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时间:2019-05-13 04:0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第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文稿 小学·高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刘金柱 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低年级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识字速度的快慢,识字量的大小,决定了他们在以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强弱。在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只能单一的根据课本以及教师的讲述学习识字,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有声有色的开展识字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多媒体在辅助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怎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优化 语文识字教学

随着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

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 自考等。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领域。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

(1)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

(3)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4)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方便了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5)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和练习,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可增加与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艺术的使用,也会产生不和谐的效果。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要始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基础教育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则决定了他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然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他们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就拿“大与小”的概念来说,他们通常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直接感知获得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2〉

汉字是拥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形态优美的一种文字,是一门艺术,可是在我们现在的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能单一的根据课本和自己所有的知识来进行讲述,过程单一,枯燥。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从声音、文字、图像等等多方面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教师怎样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识字教学。

子曰:“学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开了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我认为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

(1)运用动画激发识字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由于一些知识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不可感性,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识字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易于形成一堵墙,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感到困难,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但是汉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做成一个动画形象的展示出来,而我们就可以让枯燥的识记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学、易于学。让学生在识记汉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如:在教学第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在老师的播放控制下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动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它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提高识字兴趣的同时,还促进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的培养。

(2)运用图像形象表示字义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思维特点,所以他们对具体可感的内容与知识明显高于抽象逻辑的事物。尤其低年级的儿童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可是对初学汉字的低年级学生讲解字义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越解释越糊涂。而教师通过形象的动画过程,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3〉

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就可以理解字形、字义,如:教“笔”字,我们可以让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随后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3)运用多种练习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生低年级的是以无意识的记忆占主要地位的,由机械识记占优势,最后发展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练习,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生字的识记过程,加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 “读字谜猜字”,“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等,我觉得可以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将其设计成一个比赛,并且将字谜所表述的东西做成形象的动画,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并且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可以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

而且我们还可以编制一些有关的识字课件,更加便于老师讲解和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如:教师在教授形近字“迅、讯、汛”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生字和偏旁分开,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将偏旁和生字组合,教师给与指导和评价。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又愉快,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4)看动画,教笔画,提高写字质量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笔画的时候,只能通过粉笔和黑板来教授,这样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学生也无法清楚的看到教师书写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将难写、不易理解的字,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清晰的界面展示出汉字的书写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 :“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不易掌握,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一个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有序地展示“鸟”字书写的过程,教师生动讲述: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并说出笔画名称,学生很容易就记住鸟的字形。而 “竖折折钩”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将动画速度设计慢放,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印象就更深。(5)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识字量

〈4〉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而识字仅仅是靠课本又是不够的,毕竟课本的容量是有限的,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巨大的识字宝库,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提供的一些与识字相关的游戏、教学动画来获取更多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老师、课本的范围内,激起学生去探索蕴含着无穷奥秘的汉字世界。,最后我要说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更高,教师将要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精心运筹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探究和协作以达到最佳的识记效果。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让学生们有着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学生乐于去发现,去探索的一片知识乐土,【参考资料】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林小苹 著 珠海出版社 1997年4月

《多媒体形象联想识字教学初探》、《多媒体形象联想识字教学再探》 杨芳化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邓从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5〉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平谷区马坊第一学区 贾富荣

内容提要:教育跟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要求,甚至超前于社会发展。而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双向媒体。它以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换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动力。文中我主要从变语文教学中的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缩短时空距离、增强阅读教学中的直观体验、增加信息含量开拓视野几方面谈了自己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知识的发源地。

主 题 词:运用 多媒体 优化 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双边媒体。它以色彩鲜活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怎样使多媒体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变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理解和领会教材中概括性描述的内容或语言极为凝练、内涵极为丰富的诗歌时,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那些抽象的、概括的、凝练的语言文字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如教《晓出净慈寺》这首诗时,可显示优美如诗的动态画面,同步播放与此意境吻合的乐曲和纯正的朗诵,而且教师可以随时调出其他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资料予以理解佐证。又如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打出四幅不同鲜花的图案,接着根据课文对打碗碗花的描述,打出打碗碗花,再将打碗碗花图案放大,同时配上文字,艺术地再现形象信息。清晰、鲜明、真实的画面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足。此时图文对照,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

二、变静态为动态

在现有的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图文并茂,深得学生的喜爱。但课文配的插图毕竟是静止的,无法展现文中用一连串动词和形容词(状态、色彩等)所描述的情景。教师可精心制作动画软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音与图像的渲染,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仿佛亲眼目睹文中所描述的这一切。如在《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演示小女孩三次擦火柴,在火光中幻化出烤鹅、火炉、奶奶的形象,再配以感情朗读,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既理解了课文意境,又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三、创设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请假条、申请书、日记、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以及街头的问题广告、招贴等储存起来,到上课需要时随时调出。也可以把外出游览的图片和见闻,编辑后输入电脑储存,供写作课调用。写作时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资料库里,采集有关信息,加以编辑和处理。此时,学生便会笔下生花。

四、缩短时空距离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描述特定的民族风情,反映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单从课文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有其局限性。《十里长街送总理》所描述的十里长街上千万人背泣送总理的庄严肃穆之情景,学生无法想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多么希望,希望车子能停下来”、“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的心情,学生同样无法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这“牵动着千万人心”的悲痛场面,加上哀乐的感染,把学生带入这一场景中,进而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感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教学《秦始皇兵马俑》,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由近及远、由大及小的推拉方式,把学生十分陌生的秦始皇兵马俑展现在学生眼前,再配以简练的解说词,学生不仅直观感知了各种不同姿态、不同身份、不同装束的兵马俑,更感受到军阵的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并透过军阵看到秦朝将士的精锐、勇猛和所向披靡。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研究价值。

五、增强阅读直观体验

小学阅读教材,都是经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学生见识有限,有些课文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沿海的孩子不知《草原》的辽阔,内地的孩子较难理解《海底世界》,农村的孩子较难领会鲁迅笔下的“高墙院子上四角的天空”。北方的孩子很难体会《瀑布》那“如烟、如雾、如尘”意境,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场面。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瀑布》一课,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可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 认真观察,细细品位。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抽拉灯片演示火车进行过程,形象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更钦佩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理解词语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而又重要的训练。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许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但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用语言表达而学生的认知仍不够清晰的情况,此时,若恰当的用上电教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对“追上去”“迎上去”不大理解,可设计活动幻灯片,通过观察动片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面对面向鲤鱼“游”过去叫“迎上去”;小蝌蚪从乌龟后面朝同一方向“赶”上去,叫“追上去”。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直观地理解,品析了词义,语言训练也就到位了。

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抽拉灯片指导背诵,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可用动片演示:狐狸和老虎怎样向森林深处走去?百兽看到了都吓得怎样?学生边看边说边记。也可制作或比较句子的文字灯片,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这样既加大了训练密度,又加快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增加信息量

多媒体集各种媒体之长,改善了信息表示的方法。文字、图像、声音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着重表达信息的内涵;可以通过实时采集,编辑处理,将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等切割拼接,合成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表现丰富的、适应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将名人的文学作品、学生的佳作、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实时教学所用,增大信息量。如教《少年闰土》一文,可适时调出《故乡》等作品加以欣赏;教《万里长城》一课,提供或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领悟诗人的诗作风格,也可以调出不同诗人同一风格的诗作加以欣赏;学习常识性课文,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人文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组合等等,以增大信息吸收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有机整合,科学合理的运用,就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心智和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精选)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一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寻求作文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阐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对习作效果起到整体优化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 兴趣 想象

作文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当教师面对一本本摊开的作文,便似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由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组成的一曲“心语”奏鸣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上,多媒体教学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之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对课堂的整体优化,效果极其显著。

一、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

人类渊博的文字记载是以口头文学为源头。同样,口语表达也应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自觉地突破各类文体僵化的藩篱,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口动,再笔动,异常重要。多媒体教学就是以其逼真形象的视听效果,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以及纷纭繁多的图文资料,让课堂教学就此生动起来。如《自我介绍》是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导入,大屏幕上有小朋友们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首先向大家作精彩的自我介绍,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也知道了什么是自我介绍;接着,再安排“找朋友”这一游戏形式,让学生间互相交流,用一段话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家里都有谁;最后,再利用投影设备展示各类动植物和实物的真实图片,如:大熊猫、小猴儿、向日葵、文具等,学生可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画或感兴趣的事物,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特征。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角色的交流,又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思维。如一只“小兔”这样介绍自己:

我的名字叫小白兔,看我全身雪白,就像一团小雪球,我有两只长耳朵,一双眼睛红通通的,像两颗红宝石。我爱吃萝卜和青菜,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着玩儿。

把作文看成是头疼事,缘于学生的知识面狭小,即对生活的感悟程度不高,常常感觉无话可说。作文课教学就应为学生网罗各类素材,从中寻找并发现能与自己的感知形成共鸣的相关内容,通过回忆、链接、联想等多种心智活动,将之诉诸于笔端,形成文字,从而再现

或表现生活,如习作《可爱的家乡》,通过同类教材的学习,作了相应的写法指导后,怎样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把家乡──合肥的可爱之处呈现出来,材料的筛选和组合异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播放家乡合肥的风光片,首先为学生建立起理念的空间框架:东南面的包河公园,西南面的银河景区,环城公园恰似一条翡翠项链镶嵌在合肥这座绿城间,还有雄伟的五里飞鸿立交桥,大气恢弘的明珠广场,景色宜人的三国古战场──逍遥津,以及凝聚省内各地区文化瑰宝的缩影──徽园„„如此这番,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后,再利用“小导游”“小主持”的形式由学生选择给自己感触最深的2至3个景点,向其他同学作介绍。这样,在形象的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此,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

二、激发作文的兴趣,层层深入式练笔

1、善于把握教材上的训练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只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①可见,优秀的作文也得由兴趣的滋养来浇灌。语文教材以其内容的缤纷、包罗万象,为我们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加以训练,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相结合的成功把握与否,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教材的领悟。为此,作文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如学习《井底之蛙》一课后,针对课文最后一段小鸟请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到底有多大,我将它转化为学生的一次练笔,进行了这样一番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的放大插图(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上),伴随欢快悦耳的背景音乐,在逼真的图片环境里,师生情境模拟小鸟与青蛙的对话;紧接着,顺势诱导,让学生续编故事。青蛙会接受小鸟的建议吗?结果如何?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青蛙不愿服输,一气之下跳出了井底;有的认为这只青蛙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最后,再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一段话进行阐述。如一位学生这样给故事安排结局:

„„真相大白了,青蛙很愧疚自己的无知,它请口渴的小鸟美美地喝了顿甘甜的泉水,小鸟愿意带着青蛙一起去旅游,增长了见识后,它再也不是一只“井底之蛙”了!

可见,没了思维的禁锢,在美妙逼真的视听环境里,学生兴趣盎然地提笔,作文不再是难事、头疼事。

再如《青蛙的眼睛》一课,多媒体教学使深奥、抽象的仿生学技术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弄明白。我抓住课后思考题,提炼成一次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发散思维:“你想研究什么,制作成什么,用来干什么?”当计算机把这一问题抛给大家的同时,我告诉学生人类是各种发明创造的唯一主人,电脑比不上人脑,赶快为自己想象中的小发明写一份产品说明书吧!于是,学生们一个个快速地投入状态,没过多久,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就诞生了。学生们有的通过蜗牛的黏液想到了飞檐走壁的办法;有的由蜻蜓的复眼想到了立体照相机;还有窃听情报的神偷手等,不仅有条有理,更充满奇思妙想。

2、捕捉生活资源中的亮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除了书本教材之外,教师还可将生活融入教学,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生生的趣味课堂。叶圣陶先生就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②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以《有趣的脸》为题,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训练。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熟悉的一张张脸孔,他(她)最显著的神态特征是什么?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高兴的脸,生气的脸愤怒的脸,伤心的、失望的、惊恐的„„说说他们各自的不同处,学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表情进行三言两语的勾勒,并互写互议,小组间评改结合,取长补短。最后,再由这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孔回到身边熟悉的人物身上,穿插具体的情节事件,由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一副副表情串起来。如以《妈妈的脸》、《爸爸的眉毛》、《老师的目光》„„为题。不言而喻,类似这样的开放式训练是妙趣横生、灵活创新的。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习作个性化文章

小学作文应鼓励学生真心写,写真心;实话实说,大胆地抒发“童心”、“童真”、“童趣”,而不能以文以载道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手脚。少一些无中生有,多一些想象和幻想。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③因为失落了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周一贯老师更是将作文形象地称为学生的“个性写真”。它不一定主题积极、理想崇高,但一定是五彩斑斓、形色各异的。我想:真实便是这一灵魂的精髓,从中折射出的是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具动人心弦之处。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这是习作个性化文章的障碍。有了多媒体的介入,不仅为学生构建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更为思维的个性化推波助澜,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同时,它又以其广阔的题材、素材领域,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极限。

多姿多彩的音响作文教学就是典型范例之一。声音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扭,就可以随意调出。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听觉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进而作文。如,为引导想象春天的美景,在布置学生寻找春天的前提下,课堂上反复播放轻音乐《春天在哪里》,一边播放一边提示:春天来了,春风微微地吹──这是在绿野里──到了林子里──这儿是美丽的湖边。学生闭眼遐想,随着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在春天的怀抱里”为提作文,结果学生想象丰富:有的写在春天的丽日下到山上野炊;有的写在春天的和风中到河边采花;有的写在春天的温馨中到菜地捉虫„„此外,教师还可给出多组相互关联的声音剪辑,或自然音响,或模拟音响,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从而形成配乐故事。如《校园的黎明》、《今天我买菜》、《快乐的农场》等等,这一独特的作文形式,让学生信笔由情所至,实现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写的可都是心里话,其中一定不乏思维敏捷,另人耳目一新之佳作。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④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大量信息与视听双效,还可进行图文两结合的大胆创新。对低年级可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训练,高年级则可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创编。以原文为基础,将之配合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再通过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重新安排风格迥异的情节和结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教学的不断开放,学生的个性也随之张扬,真实是其不变的本质。

如新编《狐假虎威》结尾写道:小猴博士学成回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最后那依仗老虎势力,欺压动物们的狐狸被老虎吃掉了。新编《对牛弹琴》:牛天天听弹琴,长得快,产奶多。

浙江省特级教师黄定富在学生中进行了美术作文的教学。即先由教师大体框定写作方向,再指导学生构图,最后写出作文,这也不失为作文训练的好办法。如《五十年后的我》,首先画出自己所要描述的对象,五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再干什么,有些什么成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去畅想未来,再通过作文这一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从正面激励学生去规划蓝图,进行理想教育,真正实现图文并茂。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奇妙的梦》、《我设计的房屋》、《外星来客》等等。

四、利用高效的反馈,促进评价与修改

“宝剑锋从磨砺出”文章也需要一个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润色的过程,因此得加倍重视作文的评价。它不单单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也并非被排斥在修改作文的门外,这其中更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它还涉及学生自身的评价水平。使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与否的直接表现。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融入小学作文教学,必然会使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启有所发,学有所长,畅写所欲言,且其乐融融。

第四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索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索

摘 要 根据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索识字教学的新方法和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41-02

引言

识字教学是小学初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年龄小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且只对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感兴趣。针对这些特点,初级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就是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识字效率非常低。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识字教学既是需要,也是趋势。为此,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在识字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标准化示范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搜索识字教学中的正确读音,既可以纠正教师自身发音方面的不足,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读音示范[1]。多媒体技术的发音功能,为教师提供了标准化的朗读示范,不仅发音十分标准,感情方面、朗读技巧上也都具备比较高的水准,对于培养学生标准的发音、识字、理解具有显著的效果。目前,很多家长在平时讲话发音上带有浓重的方言味,这对孩子的正确发音会造成很大影响。如在上“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正确示范“黄牛”“花猫”“鸭子”“小鸟”这些词的读音,还能展示整个拼读的过程,如“黄牛”的拼读过程是h-u-áng,n-iú。还可以放一张黄牛的图片,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黄牛”这两个字,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识字。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音乐、教学图片、教学案例等,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资源加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生如何正确朗读拼音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如何正确运用舌头、嘴唇、鼻腔等发音器官进行发音,以培养学生的准确发音。

动态的书写演示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识字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要学会汉字的正确书写笔顺、框架结构[2]。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汉字的书写规范,但是很多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并不能做到完全规范。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向学生展示正确书写汉字的顺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按笔画进行分部教学的复杂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作品,给学生提供艺术性的汉字示范,通过让学生临摹书法家的作品,学习正确的写字技巧和审美体验。如在教如何写“你”字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你”字的笔画顺序,先写撇竖,再写撇横折,最后写竖撇捺。一步一步地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书写,让学生清楚汉字的书写顺序。探索识字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第一学段的重点,特别是针对一至二年级的学生[3]。

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除此之外,学生识字任务的繁重也是造成教师教学困难的原因。传统的识字教学中,由于枯燥、乏味、机械的教学气氛,容易导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法 在网络上多搜集一些五花八门的卡通图片、活泼轻快的音乐、有趣生动的动画等,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营造愉快有趣的识字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爱上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加识字的数量。如提供一些好听的音乐、优秀的朗诵等音频材料,给学生提供有声的阅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阅读,增加识字量。教师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汉字教学活动,如猜字谜、钓鱼识字、表演识字、踩字过河等,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识字。

联想记忆教学法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汉字基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汉字。如通过汉字的部首进行联想,“人”字联想到“你”“他”“伴”“位”等字;“口”字联想到“只”“古”“各”“台”等字。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上网搜集与汉字有关的故事、谜语、典故等,并带到课堂中与其他小组一同分享。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过程中的趣味性,还能锻炼学生合作、搜集信息的能力。

对比区分教学法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中有许许多多字形相近的字,这些形近字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是一大困难[4]。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降低学生学习形近字的难度。教师可以把这些形近字整理出来,将它们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展示给学生观看,如“日―目”“鲜―群”“今―令”“兔―免”等。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上的差异,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有利于记忆,还能有效地降低识字的错误率。多媒体在识字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使用图片、音乐、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引入过多的图片、音乐、动画,过多的动画反而会影响学生对识字学习的注意力。此外,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音响侧重于听,视频侧重于看。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实际需要的媒体,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去。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应坚持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如汉字读音教学,对于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普通话标准的教师来说,完全不必依赖多媒体技术,可以亲自朗读示范。亲自朗读不仅方便,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亲密关系,教师直接充当学生的榜样,往往比电脑的示范效果更好。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日常教学是必然的趋势,也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克服识字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到汉字带来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识字教育: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J].人民教育,2012,3(14):15-16.[2]佘贤君,王莉,宋歌,等.小学识字教学难点与汉字心理词典的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22-23.[3]陈洁.低年级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2014(4):08-10.[4]周琼.多媒体技术与新型识字教学:上海市实验学校新教材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3(5):14-15.

第五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淄川区昆山学校

车甜甜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听过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是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听完之后感觉耳目一新,现总结如下,以和各位老师共同分享。

一、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行识字,将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及识字效果。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所动的画面,克服了分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小小的船》这节课中,一上课,大屏幕上就展示这样一幅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堂上来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小的船》一引入课题,老师马上展示如下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精美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

三、在讲授课文课文的过程中,一些生字的讲解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比如“火”字的教学,这位老师在课件上展示了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再如 “弯”和“闪”均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体,这位老师采用的是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和“闪”的字义。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使用,将有利于克服识字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识字量的增多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下载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发挥媒体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的应用给语......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刘艳丽 性别:女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阜阳市颍州区颍西办事处谢庄小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办事处谢庄小学 电话:18255......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而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新型识字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新型识字教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材要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特点,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传统典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只要求传承知识虽有一定好处,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