巧——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icture、skimming、scanning、find the topic sentences。读中的close reading 富有创意,把文本中的生词覆盖掉,采用听读法,通过有意识的听,加强学生对生词的巩固。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连接词,如however、so等。这些词不是难词,但学生在平常写作中不会有意识的去用,而吕老师的处理就使文章的框架水到渠成。尤其是正三角形模式的写作策略,非常受用,学生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很清晰地将文章写成。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总之,这是一堂设计到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课。
3.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纵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课堂上的活动都是积极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为吕老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处于相对自然地状态,他们不断地习得并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吕老师对文本进行了降低难度的处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在选词填空中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获得了对自然灾难的进一步的认识,把有效地教学策略运用到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观察中,我一直折服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没有发现一位不参与活动的学生。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倾听,随时记录。在小组讨论discus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earth more beautiful?时,全班同学积极合作,认真讨论,动脑,动口、动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的理念。
4.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好
吕老师虽然是为年轻老师,但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二、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吕老师大气的板书准确的表达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电脑等比较熟练。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吕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融洽。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始终是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面带微笑地和学生在交流,而学生也不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听课而拘束,与老师配合相当密切。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生收益面大。从我的记录来看,在近40人次的回答中,仅有少量错误,而且很多情况下学生对自己在回答中的失误都能自己给予纠正,这说明,该班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尤其是对discus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earth more beautiful?的讨论,更使学生在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受到了一次情感教育。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实现了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的达成。
5.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一、整体时间安排有些前紧后松。改进建议:单词游戏环节,不妨植入本节课的后半段,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前紧后松的问题,而且对本节课的知识也是一个有效的复习巩固之用。
二、缺乏对学生输出的再挖掘的能力。比如:一个学生在回答处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后,吕老师没有及时点评或再挖掘,而依然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思路进行到下一步,显得有点不自然和生硬。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思路进行再挖掘。比如在刚才所提到的情况下,不妨可以问:why is it made worse by people? how? 这样可以继续进行引导,显得自然而不生硬。
三、课件制作的过于繁多,据笔者观察,这节课总共展示幻灯片30多张,这很明显超过了正常的10张左右即可的标准。
改进建议:删除不必要的过于渲染灾难的幻灯片。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加充分的进行阅读。
我相信,加以时间,吕老师一定可以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上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